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智慧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长卿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神话的尽头,历史的开始,沿着中华湮灭的文明,探究千古奇书的谜底;打开历史尘封的记忆,找寻远古先民的智慧!  本书从生物学、地理学、民俗文化及历史考据等方位对《山海经》进行综合审视,其科学、犀利的论断堪称一种新的、但却是符合历史逻辑的解读。最精彩的是,作者基于“读图”或“读连环画”的原理,把《山海经》中支离破碎的图片连缀成完整的故事,并以其严谨研究和私家侦探般的缜密推理,将其中隐藏的智慧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澄清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误解和迷信。  《山海经》是一部数千年来无人能破译的天书,历朝历代都当作怪力乱神之说,更被曲解成巫术、神话之大全,更有甚者认为它是后人杜撰的伪作。然而其朴素、真实的一面,却被人们彻底地遗忘。  本书作者独辟蹊径,从生物学、地理学、民俗文化及历史考据等多方位进行综合审视,其科学、犀利的论断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最可称道的是,作者基于“读图”或“读连环画”的原理,把《山海经》中支离破第一线的图片连缀成完整的故事,并以其严谨研究和私家侦探般的缜密揄,将其中隐藏的智慧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澄清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误解和迷信。  《山海经》中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的不可思议,但它是那么的真实,仿佛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书籍目录

《山海经》概论一 鸟兽荒诞吗?二 山水荒诞吗?三 故事荒诞吗?四 概念荒诞吗?第一章  《五藏山经》概论一 怪异的鸟兽二 残破的地图三 《山经》社会状况分析第二章  动物卷杂论一 六足四翼的怪物二 宠物的由来三 毒鱼的风俗四 长毛犀牛的传说五 鸟、怪鸟与神鸟的区别六 龙的传说七 辞条补遗八 《山经》动物卷综述第三章  地理卷杂论一 《南山经》二 《北山径》三 《西山经》四 《东山经》五 劫后余生的世界六 大陆漂移说与地球膨胀论七 地理卷综述第四章  政教卷杂论一 祭祀的原始含义二 关于铁的诘难第五章  《五藏山经》真伪之辨一 关于色彩的思考二 关于命名的思考三 关于山名的思考第六章  《海荒经》神话体系综论一 死亡素描二 最古老的连环画三 传说的多重演变四 最简单的神话五 浴日传说第七章  对《海荒经》的责问一 《竹书纪年》对《山海经》的责问二 钟磬对《山海经》的责问附:山海经文白对照卷  一·南山经卷  二·西山经卷  三·北山经卷  四·中山经卷  五·中山经卷  六·海外南经卷  七·海外西经卷  八·海外北经卷  九·海外东经卷  十·海内南经卷十一·海内西经卷十二·海内北经卷十三·海内东经卷十四·大荒东经卷十五·大荒南经卷十六·大荒西径卷十七·大荒北经卷十八·海内径后  记

章节摘录

书摘四  长毛犀牛的传说    在《南山首经》中,距离西海1350里的地方有一座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鱼去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日鲑,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这是冬眠,绝对不是夏眠。冬眠是一个常识,也就是气温必须很冷,在广州你是不会找到冬眠的鱼的,除非广州也是冰天雪地!在黑龙江中下游有一种叫“鲈塘鳢”的淡水鱼能在冰洞中冬眠。    《南次二经》也有这样的现象,在距离柜山向东。790里的地方有座尧光山,“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日猾裹,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这也是冬眠!也就是说《南次二经》也在寒冷的地带。    《南次三经》我没有找到冬眠的现象,但似乎我没必要去找,因为《南次三经》离渤海非常近。    《南次三经》中,距离天下虞山(东向)1000里有丹穴山,“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又东五百里,日发爽之山,凡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由此往东2300里有鸡山,“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    天下虞山往东500里是祷过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这句话很普通,却实在令人惊愕!先来说象!    现在的象分亚洲象、非洲象两个种。亚洲象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区;而非洲象则在非洲东部和中南部的稀树草原地区。那么我们就会有疑问,渤海北面有“象”?对于北方人来说,在动物园里见到大象很平常,但是人们也知道,这种象独自过不了冬,比如长春的动物园就得搭设暖棚、地炕,还得放上暖气片。    那么有人也许会问,这个渤海是不是不是今天的渤海啊?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但是我却知道大象曾经遍布整个北半球,比如长江以南的剑齿象、甘肃合水的黄河古象、陕西榆社的桑氏剑齿象,还有一种就是猛犸象。    但这些都早已经灭绝了,在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都已经灭绝了。在哈尔滨、大庆、长春都挖掘出过猛犸象的化石,它们存活于两万年前!但是《五藏山经》怎么会记载在北方早已经灭绝的大象呢?    接着来看犀牛,1973年,在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首次发掘了距今约6000多年的犀牛遗骸。犀牛在《吴越春秋》、《竹书纪年》中都有记载,如“夷王六年,王猎于社林,获犀牛一以归。(《御览》八百九十引《纪年》:‘夷王猎于桂林,得一犀牛。’)”但长期没有找到犀牛的遗骸,所以学术界曾有过一个观点,犀牛在一方年前的中国就已经灭绝了!虽然找到犀牛遗骸是件令人兴奋的事,证明了中国有过犀牛,古人没撒谎。但是我一点也不高兴,因为那是在浙江!而不是在东北,不是在渤海北面!    其实犀牛和大象一样,现存的都是热带物种,曾经的犀牛和长毛象一样,都在北方生活过,俄罗斯有过一种长毛犀牛,不过它们生活在五十万~十万年前。    《与兽同行》是BBC的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远古动物的变迁,似乎跟《山海经》根本拉不上关系。不过第六集《长毛象之旅》讲述的情景,我觉得简直就是《山经》的电影版。我不知道这部影片的科学顾问们有没有读过《山经》,但是我相信《山经》的作者必然看过《与兽同行》的真实版。      P37-38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神话的尽头,历史的开始,沿着中华湮灭的文明,探究千古奇书的谜底;打开历史尘封的记忆,找寻远古先民的智慧!

编辑推荐

   《山海经》是一部数千年来无人能破译的天书,历朝历代都当作怪力乱神之说,更被曲解成巫术、神话之大全,更有甚者认为它是后人杜撰的伪作。然而其朴素、真实的一面,却被人们彻底地遗忘。本书作者独辟蹊经,从生物学、地理学、民俗文化及历史考据等方位对《山海经》进行综合审视,其科学、犀利的论断堪称一种新的、但却是符合历史逻辑的解读。《山海经》中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的不可思议,但它是那么的真实,仿佛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海经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神,存在与否?
      有人说,当科学到极致的时候,反到相信神的存在。
      
      山海经的智慧
      ——从另一种角度去解读传说。
      
      山海经可以说是早期的地图志,虽然以现在的观点看来里面充满了神话的故事。而《智慧》里面却尽量以古人的眼光去看代古代出现的动物与植物。试图用
      
      古代当时的简单的语言,去描绘山海经。
      依《智慧》的说法,山海经出现的时候,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出现过多的形象的语言去描绘当时的所见所闻。所以对鹦鹉的描绘便是“人舌能言”,依今天字
      
      面的解释,是一只长着人舌头的怪鸟。。。。而《智慧》就是这样一本以更接近古人的思维方式,语言形式,去尽力的解读今天的山海经。
  •     如果有些东西都需要讲证据,我国或者世界的某些美好或者奇迹就被我们的“要求证据”给抹杀了。
      这本书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作者不是单独把山海经的个个名词拿来当做传奇故事讲,而是欲剥离大雾显其真身。把一些让常人难以的东西通过举例子,做总结让人信服。
      现在中国的acg中,为了找噱头,在山海经中西游记中,还有其他的让自己难以理解的古代记载里面找可以利用的元素。但是很少有人会用研究的心态去细细品味书中隐藏的真相。
      这本书貌似是我在高中时候买的,也是我在高中唯一一次买的非学习书籍,但是它比其他的教参对我有着100%的影响力。恕笔者是个没有机会接触更多东西的小城市居民。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发现,【要从书的表面理解书本来没有注意的关键】,就像新闻报道我们要读新闻没有说到的东西。
      该书说了很多东西,现在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形容词缺失导致的类比使后代误会。比如人首鸟身,人首龙身等等。所谓的人首现在想想应该是指五官处于同一平面吧。还比如说可能是蜻蜓的那玩意儿,真的,不得不说,形容词是非常重要的,中文要继续发展啊。
      然后就是对所谓的神话独特解析吧。在我看来,山经的确毫无神话可言。感觉和《口袋妖怪》的攻略有的一拼。
      总体感觉就是,在XXX处,有XXXX,其形XXXX,其功效XXXX。这种完全攻略书化的东西,你能相信这是神话吗?神经了还差不多。所以,如果这不是穿越重生同学的攻略书,很可能真的就是一本地图册罢了。那么揭开所谓的“那家伙有9个脑袋”事件就指日可待了。
      后来,作者说到关于山海经还有图这件事,还有后半段是看图说明的想法,我也震惊了一下。不是一堆诡异的国家,无论是贯胸国,还是犬封国之流,那是后人的误读,其实这是个古老的故事。如果,如果,如果作者错了,那是允许的,而且必须去赞扬他,他有根据的想了很多,猜想了很多,合理的分析了很多。
      翻开那些所谓的故事或者历史,其实真相也许并不那样。这不是山海经的智慧告诉我们的,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思考。
      ————这是关于对山海经是对某次世界性大灾难后的侧面描绘表示不认同的分割线————————
      分割线表示的是作者的想法,我认为这还可以讨论一下。首先我认为作者已经有暗示对生物的描绘应该是总体的(雌雄什么的暂时无视),现在作者得出了很多怪异的动物产生是因为核辐射也好,其他比如凤姐的愤怒辐射也罢的干扰。那么我不得不说,人呢?这么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人类竟然一点事都没有,难道在尔雅之前中华或者中华先民就已经吃着三聚氰胺、塑化剂、人造鸡蛋的东西????所以现代人类都是变异后的产物?
      绝望了,我对世界彻底绝望了。
      所以,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就是,这本书是一本可以让你思考的好书,就算有很多漏洞,但是依然会启发你思考,我们都需要。
  •     一直很喜欢山海经,一直在读相关的书籍,这本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很独特的观点,先不说对不对,但是真的很独特。
  •     这本书的后一百多页是对山海经的白话翻译。尽管作者有凑页数的嫌疑不过还是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新观点。
      
      1.《山海经》成书时间尚无法确定,至少也在东汉以前。甚至可能成书于《尔雅》以前。《尔雅》编纂时古人已有意识把生物归类。《山海经》则没有,对于物种的命名往往是通过形象或声音。
      
      2.书中大量关于六足四翼动物的描写其实写的是昆虫。
      
      3.古人描写词汇过于贫乏。所描写生物除现存已知的以外其他的很难想象。
      
      4.作者绝非一人。
      
      5.《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从描写的详实程度来看,中山经所描写的地区为当时人类的活动中心,海经更像是对一幅画的描述。
      
      6.多头,多足生物也许为基因变异的结果。
      
      《山海经》更像是一本古代旅游指南,以中山经所在的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状扩散。书中对于山脉、河流、物产、祭祀有着详细的描写。总的来说,山经比海经详细的多,更像是《山海经》编纂时期人们亲历亲为的结果。海经比山经还要古老,像是对于某些远古探索的回忆。《山海经的智慧》作者推测海经所描绘的事物最早是刻在器物上的,后来器物丢失人们凭借记忆写成海经。
      
      《山海经》像剩了丝儿亮的手电筒,我们只能从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联想作者想要描绘的世界。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一种习惯,即只在网上买书,并且每次都买好多本。等书的时候的感觉是迫切的,看书的时候的过程却是厚重的、质朴的、惬意的。
      《山海经的智慧》这本书最开始其实只是王小波作品全集的添头,可当我第一次翻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惊喜,也可以称为是严重的意外收获。
      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班主任问我们每个人以后的职业,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以后只想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热衷的职业。我至今想想仍不时为我当时的回答而击节。假如我现在不是商人,我是不是会从事学术研究,这也是我很喜欢和友子在一起的原因之一,尽管友子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
      这本书的作者我并不熟悉,可他一定在国外留学过很多年,抑或是浸淫过无以计数的国外的文学,尤其是美国。要不然,《山海经的智慧》怎么会不时的充满某些幽默,还有美国人经常用的那些反诘。
      我还没有读完,即使读完了,我或许还要读上几遍。《山海经的智慧》其实并不是一本学术性质的书籍,可我仍然读到了作者对一部古籍钻研的认真和严谨。
      有人说“人定胜天”,其实这只是我们在一厢情愿的夜郎自大,有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在历史和远古的面前,我们不知道的还太多太多。
      甚至我们连《山海经的智慧》的作者我们都不知道,可这一点都不会妨碍你对某些领域的渴求。
      达尔文的《进化论》难道就真的对吗?我们现在所学的东西难道真的是科学吗?我们谁也不知道。
      我在想,是不是就是只有这样的迷惑才会给我们带来对未知的欲望?
  •     原本对神话是非常痴迷的
      看这本书以为可以让我对神话有更多了解
      结果不是
      它就是为了打碎我心中的神话而来
      开始我看得恨恨的,完全就是胡来。
      但是,不得不承认,作者的笔风还是比较流畅幽默。
      最后还是看完。
      虽然不愿意,但这本书确实让我的眼界宽了不少。
      中国的神话是如此的神秘与诡异,这神秘不在于他的不可接触,相反,正是在于他的处处皆是,时时皆有的可能性。
      太神奇了。
      你能把山海经里的各种神兽和身边的小动物小家畜结合起来吗?
      你会想到山海经里的山山水水和美洲非洲等地有关联么?
      你会觉得这不可思议根本不可能。
      可是,看了这本书,心里始终存着一线希望:这,会不会是真的?
      
  •     这本书读过之后,很强烈的感受到:
      “历史”或称之为“远古”,并不像我们所以为的那样。
      在可以称之为“远古”的时候,在大陆还没有分裂成几块之前,就已经有智慧的人类存在了,并且那时的“中国”人还走遍了整个大陆,并记录下了所见所闻。
      感觉,这真是神奇~!
  •   特别是海外经,看得咱蠢蠢欲动啊~
  •   看了只觉得作者在胡掰
    没有任何论证,空中楼阁,然后他还很自得。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