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

出版时间:2002-07-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J. H. 弗拉维尔,P. H. 米勒 等  页数:602  译者:邓赐平,刘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认知发展的高级教程,弗拉维尔的《认知发展》一书(第四版)对认知发展的诸多问题作了十分全面的阐释,书中既描绘了儿童思维迷人的特征,又阐明了该领域研究中的变化和令人振奋之处。与第三版相比较,本版加重了信息加工观,社会文化观,理论变化观,新皮亚杰主义,神经科学及制约性理论等内容的分量。任何希望了解人类认知发展的人,都可以成为本书的读者,尤其适合专业人员阅读参考,或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材。

作者简介

约翰·H·弗拉维尔,斯坦大学心理学教授。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学士学位,在克拉克大学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到斯坦福大学之前,曾任教于罗切斯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领域涉及记忆、交流、社会认知和其他过程的发展方面。曾著有或合著六本书,包括《让·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研究会和美国心理学会发展分会前任主席。美国心理学会突出科学贡献奖获得者,并获得巴得巴黎大学和罗切斯特大学的名誉学位。
  帕特丽夏·H·米勒,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在堪萨斯大学获学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在佛罗里达大学前,曾任教于密歇根大学。她的认知发展研究涉及社会认知、策略、记忆、元认知、性别差异和知识。著有《发展心理学理论》,是另两部发展心理学书籍的合著者。另外,是《儿童发展》杂志和《心理学学报》要志的编委。

书籍目录

总序译者序——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沿革与新发展中文版序第四版前言第一章 结论 认知的界定 关于人类认知系统发展的观点 本书总览 概要第二章 婴儿的知觉 婴儿知觉的研究方法 视觉 听觉 源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的相互联系 概要第三章 婴儿的认知 能上能皮亚杰的理论 客体概论 婴儿的其他成就 一些一般结论 概要第四章 表征和概念 符号一表征能力 事件知识和程式 概念与范畴 生物学概念 基本的数能力 概要第五章 推理和问题解决 推理:皮亚杰的观点 推理:其他观点 科学思维 问题解决 概要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性质 社会与非社会认知的异同 婴儿期的社会认知发展 儿童关于心理的知识 关于特质和行为的其他心理基础的认识 关于自我的知识 关于社会关系的认识 概要第七章 记忆 一些概念及其区别 婴儿的记忆 事件记忆 策略 知识 元记忆 记忆容量 当前关于记忆发展问题的争议 概要第八章 语言 ……第九章 问题与难题参考文献人名索引主题索引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书摘    欲对婴儿视觉做一个全面的说明,必须介绍各种影响人类视觉活动的不同神经系统(视网膜、外侧膝状核、视皮层、上丘脑)的解剖和生理特点。针对我们的目的,引用能够提供这种介绍的资料(Atkinson,1998;Hiekey & Peduzzi,1987),伴以一些关于婴儿视觉的生理基础的一般结论,已经足够。首先,所有这些相关的系统在婴儿出生时都还没有完全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都是不成熟的。因此,新生儿所拥有的视觉功能,就其质量而言,很少可以和婴儿后期相比拟。这并不是说新生儿看不到东西,因为他们的确能够看到东西,只是他们的视觉系统尚有许多方面有待发展。其次,这些发展中至少有一些是很快发生的,因为主要的变化发生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因而至6个月时,婴儿的视觉系统已经成熟了很多,与刚出生的时候相比,与成人更相似。最后,在婴儿的视觉表现中可观察到的许多变化,似乎反映了底层的神经系统所发生的生物一成熟变化,尤其可能是视皮层的变化。    新生儿视觉系统的不成熟也表现在其他方面。我们的视觉质量不仅依赖于视网膜及有关脑中枢的功能,而且依赖于将影像集中于视网膜上最理想位置的各种眼动机制(Aslin,1988)。凝视某个刺激,扫描复杂视野中的各个部分以及追踪在空间运动的物体,各类眼动对于这些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要避免重影,则我们必须能够同时将两眼凝视于同一个对象。我们的瞳孔必须能够扩大和缩小,以对明度的变化作出反应。我们也必须能够调节眼睛的晶状体,以使不同距离的对象能够投影于视网膜的中心(这一过程称为适应)。新生儿及年小婴儿所具有的完成这些事情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这一限制也影响了他们的视觉质量。    那么,在这些不同的身体条件的限制下,新生儿的视觉如何呢?回答该问题的方式之一是用视敏度这一术语。一个人的视敏度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所能检测到的最高空间频率。通过呈现不同等宽度黑白条纹的图形,可以测量婴儿和成人的视敏度。所能看清的条纹越窄(较高的空间频率),即看到的是条纹而不仅仅是一块灰色视野,则视敏度越好。新生儿的视敏度值在20/200到20/600的范围之间(Courage & Adams,1990;Dobson & Teller,1978)。这显然不是很好(最好的也只是正常成人视敏度20/20的十分之一),但这的确说明婴儿具有一些能够看到刺激的图案结构的能力,对于年幼婴儿的视觉需要而言,或许这已经十分足够。正如海恩林(Hainline,1998,p.8)所言,“年幼婴儿根本不必要是一个优秀猎手,或者完全不必要能够阅读一份合同上优美的印刷字体”。6个月时,婴儿的视敏度已发展到大约20/70左右,1岁时已与成人相当接近。    另一重要因素是对比敏感性。对比敏感性指的是辨别光亮强度差异(亮一暗差异)的能力。假如刺激中的条纹比较宽,则不存在视敏度问题;但是当强度差异变小,即黑白条纹的强度都变得接近灰色,这时我们仍然难以看清刺激的条纹。由于强度差异倾向于集中在物体和物体各部分的边沿或轮廓,这对于我们辨别图案和背景的界限或物体各个部分的起始和终止是很有帮助的。因而像视敏度一样,对比敏感性对知觉图形的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对比敏感性在婴儿刚出生时是很差的(或许也只是成人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在婴儿期得到了迅速发展(Kellman & Arterberry,1998)。    本章我们以关于天性和教养问题的讨论开始。要注意,特定的某种天性与教养之间的相互作用,似乎在早期的语音知觉中就起作用。经验显然十分重要,但是经验并不意味着婴儿需要某种关于语音基本范畴的教导。而是天性提供了一些初始的可能性,然后教养的作用在于分离出对所学的语言而言是重要的那些方面。事实是,这种模式并非语音知觉所特有,它至少也适用于另一种听知觉形式,也就是音乐知觉。像语言一样,音阶既表现出某种普遍性的特征,也表现出一些随文化情境的不同而异的变化。例如,爪哇文化的“pelog”音阶中使用了不同的音程,因此具有某种显然不同于西方文化中主要音阶的乐音。6个月的婴儿能够同样好地觉察西方的主要音阶和“pelog”音阶中的调音错误,但是西方成人则往往发现前者易于后者(Lynch,Eilers,Oller& Urbano,1990)。至于语音,经验的作用与其说在于教导,还不如说在于保持:通常不用的辨别则将变得越来越难以作出。    范畴知觉确保婴儿能够听出其所学习语言中的重要语音对比(在一定时间里,还包括许多其他对比)。但范畴知觉不是言语知觉中惟一的重要成分,这种技能须得有库尔(Kuhl,1987)称之为等同分类(equivalence classification)这种技能的补充。等同分类指的是,认识到在声学特征上不同的刺激属于同一音位范畴,例如,所有各种不同的“pa”,都只是同一基本声音的变式。当然,这种等同部分地是以辨别的有限性为保证的,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我们常常难以听出各种不同形式的“pa”的差异。然而在一些场合中,这种差异十分容易辨别,最显然的是当“pa”来自不同发音者时。不能感知到母亲发出的“pa”和父亲发出的(在某些方面十分不同的)“Ps”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基本相似性的婴儿,在语言学习中的确将存在困难:幸运的是研究表明,2个月时,一些必要的能力已经就绪;到6个月时,婴儿在面临无意义的差别时,已经能够十分熟练地识别这种基本相似性(Jusczyk,Houston & Cood-now,1998;Kuhl,1987)。要注意的是,这种能力不仅在言语知觉中十分重要,而且在最终的模仿言语的能力中也十分关键。1岁婴儿要想在各个方面均与其父亲发出的“bye-bye”相匹配,注定是要失败的。但是,儿童似乎从一开始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与其父母的声音的等同。    我们刚刚描述的这些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能力,十分自然地导出了一个关于言语知觉特殊性的假设。这一假设就是,我们从一出生起就已装备了某种高度专门化的知觉形式,即所谓的言语形式(speec hmode),专门用以帮助我们获得并利用可见于人类自然语言的音位特性。这一假设隐含着两个预测:(1)既然只有人类才能获得语言,所以只有人类才表现出范畴性的、言语形式的听觉辨别;(2)既然是一种“言语形式”,所以人类只是在感知语音时才利用这种能力。    然而,对这两个看似有理的预测所进行的实验检验,得到了十分奇怪的结果:所得的结果恰恰与两个预测相反(Kuhl,1987)。第一个预测最先以十分令人惊异的方式被否证:事实证明,灰鼠表现出人类语音的范畴性知觉(Kuhl & MiHer,1975)。随后发现,恒河猴也一样(Kuhl & Padder,1983)。否证第二个预测的发现是,某些非语音也被成人和婴儿感知为范畴性的,而不是连续性的(Jusczyk,1997)。在这一问题上,范畴知觉甚至不是听觉领域所特有的,因为它也出现于颜色知觉领域(Bornstein,1981)。因此,已有的证据表明,与过去许多人的想法相反,范畴性的听知觉既非物种特有,也非言语特有。    在很大程度上,界定六个阶段的依据,是贯穿婴儿期的格式变化方式,因此也是婴儿所拥有的影响和认识世界的手段的变化。变化的发生,部分是通过各个格式的持续发展,部分是通过各个格式彼此之间的逐渐协调和整合。首先,与诸如吸吮、看、听、发音和抓握的过程相联系的个别格式,得到大量自发的练习——回忆一下我们关于内在认知动机的讨论。结果,每一个格式都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变得更加精细和精致。然而,比这种单个独立格式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各个格式之间相互协调的进展或关系的形成。例如,视觉和听觉在功能上开始变得有关,听到一个声音导致婴儿将头和眼睛转向声源。类似地,视觉和抓握的协调,使婴儿能够在视觉的导引下定位并抓住物体;相反,也能够将手可能已触摸到和抓住的任何视野外的事物,拿到眼前进行视觉检查。视觉一抓握协调的发展,是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发展,因为手眼协调的能力,将证明是一种极其有力的用于探索和了解环境的工具。    一类进一步的并且也是特别重要的格式协调,是阶段4期间出现了不会被误解的有意图的手段一目标行为。这一发展建立在阶段3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之上,即能够再现通过格式练习所带来的有趣结果。例如,阶段3的儿童可能抓住并摇晃一个新玩具,发现玩具产生某种意想不到的嘎嘎声,然后在下面几分钟里很愉快地摇晃玩具并倾听着。尽管这种行为似乎标志着某种关于因果关系的认识萌芽,但皮亚杰不愿相信,阶段3的儿童具有某种明显的采取有意的目标指向行为的能力。这种因果性太偶然,出现于事后,并且在动作和环境结果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离。在阶段4,儿童的行为具有更明显的目的性和目标指向性。特别是,儿童现在表现出某种明显的手段一目的分离;儿童有意地将某个格式作为手段而加以运用,以使另一作为目的或目标的格式运用成为可能。为了让你继续引起你因他而导致的某种有趣的感觉效果(目的),他可能推你的手(手段)。类似地,为了抓握(第二个运动格式)另一个物体,他可能将一个物体推到一边(第一个运动格式)。    阶段5的儿童将这种发展推进了一步。尽管阶段4的行为是有智力的,但是它本质上是保守的:婴儿倾向于以差不多是固定的、刻板的方式,执行小范围的手段一目标行为,以产生小范围的结果。相反,阶段5的本质是探索性的和新异性的——主要通过不停地寻找作用于物体的不同新方法,主动有目的地以试误方式探索物体的真实性质和可能性。为阶段5的婴儿呈现一个新的物体,婴儿试着把这种或那种动作模式施用于物体,试图揭示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经常对老的动作模式作一些新的变化。面对待解决的手段一目的问题,阶段5的儿童可能以“让我们看看如果这样做会怎样”的故意态度,改变手段格式。如果沿用阶段4的那个例子,则婴儿移开令人讨厌的障碍的方式可能会有多种,先是这种,继而那种,而后又是另一种。由于具有强烈适应性的探索偏好,阶段5的儿童经常为熟悉的目的发现全新的手段。例如,皮亚杰描述道:婴儿发现一个够不着的物体,可以通过拉动连着它的线或它下面的小地毯而拿到。这些特定的例子十分令人感兴趣,因为它们可能是工具使用——这一极其重要的人类智力行为的早期征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者序译者序——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沿革与新发展    作为认知发展高级教程,弗拉维尔的《认知发展》一书(第四版)对认知发展的诸多问题作了十分全面的阐释,书中既描绘了儿童思维迷人的特性,又阐明了该领域研究中的变化和令人振奋之处。该说的,作者都已说了。那么我们能为读者做些什么呢?我们只能把在翻译该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认识,特别是关于认知发展研究之脉络的认识,以及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实反映于此。不知此等认识是否切合作者之意?    一、儿童认知发展研究途径的演变    认知的概念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界定。传统上往往将认知限制于人类心智比较特别、比较明确的“智力”过程和产物,包括心理实体中的高级心理过程。而当代的心理学家则认为认知还应包括另外一些可能相对比较低级,较少需要纯粹的皮层智力活动参与的成分。实际上,心理学研究对认知的界定往往随不同的研究途径而变化。认知发展研究领域也不例外,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发展历程中,最为明晰可辨的研究途径包括:皮亚杰主义、智力测验、信息加工研究和领域特殊性研究等,在由这些途径所主导的不同时期,研究所感兴趣的问题往往不尽相同,它们关于认知的界定和认知发展的前提假设也不同。    1.皮亚杰的研究    皮亚杰的许多研究和理论观点极富于开创性和启发性,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领域居于主导地位。如今仍有许多儿童认知发展研究课题,可直接追溯到皮亚杰的开拓性研究。皮亚杰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他采用灵活的临床法,对儿童智慧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认为儿童智慧发展存在普遍的阶段;他的研究涉及物理、生物和心理等领域,其中尤以关于儿童对物理现象认识的研究最为深刻。他关于守恒、类包含、传递性推理、具体和形式逻辑运算思维、观点采择等论题的研究,迄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变化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并且他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被一些新的研究所否定。但这些并不足以否定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重要贡献,现代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无论在基本理论方面,还是研究方法方面,都得益于皮亚杰的开创性研究。    2.智力测验研究    关于认知发展的另一个十分富有影响的研究范式是智力测验的研究。与皮亚杰关注儿童发展共性的研究途径不同,智力测验研究着眼于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这种研究从一开始就是应用取向的。这种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定量取向,心理测量学家对智力(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是通过对个体实施各种智力测验,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人类智慧构成因素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状态。这一研究范式所感兴趣的一些理论问题包括:智商(lQ)的稳定性、智商的个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但是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智力测验却遭到颇多的批评,特别是有人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研究与认知发展研究的主流越离越远,不可自拔地陷入到计量技术的发展中,  而忽视了对智力测验的核心——智力内涵的探究。新近以斯腾伯格(Sternberg)和戴斯(Das)等为代表的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指导的智力测验研究者,则试图通过改变这一“没有智力”的智力测验研究现状,重新发挥智力测验研究范式在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作用。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最新版(第四版)的翻译本。较之前版,更新了章节安排,对婴儿的知觉和认知发展予以分章论述,其他按照主题(表征和概念、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记忆与语言、问题与难题)组织论述,其中新增了不少研究新领域的内容。作者对大多数专业术语作了解释,并试图阐明认知发展的全部情境。书内引用了许多参考文献和大量辅助性资料,阐明直截了当、清晰明了。本书的翻译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对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也适合于任何想了解人类认知发展的读者,当然特别适合作为大学生或研究生课程的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认知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9条)

 
 

  •   有深度,是认知心理学的重量级作品,值得反复阅读。
  •   内容全面,里面有很多实验可以看,生动有趣,适合发展与教育专业的人。
  •   这本书找了好久好多地方都断货了当当又上新的了好高兴,赶紧拍下,书质量很好
  •   国外人做研究就是比较严谨,说话有根有据。
  •   这本书很喜欢,内容正是我想看得。
  •   老师推荐的书,非常好的教材,必看
  •   非常经典的教材,希望当当能引进原版的
  •   写的很全面的,观点很新
  •   考试用,很好的书!
  •   专业书籍,专业收藏,值得一买。
  •   店家的服务态度很好的,速度也比较快。
  •   因为老师推荐这本书,所以买来看,很厚,质量也不错。还没开始读。
  •   这本书是我在做论文的时候需要才从网上购买的,图书馆的这本书也被翻得超烂无比。值得购买
  •   内容翔实,深受启发。
  •   好书,极力推荐大家阅读。
  •   一次买了很多,这本只来及看书皮。。。
  •   我搞幼儿教育,还没看。我们老板带着我们学,错不了。
  •   很好的教育书籍.建议初为父母的都要看看!
  •   挺好的,老师推荐买的
  •   丳拉维尔的元认知理论对人们研究认知活动富有启示性意义。
  •   我比较喜欢心理学,这本书值得一读。当当送货速度和服务态度都很棒,只是这次的书本显得有点陈旧
  •   老师选这本书当教材用,经典书籍,值得拥有~~~
  •   书不错,就是封皮好脏。。。。
  •   和好的书,还没来得及读
  •   大师的译作,很不错。
  •   很深奥,读懂了就受益了
  •   到处都没找到,在这里买到了,高兴
  •   本来是为了婴儿教育而买,发现是关于整个儿童时期的。有启发,但是比较晦涩。
  •   同时下的两个单,另一个单第二天收到了。这个单延了三天,第1天没给我送,备注上写着客户延迟收货,根本就没人打电话,也没送上门,怎么就说延迟收货了啊~~而且第4天收到的时候,《认知发展》这本书居然湿了,真的很无语!
  •   还没读,打开看到书脏脏的样子就难受,像是被水洗过,边还烂了。真不知道内容怎样。
  •   这本书翻译的很差 有很多病句 造成看的时候很是费劲
  •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专业书籍
  •   这个系列的书都还不错,只是翻译味道很重
  •   说实话,我相信此书原作者的水平,但可惜翻译的实在不敢恭维,尤其不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阅读起来很累。不过就内容而已,的确是认知发展领域的难得的教材。
  •   很好的一本书,翻译得真不错
  •   老师指定读物,急需
  •   现在翻译过来的书,好多语句都不通顺,这本书还好。
  •   本来以为是对自己有用的书,以为是写一个人的认知的发展变化过程,从生涩到成熟,从一种看法到另外一种看法的过程。结果原来本书竟然是幼儿教育的书,真是让我大失所望。
  •     只有在来自身体的需求不是很迫切,即婴儿出于内在意愿去学习时,效果最好。
      
      给予婴儿玩具数字和字母,实际上只会使他们更难察觉到它们的符号属性,而不是更容易,因为它们变成了真正的实体,而不是页面上弯弯曲曲的线条。P137
      
      程式(日常生活的常规活动)提供了稳定性,违背这种次序可能会使幼儿迷惑不解。P142
      
      四岁的幼儿倾向于认为具有小孩大脑的猪仍会具有猪的心理,这又一次表现出幼儿往往认为外表形象比底层本质更重要。P150
      
      在物理学领域,婴儿有大量关于客体的物理整体性及其表现方面的知识,而年长儿童和成人则持有许多显然是错误的物理学理论。P205
      对教育者而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儿童是带着错误的科学观念来到教室,而不是毫无观念。P205
      
      非科学工作者倾向于受理论束缚,他们只关注能够证实某种理论的巧合情况,而对其他情形视而不见。P206
      
      P208中提及的儿童忽视证据,甚至会从结果得出与结果不一致的、而与他们原有信念一致的结论的问题,明显是和科学史的发展类似的。而且研究者认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不会犯此错误,显示出研究者事实上对近几十年间的科学哲学的研究进展一无所知。
      
      两个头脑好过一个头脑。共同形成正确解决方案的儿童组合给出的解释最清楚。P226
      
      接触手语的聋婴儿产生某种手势形式的呀呀语,表明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带有一些自然的成分。P376(petitto,1993)
      
      大约18个月时,许多儿童在单词学习上表现出某种骤然增长,被称为“命名爆炸”(the naming explosion)。P385
      
      幼儿倾向于以同样的顺序掌握词素,如,尽管“-s”的变化在表音上完全一样,但儿童几乎总是最先掌握复数形式,所有格次之,动词变化最后。跨语言的比较研究表明,语法复杂性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P393
      
      为什么幼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学会一个新单词?比如“兔子”,幼儿如何知道这一单词所指的是整只兔子,而非兔子耳朵、兔子皮毛等物?该问题的来自奎因(quine,1960)的表述为:儿童如何将某个单词在逻辑上可能的许多意义缩小到一个实际使用的意义?P302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