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李鸿章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  页数:25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例一、此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二、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然夹叙夹论,其例实创自太史公,《史记》:《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皆是也。后人短于史识,不敢学之耳。著者不敏,窃附斯义。三、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著者于时局稍有所见,不敢隐讳,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恨时日太促,行箧中无一书可供考证,其中记述谬误之处,知所不免。补而正之,愿以异日。四、平吴之役,载湘军事迹颇多,似涉支蔓;但淮军与湘军,其关系极繁杂,不如此不足以见当时之形势。读者谅之。五、《中东和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皆载其全文。因李鸿章事迹之原因结果,与此等公文关系者甚多,故不辞拖杳,尽录入之。六、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顾书中多为解免之言,颇有与俗论异同者,盖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不然,何取乎祸梨枣也?英名相格林威尔尝呵某画工曰:“PaintmeasIam.”言勿失吾真相也!吾著此书,自信不至为格林威尔所呵。合肥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既望著者自记

内容概要

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并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如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进行对比,结合李鸿章历聘欧美的全程记录,以及他的奏折文章,让读者看到一个集政治、军事、外交、文学于一身的李鸿章。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变法领袖之一,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17岁中举,18岁就学于康有为,1895年赴京会试,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失败后逃亡日本。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他在文学方面倡导文体改良,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等多方面,编为《饮冰室合集》。

书籍目录

序例
李鸿章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考察政治日记
林乐知序
聘俄记
专使记略
俄轺记略
俄国庆典记略
〔附〕俄使报聘记略
聘德记
德轺日记
德轺绪论
〔附〕和轺小志
〔附〕比轺小志
聘法记
法轺日记
法轺杂论
聘英记
英轺载笔上
英轺豫论
英轺载笔下
英轺伟论
英轺后论
聘美记
美轺载笔
美轺附论
〔附录〕
归轺新论
傅相游历各国日记卷下
中俄和约
附录 李鸿章文选
奏折中的李鸿章
参翁同书片
筹议海防折
日据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片
法越交涉事端重大遵旨妥筹全局折
覆奏海军统将折
据实陈奏军情折
上太后遗疏
李中堂之诗词文章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日: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以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日:“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日:“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日:“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斯麦良久日:“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李默然云。(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不宁惟是。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系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孟子》曰:知人论世。世固不易论,人亦岂易知耶?今中国俗论家往往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吾以为此功罪,两失其当者也。昔俾斯麦又尝语李曰:“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夫平发平捻者,是兄与弟阋墙而鹽弟之脑也,此而可功,则为兄弟者其惧矣。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故吾所论李鸿章为功罪于中国者,正别有在。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之死于中国全局有关系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所敢断言也。抑吾冀夫外国人之所论非其真也,使其真也,则以吾中国之大,而惟一李鸿章是赖,中国其尚有瘳耶?西哲有恒言曰: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吾著此书,而感不绝于余心矣。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孟子日:放饭欼流而问无齿决,此之谓不知务。殆谓是矣。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虽然,此亦何足深责?彼李鸿章,固非能造时势者也。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义理所困而不能自拔。李鸿章不生于欧洲而生于中国,不生于今日而生于数十年以前,先彼而生并彼而生者,曾无一能造时势之英雄以导之翼之,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日: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但此后有袭李而起者乎?其时势既已一变,则其所以为英雄者亦自一变,其勿复以吾之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

后记

李鸿章,晚清最重要的权臣之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他参与了清末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因此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作为与李鸿章同一时代的又一重要角色——梁启超,著名政治活动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戊戌变法期间曾与李鸿章有过接触。他以出众的文笔、犀利的语言,详尽评述了李鸿章的功过是非。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并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如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进行对比,结合李鸿章历聘欧美的全程记录,以及他的奏折文章,让读者看到一个集政治、军事、外交、文学于一身的李鸿章。    由于李鸿章和梁启超处于晚清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许多语言文字的用法与今天也不尽相同。如文中出现的“苏彝(伊)士河”、“墨(莫)斯科”、“辣(拉)丁”、“凭藉(借)”、“材(才)能”、“策画(划)”、“筹画(划)”、“沈(沉)浮”、“著(着)眼”,等等。为了还原晚清时代的文学特色,为读者呈现最真实的原著的特征,编者在编撰过程中保留了这些当今不再使用的词语。    有人骂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有人称他为中兴名臣。为何卖国?如何中兴?很多人只是知其表面,而不知其根源。揭露晚清的政治内情,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李鸿章,这便是本书出版的初衷。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鸿章“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康德刚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梁启超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左宗棠

编辑推荐

李鸿章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有关他的论著历来很多,但大都失之过偏。《史海回眸李鸿章》收录了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和李鸿章历聘欧美的记略,向您展示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李鸿章。梁启超是清末明初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四万万蒙昧同胞明智的启迪者,及舆论、政治、学问三者集于一身。先生这部《李鸿章传》可谓是描画出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感兴趣的朋友都不可不读,它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读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令人大开眼界,获益匪浅。《考察政治日记》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折射出了当时世界的格局形势等,更向您展现了外交家李鸿章的风彩。《史海回眸李鸿章》将向您展示一个立体的李鸿章,让您在历史的浩瀚烟海中,去了解一个真实的李鸿章,去领会历史的厚重和世事的曲折。如果您热爱历史,想了解中国近代史,必先了解李鸿章,《史海回眸李鸿章》将带您和李鸿章一道,走入中国近代史的长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海回眸李鸿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7条)

 
 

  •   现在人看李鸿章,往往陷入混沌的历史迷雾,难辨其真伪。在人们的印象中,挥之不去的是中日甲午海战的战败耻辱和《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等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切肤之痛。而这一切,似乎都与“卖国者”李鸿章不无关系。事实果真如此吗?与李鸿章同时代之伟人梁启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名人传记虽可谓汗牛充栋,但名人替名人作传则不多见,何况是同时代之名人,更何况是两个治国经帮态度截然不同之名人呢?一个是终其一身要捍卫、保全并维护大清国利益与秩序之中兴大臣,另一个则是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力图推翻旧体制的仁人志士。在梁启超看来,李鸿章必为数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其与同时代世界各国之重量级人物比较,亦是各有所长,不相上下。那为何各人的境遇及其家国天下的命运差别又如此悬殊呢?落后必然挨打,或许是颠扑不破的命运魔咒!“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亦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比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作者的论断,切中李鸿章之要害,正应了李鸿章所谓“裱糊匠”之自谓!一间破屋,任裱糊匠东补西贴,恍若一间净室。但内瓤几何,可堪风雨,几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呢?读史可以知兴衰,这对我国持续进行的改革开放大业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一本好书!但半文半白,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言功底。
  •   此书分为2个部分:1李鸿章传;2李鸿章欧洲记。1部分我看完了,2部分看不下午。梁启超的史学观点很正确。中国的历史有李鸿章的责任,但也不完全是李鸿章的责任。李鸿章也有他的难处,就像书中说的: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读懂李鸿章。
  •   李鸿章的一生,与那个没落的时代纠结在一起。外表是极尽尊荣的权位,也是被唾骂声淹没的气愤与无奈。内心是趾高气昂的不屑,也是辗转反侧的良苦用心。梁启超先生饱含泪与叹的文字、满怀赤诚的情感,不仅是对李鸿章的感慨,更是对当时中国命运的深深的感怀与忧虑。好字,好文章!!!
  •   要想了解晚清就一定要了解李鸿章这个人吧,他的人生历程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很有价值的一本书~~
  •   古色古香的封面半白话文的内容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看了太多现在的人评李鸿章了看和李同一个时代的梁启超评李鸿章离历史又更近了一分
  •   非常全面的介绍了李鸿章,而不是人云亦云。梁启超不愧为大家,能从多个方面评价一个人。很值得读!
  •   所谓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我想这就是梁启超之所以能将李鸿章看得这么透彻的原因吧。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   梁启超之作,白话文,对李鸿章的描述不像某些书那样不客观。好书
  •   之前受正史影响,觉得李鸿章实在是个不光彩的人物,甚至都羞于和他同姓,直到看了《走向共和》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就看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梁启超不同于寻常的见识,尤其是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背景,同时更以梁启超所处的立场!!
  •   梁先生作为跟李鸿章同时代的人,而且所持的客观态度,因此对李鸿章的评价应该是比较贴近事实。梁先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跟当前主流史学所描述的有所不同的李鸿章。
  •   梁氏才华,着实惊人!这本书是我要在练讲甲午战争时,翻看的。对比了许多资料,还是不得不敬佩其人其华彩。百年之后再读此书,虽然有些精细之处,不无谬误。但,对照其透彻的缕析,流畅之文笔,中肯之立场,绝对是瑕不掩瑜了。更何况,作者也自言,此书是在流亡国外,资料匮乏之下的仓促之作。说实话,比此后百年来,大多数有关甲午之战的专著,中国近代史的书写的都好。真是,让人不得不敬。常有人叹息,任公奇才,在汲心于政治的状况下,仍然横穿古今中外的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诸领域,而又无不极有建树,甚为可惜任公未能汲身于学术而享其大成而叹息!然而,我看来,立志经济天下,也未尝不是任公成其人成其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我倒很是叹息,任公未能在政途上大展其宏图。可惜了,任公为鸿章做传;而为留下后人为任公做风云大传的机会。
  •   悲哀啊?李鸿章是好人.希望正确认识他。
  •   看了梁启超写的书,才知道什么叫国学家,作家。
  •   装帧精美,做工好!再有梁先生洋洋洒洒的文字填充其中,更是感觉物超所值!且传记后有历聘欧美各国的文字,亦可作为查阅的工具书。
  •   虽然是一本再版书,但是还加上了《考察政治日记》让人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了解更全面了不错不错特别喜欢这种半白话文的书呢呵呵
  •   晚清历史的缩影,很值得一阅。
  •   一本书,一个人,一代事
  •   正如封面上写的:梁氏如椽巨笔无出其右!
  •   我喜欢历史类书
  •   这书挺好的。价钱也蛮实惠的
  •   怎么书还没有啊,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
  •   精装本,内容丰富,值得购买。
  •   很值得看看啊
  •   无论怎样,李鸿章都是清末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梁启超的对他的评价应该还是比较中肯的,这本书还不错,后面李鸿章自己的写的出国游记也挺不错,可以帮助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
  •   由于本书不是白话文,正文是民国时期的文体,所以看起来很费劲。本书主要描写李鸿章的仕途生涯。有喜欢阅读可以买!
  •   不一样的李鸿章
  •   前半的内容是梁启超写的,梁启超已经够罩得住了。后半部可有可无,是别人写得欧洲游记,只是为了再赚半本书的钱。
  •   一直觉得做人比做事难,书正在看,本来看过想给别人的,说起来,朋友说刚好也买了,巧啊
  •   书不错,文字简练,内容中肯.缺点,正文只有89页,附录部分近200页
  •   经典之作,可堪一读.读原文,方知其义,译文,侧之.
  •   文言文有点费劲质量很好呵呵
  •   书的内容很好 可是不知道到怎么回事这次买的书 书的纸张比以前买的差了很多
  •   送书速度太慢
  •   本书内容很好,但文言文不太好理解、、、
  •   版本不好,而且图都配错了,陕师的书买不得啊
  •   书收到了,外表还挺好,怎么书的侧面粗糙不堪,纸屑乱飞,书里的字迹和纸张都不清楚,像是盗版呀!当当也卖盗版???
  •   很扫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