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天空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凤凰书品 编,傅佩荣 主持  页数:3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获台湾地区“教学特优奖”“校园最热门教授”、新浪、搜狐2007年度杰出文化人物。著述繁多,范围涵盖哲学、宗教、神话、教育、文化、心理励志等。学术论著融贯古今与中西,结构严谨,迭出创见,是当代新士林学派的重要代表,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傅教授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年来,每年演讲达两百多场,态度真诚,条理清晰,理融辞畅,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2006年首开大陆问道,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开展了一系列国学演讲,引起了热烈反响。自2007年起,陆续在凤凰卫视、山东卫视、上海卫视等多家电视台主讲国学,获得一致好评。

书籍目录

前言第—部  孔子的真诚 一、立志于学  1、孔子之学  2、珍惜时间  3、用心专注  4、把握时机  5、不厌不倦  6、老师帮不上忙  7、学生不争气  8、学生启发老师 二、立志行仁  1、立志行仁  2、行仁与为善  3、六位仁者  4、立志求道  5、一以贯之 三、自我修养  1、化解我执  2、欣赏曾点之志  3、困惑来自何处?  4、“克己复礼”新解  5、心存敬畏  6、少说少妙 四、孝敬父母  1、孝出于天性  2、敬爱父母  3、委婉沟通  4、孝与健康  5、法理与人情  6、孝与守礼  7、三年之丧 五、结交良友  1、真诚相待  2、志趣相投  3、信义兼顾  4、益者三友  5、损者三友  6、孔子交友 六、社会责任  1、淑世精神  2、社会责任  3、孔子想移民  4、名正言顺  5、上行下效  6、一言兴邦 七、理解孔子  1、谁了解孔子?  2、谁歧视女性?  3、谁在收肉干?  4、为何挑剔食物?  5、谁的耳朵顺了?  6、谁说孔子不幽默?  7、孔子知不知“死”?  8、孔子有无信仰?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 一、人性向善  1、人性向善  2、善是什么?  3、心之四端  4、人禽之辩  5、三种快乐 二、人格之美  1、修养六境  2、浩然之气  3、三种勇敢  4、四种圣人 三、人我之间  1、勇于自省  2、做人处事  3、五种不孝  4、易子而教  5、以德论交  6、守经达权 四、仁政理想  1、一暴十寒  2、缘木求鱼  3、与民共享  4、见牛未见羊  5、不可忽视环境  6、事半功倍 五、自我超越  1、豪杰之士  2、效法尧舜  3、与古人为友  4、有为者亦若是  5、天降大任  6、孟子之乐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 一、老子的道  1.儒道之别  2、老子第一章  3、道是什么  4、道与自然  5、道生万物  6、悟道之法  7、自足于道 二、圣人之道  1、自我反省  2、被褐怀玉  3、不为物役  4、内在觉悟  5、处下居后  6、为而不争 三、治国之道  1、四种统治  2、若烹小鲜  3、小国寡民  4、反战思想  5、民不畏死 四、立身之道  1、化解执着  2、自己作主  3、消除烦恼  4、以德报怨  5、和光同尘  6、老子三宝 五、阅世之道  1、相对价值  2、祸福相生  3、慎始慎终  4、功成身退  5、上善若水  6、天地不仁第四部  庄子的逍遥 一、转化生命  1、未始有物  2、大鹏展翅  3、太仓梯米  4、螳螂捕蝉  5、鼓盆而歌 二、修炼方法  1、浑沌之死  2、心如死灰  3、忘适之适  4、天人合一  5、不死不生 三、审美情操  1、黏禅老人  2、庖丁解牛  3、桓公读书  4、谁是美女  5、自以为美 四、处世态度  1、孝的六种境界  2、算命不如修养  3、材与不材之间  4、从容的风度  5、虚己以游世  6、外化而内不化 五、与道相通  1、鱼快乐吗?  2、彼此相忘  3、朝三暮四  4、每下愈况  5、庄周梦蝶

章节摘录

第—部 孔子的真诚一、立志于学1、孔子之学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时为毒秋时代末期,周史衰亡,礼乐崩坏,文化传统濒于断绝。孔子的祖先为宋国人(段朝后代),后迁于鲁国定居。他生于鲁国鄹邑(今山东曲阜市附近的尼山),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他由母亲颜征在抚养长大,接受一般乡村孩子的教育,至十五岁告一段落,再自己立志学习,终于以博学知礼而闻名。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二十岁时娶丌官氏(宋国人)为妻,翌年生子孔鲤。孔子做过的职业包括委吏(管理仓库)、乘田(管理牧场)与助丧(承办丧事)等。三十岁前后就有学生求教并追随他,形成一个独特的师生团体,以讲学修德与治国利民为其目标。孔子学不厌而教不倦,学问与见识渐成系统,四十岁已可“不惑”,五十岁达到“知天命”,日月白自己的天赋使命乃承启文化道统。五十一岁至五十五岁,孔子在鲁国从政,先后当过中都宰(县长)、小司空(工程部门副长官)、司寇(司法部门长官)等职,位列大夫,政绩卓越。但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且不满鲁定公沉溺美色等,终于去职离乡,开始周游列国。这一去,便是十四年,遍历卫、曹、宋、郑、陈、蔡各国,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两度面临生命危险。六十八岁时,鲁国新的执政者正式召请他回国。七十岁,独子孔鲤去世。七十一岁,他最喜爱的弟子颜渊去世。七十二岁,忠心耿耿的学生子路去世。七十三岁,孔子辞世。综观孔子这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以身教和言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年来最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的智慧是什么呢?首先即是“真诚”。人若真诚,将能体察内心有一股自我要求的力量,期待自己去行善。所谓“行善”,是指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亦即包含古代所说的五伦以及今日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由真诚引发的社会关怀,将会随着个人角色的变动而由近及远,其最高目标则是孔子亲口叙述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正好反映了人类生命的最高价值。只要肯定自己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自然可以心安理得。其次,孔子重视知识和教育,给予理性思维极高的评价。他立志之后就非常好学,而且坚持了一辈子。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孙长》)有十家人的地方,必定有忠信如我的人,但却不像我这么好学。事实上,他凭什么断定呢?就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读书、学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在世上生活,只要耳聪目明,能够开放心灵,那么整个宇宙、人类都可以当他的老师。到了最后,这样的人往往是最杰出的,因为他得到了众善之所长,就像所有的河流汇集到江海一样。这就是孔子立志向学的情形。孔子的学问有三个特点:一、学习传统。传统包括“诗、书、易、礼、乐”五经。诗指文学,书指历史,易指哲学,礼是社会规范,乐则是艺术修养。此外,还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礼仪,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御是驾车,而书、数则是书写、计算等技能。当时的人只要具备这六项条件,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了。孔子不仅学习传统的智慧结晶,也习得传统的技能,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展现为一个人才的典范了。二、学思并重。孔子知道光靠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考,否则一味接受外来的资料与信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予以统合,难免导致混乱。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光学习而不思考,到最后毫无心得,白学了;反过来,如果只就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而不念书学习,就会陷于迷惑;别的不讲,光是善恶报应,你就搞不清楚。三、学行并重。孔子的学并非一种理论而已,同时也是一种道德实践。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好学”首先要降低物质享受的欲望,其次要在言行上磨炼自己,然后再虚心向良师请益,使自己走上正途。此外,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把该做的事认真做好,行有余力,再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一次鲁哀公问他,你这么多学生里面,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一个学生颜渊好学,很可惜已经过世了。为什么只有颜渊好学?因为颜渊“不迁怒,不贰过”。这乃是道德实践的表现,也说明了好学和具体的行动有关。孔子立志于学,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因此他在“学不厌”之后,还要“诲不倦”,由学而教,为人师表,开启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他有教无类,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些人各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面有所成就,成为当时知识阶层的中坚力量,并且汇聚为儒家学派,影响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今日。2.珍惜时间走在人生路上,很多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过去的一切想留也留不住,未来呢,又很难去把握。孔子有一次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消失的一切就像这样啊,白天黑夜都不停息。“逝者”指时光,也是时光中的事件,人的生命当然也在其中。人的生命是在时间里展开的,你只有把握住时间,才能让你的人生不至于虚度。而人生不虚度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你把目标放在外在的事业成就上面,那也是一种选择;但在孔子看来,人把握时间的目的是要“造就自己”。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对于时间就有特殊的体认。别人恭维他是“天纵之圣”,孔子说,不是这样的,一方面“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是靠着努力向古代的圣贤学习,逐渐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才取得眼前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家里贫困,没什么社会地位,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艺。据孟子的记载,孔子曾替人看管仓库,把账目写得清清楚楚;后来被派去管理牧场,一年下来,牛羊健壮,繁殖很多,因此受到别人的信赖。尽管做了这么多零碎、卑微的工作,但孔子从来没有忘记一件事:学习。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他生活的时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到十五岁就不能再念书了,大学是专门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孔子不仅自学了所有大学的内容,而且比一般贵族子弟还学得好,以至于鲁国的贵族孟氏请孔子当家教,教他的孩子礼仪。到了“三十而立”之后,孔子仍不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他说:“吾不试,故艺。”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些技艺。学习技艺的目的是谋得一官半职,可以发挥所长,贡献社会人群;现在所谋未遂,只好继续培养各种专长,等待时机成熟。这种态度对我们现代人深具启发。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必须了解生命是有阶段的,你要先充实自己;如果没有机会,要先自己培养好条件,等机会一出现,自然可以把握。孔子说,富与贵是每个人都要的。但问题是,你够这个条件吗?如果条件不够,时机不成熟,那你就要安分,把自己的事情先做好。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修炼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提到两种浪费时间的情况是“难矣哉”,很难走上人生的正路。第一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猶贤乎已。(《论语·阳赁》)整天吃饱了饭,对什么事都不花心思,这样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不是有掷骰子下棋的游戏吗?去玩玩也比这样无聊要好些!人最怕两个字:无聊。有一次一位母亲跟我聊天,谈起她怎么教育孩子。她对念小学五年级的孩子说,假设你是妈妈,会怎么教导像你这样的孩子?结果小孩说,你不让我无聊就好了。换句话说,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怕无聊。无聊之后怎么办呢?说不定就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建议说,那你还不如去博弈吧。“博弈”两个字要特别小心不要被当成“赌博”。孔子劝我们赌博,那还得了?博弈是指游戏。人类为什么需要游戏?因为人活在世界上,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的成与败都定了,很少有人可以改变。这时候通过游戏制定一个规则,老板也好,员工也好,大家机会均等,按规矩来玩,每一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人生的压力也许就能在游戏中化解一点。所以孔子说,你无聊的时候就算去玩游戏,下棋也好,打篮球也好,打高尔夫球也好,不管玩什么,都比纯粹浪费时间要好。第二种浪费时间的情况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一群人整天相处在一起,说的是无关道义的话,又喜欢卖弄小聪明,实在很难走上人生正途。我有一个朋友在中学教书,一天中午休息时间,他坐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面树的另一边有三四个同学,不知道那一边有老师在听,他们就聊天。我朋友说,他听学生聊天聊了半个小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讲的话没有一句话是有意义的。我听了跟他说,学生上课已经很辛苦了,你叫他们下课聊天还要讲有意义的话,不是太严苛了吗?而且到底有没有意义,也不能以老师的标准来判断。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提醒自己,讲话最好言之有物,你说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思想或情感,要说出来很恩体、明确;不要整天言不及义,扯一些八卦新闻,或者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这样是很难走上人生正路的。孔子非常了解时间在生命发展上所具有的意义,人都有一种潜能,只要活着就可能登上更高的境界。所以,走上人生正路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珍惜时间。一个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懂得把握时间,很可能有不凡的未来。孔子说“后生可畏”,年轻人值得敬重,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将来的表现怎么样。我们有时候看到年轻人好像一代不如一代,又不用功又不长进;但是先不要这么快下结论,年轻人是说觉悟就觉悟,说奋斗就奋斗,经常因为听到一句话或看到一句话,就突然想通了,所以“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不过,孔子在这句话后面加了一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没什么好名声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好值得尊重了。为什么?因为名声是慢慢培养起来的,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这时候还没有培养起好名声,就说明他不用心,没有在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奋斗,这是很可惜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傅佩荣先生于国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简捷清晰的表达。我很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他在讲课中做到了两个打通:其一,打通各个领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学。  ——周国平(著名哲学学者,散文家) 傅先生对于国学研究是很有功力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尤其是把国学讲得那么生动而又贴近人心,实属难得。  ——李存山(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研究所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傅教授是我所听过课的中国所有的国学专家中,讲得最好的一位讲师。尤其是他能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绝对不一样。  ——邹荣祥(上海市工商联教育协会副会长)

编辑推荐

《国学的天空》属于凤凰丛书。人人都能看懂的国学入门之作,用孔、孟、老、庄的智慧解答当代人的心灵困惑。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的天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孩子老师要求买的,应该不错
  •   很好的一本书,会重复阅读。
  •   一拿到手就知道,我买对了不但内容充实而且装横精美物超所值
  •   刚拿到书,对每一位在国学上比较有造诣的人总是比较尊重,谁让咱不熟呢?以为每位国人都该懂一点国学,不过这个领域实在太广泛了,这次傅先生出的这本正好,简单易懂,貌似比较全面,先表达一下支持先
  •   正在悦读,有少量错处,如P64第四行,父子之间的亲情写成之前的,P98倒第八行,每个人的一生。
  •   一书在手,孔孟之道尽在掌握。傅佩荣九年口吃,终于练就今天的演讲之道。傅佩荣三十年余研究中西哲学与历史,可以把国学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舞台上纵横比较,妙语如珠,妙论叠出。
  •   刚看了几页,觉得真是一本好书,版式非常漂亮。内容更不必说了,还有卓越的服务非常好
  •   书内容不错,但是感觉像盗版的
  •   3天内书就到了,而且书质量很好,早就对傅佩荣如雷贯耳,下班时阅读他的书确实受益匪浅,支持正港的中华文化!
  •   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   建议读这本书之前先看看视频
  •   国人都应该加强一下国学,古人的智慧远高于现在的我们。
  •   傅佩荣先生写的这本书真的不错,看了很受启发!书的质量不错,发货挺快
  •   一次买的太多,不过大师的作品相信很不错。
  •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挺好的
  •   真是好,浅显易懂。佩服傅佩荣老师。
  •   我觉得内容太杂太泛,不如买专门的品评的书。
  •   1、新颖动人的见解木有多少2、与其他思想的比较基本木有3、有待再次看一次
  •   亚马逊的图书包装真的很到位,书的质量也真的很好~!点赞~\(≧▽≦)/~
  •   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   国学的天空
  •     《国学的天空——孔子的真诚》——正道直行而已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操心。那天,刚好有朋友将这本借去半年的书还了回来,于是就决定重新再看看。上一次阅读,应该是在2010年。《论语》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至少是我的圣经,我需要吸收点正能量。
       第二次看,没有了醍醐灌顶的那种感觉,对文章有了更迅速的理解,没有了第一次阅读时的常常掩卷深思。新鲜感过后,更多的是需要沉淀。我想,我就是处于一个这样的阶段。虽然如此,充电的感觉还是充斥全身,论语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感谢孔老夫子。
       因为傅佩荣先生在《论语之美》这本书里,对论语有更详细、具体的讲解,而我也是第五次看论语了,对傅佩荣先生的讲解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一种熟悉的感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的讲解,穿插的一根思想主线,就是人性向善。由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向善的动力,将人们带到仁的境界,成为一个君子。
      何为君子呢?“彬彬有礼”、“谦谦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重义,小人重利”、“重然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第一时间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关于君子的词。想想也真是有趣,不知不觉,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陷入到了儒家的文化里而不自知。中国人最看不起的就是小人,孩童时候就是如此。那么与小人相对的君子,是大家想要成为的人物,至少是每个少年追求的人生目标。当然,经历了险恶、复杂的社会的洗礼,很多人不再坚持成为一个君子,或者学会了尔虞我诈,或者学会了老于世故,或者学会了与世沉浮,反正是很少有人会傻傻地依然将成为君子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君子也许更多的和迂腐、傻气、不知变通的人联系在一起。是啊,这个社会,急功近利,笑贫不笑娼,成王败寇,只推崇成功的英雄,看不起失败的勇士。于是,君子就成为了孤独的一群人,其实无论哪个社会,这个群体都会是少数。
      也许,是我理解太浅陋。也许落难的君子、失意的君子能博得更多的同情,能让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其实,孔子推崇的管仲,就是一个不那么纯粹的卫道士一样的君子。花天酒地,奢靡无度,不尊礼法,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用外交手段,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使天下免于战乱20余年。看来孔子不迂腐,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对这样的人不必拘泥于用是否遵守清规戒律来定义他的君子身份。
      完全赞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激励着我。看再多的书,而不能与社会实际想结合,终究只是闭门造车,只是一种文化上的自娱自乐、自我陶醉,还是应该对社会有实实在在的影响或是贡献,才不枉费成为一个读书人的努力与骄傲。
       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有了恒定的远大的志向,才会有难以实现的目标,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才有人生的竞技快乐,才会有忍受孤独的定力。
       礼。是发自内心的情感需求,通过固定的行为、仪式,得以表达、抒发,不是生硬的、刻板的,而是由生命力支撑的情感爆发的一种伦理体现形式。礼与内心情感的表达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
       学而时习之,学到的知识,能常常通过实践来验证来体验,的确是让人感觉愉快的事情。知行合一的本能驱动力。
      君子益者三友,友直,友凉、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亲君子,远小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道直行,虽千万人,何惧之有。
      
  •     国学热在几年前就开始流行了,自己倒是有些后知后觉,心理面一直是很崇拜国学的。国学于我的认识就是中国的古文化精粹。前段时间去图书馆借了本《章太炎谈国学》,弄了个灰头土脸,咬牙硬看了20来面,到最后还是放弃了。知道这是本好书,能囫囵吞枣看懂就行。可是仍然达不到,自己于古文修养太差,对章太炎的文章根本无法理解,没办法和大师就一些他认为浅显不需注释的文章进行交流。放弃的是这本书,可不是国学。后来弄来了这本通俗易懂的书《国学的天空》,里面只讲了经典中的经典,孔、孟、老、庄四人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本书。摘录了书中的经典,一一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   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对《论语》的讲解—孔子的真诚。服了,不得不服。一个是佩服,一个是服气。2000多年前的孔子的思想被通称为儒家思想,虽代代历经发展,可是核心始终是一部薄薄的《论语》。凭什么?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历经这么多年的古老思想还能对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有这样大的影响力,被历朝国君奉为正统,被奉为治国平天下的宝典。看完后,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论语》思想是内核,文化再进步,再往前发展,丰富的只是它的外延。社会再进步再发展,社会终究是人构成的,终究协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是让我们鸟枪换炮,那只是物质工具、生活条件的进步和改善,物是供人役使的。剥开这些绚丽的外套、先进的工具,我们仍然是赤裸裸的人,和几千年前的人一样。有他的喜怒哀乐,伦理道德。所以孔子的仁,在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照耀着我们这个民族。  他教学生学习什么呢?诗、书、易、礼、乐,五经;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讲究学思并重、学行并重。不仅是有关具体学习的指导,还涉及到如何学习,“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岡,思而不学则殆”。为何学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何提高修养,“克己复礼”、“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何与人交往,与什么人交往,“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孝敬父母,我们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何为君,何为臣,“君君、臣臣、民民”“上行下效”“一言兴邦”。  这不是思想的宝库是什么?伦理纲常,分析解释得清楚透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样都该奉为金科玉律。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就因为他能将思想脱离于躯壳之外,仿佛如第三者从太空俯览人世,超然置身度外,以一颗超然的仁心济世解困。浊浊大千世界,乱欲迷人心智,如何调整内心的平衡呢。一部《论语》足以。  《论语》也让我领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虽是管中窥豹,可是仍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儒家文化的自信。无怪乎新加坡这般重视儒家文化的推广和应用。经典无愧于经典。相信《论语》总有重新大放异彩的一天。
  •     是于丹把从不看国学书的我吸引到关注国学书籍之上。不过,于丹的书、讲座,只是一碗鸡汤,喝着香,但过了就忘了。而傅老师的书,用最短的时间让我迈入国学之门,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折服。
  •     实而不华的一本书。
      这是我断断续续读完后,头脑里出现的第一条评价。
      
      买这本书是在杭州萧山机场的候机厅,由于出差的航班晚点,为了打发无聊的等待时间,第一次花全价(要知道,自从开始在卓越上买书后,我很少会全价买一本书)买的书,买的时候就在纠结那多花的十元钱是否值得。
      
      然而在飞机上,已经阅读了一小半,剩下的在接下来的忙碌工作间隙读完了,我庆幸那一次延误的航班,让我没有和这本书错过。不然,这本不愠不火的书,没有太多机会进入视线了。
      
      一本好书的价值无法用金钱去计算,两包香烟,一顿普通的饭,读一本好书,营养却会滋养一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受到其中某句话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法觉察,但是却真实存在。
      
      空洞的书名,无法引发你太多去阅读的欲望。
      国学的天空,纵使知道它会讲孔老二,老庄,老子和孟子,也会质疑作者的不自量力,因为它毕竟是一本只有300多页的书,毕竟它只是一家一长。
      
      是的,本书不适合你做为研究之用。但是可以作为研究的引子。
      本书最适合的,是对国学有亲近的欲望但是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详细研究的大众。
      
      从内容角度:
      本书讲的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孔子的执着,孟子的向善,老子的不争,庄子的逍遥,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和圣人对话,通过他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观照自己的言行,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心智,让自己继续走向理性之路。
      
      从写作手法角度:
      
      若我们单纯为了了解孔孟之道,我们完全可以去阅读他们的传记和教科书一样的著作。而论语存世那么久远了,如今突然大红大紫,倍受推崇,一定会和通俗化的大众化的解读有关。不然学问仍然是学问,圣人仍然是圣人,我们在读书时会想到他们,就是无法学以致用,去影响日常的言行,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需要的不是“资料”,太客观的资料一定很枯燥。
      枯燥就是一道了解的巨大的障碍。
      
      我突然明白了,有的时候我们宁可不要客观,我们需要解决和引导,通过一些智者的解读和心得分享,我们或许少了自行探索的妙处,但是也更容易有效抵达文化核心,探宝更加容易。
      
      和于丹一样,傅教授也是致力于“人人都能看得懂”的讲授之道。不同的时,他可能少了些许的激情,但是他在讲述中流露出的视野更加开阔,正如封底周国平先生的短评:“我很欣赏傅先生的眼界和心胸的开阔,他在讲课中做到了两个打通。其一,打通各个领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学”。于丹善于将圣人之道融入日常生活案例,而傅先生还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感悟,孔孟,老子、庄子,恰似生活在同一年代,世界的哲学,也仿佛大同。
      
      这本书是傅先生在香港凤凰卫视在2008年的《国学天空》上的讲稿,每集八分钟,共讲了137集,八分钟很短,所以取材尤其慎重,这本书就是这些精华的集合。每天看一个话题,137也足够了,还可细细揣摩。
      
      再次推荐。
  •      以前看了一些关于国学的书,都讲得太空、深,看起来不是很明白。傅佩荣老师的这本书相对来说是一本比较简单的书,书中的内容很清晰,易读、易懂。
       从孔孟老庄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国学。让我们学会真诚,增加智慧。
      
  •     记得那天上政治课,刘姐姐诡异一笑,流出一句:
      “同学们啊,你要支持傅教授,也给老师一个面子啊.我搬了两大箱书,
      你们每个人都拿上几本,帮老师好好推销."
      orz...于是我便很无奈的把它买回了家
      
      书大致翻翻了翻,没有于丹或是其他学者那种说教的口吻,也没有李敖啊或是刘墉那种激扬文字,平坦的对孔孟老的生平思想微微以到来,文字有一种高山流水的儒雅气息,
      但一小篇一小篇堆砌出来的东西确实很难吊起我的胃口,睡不着时瞎翻翻是不错的,恩恩
      
      
      
      补:
      
      听了讲座,比较喜欢这老头的演讲风格,也许是研究的内容的原因,他的演讲向是儒者与大众的交流,时不时也能蹦出个可爱的笑话,以前没接触过这种style,今天学习了.
      以下是部分内容回想:
      
      1.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真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它是一种又内向外的力量,用以维持人性。
      
      2.善与恶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如果把一个丢到荒岛,谁会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只会问他是活人还是死人.
      
      3.善恶是人与人之间的作用结果。而善是一种稳定模式,目的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恰当关系。
      
      4.我不同意人性论,人非本善,但人会向善.这就好比你在公车上看到老太婆你本身不想让位了,但你却害怕阿婆出事自己良心受到谴责的情况出现,所以你会让位。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发现,是因为事情没有到底极端地步使我们意识到而已。
      
      5、人的一生是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其key就是真诚,儒学使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使人有所追求,这也是它所谓快乐人生的积极意义所在.
      
      6.性相同是错的,性相近才是正确的.
       像朱熹提出的性善论其实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错解,如果今天还有5个小时,我肯定可以把朱熹学术的错误全部讲出来
      所以你们不要相信教课书上朱熹的话。
      
      7.真诚这么容易做到嘛?当然不是
      但儒家倡导努力真诚,维持人性;而道家则更推崇实现真实
      
      8.小人无目标,君子恒以志。
      
      
      9.我认为高中的快乐有这么几个标准:有目标
       努力
       自得其乐,你想想你有一个高考啊,就它就能让你忙上3年了.
      
      
      10.快乐就像一只蝴蝶,当你用网抓捕它时,它就越飞越远;当你不理睬它时,它就会飞到你的身边.
      
      11.民主政治:自作自受.
      
      
      
      能回忆起的就这么多,有些还是用我自己的话说出来的
      最后ps两个猥琐片段:
      
      
      1.刘kX(一今年要退休的数学老师)拿起话筒:“傅老师,请问台湾那个陈水扁和中国儒(nu第二声)学有什么关系啊?
      
       傅教授一脸和煦的对着话筒:“其实我觉得他们没有什么关系...然后开始扯与问题无关的东西,后面讲到两岸关系啊,马英九绝对会改善关系等等....
      
      
      
      2.在演讲结束之际,本是副校长与傅教授留影.只见体育老师大刘一个健步飞了上来,漏出猥琐的笑容,伸手握住F教授一只手,表情堪称极品,在闪光灯亮起之后满意的离开讲台,估计乐兹着明天能在报纸上见到自己一口的白牙...既然这样抢镜头!?我们在场的笑翻掉了.....
  •     《国学的天空》傅佩荣著,伍志编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一版一次,29.80元
      
      最近在读傅佩荣的《国学的天空》一书,经典是需要不断阐释的,傅佩荣做的工作就是用现代人能接受的语言重新阐释古代经典。这样的文字让人能对国学产生兴趣。他用最有含金量的思想,以浅白的语言、质朴的情感,结合深厚的古典修养,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穿越千年时空隧道,于传统中寻找古人的智慧,碰撞现代人的心灵,让人领悟国学经典的非凡深度,拓展视野,在欣赏国学的同时,也能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以前学习国学,是希望考试得高分;现在学习国学,是期盼生活有智慧!
        
        《傅佩荣•国学的天空》集作者2008年于凤凰卫视的讲演整理而成,内容涵括传统的孔、孟、老、庄的经典思想,由《傅佩荣•国学的天空》我们可以结合当前实际的立身处世,以及当下面临的个人困境和社会困扰,如身临其境与作者一起体悟那古老而又实际的智慧,并提炼出因应之法门。《傅佩荣•国学的天空》也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讲演魅力以及对古代经典的深刻诠释能力。
        
        能否用一两句话来说明中国传统经典的要旨?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指文学作品出于真实情感。)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妨一言以蔽之,扼要指出这些经典的核心理念。
      
        一、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奠定了儒家人文主义的基础。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具体做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时代是春秋乱世,他的成长背景是平凡而穷困的。在一切不利因素的考验之下,孔子激发了生命的潜能,最后展现出“人”的完美典型。他的言论以及具体行动,并无神秘色彩,因而是人人可以向往与效仿的,并且只要持之以恒,也将产生让人满意的效果。孔子亲自教导的学生,自然成为第一代见证者。他们眼见人格的转化与提升可以达至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悦诚服,愿意随从孔子周游列国,以悦乐之心面对世间的逆境与挑战。
        
        二、孟子主张“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他的心得是培养“浩然之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是一部记载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孟子身处乱世,当时天下七国争雄,盛行合纵连横之权谋,而孟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君主对谈仁者王道,论辩滔滔,宏大深刻。傅佩荣教授解读《孟子》,以现代白话译解,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盂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其特别凸显盂子的思想基础——人性论,将它视作儒家哲学思想大厦的基石,对于现世人生也颇有指导意义。
      
        三、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由此孕生智慧,可以“观”天地万物的真相,然后肯定“道”是究竟真实。以道为本源,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可以化解于无形。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远 可与儒家比肩。傅佩荣教授特别指出,老子所谓的“道”是指“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路。傅教授根据自己研习中西哲学三十余年的心得,解读《老子》,特别注重书中传达的深刻哲理与智慧,以凸显哲学“爱好智慧’的本义。傅佩荣教授从“道”这个关键概念入手解读《老子》,引领读者进入老庄哲学幽深辽阔的思境,比照现代社会人们对所谓成功、快乐的心灵焦虑,对读者不无裨益。
      
        四、庄子说:古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从来不曾有物存在)。既然如此,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从真实提升到美感的意境?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外化而内不化”,在心灵取向上,则可以与道同游。
        
         庄子,原名庄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生卒年约在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288年之间。他与儒家的孟子处于同一时代,但二人并无见面机会,或者二人即使见面也将无话可说,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各派学者各有其道,而庄子是道家老子的后学,对于“道”另有独树一帜的看法。庄子曾经短期为官,担任蒙的漆园吏。中年以后,他的生活极为贫困,“住在穷街陋巷,困窘地织鞋为生,饿得面黄肌瘦”。后来楚威王听说他是个人才,以高官厚禄聘请他,但是对庄子而言,世间的荣华富贵“有如鸟雀、蚊虻从眼前飞过去一样”,实在引不起一点点兴趣。不过,庄子对人生绝不是没有热情的。傅佩荣教授对《庄子》进行重新分段解读,以哲学思辨为重点,把握“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原则,对书中的关键概念(如道,德,天,性,情,自然等)及价值判断作了清楚的说明,借此重建庄子的哲学体系。
      
      目录:
      前言
      
      第—部 孔子的真诚
      
      一、立志于学
      1、孔子之学/008
      2、珍惜时间/011
      3、用心专注/013
      4、把握时机/016
      5、不厌不倦/017
      6、老师帮不上忙/020
      7、学生不争气/022
      8、学生启发老师/024
      
      二、立志行仁
      1、立志行仁/026
      2、行仁与为善/028
      3、六位仁者/030
      4、立志求道/033
      5、一以贯之/035
      
      三、自我修养
      1、化解我执/038
      2、欣赏曾点之志/041
      3、困惑来自何处?/043
      4、“克己复礼”新解/045
      5、心存敬畏/048
      6、少说少妙/050
      
      四、孝敬父母
      1、孝出于天性/054
      2、敬爱父母/057
      3、委婉沟通/059
      4、孝与健康/061
      5、法理与人情/063
      6、孝与守礼/065
      7、三年之丧/067
      
      五、结交良友
      1、真诚相待/071
      2、志趣相投/074
      3、信义兼顾/076
      4、益者三友/078
      5、损者三友/080
      6、孔子交友/083
      
      六、社会责任
      1、淑世精神/087
      2、社会责任/090
      3、孔子想移民/092
      4、名正言顺/094
      5、上行下效/096
      6、一言兴邦/098
      
      七、理解孔子
      1、谁了解孔子?/102
      2、谁歧视女性?/105
      3、谁在收肉干?/107
      4、为何挑剔食物?/109
      5、谁的耳朵顺了?/112
      6、谁说孔子不幽默?/114
      7、孔子知不知“死”?/116
      8、孔子有无信仰?/119
      
      第二部 孟子的向善
      
      一、人性向善
      1、人性向善/124
      2、善是什么?/128
      3、心之四端/130
      4、人禽之辩/133
      5、三种快乐/135
      
      二、人格之美
      1、修养六境/138
      2、浩然之气/142
      3、三种勇敢/144
      4、四种圣人/147
      
      三、人我之间
      1、勇于自省/152
      2、做人处事/154
      3、五种不孝/156
      4、易子而教/158
      5、以德论交/161
      6、守经达权/163
      
      四、仁政理想
      1、一暴十寒/166
      2、缘木求鱼/169
      3、与民共享/171
      4、见牛未见羊/174
      5、不可忽视环境/176
      6、事半功倍/178
      
      五、自我超越
      1、豪杰之士/181
      2、效法尧舜/184
      3、与古人为友/186
      4、有为者亦若是/188
      5、天降大任/190
      6、孟子之乐/192
      
      第三部 老子的智慧
      
      一、老子的道
      1.儒道之别/196
      2、老子第一章/199
      3、道是什么/202
      4、道与自然/205
      5、道生万物/207
      6、悟道之法/209
      7、自足于道/212
      
      二、圣人之道
      1、自我反省/215
      2、被褐怀玉/217
      3、不为物役/219
      4、内在觉悟/221
      5、处下居后/223
      6、为而不争/225
      
      三、治国之道
      1、四种统治/228
      2、若烹小鲜/231
      3、小国寡民/233
      4、反战思想/236
      5、民不畏死/238
      
      四、立身之道
      1、化解执着/242
      2、自己作主/245
      3、消除烦恼/247
      4、以德报怨/249
      5、和光同尘/251
      6、老子三宝/253
      
      五、阅世之道
      1、相对价值/259
      2、祸福相生/262
      3、慎始慎终/264
      4、功成身退/266
      5、上善若水/268
      6、天地不仁/270
      
      第四部 庄子的逍遥
      
      一、转化生命
      1、未始有物/274
      2、大鹏展翅/277
      3、太仓梯米1280
      4、螳螂捕蝉/282
      5、鼓盆而歌/285
      
      二、修炼方法
      1、浑沌之死/289
      2、心如死灰/292
      3、忘适之适/294
      4、天人合一/297
      5、不死不生/299
      
      三、审美情操
      1、黏禅老人/302
      2、庖丁解牛/305
      3、桓公读书/307
      4、谁是美女/309
      5、自以为美/312
      
      四、处世态度
      1、孝的六种境界/314
      2、算命不如修养/317
      3、材与不材之间/319
      4、从容的风度/321
      5、虚己以游世/324
      6、外化而内不化/326
      
      五、与道相通
      1、鱼快乐吗?/328
      2、彼此相忘/331
      3、朝三暮四/333
      4、每下愈况/335
      5、庄周梦蝶/338
      
      【 前言:】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  
      
      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各自的心得,用以掌握生命的真实本质。
      
      其次,为了设定判准,对于真伪、善恶、美丑、是非,都必须反复检验,再提出一套合理的说词,让读者在学习之后,可以明白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国学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简单说来,学习儒家与道家之后,如果在言行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不能算是学过了。
      
      然后,最大的挑战是建构系统。譬如,孔子期许我们行善避恶,在必要时还应该杀身成仁。试问理由是什么?他的志向定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种人类历史上不曾实现过的理想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志向呢?他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又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那么“天”对孔子到底有何意义?把上述几个问题合并思考,就知道孔子的“一贯之道”的大概内容了。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系统,而其动力来源则在于人的真诚。由真诚而觉悟内在的力量,由此呈现人格的尊严。  
      
      孟子把孔子的“仁”推广应用为“仁政”,但是他并未忽略具体生活的需求。他要强调的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与动物的差异只有一点点,那就是“心”。心有四端,可以扩充为四善:仁、义、礼、智。教育使人明善,配合真诚的自觉,产生行动的力量。孟子认为:人性与善的关系,就像“火之始燃”,“泉之始达”,“兽之走旷”,亦即“人性是向善的”。“向”代表动力,在真诚时自然由内而发。“善”则是“孝悌忠信”等德行,都是指涉“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个人的成就与群体的改善是不可分离的。儒家的基本性格亦在于此。  
      
      再看老子,他在面对天下大乱时,为了化解虚无主义的危机,作了极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深邃的智慧。试问:万物在生灭变化的过程中,难道只是幻觉吗?或者,万物有一个来源与归宿?老子认为应该是有的,它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无以名之,勉强称之为“道”。换言之,道是究竟真实,是一切相对而无常的万物之底基。若是离开了道,一切只是梦幻泡影。因此,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悟道。  
      
      到了庄子手上,悟道之后还要与道同游。“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平等,人也不妨敞开胸怀,进而欣赏万物,这称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处世态度上,则以“外化而内不化”为原则。外表上顺其自然,但是“顺人而不失己”,内心从未脱离道,有如鱼之相忘于江湖。  
      
      香港凤凰卫视在2008年上半年约我主讲《国学天空》,每集八分钟,共讲了一百三十七集。我珍惜这个机会,把自己长期以来对于儒家和道家的研究心得,一点一滴的向电视观众做了介绍。八分钟很短,每一次只能就《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这四本经典中的一句话加以引申发挥。如何选择材料,就成为挑战的焦点了。现在这些材料集结在一起,我再度细读一遍时,可以肯定地说:我没有错过任何一段重要的部分。希望这本书也能为喜爱国学的朋友带来阅读的乐趣。  傅佩荣  2009年4月•台北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傅佩荣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fupeirong
      
  •   一本好书的价值无法用金钱去计算,两包香烟,一顿普通的饭,读一本好书,营养却会滋养一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受到其中某句话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法觉察,但是却真实存在。
    ==========================
    俺也经常认为影响的是,一些琐碎的事,不经意的东西。
  •   国学在前段时间开始火热了起来,大概大二的时候我们学校还开设了论语课,确实有一部分是能给人以教化的经典
  •   还不错。我也是机场送人时看的,呵呵。。
  •   傅先生的书就是名字取得比较糟糕,听上去像假大空的二流书,但内容往往给人惊喜
  •   中肯的评价!同感!
  •   书挺好的,浅显易懂, 傅佩荣傅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也挺不错
  •   奥特曼..
  •   什么意思..?
  •   刘kX哪里有退什么休哇~~~
    现在被他教到彻底悲剧了...
  •   其实我想问你是哪个学校的?
  •   深中啊
  •   搜狐连载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php?id=12743
    新浪连载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91584
  •   来源: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PostID=17281728&BlogID=153426
    傅佩荣:读庄子不会得忧郁症
    
    梅柏青/文 张鸣/图
    
    核心价值
    当央视《百家讲坛》已经让人审美疲劳,本月底来自台湾的国学大师傅佩荣将亮相《百家讲坛》,解读孟子。他能否改变内地国学一窝蜂赶时髦的局面,给大陆国学界带来一缕清正淳厚之风?让我们先观其人。
    
    核心人物
    傅佩荣,祖籍上海,1950年生,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获台湾大学哲学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先生一生研究中西方哲学和国学,著作逾百部,海内外演讲两千场以上,被称为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
    
    采访手记
    (2009年4月28日 成都)
    
    傅先生日程很紧,做他访谈这天,他刚从郑州飞到成都,前天他在深圳演讲,而明天又要再赴北川中学,4天奔走4座城市。一年前他在北川中学做过一次演讲,讲自己的快乐生活法,让很多孩子震后第一次有了笑容。
    
    傅佩荣2006年起就在苏州、上海等地开始演讲,这两年又在山东卫视《新杏坛》、凤凰台《国学天空》开坛主讲。这次是托《新杏坛》的朋友帮忙才安排独家采访傅先生。对待采访,傅先生表现出一种高度重视的庄严,那天天很热,刚下飞机两个多小时,他放弃旅途劳顿后的午休,一直在房间里等我;回答问题在很多细节上也考虑读者的感受,他语言很活泼、优美,又不失个性,很艰深的国学思想被他解读得很生活,很有“烟火气”。谈话中着实领教了这位台大哲学系教授的口才,感受到他专注做事的精神,更感受到他流畅的语言中闪耀着的国学智慧。难怪在《百家讲坛》试讲《易经》的现场,就有老太太抱住他激动地说,终于听懂《易经》了!
    
    傅先生给我的感觉,不仅温文尔雅,说话亲切可掬,达观快乐,他身上还有着我所接触过的在国学里浸泡久了的人拥有的某种气息,这种气息恕我无法描述得很准确。国学是有生命的,它应该融入我们民族的生活中,但是由于我们长期的文化断层,这种气息在大陆或者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了。
    
    对话
    
    学点儒和道,从国学借智慧
    
    痛苦是人生一部分
    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去年5.12震后您就来北川中学演讲,听说明天您要再去北川中学,准备给孩子讲什么呢?
    
    傅佩荣(以下简称“傅”):我讲“心中有爱,希望归来”,就是说经过一年了,应该让悲伤变成记忆,年轻人需要的不是抚慰,而是要让他们认识到,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要走出自怜。心中有爱就是从爱护自己开始,灾区很多人来不及继续活着,你活着就要爱惜自己,接着这个爱要扩散,把爱投入到人我关系里面,你还要不断提升自己。比如我们都是这样教学生,你首先要做“狷”者,狷就是有所不为,凡是没有格调的事不做,包括不作弊;然后做“狂”者,狂是进取,奋发向上;当然最高的境界是“中行”,这出于《论语》,中行是做事情恰到好处,就是中庸。心中有爱的话,你对自己的生命就会有所期许,随着年龄的成长,生命的体验深刻了,眼界开阔了,你将来要面对这个世界做很多事情,所以应该抱着希望。
    
    记:现在灾区一些人有抑郁症倾向,有轻生念头,傅先生是国学大家,从文化上看,一般来说人们可通过什么方式来修复自己的心灵?
    
    傅:第一个你要重建自我认识,知道自己的生命在宇宙里很有价值,但也很脆弱,心智更坚强一点,生命要完整的话,还要有精神,精神就包括我们祖先、神灵在内,所以第一要恢复跟自我的情感,要喜欢自己。第二是要恢复跟别人的情感,你的家庭你的好朋友不在了,还可以交新的朋友,重建亲情、友情、爱情,你的情感上的压力就有人分担了。这次大地震,全世界很多人在出钱出力,虽然很多人不认识,但你感到在宇宙中并不孤单。第三,要恢复与自然界的情感,这比较困难,因为地震嘛,我是被它害的,但是没有灾难的时候,大自然是很美的,一个人如果对大自然存有敌意的话,活得会很累的,所以要建立跟自然界和谐的关系,但是你不能没有防灾意识,以后用心把房子盖牢实一点。第四就是跟祖先神灵,跟逝去的人建立合适的关系,爱他们,定期祭拜、怀念他们。这四个方面都兼顾,身心灵才比较完整。
    
    记:我听说台湾9.21大地震后,您做过几十场演讲,灾后重建,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
    
    傅:还是心灵的重建,生离死别每个人都难过,地震太突然,感情上不能调适,一个人碰到灾难了,最怕的是不能了解它,面对它:灾难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别人没事我家出事呢?他心里不平啊。我就讲,苦难不可能平均分配,你碰到了就怎么去面对他,了解他。
    
    记:中国哲学怎么看待苦难、生死这类问题?
    
    傅:孔子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们就要接受这个事实。儒家把苦难、痛苦当成磨练,像孟子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痛苦得不得了,磨练之后才有能力表现出来,才能够担当大的责任。道家把死亡当做自然的变化,庄子说“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整个宇宙都是“气”的变化,道家看得比较开。
    
    年轻学儒家,中年以后学道家
    
    记:下个月您就要亮相央视《百家讲坛》讲孟子,我听说您是前两年应邀去试讲了两集《易经》,当年于丹很火,把您挤下了《百家讲坛》?
    
    傅:有些周折,其实当时是时机不成熟,我是客随主便(笑)。
    
    记:《百家讲坛》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了,您亮相会是什么风格?
    
    傅:这两年我都在山东卫视《新杏坛》、凤凰台讲,你可以对比一下。
    
    记:我看过几期凤凰台的,您紧扣原著,阐述本意,和于丹他们不同。
    
    傅:没错,我讲原典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看过于丹的节目,她口才非常好,擅长讲故事、发挥心得,很多人喜欢听是有道理的。但是观众有了兴趣,这才是国学的第一步,第二步就要深入原典,不能只停留在讲故事上,我做的就是第二步。今年清明节中央台录制节目,于丹当面跟我说,她说真正要讲的话,她指着我(笑)。
    
    记:国学的第三步是什么呢?
    
    傅:就是改变生活,原来计较的人变得不计较了,国学就成功了。
    
    记:您讲孟子还有什么不同?
    
    傅:譬如,大家说孟子讲“人性本善”, 这是宋朝朱熹的说法,包括元朝人编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都是以讹传讹,孟子的本意是“人性向善”。因为善的事情在于行为,内心可以有善念,但不等于善,把善的行为做出来才能叫善。很多外国人跟我讨论这个问题,他们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说“性本善”?每个人都可能做坏事,都可能有坏念头,人的本能都是对自己有利。我就跟他们讲,孟子的思想是为人要真诚,因为人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可能不真诚的,你如果真诚,见到父母就会孝顺,见到朋友要讲信用,见到老板就要忠心做事。
    
    记:您这个“向善”有道理,但是大众可能不关心这种学术问题。
    
    傅:这是国学的基本概念呀,讲国学总不能迎合观众,一窝蜂赶时髦吧。
    
    记:其实我很期待您讲庄子,对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庄子吧?
    
    傅:倒不是,影响最大是孔子。我年轻的时候学儒家,中年以后喜欢道家,我把儒道两家磨合在一起了。譬如说我工作的时候做儒家,准时上班下班,把事情做好,跟别人来往尽量做到言而有信,做完事情后面的结果怎样呀,我是道家,顺其自然,潇洒一点。我40岁以前接触的都是儒家,努力奋斗,争取人生事业的成功,40岁中年以后喜欢道家了,开始专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以后就研究《易经》。这么多年研究下来还算是符合这些经典本身的规律。
    
    记:40岁以后为什么喜欢道家了?
    
    傅:因为到中年才发现原来这么努力,我以为善恶都有适当的报应,其实没有,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的公平正义,那怎么办?就要看得开,怎么看得开?我很向往庄子的境界,但是做不到啊(笑)。
    
    国学不是“万灵丹”
    
    记:善恶没有报应,这让善良人太失望了吧?
    
    傅:你学儒家的话,善恶报应就在当你行善的时候,当下就快乐,这是儒家讲的善的报应;当你为恶的时候,当下心里就不安,这是恶的报应。所以一个人坏事做多了,看到什么都恐惧,一个人好事做多了,君子坦荡荡,这是儒家讲的。道家是从整体看,只要内心跟“道”结合 ,就乐天知命,任何遭遇不会影响你内在的生命。
    
    记:但是一般人都觉得道家消极避世?
    
    傅:这是对庄子的误解。庄子是我所知的古今中外哲学家里面最聪明的人。庄子讲人生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外表跟别人一样,不引起人注意,内不化是内心始终与“道”在一起,安稳自得。庄子消极吗?应该说积极,战国时期是乱世,凭庄子本事做官不是问题,但是要付出什么代价?避世也不困难,难的是修炼内心世界,使他超越身心超越天地,才有了精神的自由。庄子穷得要命,他凭什么逍遥?连儒家都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庄子讲自然人生,这才是人类的大智慧。
    
    记:有人说21世纪是忧郁的世纪,金融危机让很多人觉得“郁闷”、“压力大”, 傅先生有什么药方?
    
    傅:道家教我们用整体眼光看问题,5年后,大家回头再看今天我们的焦虑,一定觉得我们今天太执著、太想不开。我建议大家学点儒家和道家,从国学那里借智慧,譬如儒家讲的真诚面对自己,快乐由内而生。庄子讲保持平常心,讲无心而为,就是说好好做你的事,不要存有特定的目的,存有目的,不达目的就不安乐,忧郁症就是这样来的。所以读庄子不会得忧郁症(笑)。
    
    记:您的人生向庄子借到了哪些智慧?
    
    傅:我学庄子最大的收获是三个字“不得已”。这不是委屈、无奈,是当你判断一件事情条件成熟时,就顺其自然,不露痕迹做。条件不成熟就不要勉强,因为即使做也是事倍功半,即使成功了也是累得很。我们学庄子,一定要肯定当下的生命,不要老想着将来如何,你要掌握的是现在,看到子女健康、活泼,考试读书不是很理想,但是今天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很开心,你就好好享受今天吧。这样一种态度就会觉得生命有缓和的余地,没有太大的压力。
    
    记:这些年国学很热,有人说21世纪是孔子的世纪,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热持批判态度,您怎么看?
    
    傅:西方伟大的哲学家很多,至少人类公认的四大圣哲是并驾齐驱的,这就是释迦摩尼、孔子、苏格拉底、耶稣。我们中国人不要老讲孔子怎么样,这太过于自我中心了,国学更不是一种“万灵丹”,只是我们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切入点。把国学神话了就等于没有国学。
    
    口吃让我终生不会嘲笑别人
    
    记:我看您在电视上语言优美,语速像连珠炮,听说您小时候口吃,心理上曾经很自卑?
    
    傅:没错,我口吃是学同学得的,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二,上学没有讲过话。
    
    记:口吃那么厉害?
    
    傅:严重得一塌糊涂,只要老师叫我起来我就口吃,全班大笑。结果我从小开始就拼命念书,考试都是第一名,自己就平衡了,心理还算正常,到高二才去矫正,完全改正是从美国念完博士回来,真的是有自信了。
    
    记:这段经历对您的性格和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
    傅:我觉得对我的影响是正面的多,负面的少。第一,我终生都不会嘲笑别人,因为从小被别人嘲笑,知道那个痛苦的滋味。第二,我非常珍惜说话的机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说话总是非常扼要,因为我以前不能说话,所以有机会表达的时候我都会很珍惜,不会讲一些废话。如果说对我性格有什么影响的话,应该是孤僻吧,不太合群。
    
    记:您对哲学的兴趣起于什么时候?
    
    傅:小时候因为父母信天主教,从小就觉得很害怕,人总是会死,死了我去哪里?这是我的一个命题,人为什么有痛苦?人生三大悲剧:痛苦,罪恶,死亡,大学只有哲学系探讨这些问题,我就报考哲学系。年轻人毕竟喜欢西方的东西,总觉得西方很进步啊,我就学西方哲学。后来在台大读硕士,跟了方东美先生,才知道中国哲学很了不起,才真正开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
    
    记:您实际上很早熟,很早就思考一些大的命题。
    
    傅:没错,年纪太小接触宗教都会比较早熟。年轻人怎么会想到老啊病啊死啊,宗教要讲这个,所以我从小就接触这些思想,觉得人总要去面对这些事情。
    记:您父母是做什么的?
    
    傅:我是平民家庭,父亲是灯塔工,就念到高中毕业,母亲小学都没有毕业。家里面七个孩子,我是第三个。我们都是靠读书才发展的,但是最孝顺的是我一个书读得不怎么好的妹妹。我们书读得稍微好一点的,忙得要命,只有周末回家陪父母打个麻将而已。
    
    记:您是经常飞来飞去到处做演讲,但是刚才您说不用手机,也不上网,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有点矛盾?
    
    傅: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我是一个教书的人,已经在外面做了这么多的演讲,写书,如果再做这些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我不可能有时间念书了,所以我是“四不一没有”:第一个不碰政治;第二在台湾不上电视,在这边破了,因为这边地方大,电视效果大;第三是不应酬,别人请吃饭,我都找理由推托,因为应酬太浪费时间,吃饭就是一个晚上,东拉西扯谈一些八卦;第四个就是不用电脑不上网;一没有是没有手机。
    
    记:这种生活方式跟您喜欢道家有什么关系?
    
    傅:没有。我20年都这样,因为我知道自己要选择,你不能什么都要,如果选择去演讲写书,你就要放弃上网的快乐,放弃应酬。
    
    
    傅佩荣在酒店房间里接受采访
    
    载《成都日报》“核心访谈”版 2009年5月4日,B1版
    
    电子版:http://www.cdrb.com.cn/html/2009-05/04/content_521959.htm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