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演讲录

出版时间:2004-0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牟宗三  页数:1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周易哲学演讲录》是牟宗三先生于香港新亚研究所讲授“周易”课程的记录,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讲《周易》,共二十一讲,讲于一九九二年;后半部讲《系辞传》,共九讲,讲于一九七三年。全书未经牟先生过目,系托杨祖汉与王财贵校订。由于录音带保存不完整,《周易哲学演讲录》的后半部所呈现者,并非完整的课程记录。但因牟先生除早年所撰的《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玄学与道德哲学》(后易名为《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一书之外,并未有其他讨论易学的专书,故《周易哲学演讲录》对于了解牟先生的易学思想,实有极大的价值。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省栖霞县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新亚研究所等校教授。  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其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心体与性体》、《现象与物本身》、《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名理论》等译作,以上各书均收录于《牟宗三先生全集》套书中。牟先生的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周易
第一讲 《易传》――儒家的玄思
第二讲 �――采取最开始最具体最动态的观点看事件
第三讲 乾坤代表两个基本原则:创生原则与终成原则
第四讲 乾元之道(〈乾・彖传》)
第五讲 《乾・彖》的义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
第六讲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乾卦》卦辞、爻辞、《象传》、《文言》)
第七讲 道德实践是法坤(《坤・彖传》)
第八讲 厚德载物,直方大(《坤卦》爻辞、《象传》《文言》)
第九讲 《咸・彖传》、《恒・彖传》、《贲・彖传》
第十讲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系辞・上传》第一章)
第十一讲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系辞・上传》第一章)
第十二讲 儒家的智慧:超越而内在(《系辞・上传》第四章)
第十三讲 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传》第五章)
第十四讲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系辞・上传》第五章)
第十五讲 然与所以然之三层解释
第十六讲 成道:显诸仁,藏诸用(《系辞・上传》第五章)
第十七讲 中国式的自然哲学及西方idealism的三个系统
第十八讲 “神”的两种意义
第十九讲 圆而神,方以知(《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第二十讲 知�与尽神(《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第二十一讲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
系辞传
第一讲 乾知及良知三义(《系辞・上传》第一章)
第二讲 易简原则: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第三讲 道德与知识,自律与他律,易简与支离
第四讲 三极之道(《系辞・上传》第二章)
第五讲 幽明终始生死鬼神(《系辞・上传》第三、四章)
第六讲 即用见体(《系辞・上传》第五章)
第七讲 诚神寂感(《系辞・上传》第九、十章)
第八讲 成象效法(《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第九讲 儒家的基本精神:承体起用(《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牟宗三”这个名字也许并不那么熟悉,但是对于那些关心中国哲学或者中国思想的当代转型的读者来说,牟宗三恐怕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头。他虽然在民国时期已经成名,与唐君毅、徐复观并称“熊门三大弟子”;但是,他真正达到思想成熟的高度,以至于可以独挑大梁撑起港台新儒家一片天的时候,应该是到港台之后的事情了。  说起对牟宗三思想的了解过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个人传奇经历的影响,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出名的怪脾气,说话很直,经常弄到和很多的名流不和,诸如张东荪、冯友兰等人都受到他相当直接的批评;这似乎是得自他恩师熊十力的影响。还记得最初读他的《中国哲学十九讲》的时候,开篇不就就直接批斥冯友兰不懂中国哲学,还顺便指摘了给冯背书《调查报告》的陈寅恪和金岳霖,说陈是搞历史的,而金只懂西洋逻辑,语意之间揶揄冯想借助陈、金二人的加持,结果却只能让行家看笑话。这对小子这种刚刚涉足中国哲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冯、金、陈三人在中国学术圈子里面可称为“巨头”型的人物。牟宗三的演讲便经常是如此充满“火药味”,很少有乡愿气味。  牟宗三虽然没有像冯友兰和胡适那样写过中国哲学史的专著,但是就他一生的著作而言,倒也算是连成一个哲学史的系统。就魏晋玄学来说,他有《才性与玄理》;接下来的隋唐佛教阶段,上下两卷厚重的《佛性与般若》代表了他对佛教(尤其是天台圆教)的研究成果;对宋明理学,他以《心体与性体》专攻程(颐)朱(熹)理学一支,而对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一支,还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一书也足以独步学界了。此外,演讲集子也有好几本。不过,说实话,从对牟宗三的阅读经验来说,我倒是更倾向于读那些演讲集,而非专著。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牟宗三的文字确实很难读,特别是,他借助典籍会造出一些专业词汇,例如他谈人生境界的时候,常常爱说“坎陷”一次,不明就里的人一定会被搞得一头雾水,然而若知他是借助《易经》当中“坎卦”而作的一个术语,却能够获得另一种意味;除此之外,牟的一些论证常常点到为止,主要是借助大篇幅的引文以资佐证,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各种奥义,这种引文方式确实给足了上下文的语境,也不至于片面曲解哲学思想(在这方面,冯友兰的书就明显不如牟的书有深度),但是,确实也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困难;其二,我本人的研究方向亦不在中国哲学,对于这方面的阅读纯系兴趣使然,就图个阅读享受,本来也就不打算穷根究源,只图个乐子罢了。所以,演讲集的魅力也就自然胜过牟的专著了。  这本《周易哲学演讲录》是牟宗三为香港新亚研究所所做的两组讲座系列的合集,前三分之二的内容是1992年的演讲,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1973年的演讲。说起《周易》,虽然有孔子晚年喜读《易》以致韦编三绝的记录,但是这部书真正“火”起来的时候,可能得到魏晋时期了,魏晋时期《易》与《老》、《庄》合称“三玄”,一时成为当时名士的必读书目,不过,这一时期对于《易》的阐发,并不延续儒家传统。真正发挥《易》之儒家特色的,应推宋儒,他们将《易》与《中庸》、《孟子》相结合,开拓阐发儒家自己的形而上学思想,深化“内圣”之学,这一趋势代表了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主流。可以说,只有了解《易》的精神,才能真正体会儒家思想的特点,才能初步体会到“内圣”的圆融境界。时下,借助《周易》的名目出版的书籍不算少,不过多半都是些怪力乱神的算命书,根本不能内合《周易》的精神理路,这时,读读牟宗三对《周易》的解读,确实是一种享受,大有醍醐灌顶之感。特别是,牟在中国哲学领域当中,算是难得的头脑清楚的学者,特别善于“判教”,也就是,分判儒、释、道三家的异同,在这一方面,民国时期的很多名人(诸如,章太炎、冯友兰、方东美等人)远远比不上牟宗三。而且,就学术背景上来说,牟的功底确实深厚,儒、释、道三个方面皆有精到之洞见,在他们那一辈的学者中,就功底与头脑论,大陆学者当中可能只有汤用彤可以与牟一较高下(汤先生对儒家的体认可能不如牟宗三,但是就魏晋玄学和佛教来说,二人倒是不相伯仲;至于冯友兰,儒释道三个方面可能均逊于牟)。  不过,就《周易哲学演讲录》这本书的编纂安排来说,难免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是1973年的短篇演讲作为整本书的结尾,内容上显然不如前三分之二详实,而思想上亦不如前面来得圆融通透,给人感觉最后这一部分只是重复了前面的一些话,很少有出彩的论述。如果能够先读1973年的演讲,然后再返回开头去读1992年的演讲,想来效果会更好一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易哲学演讲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