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SR方法论的城市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寇晓东  页数:162  

前言

  进入城市研究这个广阔的学术领域,对我个人而言,纯属偶然。  2002年初,当我获得提前攻读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的资格时,出于工作的惯性,我打算把高等教育管理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为此,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一方面完成了从学生辅导员到专业教师的岗位和身份转变,一方面开始着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文献的搜集和整理。至2002年9月份,恰逢学校政策研究基金年度申报启动,在选题指南的帮助下,我以《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化研究》为题,申报了一个课题。很幸运,这个题目得到批准和资助。更加幸运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rk)教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林莉女士、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宛良信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带给我的学术温暖,让我至今难忘。在课题收尾阶段,课题组其他成员,包括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王伟教授(我的硕士导师)、副院长栾云凤副研究员以及薛惠锋教授(我的博士导师),都对课题报告提出了修改意见和改进建议。最终,大家的共同努力,换来了课题研究报告“优秀”的评级。因为这个结果,校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徐澄研究员对我印象颇佳,并多次鼓励我申报学校的政策研究基金。也因为这个结果,开始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信心,我也把这个课题作为自己的学术起点。要特别强调的是,正是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我第一次接触到物理一事理一人理系统方法论(WSR方法论),并尝试着把它和课题研究进行了初步结合。  2003年四五月份,全国的社会空气紧绷,防治“非典”成为头等大事。而此时的我,也正面临着一场小小的煎熬:由于客观的因素,我必须在继续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和开始城市发展研究之间做出选择。经过两个多礼拜的挣扎,我选择了后者,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此时,我仍然是幸运的,因为导师已为我申请好了一个基金课题:来自西安市科技局的工业攻关计划项目——《西安发展重大问题及政务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研建》。概括起来,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疯狂补课、认真学习、定期研讨、外出实践、研究写作与初步综合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就是提出了西安发展“生态载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商贸富市、科教强市、人才亮市”的整体思路,同时完成了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质量较好的研究论文;二是从定性到定量的阶段,代表性成果是“西安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尽管课题组成员协力开发出来的软件功能较为简单,但的确起到了深化各自研究内容的良好效果;第三个阶段,可以认为是一个“综合集成”的阶段(尽管这种集成还比较初步),其代表性成果就是《城市系统工程探索》一书的公开出版,以及一批学术论文的相继公开发表。

内容概要

  《基于WSR方法论的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系统工程新探》讲术了:立足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简称wsR方法论),提供了一种城市发展研究的系统化新框架,即城市系统工程。在城市系统工程的框架下,依次研究了城市发展的“物理”“事理”与“人理”,对应内容包括作为自组织系统的城市,自组织城市建模与仿真;城市管理整体框架,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及评价;城市制度分析,和谐城市建设。针对城市系统工程的实施,给出了设立“城乡发展总体设计部”、塑造知识城市等构想。  《基于WSR方法论的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系统工程新探》可以作为城市研究与规划、系统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人员的理论与技术读物,也可供各级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寇晓东,男,汉族,河南洛阳人,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系统工程专业讲师、博士,主讲本科生、研究生科技英语等课程,研究方向包括系统方法论、复杂系统、城市系统工程等;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国际可持续发展学会会员、西安质量协会理事,曾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3届(长沙)、第14届(厦门)及第15届(南昌)学术年会、第12届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年会(香港)、首届国际生态足迹会议(卡迪夫)上宣读或交流论文;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将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进修;2009年8月16日至8月31日,以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Program”候选人身份赴美国圣塔菲研究所访问交流。

书籍目录

第1章 城市发展研究的系统思考1.1 问题与视角1.1.1 问题的提出1.1.2 视角的选择1.2 WSR方法论1.2.1 简要回顾1.2.2 内涵与面向1.2.3 应用特点与普适性1.2.4 哲学意蕴1.3 思路与意义1.3.1 研究思路1.3.2 研究意义1.4 文献述评1.4.1 城市思想与城市发展理论1.4.2 城市科学与城市学1.4.3 系统思想、系统哲学与系统科学1.4.4 进化理论1.4.5 自组织理论1.4.6 控制与管理理论1.4.7 和谐社会理论1.4.8 制度分析理论1.5 主要概念1.6 研究框架参考文献第2章 城市系统工程的哲学审视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发展2.2 城市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性质与学科定位2.3 系统哲学探讨2.4 城市系统工程的哲学审视2.4.1 城市系统工程本体论:城市整体2.4.2 城市系统工程认识论:城市系统、城市逻辑与城市制度2.4.3 城市系统工程方法论:演化、控制与博弈2.4.4 城市系统工程价值论:和谐城市参考文献第3章 作为自组织系统的城市3.1 自组织理论3.1.1 耗散结构理论3.1.2 超循环理论3.1.3 协同学3.1.4 评论3.2 自组织系统的特点3.2.1 开放与有序3.2.2 随机性涨落与非线性竞协3.2.3 稳定、突变、分叉与选择3.2.4 路径依赖与情境发展3.3 城市系统的自组织3.3.1 城市系统:开放、有序与复杂的统3.3.2 城市系统的自组织机制3.3.3 城市系统演化的多样性3.3.4 城市系统的自组织演化3.4 自组织城市3.4.1 自组织城市的概念3.4.2 自组织城市的类型3.4.3 本书关注的自组织城市3.4.4 自组织城市研究的意义参考文献第4章 自组织城市建模与仿真4.1 自组织城市的界定4.2 城市建模的MAS方法4.2.1 城市建模的主要阶段及常用方法比较4.2.2 城市仿真建模的MAS方法4.3 Swarm仿真平台述评4.3.1 Swarm仿真平台概述4.3.2 Swarm的类库4.3.3 Swarm中应用程序的框架及编制4.4 城市居住空间演化建模与仿真4.4.1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讨论4.4.2 城市居住空间演化系统M_AS模型的建立4.4.3 城市居住空间演化系统MAS模型的描述4.4.4 城市居住空间演化系统自组织过程仿真4.4.5 城市居住空间演化系统稳定性仿真4.4.6 对城市住宅价格的讨论4.5 城市化过程与城市住宅地价演化仿真4.5.1 城市化过程仿真4.5.2 城市住宅地价演化仿真4.6 对自组织城市研究的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第5章 城市管理整体框架5.1 城市逻辑及其反思5.1.1 城市逻辑的现实性5.1.2 对城市逻辑的反思5.2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管理5.2.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模型5.2.2 城市管理的本质5.2.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关系5.3 对发展的管理与管理的发展5.3.1 对城市发展的管理5.3.2 城市管理的发展5.4 城市管理的整体框架5.4.1 城市管理的S-C-H三层次模型5.4.2 城市管理的整体框架模型5.5 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城市管理机构综合5.5.1 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5.5.2 城市管理机构的综合参考文献第6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及评价6.1 模型与算法6.1.1 生态足迹分析6.1.2 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6.1.3 城市可持续性评价6.2 西安市生态足迹分析及生态安全预警6.2.1 数据准备6.2.2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6.2.3 计算结果及分析6.2.4 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市生态安全预警6.3 西安市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6.3.1 子系统序参量的确定6.3.2 数据准备6.3.3 计算结果及分析6.4 西安市城市可持续性评价6.5 进一步的讨论6.5.1 城市管理三个研究主题的相关性6.5.2 对城市发展的控制参考文献第7章 城市制度分析7.1 城市制度的内涵及其划分7.2 制度分析基础7.3 城市制度分析的内容与方法7.4 城市制度分析的实例研究7.4.1 城镇化中的农民利益保护7.4.2 城市化中的流动人口控制7.4.3 城市政府与公众的信息博弈7.4.4 城中村改造中的城市政府参考文献第8章 和谐城市建设8.1 和谐城市的内涵8.2 城市不和谐的病因……第9章 “城乡发展总体设计部”设立构想第10章 官、学、产互动与知识城市塑造附录致谢

章节摘录

  “聪明的增长”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试图重塑城市和郊区的发展模式”,其动因是近几十年来在美国国内产生的人口迁移、强烈的环境伦理、与日俱增的对财政的关注及对增长的各种不同理解等。它的主要原则是:创造各式各样的住宅机会与选择;创造宜于人们行走的小区;鼓励社区与投资者的协作;鼓励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社区形成;使发展决策可预见、公平及可行;混合土地的用途;保持公共空间、耕地、自然风景以及重要的环境区域;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力Ⅱ强并指导面向现有社区的开发;利用更加紧凑的住宅设计。  相对于新城市主义,“聪明的增长”是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全面反思,涉及城市发展的社会与经济、空间与环境,城市规划的设计与管理、法制与实施等各个方面的行动计划,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全民参与。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城市发展理论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力图解释一个地理摩擦几乎为零的信息化时代,城市还能否成为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未来城市应该如何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发展的新理论,包括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柔性城市(后福特城市)、学习城市、智能社区及经济反射能力中心等。以上的城市理论,尽管分析的角度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都直接或间接地肯定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未来社会中将继续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而且分别或同时强调了信息、知识、学习、快速反应能力和在信息网络的支配控制力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城市发展的实践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层次,但上述研究结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便未雨绸缪。  假若将夏、商时代的初期城市发展撇开,中国城市及城市发展理论自西周建立后的3000多年,共经历了封建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和现代化开放时期3个主要发展阶段,而现在正处于第3个阶段的起点心。封建时期(公元前1027一公元1949年)的城市理论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文化特征,其要点包括选址、方向、布局等;社会主义时期(1949-1978年)城市理论的要点在于将“消费型城市改造为生产型城市”及建设“人民城市”,造成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及住宅质量及居住水平低落;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的城市理论正处于形成、发展的阶段,比较有突破的方面包括“中国城市发展已趋向集中在有地理优势的地方作组团式的发展,形成了超大都市区,或都市带”及“外向型城市化理论”。同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城市发展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思想正融人城市发展实践,将深刻改变城市发展的实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于WSR方法论的城市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