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史·14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前言

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向我们提供了关于半坡氏族社会的全景。当时,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饲养家畜”。除此,陕西省临潼县附近发现的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都证明远古炎黄时代先民们已经过着农业为主的生活。这说明原始农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肇始的物质基础。当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前12世纪末,已进入稳定的农耕时期,这个时候,在陕西的渭水流域,周人开始扮演历史的主角。

内容概要

《陕西通史14》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距今6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向我们提供了关于半坡氏族社会的全景。当时,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也饲养家畜”。除此,陕西省临潼县附近发现的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的发现,都证明远古炎黄时代先民们已经过着农业为主的生活。这说明原始农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肇始的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

张岂之,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江苏南通人,生于1927年11月。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10月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8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读研究生。1951年在重庆教育学院任教。1952年在西北大学从事教学工作,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曾任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1978年8月至1984年9月),西北大学副校长(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西北大学校长(1985年4月至1991年8月)。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史念海(1912-2001),教授。山西平陆人。193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兰州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48年后,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一届会长,民进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一至九集〈第九集为遗著〉),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郭琦,西北大学前校长(1978.6-1982.3.22)、党委书记(1978.6-1984.7.19)。四川乐山人,生于1917年7月。青年时期曾就读于成都师范学校和四川大学中文系。

书籍目录

绪论:陕西——华夏思想文化之源第一章 上帝祖先神的宗教与辉煌的青铜文化(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9世纪)第一节 周文王与《周易》第二节 周公的神权政治思想和宗法伦理思想第三节 西周时期陕西的诗歌第四节 西周时期陕西的青铜器文化第二章 后来居上的秦文化(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第一节 秦人的宗教观第二节 壮美的秦风第三节 法家学说在秦国的发展第四节 《吕氏春秋》的关于农业问题论述的理论价值第五节 《尉缭子》的军事理论第六节 秦王朝的统治思想第三章 从黄老之学到经学(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第一节 陆贾、贾谊和晁错第二节 汉初长安朝廷的黄老政治家第三节 司马谈、司马迁的学术思想第四节 董仲舒的新儒学第五节 班彪、班固的史学思想第六节 刘向、刘歆和东汉关中经学家第四章 儒佛道并立时期的思想文化(上)(3—9世纪)第一节 张鲁政权第二节 杜预的《春秋左氏传集解》与傅玄的《傅子》第三节 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僧肇的思想第四节 《五经正义》对经学的总结与发展第五节 唐代长安佛教第五章 儒佛道并立时期的思想文化(下)(3—9世纪)第一节 孙思邈的学术思想第二节 道教在长安宫廷的活动及其影响第三节 韩愈、李翱的思想第四节 杜佑与《通典》第五节 唐都长安与中外文化交流第六章 关学与关中道教的发展(10世纪一14世纪前期)第一节 陈抟和“易三图”第二节 张载与关学第三节 王重阳与全真道的兴起第四节 丘处机在陕西及全真道发展的概况第七章 关中理学的发展(14世纪后期一17世纪前期)第一节 关中理学的流派第二节 薛敬之的“心气”论第三节 吕术冉的“穷理”“尚行”思想第四节 明代关中理学集大成者冯从吾第八章 从李颐到刘光蓑(17世纪中期一19世纪)第一节 清初关中大儒李颐第二节 李柏、李因笃与王弘撰第三节 《关学续编》与李元春、贺瑞麟的思想第四节 旧学向新学转化与教育家刘光蓑陕西古代思想家年里著述表

章节摘录

西周初年,已经取得政权的周代贵族面临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巩固政权。为此,他们除必须消除来自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威胁之外,还必须从思想上回答:推翻殷王统治、建立周王的统治为什么是合理的?周王的统治能否维持下去?如何才能维持下去?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周公承担起了解决这个历史性课题的任务。担当摄政重任的周公,除从军事和政治制度方面扭转危局之外,还围绕着巩固政权的需要,总结夏、商兴亡的历史经验,发展了商代的宗教思想,提出了适应分封制度的宗法伦理思想作为周代贵族宗法统治的理论依据和行为准则。周公因袭殷人的宗教观念而有所损益,加入了更多现实的内容,强调人事的作用。周公的思想初步具备了理论形态,他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奠基者的地位。承认神的存在和神的意志主宰现实社会,是神权政治思想的前提。在这一点上,周公承袭了殷人的宗教观念。殷人把最高神称为帝或上帝,周公把最高神称为帝或天。遇到重大政治问题的时候,周公也同殷人一样,通过卜筮向天请求旨意。三监联合武庚发动叛乱的时候,周王统治遇到了危机。

编辑推荐

《陕西通史14》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陕西通史·14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读后可以对陕西的思想史有所了解
  •   商品不错,希望经常搞活动
  •   值得一度,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