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观念史稿(卷一)

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沃格林  页数:356  译者:谢华育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政治观念史稿》的问题意识是:西方的现代性已经走到如此可怕的穷途,但现代性究竟怎么回事情、又是怎么来的?出生于自由主义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这部“史稿”全面冲击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启蒙传统观念。  重新认识西方大传统是我国学界和大学教育的世纪性根本课题之一,且迫在眉睫……除非中国学人已经打算在西方现代性思想中安家并与某个现代或后现代“大师”联姻生育后代,我们就得随时准备从头开始认识西方传统——就此而言,沃格林的“史稿”将是我们可能会有的无数次从头开始的诸多契机之一。

作者简介

出生在德国古城科隆的沃格林(1901-1984),上小学时随家迁居奥地利,长大后就读维也纳大学。虽然攻读的是政治学博士,沃格林喜欢的却是法学,真正师从的老师是自由主义法学大师凯尔森教授,心目中的偶像则是自由主义思想泰斗韦伯。不过,尽管沃格林后来荣幸地成了凯尔森的助教,却不像一般的自由主义学人那么不开窍。
念博士时,沃格林就显得才华横溢,比施特劳斯早十年拿到洛克斐勒奖学金,到美国走了一圈,回国后即着手教授资格论文……纳粹掌控的奥地利,阻断了身为犹太人的沃格林在德语学界的学术前程。1938年,沃格林流亡美国,次年便与一家出版公司签约,为大学生撰写一部相当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简明教科书——于是,沃格林便着手撰写《政治观念史》……出版社和沃格林本人都没想到;本来约好写两百来页的“简史”,沃格林却下笔千页,还觉得没把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要事说清楚……
由于外在和内在原因,《政治观念史》终于没有正式完成,变成了一堆“史稿”,如今英文版编者对将这些“史稿”整理编辑出版仍然感到不安:沃格林生前毕竟悬置了这部“史稿”。
悬置“史稿”的外在原因并非仅仅是“卷轶过大”,远远超出“两百页”的预定规划,还因为沃格林的写法不合“学术规范”——不合什么规范?当时(现在同样如此)的“学术规范”是:凡学问要讲究学科划分——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史学史、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得分门别类地写,沃格林的“史稿”却打破这种现代式的学术规范,哲学、文学、史学、宗教、政治、经济一锅煮……让如今的大学教授如何找到自己的专业?仅就这一点来说,整理编辑出版这部“史稿”,对西方学界已经意义重大,对我们来说同样如此。
翻检一下近百年来我国学界翻译出版的西方“史书”便不难发现,形形色色的哲学史书翻译得最多,相比之下,西方文学史方面的书就翻译得少得多,史学史、宗教史更等而下之。如此哲学偏好使得我们的大学不断培养出哲学迷狂——然而,仅仅从形而上学史来看待西方思想史,而将文学、史学、宗教要著被排除在外,我们得到的不过是一个畸形的西方思想史形象。
沃格林觉得,即便要写大学生教科书,也应该带着自己的问题意识来写。《政治观念史》的问题意识是:西方的现代性已经走到如此可怕的穷途,但现代性究竟怎么回事情、又是怎么来的?……悬置“史稿”的内在原因在于,沃格林以思想史的方式来展开自己对现代性的探问时思想发生转变,下决心推倒已经成形的“观念史”从头来过:起初,沃格林力图搞清楚西方各历史阶段的主导性观念与生活实在之间的关系,在写作过程中他发现,“象征”而非“观念”与生活实在的关系才更为根本。
沃格林重起炉灶,把“史稿”中的材料大量用于后来成为其标志性著作的多卷本《秩序与历史》以及其他重要文集——如今我们看到的《政治观念史稿》从“希腊化时期”开始,不免感到奇怪,其实,此前的材料都变成了《秩序与历史》的前三卷。由此看来,要追溯沃格林究竟如何探究现代性危机的来龙去脉,这部残存的“史稿”仍然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
重新认识西方大传统是我国学界和大学教育的世纪性根本课题之一,且迫在眉睫……提出“重新认识西方大传统”,让国朝学界好些少壮学人无名火起:凭什么你才知道真正的西方传统,我们知道的就不是!……的确,要让自己把从前学的那套思想观念谱系置换掉,谁也不舒服。然而,出生于自由主义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样(且首先)在冲击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启蒙传统观念?——施特劳斯说得好:思想者的真诚首先在于,随时准备推翻自己的定见从头开始!
除非中国学人已经打算在西方现代性思想中安家并与某个现代或后现代“大师”联姻生育后代,否则,我们就得随时准备从头开始认识西方传统——就此而言,沃格林的这部“史稿”将是我们可能会有的无数次从头开始的诸多契机之一,毕竟,这部被悬置的近两千页“史稿”本身,就是沃格林亲身从头开始的见证。
十年前,当我读到沃格林的《政治观念史稿》第一卷时,便起心要组译这部八卷本的大部头“史稿”——当时在香港供职,因部头太大,选题被否。如今,在六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的鼎立支持下,八卷本“史稿”的翻译终于落实,谨此向诸位译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一些常见的西方思想史上的术语的译法,尽管已经通行,其实并不恰切,乘我们重新认识西方传统之际,该作订正的最好赶紧订正,因此:“斯多葛”改作“廊下派”、“末世论”改作“终末论“、“诺斯替”改作“灵知派”……等等,特此说明。

书籍目录

导言:精神的瓦解一、非政治主义的问题二、政治的和非政治的革命三、表面的非政治主义四、哲学家的外国人身份五、新型的学校六、犬儒派七、第欧根尼和柏拉图八、阿里斯提波斯:心理学的政治作用九、伊壁鸠鲁的学园第一部分 从亚历山大到阿克济乌姆第一章 亚历山大一、马其顿二、俄吕庇阿斯:神之子三、征服四、帝国统治权的元素五、Homonia:帝国的人民第二章 早期斯多葛派一、平等:在母系教派中的起源二、平等:具有神圣实质的平等火花三、世界城邦四、道德人格的演化五、义务的概念六、皇帝的孤独第三章 希腊化时期的君主制一、希腊化:“黑暗时代”的问题二、神圣王权三、活生生的法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四、狄俄托革涅斯五、厄克方图斯六、作为救世主的国王第四章 以色列一、以色列的历史地位二、约的概念三、主要的和次级的民主四、约,民族个性的来源五、王权和先知的兴起六、律法七、行为的理性——清教主义八、末世论观点的演化九、《第二以赛亚书》:主那受苦的仆人十、受苦仆人和耶稣第五章 帝国的命运——但以理和波吕比乌斯一、帝国的范畴二、《但以理书》——帝国的序列三、运气的体验四、帝国的宿命和权威五、世界史的观念六、周期七、三权政体:罗马成功的真正原因第六章 西塞罗一、野蛮和文艺复兴二、成功三、帕奈提乌斯的遗产四、罗马,世界城邦五、政府神话六、法律的神话七、西塞罗的结局第七章 黄金时代一、恺撒二、安卡拉铭文三、第四牧歌: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四、《埃涅阿斯纪》:特洛伊的胜利五、与高卢和法兰克有关的特洛伊神话第二部分 基督教和罗马第一章 基督教的兴起一、问题:纪元意识二、耶稣三、想象中基督教社群的构成四、保罗的圈子第二章 基督教和不同的民族一、保罗的困难二、民族的核心三、使徒约翰的基督教四、祆教民族第三章 皇帝一、问题:帝国的东方化二、罗马的遗产三、东方的影响第四章 法律一、希腊的遗产二、罗马的法律理论三、基督教的法律理论第五章 奥古斯丁一、奥古斯丁其人二、历史环境三、符号的历史四、上帝之城五、有关共和国的理论六、世俗的历史:奥罗修英文版索引译后记(谢华育)附录:《政治观念史稿》卷二至卷八目录[英文版附录二]

章节摘录

  《政治观念史稿》的形成  五  无论《全集》的编辑还是许多学习沃格林思想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问题,在沃格林晚年,他也反复谈到这个问题。考虑到我们所了解的“观念史”的起源,沃格林有关“放弃‘观念史’”的话看起来并没有说清楚引起这个计划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对于没有机会研究20世纪30年代著作或者“观念史”原稿的读者来说,这些话反而使问题更不清楚了。于是,像《自传回忆》(写于1973年)中那些明确的话语可能使读者走上错误的轨道。当沃格林说:“我必须放弃‘观念’,作为一部历史的对象,同时确立现实的体验——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宇宙世界的——作为要通过历史进行探索的现实”,他[17]看起来要说,“观念”,无论是否是政治性的,都要被废弃,因为它们对于研究现实来说是无效的理论方法——也就是说,在人为地对现实所进行割裂中,它们只不过是这种割裂方式最后的一点残迹而已,而这种割裂的方式从笛卡儿到各种新康德主义的方法一直统治着西方的“科学”。  但是如果“观念”不是理论探索的对象,我们就必须问自己,为什么直到最后“政治观念史”的作者仍然向他的出版商坚持说,他一定会提交这样一部历史,同时为什么在贯穿40年代的他的通信中,看不出有意识地、故意要抛弃这个最初的计划的痕迹,而我们看到的材料却是有关要增加内容和深化1939年已写部分的。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通过沃格林的工作,“政治观念”安然地经历了那些引出《次序与历史》的改变,但是它们在地位上却被衰弱了,它们必须从核心位置被移至理论研究的边缘?这些特点都可以用来解释这个发展过程,但是为了理解这些特点,学习沃格林思想的学生必须严肃地问这样一个问题:当沃格林一开始同意撰写一部观念的历史时,这个“政治观念”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令人并不意外的是,多数旨在回答这个问题的系统性尝试都可以在“观念史”初稿的序言中找到。这篇文献早在1940年3月就存在了,这一点我们从明茨的一封信中就可以知道在这封信中,明茨就沃格林对政治观念和政治理论理解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这篇序言之所以十分重要,不只是因为它呈现了沃格林对他“观念史”的主题和方法的最早的理论性陈述。更重要的是,它是对自30年代早期沃格林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及其阐述的延续,这非常吸引读者,这种延续性也值得我们关注。  ……

编辑推荐

  《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为《政治观念史稿》之"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政治观念史稿》的问题意识是:西方的现代性已经走到如此可怕的穷途,但现代性究竟怎么回事情、又是怎么来的?出生于自由主义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这部“史稿”全面冲击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启蒙传统观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治观念史稿(卷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