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乡村社会学

出版时间:1999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亚愚  页数:427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社会学恢复后我最先看到的一部阐述农村社会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著作。它的问世,无疑具有开拓的意义。  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其内容的全面、系统,结构的完整、新颖,以及在阐述各基本理论与范畴时不仅能从作者自己或他人的新研究成果中概括、补充许多过去没有的内容,而且能处处紧密结合我国农村当前重大的实际问题,深入透彻地进行分析。这样的著作,既能帮助一切想了解农村社会学的读者系统地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又能使他们从一种新的高度去审视和对待我国农村当前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对于从事农村实际工作的同志,这本书的启发、引导作用,也一定是不会小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国家今后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我们能否正确地解决我国农村当前和未来发展与改革中的各种重大的实际问题来决定。农村社会学能在解决这些事关我国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中发挥特殊的作用。正是这样,本书的出版,令人特别高兴。我相信,它定会受到一切关心我国农村问题而又有志于掌握农村社会学的读者的欢迎。  张世文  1989年5月于川大

内容概要

  乡村社会学虽然温室已近百年,有关它的专门性著作也相当繁多,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国外或国内,对它都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像普通社会学一样的理论体系。《新修乡村社会学》在作者多年研究和考察的基础上,尽量使你更深入地去了解乡村社会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乡村社会学学科及其起源和发展第一节 乡村社会学学科及其起源一、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乡村社会学二、美国是乡村社会学的诞生地三、乡村社会学产生的两种不同的途径第二节 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对研究对象的探索二、乡村社会学与几门相邻学科的关系第三节 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与传播一、在美国的发展与变化二、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三、乡村社会学在中国第四节 研究乡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一、理论认识上的意义二、实践方面的意义三、乡村社会学与我国乡村建设与改革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乡村社会及其构成体系第一节 乡村社会与乡村社区一、乡村社会与社会二、乡村社会与乡村社区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特点和乡村社区的类别一、乡村社会的基本特点二、乡村社区分类第三节 集镇和乡村社区体系一、集镇及其在乡村社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二、集镇的功能与类型三、集镇区的实际界定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乡村社会成员及其社会分层第一节 乡村社会成员与乡村社会一、乡村社会成员的含义二、乡村社会成员的社会存在形式……

章节摘录

  二、实践方面的意义  本书对乡村社会学的定义已经告诉我们,乡村社会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可作为从事乡村建设、发展和管理实践的科学指南的一般原理。乡村社会学的一切研究,都服务于这一目的,它们的各种实践意义也产生于此。  乡村社会学向人们提供的可作为从事乡村建设、发展和管理实践指南的一般原理,既包括理论方面的,又包括方法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及操作方面的。它们在指导人们从事乡村建设、发展和管理的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社会学最发达的美国在农业生产发展和乡村建设、管理上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其乡村社会学所提供的这些原理的指引。当然,在乡村社会的建设、发展和管理的实践中,人们也经常从一些别的有关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和农村经济学)中吸取各种科学知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在乡村建设、发展和管理中所取得的成功,有许多也应归功于这些学科。但是,乡村社会学在这一切学科中,却起着别的学科所无法起到的作用。这是由于乡村社会学总是从社会总体的角度、从乡村社会各种现象、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的角度向人们提供各种有关建设、发展和管理实践的行动指南,因而往往能帮助人们防止行为的片面性,使他们全面地考虑和设计自己的行动。近年来,一些国家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上摆脱了只重视经济增长的片面作法,制定出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全面规划,就应归功于乡村社会学的指导。  在乡村社会的建设、发展和管理的实践中,人们要想使自己的愿塑与目的获得成功,便必须把这种愿望、目的建立在对乡村社会实悄的真正而周详了解的基础之上,作到从实际出发,否则会成为空话和带来失败。我国在50年代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失败。除厂农业方针政策的失误外。对我国乡村实情了解的模糊和制定纲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设想和愿望出发,乃是重要原因。而我国过去在农业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失误,从根本上讲,也是由于这一点和依照错误的理论导致的。乡村社会学像其他社会学学科一样,是以社会调查研究而见长的。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科学的而不是单纯的经验的办法调查了解乡村社会,帮助人们准确而周详地掌握乡村社会的实情,从而使人们提出的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避免在乡村建设与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在道路的选择上的主观主义。  乡村社会学有许多其他有关乡村社会的科学所不研究的专门研究领域,并长于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对乡村建设、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乡村社会的建设、发展,凡涉及这些方面的问题,如要使之正确而科学地解决,必须依靠和利用乡村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和研究成果。  乡村社会学在实践中的作用,需要通过人们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它的原理、方法和研究成果才能实现。乡村社会学不会自动发挥这种作用。乡村社会学能否在实践中发挥其作用以及作用的大小与范围,都要依人们是否能在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对其自觉地运用而定,这种运用,虽然可以通过乡村中的广大居民及乡村社会学学者的努力而部分实行,但最主要的是要依靠领导和主持乡村工作的权威人士在决策中的运用而实现。如果决策是排斥科学或者是将乡村社会学搁置一边的,那么,乡村社会学也就起不到它可以起的作用。这是前苏联、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多年来曾发生的情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过去的决策还不够民主;另一方面则是决策者过多地相信实际经验或自己多年崇奉的理论(往往是他们自己经验主义的产物),而不大相信和依靠科学。这样,他们在关于乡村问题的决策中也就不可能考虑到对乡村社会学的运用。前苏联过去长期取消社会学,1956年恢复社会学后也不怎样重视它。勃列日涅夫时代一系列关于乡村问题的重大决策(如排斥私人副业、将集体农庄大量改为国营农场、将乡村居民点分为有前途和没有前途的两种、在乡村大量兴建高层楼房、废除规模小的乡村学校等),都是在不听取或排斥社会学家们的意见和研究成果下作出的,结果造成了很大危害。前苏联著名社会学家扎斯拉夫斯卡娅80年代曾专门撰文指出了这一点。前苏联的这种情况,在我国过去有相同的表现,甚至还严重一些。因为我们在前苏联1956年恢复了社会学后还坚持继续把这门科学禁闭了23年,我国过去关于乡村和农业方面的决策,较之前苏联更是崇尚经验和领导人的意志而不是科学。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决策方式比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还落后一些。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早在本世纪初在关于乡村问题的决策上便十分注意依靠包括乡村社会学在内的科学和科学家们了。老罗斯福任美国第26任总统时建立的乡村生活委员会成了乡村社会学产生的基础;胡佛为了解和解决美国30年代初的乡村问题而聘用乡村社会学家所从事的调查研究工作,则成了推进美国乡村发展的一大动力。台湾著名乡村社会学家杨懋春指出,“美国的农业推广是由农业知识、教育方法及乡村社会学原理三者所形成”。美国的乡村社会学,在美国农业的实际发展中,发挥过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美国过去成了乡村社会学的诞生地和成为世界上乡村社会学最发达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从上述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认识:乡村社会学在一个国家能否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以及乡村社会学自身发展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该国在乡村问题上摆脱单纯依靠经验和行政权力去进行决策的程度以及对乡村社会学的认识。近年来,我国在乡村社会学的发展和运用方面出现的转机,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乡村社会学与我国乡村建设与改革  我国的乡村建设和改革近二十年来发展得很快,并且曾经是近年来城市改革和建设的最初推动力,现在它在某些方面(如乡镇企业经营机制)仍然是城市仿效的榜样。但是,我国的乡村建设和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却已面临着一系列急待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有些可以说是相当棘手的难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以及用何种方式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乡村自身的建设、改革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城市和整个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一是可以按老传统、老办法单纯依靠经验和行政权力,一是改变决策方式依靠科学实行民主决策。在采取后一方式中,不能只依靠经济、管理、农业技术之类少数科学,而应该依靠包括乡村社会学在内的一切有关科学。要在充分发动各种有关科学进行广泛、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吸取各门科学的研究成果,然后再民主地作出决策。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乡村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最为正确而妥善地解决,并将叮能的损失和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在研究和解决我国乡村建设与改革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乡村社会学除了可以其研究观点和方法的全面性而作出某种一般性贡献外,至少还可以在以下领域单独地或与别的学科一起作出某些特殊贡献。这些领域是:  家庭作为农业(及牧、渔、林业等)的经营形式的适应条件和范围,它在今后进一步发展中会碰到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变化进程与趋势;  乡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问题及其对城市可能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我国乡村城巾化的自然进程、道路和方式,以及国家应对此采取的步骤、方针和政策;  乡村居民当前和今后出现的社会分化、分层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后果;  乡村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创新以及组织制度的运行与管理;  对目前乡村的家庭、亲属群体、邻里关系的现状、作用和进一步变化趋势的研究;  对乡村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的现状、作用及变化趋势的研究;  对乡村社区规划及对乡村经济建设、教育和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  对乡村社会发展指标及衡量指标的研究;  对当前乡村社会秩序、社会控制的研究;  对现已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如贫困、青少年犯罪、人口增长过快等)的专门研究;  对乡村社会保障、保险和各种社会工作的研究,等等。  对上述各个领域,乡村社会学都可以施展其专长。充分利用乡村社会学的专长,不仅可以使这些领域内的有关问题取得有科学依据的认识(包括调查数据),使之能采取恰当的办法予以解决,而且还能为取得刈其他相关问题的科学认识,提供许多直接或间  接的帮助。  近年来,我国的乡村社会学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并在上述各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不少成绩。但是,我国关于乡村问题的决策与乡村社会学研究工作之间还并未形成一种稳定的联系,更未形成一种制度。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二者脱节和从事乡村社会学的研究者工作上的盲目、自发。这既影响着对有关问题的认真、深入的研究和解决,也影响着乡村社会学自身健康的发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修乡村社会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