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本土化与多元化探索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左卫民 等著  页数:155  

前言

  《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本土化与多元化探索》源自中国法学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资助的一个课题,原定三年完成,但如今已将近延期两年。作为课题主持人,确实感到不好意思。个中缘由,包括我在内的课题组成员的一再拖沓自然无需掩饰,但主要还在于课题本身的难度。坦白地说,当初向委员会申请“诊所教育在中国的多元化发展”这一研究主题,确实是对研究难度估计不足。直到课题正式启动,并逐步深入,才发现很难顺利推进研究计划。资料的欠缺则在其次,关键是难以回答课题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诊所教育究竟能否实现,以及如何能够实现本土化与多元化。对于这个问题,课题组成员长期处于思考斟酌之中,直到结题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正因此,课题进度被一拖再拖。  作为一个美国舶来品,诊所教育深深扎根于美国独特的社会和法律背景。经验主义的普通法传统、职业取向的法学教育、高度发达的律师市场、长盛不衰的民权运动、充沛的财力支持,这些都是诊所教育得以蓬勃发展的支柱因素。相比之下,中国诊所既要面对理性主义的成文法传统,又要解决文科教育过度理论化的现实难题,还要时常为案件来源、师资力量和财政支持等问题苦费心思。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在相当程度上属于偶然引进的教改项目,中国诊所还需面临既有实践教育机制——包括传统的专业实习和近年来兴起的案例教学、法律援助等新模式的挑战和挤压。

内容概要

诊所教育究竟能为中国法学教育提供什么新价值?诊所教育在中国究竟应当确定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和目标?在此之后,我们还要考虑中国诊所的本土化和多元化问题:中国诊所应该是对美国模型的照抄、改进、转换还是创造?诊所教育与传统实践教育机制究竟应该优势互补还是相互竞争?中国诊所如何才能在失去内外扶持后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如此种种问题,中国诊所人——至少四川大学诊所人迄今尚未有肯定而明确的答案。在本书中,笔者尝试进行一些探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诊所教育:一个背景交代  一、当变革成为必要:诊所教育传人中国的背景  二、选择与被选择:诊所教育人驻中国  三、遥望与回归: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多元化与本土化探索  四、百花齐放:中国主要法律诊所扫描第二章  中国诊所教育本土化多元化的基本问题  一、美国化与本土化:从模仿到消化  二、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从学术教育到职业教育  三、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匠人”到“公民”  四、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转型中国的特色  五、精细教育与成本控制:绕不开的难题  六、取而代之还是优势互补:诊所教育与专业实习的关系第三章  中国诊所教师队伍多元化  一、功能多元化:知识传授者、“领路人”  二、知识多元化:法学理论、实践经验与生活知识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技巧的展开  四、师资来源多元化:诊所教育的必然选择第四章  中国诊所类型多元化  一、域外诊所类型扫描  二、中国诊所类型多元化实践  三、中国诊所类型划分  四、如何确定诊所类型  五、中国诊所类型多元化案例:以刑事诊所和  立法诊所为例第五章  诊所教育与专业实习:本土化与多元化的视角  一、法科专业实习现状检讨  二、诊所与实习优劣比较  三、诊所与实习结合的模式  四、校外实习诊所职业道德教育的检视参考文献附录:四川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诊所教学资料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诊所教育:一个背景交代  一、当变革成为必要:诊所教育传入中国的背景  与中国其他高等教育模式相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教育,长期以来也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若悬河地“传道”于学生;而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教学双方缺乏互动性,知识本身的传递过程显得没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最致命的缺点是,它并没有突出法学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于法律人才的培养无疑是一个误区。  这种传统教育方式的形成主要有如下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哲学非常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教导学生,强调师生之间的“指导一服从”关系。因此,这种教育哲学孕育下的师生关系突出了师生间的等级性和教师的权威性,最终形成的是单向的、决定型指导关系,缺少平等对话、相互交融和心理沟通的前提和氛围。在教学上一切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着教师预先拟定的思维方向和教学模式进行,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和记忆老师讲授的内容,并不强调学生自我的表现,甚至在潜移默化中泯灭着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意志。二是受大陆法系及前苏联模式的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本土化与多元化探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