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小微 编  页数:321  字数:467000  

前言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中,教育学是晚熟的;教育学在中国,则不仅晚熟且以“舶来”的方式出现。晚熟曾让我们产生过学科自卑,并且习惯了向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些先成熟的学科讨生活;“舶来”则使我们产生过挥之难去的“引进情结”,也习惯了以国外的研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研究替代自己的研究。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晚熟?事实上,一门学科的晚熟,恰恰表明它的研究对象较之先成熟学科更为复杂。教育学所有的复杂性,均根源于人的复杂性以及育人活动的综合性和动态生成性,这些特性赋予教育学实践品性,使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关注成为基本立场,也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研究复杂事理的学问。它以“成长中的人”为关注对象,又以“人的成长”为旨归,是在情境中整体地把握对象、在关系中综合地理解事物特性、在过程中动态地生成思想的一门学问。以积极的心态看,晚熟又是一种幸运,面对其他学科研究及国外教育学研究提供的充沛资源,只要我们坚持研究中国式问题,秉承并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展开对话,就能将这些资源转换成滋养教育学成长的不竭能量。  毫无疑问,中国教育学的成长历程是“中国式”的。教育学中国式成长的历程展开来说就是:从“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特色教育学”,再到“中国的教育学”。首先,因其“舶来”之特性,就必有一个“教育学中国化”的开端;接下来,它又走过了一段“中国特色”的旅程;最后的历程则是: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  在教育学中国化阶段,尽管研究的立场是“中国”的,但“化”的方式是简单的,思想方法上带有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色彩;在中国特色教育学阶段,立场也是中国的,思维的辩证性增强,但所强调的特色是点状呈现的,甚至是硬“贴”上去的,未能作为“魂魄”灌注其间,更未与带有西学特征的概念、框架和体系融为一体;只有在中国的教育学阶段,是从中国立场出发建立自己的学术发展核心价值取向,以中国视角汲取一切有助于中国教育学自身成长的学术资源,直面全球化进程里中国自己的社会现实和学科建设问题,以中国文化教育传统中的积极力量为底蕴,坚持在教育变革实践与教育理论更新的互动和双向建构中,以动态生成的方式发展中国教育学。  如何吸纳其他学科的养分实现自己的生长?我以为,取向参照、概念培育、结构的迁移与启发、体系比较、方法论更新与融通,是在与相关学科对话过程中吸取思想资源的重要路径。

内容概要

本书融入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展现了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双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反映中国教育学当下的成长状态。     本书内容共分十章:第一章作为本教材的开篇,重点讨论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问题;第二至第五章是从宏观层面对教育基本问题的审视与思考;最后三章分别探讨了学校中的班级建设、学校管理及教师发展问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教育学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章  当代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及其新理解  第二节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变革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转型性变革第三章  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  第一节  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教育视野中的学生观更新  第三节  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改革第四章  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  第一节  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透析  第二节  当代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更新  第三节  当代学校培养目标的重建第五章  教育制度的革新与变迁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征及功能转型  第三节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背景与特殊问题第六章  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课程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  课程编制原理  第三节  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七章  教学的原理与策略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观的更新和重建  第二节  教学策略及其实践探索  第三节  教学评价及其改革第八章  学生组织建设与学生发展  第一节  班级建设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学校课外生活的价值开发  第三节  学生校外生活与个体成长第九章  学校管理变革与领导发展  第一节  学校管理的当代内涵  第二节  当代学校管理变革的内容  第三节  学校管理变革中的领导发展第十章  当代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  第一节  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  第二节  学校变革进程中教师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章节摘录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教育在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教育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继承和传递上。任何一个人、一个时代要形成对自然真正的科学认识,从而在真理的长河中不断前进,就需要继承和积累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的继承和积累又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把已经创建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加_丁成简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手段,从而为新一代人所掌握和继承。这样就能使人类的认识不断扩充,从有限变为无限可能,这也为科学上新的发现做好相关知识储备。另外,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又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它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且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同时,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还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它通过有效的组织和方法,缩短再生产科学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当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正在以惊人速度膨胀的情况下,学校在科学知识再生产方面更显现其优越性,发挥着更为巨大的作用。  3.教育是直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科技成果,从而也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任务。由于具有科研力量集中、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后备力量充足、信息来源丰富等优势,高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从18世纪德国创立柏林大学时提出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作为办学原则起,世界各国的高等学校现已逐渐形成了教学一一科研一一生产联合体,从而使许多新产品、新工艺在实验室被创造出来。因此。高等学校在直接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融入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展现了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双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反映中国教育学当下的成长状态,值得一读。  ——陆有铨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  一般认为,教材只能讲百家之言,且最好是百家都认同的“定言”,然而这本教材在尊重百家之言的同时,也敢于讲一家之言,这也许是它最为独特的一面。  ——杨启亮 南京师大教授  我们这一代教育学子,是读着好几本教育学成长的,每一本都受益匪浅。当这本书还是清样的时候我们就读到了她,恰似夏日里一阵清新的风,很喜欢!  ——王娟 贝思思 华东师大2008级硕士生  由于学科不同,我还没有接触到专业的教育学书籍。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教育学专业书,真诚易懂,获益匪浅,尤其是其中“生命·实践”的教育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  ——宋珊珊 华东师大2008级本科生  教育要达到培养人、改善人和发展人的目的,固然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注意的中心。在这本有关教育的书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内容,它关怀人的个体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原来教育跟我们这么亲近。  ——喻春艳 华东师大2007级本科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朋友推荐的,应该不错啊
  •   算蛮好的专业书,不过寄过来的时候有点折角
  •   关于教育学的书籍很多,这算一本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