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态学

出版时间:2001-1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宋永昌  页数:673  
Tag标签:无  

前言

  “植被生态学”在国内以往多称为“植物群落学”,它研究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体,亦即研究构成植被的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适应、动态发展、分类分布以及管理和利用。作为现代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植被生态学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早在1866年E.Haeckel提出“生态学”一词之前的半个世纪,A.Humboldt在1807年提出“外貌”和“群丛”的概念,以及等温线与植物分布的关系,从现代生态学的意义上描述了地球上植被类型重复出现的现象。在这以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植被生态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新概念、新理论,例如“演替”、“生态系统”等的提出,皆发端于对植被生态的研究,即使当今生态学向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发展,也没有改变它的核心地位。因为无论是从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研究景观生态学或全球生态学,抑或从生物基本结构分子尺度上研究分子生态学或遗传生态学,植被仍然是它们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存在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植被资源的迫切需求和植被破坏后带来严重环境问题的防治,植被生态学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内容概要

  本书可作为一本教材在章节安排上注意了系统性。它的第一章首先介绍植被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发展史,为的是让读者大致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假如初学者嫌这些内容过于繁琐,建议这部分以后再读;第二章从“群落”学说开始,剖析了在“群落”概念上的两种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群落的种类组成(第三章)和种间关系(第四章)以及群落结构(第五章),这主要是群落形态的部分;接下来是关于群与环境(第六章),属于群落生态的部分;进一步讨论了主要属于群落生理部分的群落有机生产和物质循环(第七章),接着是群落动态(第九章),以后是植被的分类和分布。为了较系统地介绍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和中国植被的分类,分别把它们各列成一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在植被分布方面首先讨论格局(第十二章),然后再讨论植被分区和中国植被区划(第十三章)。为了强调野外实践,除植制图(第十四章)外,单辟了植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一章(第十五章),最后一章是植被生态学的实际应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1.1 植被生态学的概念1.2 植被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3 植被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回顾1.4 植被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1.5 当前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动向第二章 植物群落的学说2.1 植物群落的概念2.2 植物群落的形成的条件2.3 植物群落的识别2.4 有关植物群落性质的争论第三章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3.1 确定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方法3.2 组成群落种的数量量特证3.3 种的饱和度和物种多样性3.4 种类组成的区系统计3.5 种类组成的区系成分分析第四章 植物群落中的种间相到关系4.1 种间相互关系类型4.2 种间联结和相关4.3 生态位第五章 植物群落的结构5.1 群落结构组分的识别与表达5.2 群落结构的分析与表达5.3 层片与小群落5.4 植物群落的时间结构第六章 植物群落与环境6.1 环境的概念6.2 植物群落与气候6.3 植物群落与土壤6.4 植物群落与地形6.5 植物群落与其他生物6.6 植物群落与人类6.7 生态种组第七章 植物群落的物质生产与物质循环第八章 植被的动态第九章 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第十章 植物区系特征的植被分类系统第十一章 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第十二章 植被的排序第十三章 植被的分布与区分第十四章 植被制图第十五章 植被的野外调查与样地资料整理第十六章 植被生态学的应用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在占地球表面面积约1/3的陆地上, 除了裸岩和冰川外, 或多或少都有植物生长,即使在水中也生有植物,这些植物使得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的表面披上了一袭绿色的衣衫——植被。它既是人类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世界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需的食品、能源、木材、药品等许多不可缺少的物质都是由植被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但是不合理的利用,使得大面积的植被遭到破坏,以至于消失,从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非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状况,已经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在人类生存环境还没有恶化到不可逆转的地步之前,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植被,更好地利用它们、管理它们乃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这也就是植被生态学研究所追求的根本目的。

编辑推荐

  “植被生态学”在国内以往多称为“植物群落学”,它研究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体,亦即研究构成植被的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适应、动态发展、分类分布以及管理和利用。作为现代生态的一个分支,植被生态学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植被生态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