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缘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恨水  页数:334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那是民国十八年,旧京五月的天气。阳光虽然抹上一层淡云,风吹到人身上,并不觉得怎样凉。中山公园的丁香花、牡丹花、芍药花都开过去了;然而绿树阴中,零碎摆下些千叶石榴的盆景,猩红点点,在绿油油的叶子上正初生出来,分外觉得娇艳。水池子里的荷叶,不过碗口那样大小,约有一二十片,在鱼鳞般的浪纹上飘荡着。水边那些杨柳,拖着丈来长的绿穗子,和水里的影子对拂着。那绿树里有几间红色的屋子,不就是水榭后的“四宜轩”吗?在小山下隔岸望着,真个是一幅工笔图画啊!  这天,我换了一套灰色哔叽的便服,身上轻爽极了。袋里揣了一本袖珍日记本,穿过“四宜轩”,渡过石桥,直上小山来。在那一列土山之间,有一所茅草亭子,亭内并有一副石桌椅,正好休息。我便靠了石桌,坐在石墩上。这里是僻静之处,没什么人来往,由我慢慢的鉴赏着这一幅工笔的图画。虽然,我的目的,不在那石榴花上,不在荷钱上,也不在杨柳楼台一切景致上;我只要借这些外物,鼓动我的情绪。我趁着兴致很好的时候,脑筋里构出一种悲欢离合的幻影来。这些幻影,我不愿它立刻即逝,一想出来之后,马上掏出日记本子,用铅笔草草的录出大意了。这些幻影是什么?不瞒诸位说,就是诸位现在所读的《啼笑因缘》了。  当我脑筋里造出这幻影之后,真个像银幕上的电影,一幕一幕,不断地涌出。我也记得很高兴,铅笔瑟瑟有声,只管在日记本子上画着。偶然一抬头,倒几乎打断我的文思。原来小山之上,有几个妙龄女郎,正伏在一块大石上,也看了我喁喁私语。她们的意思,以为这个人发了什么疯,一人躲在这里埋头大写。我心想:流水高山,这正也是知己了,不知道她们可明白我是在为小说布局。我正这样想着,立刻第二个感觉告诉我,文思如放焰火一般——放过去了,回转不来的,不可间断。因此我立刻将那些女郎置之不理,又大书特书起来。我一口气写完,女郎们不见了,只对面柳树中,啪的一声,飞出一只喜鹊震破了这小山边的沉寂。直到于今,这一点印象,还留在我脑筋里。  这一部《啼笑因缘》,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否有什么用意,更不知道我这样写出,是否有些道理。总之,不过捉住了我那日那地一个幻想写出来罢了。——这是我赤裸裸地能告诉读者的。在我未有这个幻想之先。本来由钱芥尘先生,介绍我和《新闻报》的严独鹤先生,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欢迎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团的席上认识。而严先生知道我在北方,常涂鸦些小说,叫我和《新闻报?快活林》也作一篇。我是以卖文糊口的人,当然很高兴的答应。只是答应之后,并不曾预定如何着笔。直到这天在那茅亭上布局,才有了这部《啼笑因缘》的影子。  说到这里,我有两句赘词,可以附述一下:有人说小说是“创造人生”,又有人说小说是“叙述人生”。偏于前者,要写些超人的事情;偏于后者,只要是写着宇宙间之一些人物罢了。然而我觉得这是纯文艺的小说,像我这个读书不多的人,万万不敢高攀的。我既是以卖文为业,对于自己的职业,固然不能不努力;然而我也万万不能忘了作小说是我的一种职业。在职业上作文,我怎敢有一丝一毫自许的意思呢。当《啼笑因缘》逐日在《快活林》发表的时候,文坛上诸子,加以纠正的固多;而极力谬奖的,也实在不少。这样一来,使我加倍的惭愧了。  《啼笑因缘》将印单行本之日,我到了南京,独鹤先生大喜,写了信和我要一篇序,这事是义不容辞的。然而我作书的动机如此,要我写些什么呢?我正踌躇着,同寓的钱芥尘先生、舒舍予先生就鼓动我作篇白话序,以为必能写得切实些。老实说,白话序平生还不曾作过,我就勉从二公之言,试上一试。因为作白话序,我也不去故弄什么狡狯伎俩,就老老实实把作书的经过说出来。  这部小说在上海发表而后,使我多认识了许多好朋友,这真是我生平一件可喜的事。我七八年没有回南;回南之时,正值这部小说出版,我更可喜了。所以这部书,虽然卑之无甚高论,或者也许我说“敝帚自珍”,到了明年石榴花开的时候,我一定拿着《啼笑因缘》全书,坐在中山公园茅亭上,去举行二周年纪念。那个时候,杨柳、荷钱、池塘、水榭,大概一切依然;但是当年的女郎,当年的喜鹊,万万不可遇了。人生的幻想,可以构成一部假事实的小说;然而人生的实境,倒真有些像幻影哩!写到这里,我自己也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了。

内容概要

作为中国大众文学最精致的范本,本书历来被认为是最适合搬上银屏的文学作品。  富家子弟与平民女子、部长千金、江湖侠女间的爱情纠葛,曲折多变的悲喜恋情,善恶交锋的旷世传奇,七十年来魅力依然的不朽巨作。

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5~1967)现代作家。原名张心远,笔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从小喜读中外文学作品。少年时代主要在江西读私塾。 16岁回潜山自学。后考入蒙藏垦殖学校,因学校解散而返乡。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1919年发表第

书籍目录

一九三○年《严独鹤序》一九三○年作者《自序》第一回  豪语感风尘倾囊买醉 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第二回  绮席晤青衫多情待舞  蓬门访碧玉解语怜花第三回  颠倒神思书中藏倩影 缠绵情话林外步朝曦第四回  邂逅在穷途分金续命 相思成断梦把卷凝眸第五回  颊有残脂风流嫌着迹 手加约指心事证无言第六回  无意过香巢伤心致疾  多情证佛果俯首谈经第七回  值得忘忧心头天上曲  未免遗憾局外画中人第八回  谢舞有深心请看绣履  行歌增别恨拨断离弦第九回  星野送归车风前搔鬓  歌场寻俗客雾里看花第十回  狼子攀龙贪财翻妙舌 兰闺藏凤炫富蓄机心第十一回  竹战只攻心全局善败 钱魔能作祟彻夜无眠第十二回  比翼羡莺俦还珠却惠  舍身探虎穴鸣鼓怀威第十三回  沽酒迎宾甘为知己死 越墙窥影空替美人怜第十四回  早课欲疏重来怀旧雨 晚游堪乐小聚比秋星第十五回 柳岸感沧桑翩鸿掉影 桐阴听夜雨落木惊寒第十六回  托迹权门姑为蜂蝶使 寻盟旧地喜是布衣交第十七回  裂券飞蚨绝交还大笑  挥鞭当药忍痛且长歌第十八回  惊疾成狂坠楼伤往事 在疑人幻避席谢新知第十九回  慷慨弃寒家酒楼作别  模糊留血影山寺锄奸第二十回  辗转一封书红丝误系  奔波数行泪玉趾空劳第二十一回  艳舞媚华筵名姝遁 世寒宵飞弹雨魔窟逃生第二十二回  绝地有逢时形骸终隔  圆场念逝者啼笑皆非一九三○年作者《作完(啼笑因缘)后的说话》对读者一个总答复是否要作续集——对读者打破一个哑谜一九三三年续集作者《自序》第一回  雪地忍衣单热衷送客  山楼苦境寂小病留踪第二回  言笑如常同归谒老父  庄谐并作小宴闹冰人第三回  种玉来迟解铃甘谢罪  留香去久击案誓忘情第四回  借鉴怯潜威悄藏艳迹 移花弥缺憾愤起飘茵第五回  金屋蓄痴花别具妙计 玉人作赝鼎激走情俦第六回  借箸论孤军良朋下拜  解衣示旧创侠女重来第七回  伏枥起雄心倾家购弹 登楼记旧事惊梦投怀第八回  辛苦四年经终成泡影  因缘千里合同拜高堂第九回  尚有人缘高朋来旧邸 真无我相急症损残花第十回  壮士不还高歌倾别酒 故人何在热血洒边关

章节摘录

  相传几百年下来的北京,而今改了北平,已失去那“首善之区”四个字的尊称。但是这里留下许多伟大的建筑和很久的文化成绩,依然值得留恋。尤其是气候之佳,是别的都市花钱所买不到的。这里不像塞外那样苦寒,也不像江南那样苦热,三百六十日,除了少数日子刮风刮土而外,都是晴朗的天气。论到下雨,街道泥泞,房屋霉湿,日久不能出门一步,是南方人最苦恼的一件事。北平人遇到下雨,倒是一喜。这就因为一二十天遇不到一场雨,一雨之后,马上就晴,云净天空,尘土不扬,满城的空气,格外新鲜。北平人家和南方人是反比例,屋子尽管小,院子必定大,“天井”二字,是不通用的。因为家家院子大,就到处有树木。你在雨霁之后,到西山去向下一看旧京,楼台宫阙,都半藏半隐,夹在绿树丛里,就觉得北方下雨是可欢迎的了。南方怕雨,又最怕的是黄梅天气。由旧历四月初以至五月中,几乎天天是雨。可是北平呢,依然是天晴,而且这边的温度低,那个时候,刚刚是海棠开后,杨柳浓时,正是黄金时代。不喜游历的人,此时也未免要看看三海,上上公园了。因为如此,别处的人,都等到四月里,北平各处的树木绿遍了,然后前来游览。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很会游历的青年,他由上海到北京游历来了。  这是北京未改北平的前三年,约莫是四月的下旬,他住在一个很精致的上房里。那屋子是朱漆漆的,一带走廊,四根红柱落地;走廊外,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平空架上了一架紫藤花,那花像绒球一般,一串一串,在嫩黄的叶丛里下垂着。阶上沿走廊摆了许多盆夹竹桃,那花也开得是成团地拥在枝上。这位青年樊家树,靠住了一根红柱,眼看着架上的紫藤花,被风吹得摆动起来,把站在花上的蜜蜂,甩了开去,又飞转来,很是有趣。他手上拿了一本打开而又卷起来的书,却背了手放在身后。院子里静沉沉的,只有蜜蜂翅膀振动的声音,嗡嗡直响。太阳穿过紫藤花架,满地起了花纹,风吹来,满地花纹移动,却有一种清香,沾人衣袂。家树觉得很适意,老是站了不动。  这时,过来一个听差,对他道:“表少爷,今天是礼拜,怎样你一个人在家里?”家树道:“北京的名胜,我都玩遍了。你家大爷、大奶奶昨天下午就要我到西山去,我是前天去过的,不愿去,所以留下来了。刘福,你能不能带我到什么地方去玩?”刘福笑道:“我们大爷要去西山,是有规矩的,礼拜六下午去,礼拜一早上回来。这一次你不去,下次他还是邀你。这是外国人这样办的,不懂我们大爷也怎么学上了。其实,到了礼拜六、礼拜日,戏园子里名角儿露了,电影院也换片子,正是好玩。”家树道:“我们在上海租界上住惯了那洋房子,觉得没有中国房子雅致。这样好的院子,你瞧,红窗户配着白纱窗,对着这满架的花,像图画一样,在家里看看书也不坏。”刘福道:“我知道表少爷是爱玩风景的。天桥有个水心亭,倒可以去去。”家树道:“天桥不是下等社会聚合的地方吗?”刘福道:“不,那里四围是水,中间有花有亭子,还有很漂亮的女孩子在那里清唱。”家树道:“我怎么从没听到说有这样一个地方?”刘福笑道:“我绝不能冤你。那里也有花棚,也有树木,我就爱去。”家树听他说得这样好,便道:“在家里也很无聊,你给我雇一辆车,我马上就去。现在去,还来得及吗?”刘福道:“来得及。那里有茶馆,有饭馆,渴了饿了,都有地方休息。”说时,他走出大门,给樊家树雇了一辆人力车,就让他一人上天桥去。  樊家树平常出去游览,都是这里的主人翁表兄陶伯和相伴,到底有些拘束,今天自己能自由自在地去游玩一番,比较地痛快,也就不嫌寂寞,坐着车子直向天桥而去。到了那里,车子停住,四围乱哄哄的,全是些梆子、胡琴及锣鼓之声。在自己面前,一路就是三四家木板支的街楼,楼面前挂了许多红纸牌,上面用金字或黑字标着,什么“狗肉缸”“娃娃生”,又是什么“水仙花小牡丹合演《锯沙锅》”。给了车钱,走过去一看,门楼边牵牵连连,摆了许多摊子。就以自己面前而论,一个大平头独轮车,车板上堆了许多黑块,都有饭碗来大小,成千成百的苍蝇,只在那里乱飞。黑块中放了二把雪白的刀,车边站着一个人,拿了黑块,提刀在一块木板上一顿乱切,切了许多紫色的薄片,将一小张污烂旧报纸托着给人。大概是卖酱牛肉或熟驴肉的了。又一个摊子,是平地放了一口大铁锅,锅里有许多漆黑绵长一条条的东西,活像是剥了鳞的死蛇,盘满在锅里。一股又腥又臭的气味,在锅里直腾出来。原来那是北方人喜欢吃的煮羊肠子。家树皱了一皱眉头,转过身去一看,却是几条土巷,巷子两边,全是芦棚。前面两条巷,远远望见,芦棚里挂了许多红红绿绿的衣服,大概那是最出名的估衣街了。这边一个小巷,来来往往的人极多。巷口上,就是在灰地上摆了一堆的旧鞋子。也有几处是零货摊,满地是煤油灯,洋瓷盆,铜铁器。由此过去,南边是芦棚店,北方一条大宽沟,沟里一片黑泥浆,流着蓝色的水,臭气熏人。家树一想:水心亭既然有花木之胜,当然不在这里。又回转身来,走上大街,去问一个警察。警察告诉他,由此往南,路西便是水心亭。  原来北京城是个四四方方的地方,街巷都是由北而南,由东而西,人家的住房,也是四方的四合院。所以到此的人,无论老少,都知道四方,谈起来不论上下左右,只论东西南北。当下家树听了警察的话,向前直走,将许多芦棚地摊走完,便是一片旷野之地。马路的西边有一道水沟,虽然不清,倒也不臭。在水沟那边,稀稀地有几棵丈来长的柳树。再由沟这边到沟那边,不能过去。南北两头,有两架平板木桥,桥头上有个小芦棚子,那里摆了一张小桌,两个警察守住。过去的人,都在桥这边掏四个铜子,买一张小红纸进去。这样子,就是买票了。家树到了此地,不能不去看看,也就掏了四个子买票过桥。到了桥那边,平地上挖了一些水坑,里面种了水芋之属,并没有花园。过了水坑,有五六处大芦棚,里面倒有不少的茶座。一个棚子里都有一台杂耍。所幸在座的人,还是些中上等的分子,不作气味。穿过这些芦棚,又过一道水沟,这里倒有一所浅塘,里面新出了些荷叶。荷塘那边有一片木屋,屋外斜生着四五棵绿树,树下一个倭瓜架子,牵着一些瓜豆蔓子。那木屋是用蓝漆漆的,垂着两副湘帘,顺了风,远远地就听到一阵管弦丝竹之声。心想,这地方多少还有点意思,且过去看看。  ……

编辑推荐

  《张恨水小说经典: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和对“因缘”二字一环扣一环的镶嵌,它的沧桑在于故事结束后的余味和萦绕于脑海的那一段凄凄婉婉的大鼓书。章回小说的部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二十世纪中国最为轰动的文学巨作,六次被搬上银幕,七次被改编成电视剧。胡蝶、冯宝宝、米雪、袁立、关山、刘松仁、付彪、胡兵,历代巨星影后争相出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啼笑因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0条)

 
 

  •   看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就因为它是经典。近来对文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加之又学了语文这门课,读经典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了。正如书中所说:文学的经典,经典于老式的故事和老式话语下的不老精神,气若游丝却耐人寻味,甚或勾人心魄。

    《啼笑因缘》描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富家子弟樊家树与三个不同地位的女子的错综情感。樊家树是个接受新思想的知识青年,具有扶贫济弱的正义感,同时对人体贴入微,自然引起三个女子的倾心。

    樊家树和沈凤喜产生过真正的爱情,就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他们身份地位的差距注定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凤喜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唱大鼓书的女子,后来背叛家树与刘将军结婚,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她对金钱与地位的爱慕,倘若樊家树是一个落魄的穷书生那结果又将怎样呢?至于关秀姑,有很多时候对樊家树的感情都是单方面的,后以姐弟了结了这段感情倒还算圆满。

    何丽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最终与樊家树走到一起。尽管何丽娜是一个西式生活的富家女,和家树的性情、生活方式大有不同,但自从他们见面我便觉得他们才是最适合的一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想,或许是像现实中的有些爱情一样不需要理由。

    经历种种曲折,樊家树与何丽娜倒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时所有的命运悲剧都积淀为他们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   恨水不成冰不知道有没有。不过张恨水的小说还是有很多值得读一读,比如这本啼笑因缘,不要只看电视哦。
  •   书的质量很好,没有什么问题。看了书之后发现电视剧根本就是胡扯,完全失去了原著的魅力和人物性格。喜欢书中的关氏妇女,尤其是秀姑,简直是不可多得的豪侠女子,我想像这样的女子樊家树是不配娶的,就像作者说的,“他根本就没想把秀姑许配给任何人”。何丽娜是一个很大胆的新时代女性,她敢爱,确实也为爱做过牺牲。凤喜这个人物也不错,戏子本性,也不是她的错。看过一切之后才知道“啼笑因缘”的含义,真是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但是不喜欢后来的续,多少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觉得前后很不搭。反正挺不错的,值得一买。
  •   张恨水的作品一直都很喜欢·这部啼笑姻缘影视作品看过很多··小说第一次读·很赞·
  •   冲着电视剧才买的这本书。
    早就久仰张恨水的大名,但没有真正读过其大作,这次可以通过这本书来认识一下了。

    书的封面上都印着电视剧里的演员,我认为不妥,毕竟这是一本“书”,还是还其本来面目为好。

    书的内容很精彩,小说比电视好看,这回依然没能打破这个定律。
  •   据说看过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所有的言情小说就都可以略过了
  •   开始本是想买金粉世家,但是太厚了,看完这本小说的内容简介觉得应该是我喜欢的类型,而且现当代文学课还要讲一本小说,就买来看了,看完发现些的真的很好,至少结局那种让人无奈的感觉我很喜欢,并不是像别的书那样的没有结局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而是结局很显然,但是给人很多的无奈感,让人感觉很纠结,我喜欢里面的千金小姐何丽娜,我喜欢他的开放喜欢他的敢爱敢恨,直接但并不坏,她能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不受别人束缚,能勇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有能力照顾好身边的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本书。
  •   我特别喜欢张老先生的名字:张--恨--水,感觉特文艺、特气质、特才情。小说虽是长篇但一点儿不烦闷,每天睡前看一两个章节,细细品味书中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跌宕起伏,不紧不慢的一个月读完,美得很~ 张老曾说不会为自己的这部长篇写续,可三年后还是顺应了读者的要求,多写了十回的续篇。原著的结尾虽不至于让人拍案叫绝,但我感觉也可算是恰到好处。就算小说结尾留下的伏笔让我萌生诸多揣测,但我也不愿意读到狗尾续貂的平庸续作。这个版本错别字太多,着实影响阅读心情。
  •   也许大部分人和我一样从金粉世家开始认识张恨水,不少的读者也许更加偏爱金,毕竟大家族的爱恨情仇容易博取人的眼泪,但我独爱啼笑姻缘,爱恨情愁在此一览无余。
  •   恨水的巨作啊,内容方面我就不说了。特价时买很划算。
  •   啼笑姻缘可以说是我们近代的一部很让我吃惊的小说,以前看的中国近代小说,描述中国苦难深重的很多,而这是一个与时代相结合的爱情故事,也是很少的让我欲罢不能的小说,虽然小说的结局有点牵强,但是,秀姑这样的侠女在中国的近代真是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解释这样的一个女人、一个这样的朋友,真实何其幸运!而她身上的侠气也是我们应该珍视的风格。这样的女人,樊家树是配不上的。
  •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和对“因缘”二字一环扣一环的镶嵌,它的沧桑在于故事结束后的余味和萦绕于脑海的那一段凄凄婉婉的大鼓书。章回小说的部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   落入凡间的梦幻情人
  •   情节曲折离奇,透露着每个人的无奈。有钱人难觅真情,没钱人利益熏心,想超脱于世外却难以忘情。与最爱的人相濡以沫,与次爱的人相忘于江湖,说着容易,又有几人能做到。人生,就是纠纠缠缠的一出闹剧。
  •   每个人都渴望一段真挚的感情,当然,除了真挚,我们对爱情还有自己独特的要求,而每个人能得到的都不一样,能付出的也不一样。《啼笑姻缘》就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真真假假的爱情,供我们品鉴。废寝忘食地读完后,余味袅袅,为书中的人物感叹,为书中的感情赞叹……
  •     张恨水先生的作品俗中藏雅,雅中有趣,雅俗共赏。无论其人物性格塑造,心理描写,还是情节安排,语言风格,都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
  •   用了轻型纸,拿在手里不沉。
    排版上,显得有些拥挤,不过挺好的,这样书就不会那么厚了,呵呵~
    张恨水的鹅作品以前没读下来,现在买本温习一下。
    怀念书里写的老北平风貌,天桥那时候真有趣呀。
    看了第一回,就像一口气往下读了。
  •   张恨水的经典爱情小说。和很多当时的小说一样,留下了很多当时的时候烙印。他让我们知道,那个时代不止有战争,也还是有爱情的。
  •   这本书号号称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剧,戏曲)的数量比金庸所有著作加起来都要多,可见影响如此巨大,而且鲁迅的母亲也是张恨水迷。
    他很好的把男士们喜欢的女性归类,分为3重。回忆至今为止喜欢过得所有女性,发现都逃不过这三种类型。也许这就是经久不衰地受到读者青睐的原因吧~
  •   初见此书,喜欢它封皮的设计,字稍显小些,行距大,习惯就好了。捧在手中或放在桌面上感觉都很舒服。语言流畅,娓娓道来,有很强的叙事性和观赏性。情节的安排上也足见作者的一番苦心。续集与现实相互照应,体现出作者对时势敏锐的观察力和巧妙的文思,结局很悲壮,也很感人。何丽娜这样的痴情女子,终归是富家女,理想在她那里是很容易实现的,连爱情这种靠缘分的东西也被她生生的俘虏了,不过也确实受了很多的委屈,又为家树做出了很多的改变,想想也是爱情的力量吧。
  •   恨喜欢这位作者 张恨水‘
    文字里有调侃的味道却又清秀
    人间百态万事万象跃然纸上
    这位执着的追求梦想的报人
    写出了一本纯粹的书
  •   本来就很喜欢张恨水,他的文笔没得说!金粉世家已经让我着迷,这个啼笑姻缘没有金粉世家那么长,不过也很好看!值得看!
  •   张恨水的言情小说,风格还是独树一帜的,初高中时就开始拜读了
  •   刚刚看完这部小说,简单说说吧。感觉家树那人实在仗义,寿峰和秀姑真难得,我特佩服秀姑,她可真称得上是位侠女,最后还那么大度的去撮合何丽娜与家树,真不是一般的胸襟!凤喜呢,其实我一开始就不太喜欢她,看到她为钱财而负家树更加气愤,最后她不得善终也算是她的报应吧!
  •   喜欢张恨水的小说,小说内容自不必说。书的纸张质量不错,质感很好,文字排版很整洁,读起来很舒服,质量给全5分。
  •   喜欢张恨水讲的爱情,不浮夸不虚华
  •   写毕业论文时买的,研究张恨水,一代言情大家,果然是好书
  •   一直想看张恨水的这本书,以前家人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瞄过两眼,真后悔当时瞄的那几眼,看书的时候,一直把书中人物跟扮演者套。后悔啊。其实书中人物远比电视剧中的个性分明。
  •   上个世纪初的言情小说,别样的感觉!
  •   还没看,但总觉得张恨水的书不会烂,还有书永远比电视剧精彩(除了倚天屠龙记苏有朋版)
  •   平民式的爱情
  •   这种书因时代原因读者群肯定不会很广。我这个年纪,90后的更少。所以得因人而异。喜欢这类的自然觉得是好书。就是书本身不是很新。当当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有些包装精致,有些糙旧。
  •   细细地把这本书看完了,文学(不是纯粹的小说)是需要看会儿想一下的,所谓品读吧!故事情节不复杂,把人心、社会写得很细。书的纸张、封面都不错,可以收藏!
  •   喜欢张恨水的作品,书的质量可以
  •   很喜欢张恨水的作品 封面做得很漂亮 排版的也很舒服 不错
  •   张恨水大师的作品 印刷很好 也不贵
  •   张恨水的作品,毋庸置疑的好!
  •   封面很喜欢,排版很舒服,纸质很喜欢,张恨水的作品一直都很喜欢,好好看
  •   尽管隔了时空,但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于今世又有多少区别?喜欢秀姑这样大气侠义的女子,拿得起放得下,有勇有谋,只是可惜终究没能与家树走在一起。
  •   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语言平易流畅。
  •   排版也是很密密麻麻,但是这书很实惠,喜欢张恨水的小说 !
  •   张恨水的小说描绘的市井图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经典名著,讲述了主角的爱恨情仇,经典~~~
  •   虽然电视剧有多个版本,但读起原著仍津津有味
  •   封面磨了有点掉色 用贴书纸贴了后就没问题了 价格绝对绝对优惠…书内容还是要等到放假看。喜欢张恨水。
  •   中年女性,生活较为单调,闲暇时间读点名人作品,感受确实不同.共享!
  •   张恨水的书写的真好!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只是结尾有点点感觉仓卒,似乎不合情理,当然我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许是我不清楚当时的社会吧
  •   很喜欢张恨水的书,内容很不错,但是书面不是很喜欢
  •   张恨水的书很好看,这又是一本经典。。。。很喜欢
  •   喜欢张恨水的风格,好看~
  •   物美价廉。里面有严独鹤与张恨水的序,后面有张恨水对于续集的解释及续集。不过说实话,即使张恨水自己写的续集也不过尔尔啊!
  •   书很好,很完整,张恨水的书没的说
  •   张恨水经典之作
  •   一直都很想买的,每次去书店都要看上一会,现在这一本也看了一半了,很喜欢,我总是喜欢看原版的,比电视好看!喜欢张恨水先生的文章!
  •   这是张恨水的代表作,看看再说。
  •   张恨水先生的书,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   张恨水经典之作,就是字有点小,别的没啥
  •   很好,小说比电视剧好看多了
  •   看了连续剧,觉得剧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更喜欢小说人物内心的描写,比看电视更让人感动,只是结局很悲凉,凤喜很值得同情。
  •   大师之作 ,虽然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但人物的感情很细腻,就是为其中的的女子感到惋惜。
  •   很好的书,多年后重读依然很感动,价格也很便宜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以前我有过此书的,被人借走后弄丢了,本地新华书店一时又购不到,故予以网购。以前的书只有22回,而该书却有作者的后补10回,让人把故事看得更完整了!
    略感不足的是,本次网购7月7日订购,21日才收货,送货速度似乎太慢了!
  •   觉得故事的结尾好悲凉,或许这才令人印象深刻吧!绝对值得一看的小说。
  •   很多人都跟我推荐过这本书,的确之前也有所耳闻。也有很多人说,如果不喜欢看书就看电视剧。可是我一直相信书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知道现在才有时间和精力来看这本书,真的很好看。
  •   朋友叫我看的,我就买来看看~~本来还打算看看电视剧,可惜没时间~~唉
  •   名家之作,为现在社会的电视剧写好了剧本
  •   很小的时候看过电视剧 一点没有印象 只知是十分好看 让外婆津津乐道。终于了了心愿 看了原著。好看且耐人寻味 缘分这东西真是不能强求。很喜欢那个年代的北京对白 让人回味无穷。
    看到最后页 才发现书应该是334页 我的只有318页,可惜啊......
    我是个爱书之人 书的装订也不好 看了一遍就已不平整了
  •   上世纪的长篇佳作。
  •   很好哦!已经读完了呢!
  •   还没认真读呢
  •   大作家的力作,值得一读。
  •   很久没好好看一本书,想一些事,写一些字。 完全直觉思维,感性表达,整个状态就像找回了N年前遗弃的那个日记本。日复一日的麻木中,久违这样的自己。 一个80年前的故事。我不想说这本书有多好看或多难看,这种最为主观的事情不用听任何人跟你扯淡。只是一个故事。三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故事。
  •   文字很好,情节曲折。
  •   经典中文作品,搞活动买的,价钱很划算。
  •   张大师的作品就是好!
  •   等了很久等降价 名家作品
  •   总是对老作品情有独钟,总觉得以前的作品有深度,有水平
  •   经典作品~值得一看~
  •   买了很久才看。作品真的很不错。
  •   蛮有意思的,花了好几天看完的。
  •   买小说之类的书还是很便宜啊
  •   这本小说值得看看
  •   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可以反复阅读
  •   有名的小说,优惠的价格.
  •   没看过其他版本,但感觉这个不错的。小说本身无须评论,太经典了。
  •   书本纸张质量很好,排版很好,适合阅读。很好!~
  •   故事比较有意思,适合睡前看
  •   今天收到书,觉得一般,以前在书店浏览过得觉得很厚,不知有没有删减,还待细看之后才知。原书定价有点虚高,打折后价钱应该差不多。
  •   收到书的时候书被一层塑料纸完整地包着,一点都没有被人翻过的痕迹,其实书以前就看过,买回来主要是收藏,比较高兴.
  •   早就想买的一本书,这次碰上打折,太好了!
  •   很好的一本书,一口气看完的。
  •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强力推荐
  •   这本书我一直想买,正好遇到打折就买了,书送来挺快的。
  •   一直没勇气看这本书,太悲剧了---
  •   这本书写得真是没得说的,完整版,但个人觉得很怜惜,如果作者没有续集会更好
  •   那么多的导演和编剧喜欢的一本书,虽然多个版本,但我觉得书还是最好的版本。
  •   这本书的字太小了,看起来很费劲。
  •   还没看,是经典,老师和我们说的这本书,要排话剧用的,
  •   非常喜欢的内容~~~是因为太喜欢这个名字了
  •   书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