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性论史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复观  页数:3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单说一个“性”字,只训信性字的字义,这是语言学上的问题。我所要叙述的“人性论史”,是叙述在中国文化史中,各家各派,对人的生命的根源、道德的根源的基本看法,这是思想史上的问题。若不先把语言学的观点和思想史的观点,稍加厘清,则在讨论中便无法避免木需要的混乱。  几十年来,中国有些治思想史的人,主张采用“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一个思想史的问题的方法”。其根据系来自西方少数人以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的一偏之论,以与我国乾嘉学派本流相结托。关于哲学与语言的关系,亦即是思想与语言的关系,乃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

作者简介

  徐复观,中国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中国人性论史》与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湛称是当代这一学术领域中的双壁。这部专门讨论人性论的著作,以人格为中心加以审视,尤其是注重以先哲在自己生命生活中体验所得为根据,把握先秦哲人完整生命体中的内在关连,所以能提要钩玄,要言不烦。

书籍目录

序再版序序第一章 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第二章 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一、概述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三、敬的观念之出现四、原始宗教的转化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第三章 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二、礼与彝的问题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四、宗教的人文化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第四章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的问题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四、仁是性与天道融合的真实内容第五章 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二、第二十章 的问题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四、释中庸五、命与性六、性与道七、道与教八、释慎独九、释中和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十三、上下篇的关连十四、诚与仁十五、诚的展开十六、诚与明第六章 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四、恶的来源问题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六、由心善到践形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第七章 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一、孔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二、《易》与《易传》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四、《说卦》的性命思想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第八章 由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一、葛子思想的经验地性格二、天人分途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第七章 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一、孔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二、《易》与《易传》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四、《说卦》的性命思想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第八章 由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一、荀子思想的经验的性格二、天人分途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第九章 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一、概述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四、原义试探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第十章 文化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第十一章 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四、道德的政治论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一、有关《庄子》的若干问题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三、《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二——情、性、命四、《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三——形、心、精神五、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六、思想的自由问题七、死生的自由问题八、政治的自由问题第十三章 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一、道家的正宗与支派二、杨朱及《列子》中的《杨朱》篇三、由田骈、慎到的道与法的结合到韩非四、《吕氏春秋》的本生贵生五、宋钘、尹文与《管子》中的道家思想第十四章 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附录一 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一、有关本问题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基本观点问题二、重新检讨先秦有关资料三、重新检讨《史记·老子列传》四、由现行《老子》以考查其作者及其传承附录二 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一、从文字学上看阴阳二字之原始意义二、《诗经》中的阴阳观念三、春秋时代阴阳观念之演变四、春秋时代的五行观念五、我对今文《尚书》在文献上的一般看法六、《甘誓》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七、《洪范》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八、战国时代阴阳观念的演变与《易传》的发展九、《易传》与道家的关系十、战国时代五行观念的演变与邹衍十一、阴阳五行进一步的融合——从《吕氏春秋》到董仲舒附录三 由《尚书》《甘誓》、《洪范》诸篇的考证,看有关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敬答屈万里先生补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一、概述  中国的人性论,发生于人文精神进一步的反省。所以人文精神之出现,为人性论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中国文化,为人文精神的文化,现时固已成为定论。但此处得先提醒一句,中国的人文精神,在以人为中心的这一点上,固然与西方的人文主义相同;但在内容上,却相同的很少,而不可轻相比附。中国的人文精神,并非突然出现,而系经过长期孕育,尤其是经过了神权的精神解放而来的。  人类文化,都是从宗教开始,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文化形成一种明确而合理的观念,因而与人类行为以提高向上的影响力量,则须发展到有某程度的自觉性。宗教可以诱发人的自觉;但原始宗教,常常是由对天灾人祸的恐怖情绪而来的原始性地对神秘之力的皈依,并不能表示何种自觉的意义。即在高度发展的宗教中,也因人、因时代之不同,而可成为人地自觉的助力;也可成为人地自觉的障碍。从遗留到现在的殷代铜器来看,中国文化,到殷代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完成了相当高度地发达。但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殷人的精神生活,还未脱离原始状态;他们的宗教,还是原始性地宗教。当时他们的行为,似乎是通过卜辞而完全决定于外在的神——祖宗神、自然神及上帝。周人的贡献,便是在传统的宗教生活中,注入了自觉的精神;把文化在器物方面的成就,提升而为观念方面的展开,以启发中国道德地人文精神的建立。以下试略加申述。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  近来谈殷周文化关系的人,我觉得有两点偏见。第一点,忽视了殷代文化,是经过了长期发展的结果,于是认为殷代的上帝,是部落的宗神;而周人所称的上帝,乃是以殷人的宗神为自己的宗神。第二点,一方面强调中国古代文化与中近东的关系,好像古代的文化交流,比现在还容易。但另一方面却忽视殷代的“帝国地”性质,忽视了周人自述的“革命”的意义,更忽视了殷周的世系是同出于帝喾,而把殷周看作先是两个互不相干,后来却互相敌对的两个文化系统不同的部族。甚至许多人把周对般的革命,看作是历史上野蛮民族,征服了有高度文化的民族之一例。这些说法,并不是有什么新地证据足以推翻传统地论点,只不过是受了不完全地世界古代史的知识的暗示,无形中把它当作中国古代史的可靠地格局,因而在现成材料中随意拣取一部分,作附会的解释。周公在殷遗民前强调“殷革夏命”,以证明周革殷命之为正当;由此可知周未取殷之前,固承认殷之政权系由天所命,亦即系天之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人性论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熊十力,有三个高徒,一是牟宗三,二是唐君毅.三就是徐复观了,此三人被现代评为新儒家.其中牟和唐书籍颇多,理论深奥,很难契入,一般学者是读不懂他俩位大师的书的.似乎有点高处不胜寒之感.而徐复观真乃平民儒学大家,所著书多是理论纯熟,道理有浅入深.读来甚为亲切.《中国人性史》是徐先生的一篇鸿篇巨著。对中国人性史的论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读者想从事人性论研究,那么这本巨著无外乎是最好的选择,除次以外,中国无复有他书矣!
  •   虽未来得及全部阅完,但和自己所见到的其他几步中国先秦思想史的著作相比,徐复观用力深,眼光独到敏锐,发人之所未发,行文流畅,易读易懂,他是这个领域的大家。佩服!可惜这样用心于学术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
  •   需仔细认真阅读。
  •   书的质量很好,希望在北碚也能开通普通快递,毕竟西南大学的学生数量在重庆最多吧,需求量会很大!!!再就是有时你们书的数量不是很充足,比方说,这次我打算买9本《实践理性批判》结果数量不够有些遗憾!!!!!!
  •   新儒家三杰里我最欣赏徐,深入浅出。牟则极高明但难,唐却没看过。
  •   着书是个同学推荐的,买了好久了,都没有看完啊,太催眠了
  •   书很脏、很旧的感觉、还有诱斑!……很好的书,出版社出版时删了内容,当当又把这残缺的书弄成这样破烂!……不想说了……
  •      用今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人,这是一般人的思维。于丹、易中天老师是代表。各位试把两位老师文章中的古人东西拿走,单看看余下的东西可知。学者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原创力!!!
       用古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人,易理解难突破,这是学术男女们纠结的问题,他们陷入进去,被古人征服,难以发挥自己的原创力!
       那么是否还有第三条路?理解古人又能突破古人,徐复观给了我们答案,理解古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苦功夫,下死功夫,下硬功夫,像炼金术士一样,提炼出金子一般的几句话,仅仅是几句话,但是振聋发聩的,是理性脉络的,我们不仅要看他的结论,还要看他的思考方法、推理过程,真真了不起!!!!
       新儒学需有这种硬功夫、真天分,方可在开出来后,发扬光大。
      
       金子1:一般视为权威的说法,其根据的薄弱,使我为之骇然。
      
       金子2:傅斯年的《性命古训辩证》,因为他当时在学术界所占的权力性的地位(傅氏当时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更实际操北京大学文学院人事进退之权,他们又是当时现实政治中的一个势力深厚的力量,因而影响到整个教育行政)。
       PS:现在的学者敢于在自己著作里点名道姓地反驳傅氏这样的学术权威吗?并分析其作为学术权威的根由吗?这这两点便让今日大陆学者无语。
      
       金子3:忧患意识,不同于作为原始宗教动机的恐怖绝望。一般人常常是在恐怖绝望中感到自己过分地渺小,而放弃自己的责任,一凭外在的神为自己做决定;在凭外在的神为自己做决定后的行动,对人的自身来说,是脱离了自己的意志主动、理智导引的行动;这种行动是没有道德评价可言,因而这实际是在观念的幽暗世界里的行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