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伦理学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晓平  页数:255  

内容概要

  《新编伦理学》的一般问题、伦理学与哲学、伦理学的类型、应用伦理学的背景、伦理学的范畴和原则、经济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等。

书籍目录

上篇 伦理学的理论第一章 伦理学的一般问题第一节 道德、伦理概念释义一、道德的词源学考察二、伦理的词源学考察第二节 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一、伦理与道德相互区别二、伦理与道德相互联系三、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第三节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伦理学研究道德的一般原理二、伦理学研究道德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三、伦理学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问题四、伦理学研究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道德课题,同时发展应用伦理学第四节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一、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二、建构道德本体论和道德价值论三、伦理学基本问题的终结第五节 伦理学的意义和使命第六节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方法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三、阶级分析的方法四、矛盾分析的方法五、系统分析的方法六、具体分析的方法七、价值分析的方法八、吸收、借鉴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伦理学与哲学第一节 古代西方哲学与伦理学第二节 近现代哲学与伦理学一、伦理学在中国二、伦理学在西方第三节 以伦理学为中心构建哲学第三章 伦理学的类型第一节 描述伦理学一、描述伦理学的含义、类型和理论二、描述伦理学的性质和特征三、描述伦理学在伦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元伦理学一、元伦理学的含义二、元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三、元伦理学的性质与特征四、元伦理学在伦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规范伦理学一、规范伦理学的含义和基本问题二、规范伦理学的类型和理论三、规范伦理学的性质和特征第四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神启论二、天赋论一三、情感欲望论四、动物本能论五、不可知论六、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的条件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道德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自由道德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的道德第三节 道德发展和进步的规律性一、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背反的理论二、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三、评判道德进步的标准第四节 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一、道德之间有无继承性问题二、如何对待道德遗产三、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主要内容第五节 道德的基本功能一、道德的命令功能二、道德的规约功能三、道德的教育功能四、道德的认识功能五、道德的调节 功能六、道德的激励功能第六节 道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一、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二、通过道德把握世界第五章 伦理学的范畴和原则第一节 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一、善与恶二、良心三、正义第二节 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一、个人主义原则二、功利主义原则三、人道主义原则四、利他主义原则五、集体主义原则下篇 应用伦理学第六章 应用伦理学的背景第一节 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范围一、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范围二、应用伦理学的体系和特征第二节 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应用伦理学应用什么?二、应用伦理学应用在哪里?三、应用伦理学如何应用?第三节 应用伦理学兴起的背景一、西方应用伦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二、应用伦理学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三、应用伦理学在中国的兴起第七章 环境伦理学第一节 环境伦理学概述一、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一、环境伦理学中的两种纲领二、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节 环境伦理学与社会伦理学一、环境伦理学与社会伦理学的关系二、环境伦理学对社会伦理学的变革第四节 环境道德规范一、环境道德规范的特殊性二、环境道德规范的几个原则第八章 经济伦理学第一节 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课题及其一般理论第二节 效率与公平:经济伦理的两个基本价值原理一、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伦理涵义二、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第九章 工程伦理学第一节 工程、工程伦理学概述一、工程的概念及特点二、工程伦理学的逻辑起点第二节 工程中的责任一、义务-责任二、过失-责任三、角色-责任四、负责任行为的障碍第三节 工程与环境一、工程与环境--工程伦理学的特殊视角二、工程规范与环境三、资源价值与资源保护四、野生生物的价值及其保护与工程伦理五、环保运动与工程伦理第四节 现代科技发展引出的伦理新课题一、电子信息时代的道德挑战二、基因工程与人的身份危机三、生物技术应用的道德界限第五节 工程中的利益冲突与价值选择一、利益冲突二、对工程建设目标的伦理审视三、工程目标价值审视的必要性四、工程方案评估中的利益权衡五、工程师的职业责任和科学态度第六节 科技发展与道德的关系一、道德精神激励技术创造二、科学认知推动技术创造第十章 生命伦理学第一节 生命伦理学概述一、生命伦理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二、生命伦理学的性质与内容三、研究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性第二节 当代生命伦理争论的问题一、人类基因研究二、辅助生育技术三、安乐死和器官移植第三节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一、西方社会生命伦理学的主要原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命伦理学原则三、原则冲突与协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清洁生产--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道德原则  为了生存发展,人类必须进行生产实践活动,要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就必须对环境资源进行加工、利用,这就导致“三废”的排放。工业化大生产导致废料的排放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这样,生产过程中产生突出的环境道德问题。为此,要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就应该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国外也叫“洁净技术”,意思是指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技术”。但生产中不产生废物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环境的副产品的产生,并且能使产品在使用期终结时,易于被降解、再生利用,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从科学技术角度来讲,清洁生产已经完全不成问题;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来衡量,清洁生产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可行的。清洁生产的完整概念包括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过程,因而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循环经济学。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实现清洁生产就是有环境道德的表现,清洁生产成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境道德原则之一。  (三)消费活动与环境熵化的协调原则  1.节制消费  消费,就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个体和类的存在对物质能量的耗费和转化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人类个体和群体在生命过程中,衣、食、住、行等及一切精神文化活动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和消耗。自古以来,人类的消费需求在“度”的方面一直就存在着巨大的道德观念消费、价值观念的分歧。总的来说,在古代,节约消费观念在人类道德观念里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但自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在生产能力巨大进步带来丰富社会物质产品的背景下,由于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学说的推波助澜,不少国家开始进入高生产、高消费、过度消费时代,从而极大地加速了自然界有效能流转化的速度,同时也把盲目消费演变成为环境道德问题。从环境道德角度去看,过度消费具有的不道德性为:一是侵占了别人平等享受自然财富的权利;二是加速了熵流,使众多自然资源超前接近可持续利用的阈限;三是直接侵占和掠夺了子孙后代未来生存发展的权利,对人类延续带来了威胁。因此,节制消费应该成为环境道德原则之一。  2.绿色消费--生活方式中的环境道德原则  人类消费过程中,为满足人类生活方式异化而使用大量导致环境破坏的产品,这也是一种环境不道德现象。针对这种不道德现象的日益严重,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国际上逐渐兴起了一场旨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反对核试验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心的绿色和平”运动,其中绿色消费是该运动的重要内容。  绿色消费的内涵相当广泛,几乎涉及人类的一切消费领域,核心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产品失效后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负能流对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美国还专门出版了《绿色消费者指南》,对绿色消费作了界定。  因此,在人类消费行为过程中,必须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念,不因为自己一己私利、贪欲、方便、虚荣……去盲目地、大量地使用非绿色产品,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损害甚至剥夺下一代的环境权利;要最大限度地实行绿色消费,减少对环境污染物质的排放。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编伦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