太湖流域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华中科技  作者:孔祥智//郑风田//崔海兴|主编:郑风田//崔海兴  页数:177  

前言

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为了改善太湖水质,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治理太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施了相关治理措施,从科技、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可以说,国家对太湖水污染治理是下大力气且非常舍得花钱的。但遗憾的是,方法和策略有了,钱也到位了,治污成效却并不明显,反而越来越糟糕。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不仅没有减缓反而加速恶化,近年蓝藻暴发已成为太湖的常态。治理污染、保护太湖已成为政府关切、百姓关心、媒体关注、专家学者探讨、国际社会注目的重要议题。太湖污染为什么越治理越严重?为什么不能治理好?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过去采取的措施为什么会收效甚微?这是当前太湖污染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从政策和管理角度对太湖流域污染治理进行整体评估及原因探析,探讨太湖流域风险与应急管理机制,介绍国外非正式管制的经验,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本书包括以下四章内容。第一章,太湖污染治理整体评估及原因探析。研究认为,以GDP为导向的发展策略和地方官员的晋升博弈是太湖水质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往往会牺牲长期利益,而选择在短期内可以迅速拉动GDP增长的发展方式。同时,由于晋升竞赛,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之间难以就环境保护达成有效的合作,导致太湖流域难以形成有效的流域协作和流域环境治理。第二章,太湖流域点源污染治理相关专题研究。本章共分七节,每节一个专题。第一节,太湖流域点源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从总体到局部阐述太湖流域点源污染现状,按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分别概述污染治理措施。从五个方面分析太湖点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一是治污效果评价不科学;二是治标不治本;三是治污“雷声大雨点小”;四是监督机制不完善;五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

内容概要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从政策和管理视角对太湖流域污染治理进行整体评估及原因探析,提出以GDP为导向的发展策略和地方官员的晋升博弈是造成太湖水质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该书对太湖流域点源污染从七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探讨了太湖流域风险与应急管理机制,并介绍了国外非正式管制的经验,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孔祥智,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农业政策分析、合作经济、林业经济等。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含合著)30部。曾获第二届中国农村发展奖、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宝钢教育奖,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郑风田,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三农”问题,食品安全,涉农企业管理与战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太湖污染治理整体评估及原因探析一、引言二、太湖污染在治理中越发严重三、太湖越治理越污染的根源何在四、GDP导向和地方官员政治博弈对太湖治污工作的危害第二章 太湖流域点源污染治理相关专题研究第一节 太湖流域点源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太湖流域点源污染现状二、太湖点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三、点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四、太湖点源污染治理对策建议第二节 太湖流域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研究一集中治污还是集中排污一、生态工业园区的集中治污变成集中排污二、为何“集中治污”会变为“集中排污”——以太湖流域苏州高新区为例三、国外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经验启示和政策建议第三节 中国的流域管理研究一一太湖流域调查分析一、太湖流域管理“水土不服”的表现二、流域管理在太湖水土不服的原因分析三、流域管理的国际做法与经验四、国际流域管理改革对我国的流域管理的启示和建议第四节 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国出现种种问题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何在中国“变了味”三、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经验比较四、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中国的启示第五节 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一、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二、产业结构调整为何难以执行三、如何真正实现区域产业优化配置和循环经济第六节 中国的排污权交易研究一、排污权交易在中国被冷落的三大表现二、为什么排污权交易在中国难以步人正轨三、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建议第七节 产业污染转移挑战中国发展一、产业污染转移的现状及趋势二、污染转移的原因分析三、产业污染转移带来的后果四、防止产业污染转移的对策第三章 太湖流域风险管理与应急机制第一节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研究——以太湖为例一、太湖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分析二、太湖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现状及问题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国际经验四、完善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机制第二节 蓝藻的防治与应急管理研究——一以太湖为例一、太湖蓝藻暴发应急管理的现状二、太湖蓝藻暴发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三、太湖蓝藻应急管理政策建议第四章 非正式管制的国际经验一、非正式管制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二、总结与启示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三、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章节摘录

插图:这种特殊的行政架构和国情养成了地方政府官员等靠中央政府新政策的出台,过度依赖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干涉与协调的习惯,使得地方政府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强。普通民众更是缺乏主人公意识,没有参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这种管理模式与西方自下而上的管理理念相矛盾,从而从根本上造成了流域管理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因此,我们在借鉴西方流域管理的理念管理中国的水资源时势必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何使西方的新管理理念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中,在以自上而下垂直协调管理为特点的中国顺利运行?而中国现行的水资源治理在引人流域管理之后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才出现了流域管理的水土不服。(二)部门利益难以打破。平级部门间形成合作难于上青天“利益”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但在中国却成为部门隔阂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政府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实际薪资待遇跟各部门事权大小直接相关,因而部门利益极其严重。在多部门权属交叉的情况下,各部门的行事原则往往不是从国家利益最大化而是从部门利益最大化出发,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也已为常态,进一步导致平级部门之间很难通过相互协调达成一致目标。这就使得太湖流域治理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协调作战的局面,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①经常出现一个任务多部门插手,却没有行动主体。而在出现问题之后,又由于权责不清,各部门之间扯皮、推诿,治理效率低下,没有办法问责。这种“群龙无首”式的太湖管理的结果自然是越治越差。太湖流域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而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太湖流域涉及多区域,又有无数的支流,同时流域污染源无法进行明确区分,无法追究污染责任,这是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流域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编辑推荐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乡村中国丛书1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太湖流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