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之谜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万志宏  页数:335  字数:358000  

前言

  在货币金融领域,“流动性”(liquidity)是谜一样的字眼。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的背后,总有看不见的暗流涌动,它推动经济之船前行,推高资产价格,由繁荣而高潮,随后又潮水般退去,将失望和惊愕的人们留在繁荣的记忆里,在低迷和绝望中等待复苏的来临。繁荣时期,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是经济狂热的罪魁祸首;而市场萎顿时,人们又对它千呼万唤,趋之若鹜。无论是经济学家、政策决策者还是市场参与者,对“流动性”的认识均凸显了他们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经济周期和波动的理解。  流动性总是处于变动状态。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人们还在热烈讨论“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而一夜之间,当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违约引发连锁反应,次级债券市场价格大跌,雷曼兄弟破产倒闭之后,“流动性黑洞”似乎吞噬了金融市场。人们呼唤流动性的重新出现,中央银行不遗余力地向市场通过信贷方式提供流动性。它成了金融领域内最扑朔迷离的一个字眼。流动性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流动性从充裕到不足,有什么规律?这种逆转是怎样发生的?如何防范流动性风险?  本书试图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的分析将首先从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开始,随后将逐步揭开“流动性”的本源和内涵,分析流动性产生的源泉,探讨流动性与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揭示在经济潮流起落过程中流动性的创造、流转与消失,最后对如何管理“流动性”提出看法。  对流动性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视角。本书区分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微观经济主体的流动性、市场流动性与宏观流动性几个不同层次的内容。其中,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而微观经济主体的流动性则是指在“需要钱的时候有钱”的状态,可以借由其所持有的金融产品的流动性高低及潜在的融资能力来衡量;市场流动性则是市场所提供的实现金融产品变现能力的客观条件;最后,宏观流动性是整体金融体系提供的,可作为流动性资产持有的流动性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货币)的总和。无论是哪一种流动性的定义,其本质在于“迅速变现”,即能够迅速发挥支付和交易媒介功能。  金融机构在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提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满足非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的同时创造出了流动性资产(银行存款货币和短期金融资产),并且成为央行管理流动性的重要渠道。因此,本书的分析重点,是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即金融机构为其他部门所提供的高流动性资产(不仅包括货币,还包括其他可以迅速低成本变现的金融资产,因为这些非货币资产同样参与了资产泡沫的形成和放大)。所谓流动性充足到流动性不足的转变,其实质是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功能受损,原本高流动性的非货币类金融资产不能迅速低成本地变现,即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下降,使人们只能通过货币和高信用的短期证券(短期国债)来实现流动性需求,而货币当局必须通过提供高流动性资产(货币和短期国债等)来满足经济整体的流动性需求。

内容概要

《流动性之谜--困扰与治理》编著者万志宏。
流动性之扰,流动性之辨析,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均衡之流动性,次贷危机之流动性危机,流动性过剩与中国经济泡沫,危机救助与流动性泛滥,流动性与全球通胀,治理之路等。
本书试图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的分析将首先从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开始,随后将逐步揭开“流动性”的本源和内涵,分析流动性产生的源泉,探讨流动性与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揭示在经济潮流起落过程中流动性的创造、流转与消失,最后对如何管理“流动性”提出看法。

作者简介

万志宏
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金融政策与金融市场,教授证券投资、国际金融、货币银行等硕士课程,曾获安子介优秀论文二等奖,天津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流动性与危机
第一节 2007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
一、涟漪:流动性
二、大行末路
三、政府驰援
第二节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流动性扮演的角色
一、近20年的主要金融危机
二、为什么特别关注流动性
第二章 流动性之辩
第一节 何为流动性
一、流动性探源
二、金融学里的流动性
三、宏观经济学里的流动性
第二节 流动性体系
一、金融市场流动性与经济主体的流动性
二、为什么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最重要
第三节 流动性周期
一、流动性周期
二、如何管理流动性
总结
第三章 流动性的源泉
第一节 流动性创造:非金融机构视角
一、非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
二、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方法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与流动性供应
一、银行与流动性供应
二、银行融资与市场流动性
三、抵押、杠杆与流动性创造
第三节 影子银行体系与流动性扩张
一、何为影子银行体系
二、影子银行体系与流动性创造及放大
小结
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流动性供应
第一节 中央银行如何提供流动性
一、基础货币的供给
二、政府财政、对外交易与流动性供应
三、货币供给与调控全景
第二节 非常规的流动性供应——最后贷款人
一、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二、最后贷款人的政策手段
第五章 流动性放大与过剩
第一节 流动性扩张加速机制
一、机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正反馈
二、资产价格、盯市制度与流动性放大
三、抵押与杠杆加速
第二节 流动性过剩
一、微观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膨胀
……
第六章 流动性逆转与危机
第七章 流动性支持
第八章 流动性囤积
第九章 流动性陷阱
第十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微观审慎
第十一章 央行流动性供应较色的反思
第十二章 宏观审慎性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三)流动性危机和黑洞  流动性过剩的状态并不能永久持续下去,因为流动性供求状况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风险状况,甚至外部冲击而发生转变,流动性供给不能无限制地扩张,而流动性需求却可能因为冲击而骤然增大,一旦供求发生逆转,整个金融体系便会陷入困境,如果这种逆转是在短期内大规模爆发,则流动性危机便出现了。  早期的流动性危机主要是传统银行存款挤兑,而2007年开始的流动危机更多体现在金融市场和影子银行体系如投资银行、信托和证券公  司等。资金供应者的信心可能会因为某一金融机构或更多的机构经历的债务清偿问题而很快丧失,资金逃离现象随时可能发生,并对其他健全的金融部门造成冲击。  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资产价格效应等在市场和机构间传染,并进一步引发机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恶性螺旋,随后引发大面积的偿付能力危机( solvency crisis)。金融机构为了应对资金外流而不得不销售资产,从而导致市场流动性的下降和价格下跌,降低自身的价值,这将侵蚀银行的股本基础,导致银行偿付能力的进一步下降。于是,周期性循环又重新开始,流动性危机引发偿付危机,后者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危机。伴随着流动性紧缩的,还有杠杆率的下降,金融机构在寻求流动性的同时,通过抛售资产、清偿负债而降低自身的杠杆率,即去杠杆化过程。  当发生流动性逆转时,最极端的现象是市场仿佛被一个巨大的黑洞笼罩,流动性瞬时消失不见,相关市场陷入停滞,仿佛有看不见的力量,将流动性吞噬。经济学家和投资家Persaud( 2001)借助物理学的“黑洞”概念来形容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的瞬间消亡——“流动性黑洞”。具体表现为,在金融危机期间,整个市场只有卖方没有买方,市场流动性骤然消失,被抛售资产的价格急速下跌,卖盘持续增加,市场大幅度下挫会进一步恶化机构的流动性状况,最终出现市场和机构的流动性好像瞬间被吸收殆尽。  ……

编辑推荐

  从经济繁荣到衰退,  流动性经历了怎样的起起落落?  从流动性泛滥到流动性枯竭,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从金融机构到货币当局,  流动性风险应如何管理和应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流动性之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帮老公买的,他说书不错
  •   可以作为我写论文的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