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佛

出版时间:2008-08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杉  页数:362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文以景闻名,景因文生辉。王之涣与鹳雀楼、范仲淹与岳阳楼、王羲之与兰亭、雨果与巴黎圣母院……作品、景观、文人三者相映成趣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也正因如此,很多文学作品把著名景观作为其创作的背景,而景观背后的丰富人文景观则成为众多文人墨客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不竭素材。  乐山大佛是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的第一文化符号,古往今来,众多理论家和艺术家都以乐山大佛作为重要题材来进行创作,作诗、行文、绘画、撰联、史学专论,这些创作或研究无疑不断地丰富了乐山大佛这个“第一文化符号”的深刻内涵。但是,在卷帙浩繁的有关乐山大佛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以历史小说形式表现的却并不多见,《最后的大佛》可以说填补了这一空白。《最后的大佛》以修凿大佛为主线,以唐代名将韦皋为主要人物,用悬疑断案的叙述方式,讲述修凿大佛错综复杂、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揭示隐藏在大佛背后的千古玄秘,并通过对众多人物、众多世态景象的铺陈,力图还原乐山大佛开凿最后时期的人文历史,展示乐山独特、丰富历史文化。  历史小说,不仅仅要立足主体真实地对某段历史进行记录和艺术诠释,更重要的是,对现实要有启迪教育作用,这是历史小说思想性的体现。乐山大佛的修造是一个壮举,前后经历章仇兼琼和韦皋两任地方官员主持,历时九十多年。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与当今时代所倡导的精神相契合,对今人仍然具有教育意义;乐山大佛的修造把治理水患与艺术、宗教、建筑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种把关照民生与艺术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把“民生工程”做成了一个传之久远的景观,对今天也具有启迪意义;乐山大佛历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其讲求建筑的科学性、系统性,对当今仍具启发意义。乐山大佛的建造,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对这一艺术的研究,可以从建筑学、艺术学方面去研究,也口]以从人文学方面进行文学塑造,以丰富其内涵。《最后的大佛》以大佛建造为背景,从人文的角度来再现大唐时期乐山的历史,是对乐山大佛文化的一种丰富。唐贞元年,韦皋身负皇命到蜀地上任,一边领军出征荡平边患,一边清查贪官整肃吏治。书中的韦皋虽忠实执行皇命,果断勇猛,但也不乏人情味和细腻之处,在面对皇帝、岳父、情人,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也会陷入矛盾和沮丧,但最终作出明智选择。小说既有新鲜感又有真实感,并展示出丰富、广阔的历史背景,也展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和市井百姓生活,为人们呈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大唐乐山风情画。  历史小说,对历史人物的叙述,是立体的、丰富的,而不是平面的,历史小说中的主角,应该对今天的人们以警示、启迪、教益作用,这是历史小说的重要“教化”功能的体现。主持修凿乐山大佛,先后有三个重要人物:第一位是海通和尚,第二位是另一个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最后一位是小说《最后的大佛》的主人公韦皋。韦皋是京兆府人(今西安),出生于没落贵族。韦皋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德宗登基后实施了重大的经济改革,实行“两税法”。韦皋既是积极推行者,又奏请加税增加基层官吏收入。他是变革时期有代表性的人物,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传奇式的人物。韦皋与乐山的最深的渊源无疑是在他的主持下,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历尽艰难险阻、穷其移山心力,铸就续修天下第一坐佛的圆满功德。韦皋一生丰富多彩,处于社会变革焦点,很多错综复杂的故事发生在他身上及身边,他为政施政的经验,对今人仍有教益。  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考证、补注,必须具备艺术鉴赏性,吸引读者;但另一方面,历史小说的虚构和艺术加工不能脱离大的历史背景和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历史小说艺术创造与历史真实性相结合的重要特征。为此,《最后的大佛》的作者徐杉,广泛研究了唐代的文学、艺术、行政、吏治、刑律、宗教,以及乐山方志,风土人情,习俗礼仪,先后到小说涉及的四川、云南等地采风,对小说涉及的古驿道、水道、古镇、城堡、寺院遗址、古战场进行实地踏勘,足迹遍及岷江三峡、西昌、昭通、大理、理县、松潘以及唐时所称“西山八国”(羌女、诃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远、咄霸),这种不畏艰险,细致认真的精神令人赞叹。  2005年,乐山市委宣传部收到徐杉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最后的大佛》的提纲,经反复论证,认为这部小说从题材、角度、人物、历史、文化、民俗等诸方面,都能充分展示乐山大佛世界双遗产蕴藏的丰富内涵,勾勒了修凿乐山大佛近一个世纪的渊源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弥补了另一种文学创作形式的空白。因此决定将其作为一个重点项目,予以立项支持。作者本人经过三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  乐山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之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文化强市是乐山的重要发展目标。乐山大佛、峨眉山、郭沫若,是乐山的重要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都具有地域唯一性和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如何不断丰富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如何利用这些文化积淀来发展现代旅游业和现代文化产业,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和实践的主题。现代旅游业更加注重对景区景点文化的深度挖掘,现代文化产业需要在提升现代文化服务水平基础上,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来反映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些,都需要文化工作者们潜心研究,并付诸创作实践。  希望乐山市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工作者们奉献更多反映乐山历史文化的优秀作品。

内容概要

  唐开元中,玄宗敕令:龙游县(今四川乐山)凌云山凿建天下第一大弥勒佛,二十年内完工。就在凿建大佛之时,就在凿建大佛之地,相继发生一连串令人匪夷所思的大案、奇案:国库金锭失窃、南诏使者遇刺、民间私铸官钱、官员贪污库银……  然而,最令人费解的是,本应二十年完工的大佛造像竟用去九十余年!天意?人为?抑或另有隐情?

作者简介

  徐杉,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和文学艺术。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现就职于乐山市文化艺术研究所。2005年3月被四川巴金文学院聘为创作员。2007年6月获乐山市政府颁发《郭沫若文艺奖》一等奖。出版纪实文学作品两部:《布金满地(一)——神秘的峨眉山佛门传奇与揭秘》(四川大学出版社)、《布金满地(二)——神秘的峨眉山佛门传奇与揭秘》(四川大学出版社),另发表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数十篇。

章节摘录

  韦皋从竹公溪归来,刚听康振本禀报完,就见杨忠及录事参军袁逸维过来参见。穷揖请安后,杨忠道:  “遵大人的嘱咐,我已将掌管盐务的周林,冶矿行首的王永安,纸业大户蔡荣生叫到府衙东厅等候。前两日,周林、王永安三人均外出,不在龙游城,蔡荣生的造纸坊又设在夹江和峨眉两地,故还未与韦大人谋面。他们三人尤以周林、王永安在商界有声望,既是嘉州盐业、冶矿行业的首领,也代官府管理境内盐井、冶矿区诸多事务,催交课税,查报违禁等等。此人与各地船队、马帮、埠内埠外商人往来频繁,周旋深广,通晓嘉州商务状况。韦大人巡察嘉州,也可向他们打听这方面情况。”  韦皋点头称是。杨忠又说道:  “嘉州自古盛产优质井盐,自秦汉时期起,境内龙游、玉津、犍为等地便盐井林立。不仅由浅池发展到今日十丈以上的筒井,而且已开始以机械操作。周林家祖上几代就是经营盐业的,武德年问,高祖刚占领关中、陇右、剑南、山南等地,便沿隋制设立盐池盐井监、丞。当时嘉州的盐井数量在剑南道居首位,高祖皇帝便任命周一长为剑南盐井丞。周一长就是周林的先祖,专门负责境内所有盐井事务,显赫一时。  “上元元年,刘晏任户部侍郎后,在各大出盐地置盐官。实行盐业专卖法。将食盐由民产、官收、官运、官销改成民产、官收、商运、商销。周林出任嘉州盐官。可后来刘晏被贬,朝廷便不在州、县设专职盐官。周林退仕回家,但众人仍推选周家为盐行首领。  “蔡荣生是东汉宦官蔡伦族兄的后人,祖上本是荣耀之至,可后来却不知因冒犯了朝廷哪位显贵,只得率家人到嘉州夹江县麻柳沟一带山区隐居下来,以祖传手艺在麻柳沟用竹、木、苎麻等造纸。经不断品质改良,蔡家产的宣纸声名远扬,成为朝廷的贡纸。特别是用楮皮、、桑树皮生产的皮纸最佳。据说冯承素临王羲之的《兰亭序》时,在各地选送的纸中对蔡家皮纸尤为称赞。”   ……

编辑推荐

  《最后的大佛》以唐中期名将、剑南道西川节度使韦皋为主要人物,用悬疑断案的方式讲述了修凿乐山凌云山弥勒大佛错综复杂的故事。作者历时三年,走访有关人士和查阅大量史料,力图再现大唐时期乐山风情,通过广润的历史背景,触及社会各阶层及市井百姓生活,让读者看到以仕大夫官僚、商贾、僧侣、异族、乞丐、小偷、妓女等构成的蜀地社会生活图卷,小说情节构思奇妙,人物描写各具特色,是一本让人想读下去的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后的大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