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巨川遗书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济 著,黄曙辉 编校  页数:341  译者:黃曙辉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右十四年十月任公先生覆漱溟书也。先公于先生渴仰积慕盖数十年,自云往尝于礼闱试一接清谈,比民国初年先生返国来京,因以尺书道达悃愫,求一晋接,并以纸扇求书,顾屡劬未获展谒,莫慰此情,雅有致慨之词,见于杂记,语在今《遗书》之五《伏卵录》中。昨岁《遗书》辑印既成,欲以奉呈先生,而不无迟回,继复思之,漱溟不肖,既辱获侍教于先生,而顾闷此情不以陈白,使先君子菀结之衷终不为申,殆无以慰先灵,而以微嫌,辄不敢举《遗书》奉览,是何其以细人之怀度大君子也。不独不可以待先生,抑非所以自待之道,用终举《遗书》奉先生,且陈其情。先生时掌教清华研究院,院事草创,又适为李夫人营葬西山之麓,仓卒为此覆,坦怀讼过,辞意沉挚,迥异恒泛,伏读流涕感激,弥仰日月之明。方兹祸乱相寻,而士习转以日偷,求所谓以至诚负天下之重者渺不见其人,得先生出而提振之,誓拯天下溺,则先民坠绪之存,斯民水火之救,将为一世所利赖。漱溟讵敢以是为其一己衔感之私,而先公在天之灵固有益深夙日之敬者已。手书五纸既敬于家祭日奉陈先灵之前,再拜以告,更影存以入《遗书》卷首,以示当世云。十五年十月十日漱溟谨记。

作者简介

  梁济,字巨川,广西临桂人。父承光,卒官山西,贫不能归,寓京师,喜读戚继光论兵书暨名臣奏议。光绪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时父执吴潘祖廕、济宁孙毓汶皆贵,济不求通。迨毓汶罢政,始一谒之。大挑二等,得教谕,改内阁中书,十馀年不迁。举经济特科,亦未赴。三十三年,京师巡警招理教养局,济以总局处罪人,而收贫民於分局,更立小学课幼儿,俾分科习艺,设专所售之,费省而事集。由内阁侍读署民政部主事,升员外郎。在部五年,未补缺。逊位诏下,辞职家居。明年,内务部总长一再邀之,卒不出。岁戊午,年六十,诸子谋为寿,止之,不可,避居城北隅彭氏宅。先期三日,昧爽,投净业湖死,时十月初七日也。遗书万馀言,惓惓者五事:曰民、曰官、曰兵、曰财、曰皇室,区画甚备。予谥贞端。---《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字巨川,广西临桂人。父承光,卒官山西,贫不能归,寓京师,喜读戚继光论兵书暨名臣奏议。光绪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时父执吴潘祖廕、济宁孙毓汶皆贵,济不求通。迨毓汶罢政,始一谒之。大挑二等,得教谕,改内阁中书,十馀年不迁。举经济特科,亦未赴。三十三年,京师巡警 招理教养局,济以总局处罪人,而收贫民於分局,更立小学课幼儿,俾分科习艺,设专所售之,费省而事集。由内阁侍读署民政部主事,升员外郎。在部五年,未补缺。逊位诏下,辞职家居。明年,内务部总长一再邀之,卒不出。岁戊午,年六十,诸子谋为寿,止之,不可,避居城北隅彭氏宅。先期三日,昧爽,投净业湖死,时十月初七日也。遗书万馀言,惓惓者五事:曰民、曰官、曰兵、曰财、曰皇室,区画甚备。予谥贞端。---《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三 忠义十》

书籍目录

桂林梁先生遗书序梁启超先生来书跋记年谱谱后记思亲记桂林梁先生遗书叙目遗书之一遗笔汇存 敬告世人书(戊午九月二十一日) 再告世人书(戊午十月初七寅刻绝笔) 敬告世人书(甲寅五月稿未完戊午九月补成) 贻赵智庵书(癸丑五月初三日) 留属袁冯林周彭五兄书(戊午九月二十七日) 留奉袁珏生兄书(戊午十月初六日) 留奉冯公度兄书(戊午十月初二日) 留奉林朗溪兄书(戊午十月) 留奉周霖叔兄书(戊午十月初六日) 留属彭翼仲亲家书(戊午十月初四日又初五日) 又一通 留奉邹紫东亲家书(戊午十月初二日) 贻曹绫衡汪珏斋二君书(甲寅五月二十三日) 留奉林墨青弟书(戊午十月初六日) 留示儿女书(戊午十月初四日中有间断)遗书之二感劬山房日记节钞遗书之三侍疾日记遗书之四辛壬类稿卷上 拟呈民政部长官请代递疏稿(辛亥年)遗书之四辛壬类稿卷下 呈内务部陈请退职书(壬子年中秋前一日) 再上内务部书(壬子年九月十三日) 三上内务部书(壬子年十月十八日) 四上内务部恳准退职书(壬子年十二月二十日)遗书之五伏卵录遗书之六别竹辞花记读桂林梁先生遗书后序附录一:梁公事略(林兆翰) 梁文端公遗笔集资印书诸公姓字附录二:梁漱溟追忆文字摘录附录三:相关评论 论自杀(陶履恭) 对于梁巨川先生自杀之感想(陈独秀) 梁巨川先生的自杀(梁漱溟、胡适) 论自杀(徐志摩) 论粱巨川先生的自杀——一个道德保守主义含混性的实 例(林毓生)附录四:梁巨川先生遗笔(影印)

编辑推荐

  漱溟讵敢以是为其一己衔感之私,而先公在天之灵固有益深夙日之敬者已。手书五纸既敬于家祭日奉陈先灵之前,再拜以告,更影存以入《梁巨川遗书》卷首,以示当世云。十五年十月十日漱溟谨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梁巨川遗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梁济先生的文字经过时间的冲刷,至今读来令人沉思。
  •   看梁漱溟的书,知道他的父亲对的影响颇深。很特别的一个人,遗憾的是,关于介绍他的资料实在太少。
  •   书不错价格有点高
  •   庄严的人,细致的人生,无微不至
  •   在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史上,梁漱溟先生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既因其学识,更因其风骨。读读《梁巨川遗书》,便知这位敢问毛泽东有无雅量的肝胆之士,风骨其来有自。亦知《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书的书名出处。如今耳廓中漫山遍野回荡这句话,内心滋味难言……
  •   巨川老先生的文字,以及梁漱溟先生的文字真是经得起岁月长河的冲刷,而今读来,依然令人深思不已。
  •   如题,质量一般,有很多影印件。
  •     整理弁言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日,名哲学家梁漱溟先生之父梁巨川先生自沉于北平城外积水潭。清帝逊位时,先生已蓄志一死,以期殉义救俗,后待之六年,见世事愈坏,卒捐身遂志。先生殁后,梁启超在报中读先生遗言,感涕至不可仰,称其俊伟坚卓的人格感化,吾敢信其片纸只字皆关世道,其效力即不见于今,亦必见于后。陈独秀、陶孟和、徐志摩、胡适等亦均撰文评论,对当时首都舆论界影响极巨。
      巨川先生之效止水之节,盖思殉一人之身以挽回世道人心,遗书虽谓“殉清而死”,实则适逢其时而已,易言之,即为国家而殉身,先生如在明则必殉明,在清则必殉清,又岂专为一家一姓之兴亡而已哉。越九年,王国维先生自沉昆明湖,而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以彰。梁、王二公盖同殉道义与文化,后先一揆,求仁得仁,夫岂有二哉。
      先生遗著一九二五年编为《桂林梁先生遗书》,次年付京华印书厂印行千册,分赠亲友,一九二七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四册,第一册为卷首,有林灏深先生序、梁启超先生来函及梁漱溟先生撰《年谱》、《谱后记》、《思亲记》与《桂林梁先生遗书叙目》。余三册为梁巨川先生遗著,凡六种:曰《遗笔汇存》一卷,系巨川先生所为遗言,影存笔墨原迹,次为遗书之一;曰《感劬山房日记节抄》一卷,系巨川先生少壮时所为日记,次为遗书之二;曰《侍疾日记》一卷,系巨川先生侍母疾时所作,次为遗书之三;曰《辛壬类稿》上下卷,上卷系巨川先生于清末辛亥所拟请代奏疏之未竟稿,下卷则民初壬子巨川先生所四上内务部辞职书,次为遗书之四;曰《伏卵录》一卷,系巨川先生晚年所为札记,次为遗书之五;曰《别竹辞花记》,系巨川先生殉义前所为志永诀之作,次为遗书之六。
      《梁巨川遗书》虽仅为不足二十万言之薄物小书,而具多方面之价值,无论治近代哲学思想史或清末以来文化史者,皆为最可宝贵之史料,而研究梁漱溟先生早年思想以及家学渊源者,亦可参考。故今重为校印,《遗笔汇存》因系先生手迹,故释文时于款式稍详,余五种则施以句读,疏通文义。原书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小字,编校时之按语附于当页。新辑附录四种:京华印书厂所印《梁巨川遗书》后有林兆翰所撰《梁公事略》以及《梁文端公遗笔集资印书诸公姓字》两篇,商务本删去,今次为附录一。梁漱溟先生追忆巨川先生文字甚夥,今自《梁漱溟全集》中摘录,汇为一编,次为附录二。陈独秀、陶孟和以及徐志摩诸氏评论文字以及现代学者林毓生所撰长文,今并采辑,次为附录三。至《遗书》中《遗笔汇存》皆为先生临殁时手书遗言,志气素定,神思不乱,下笔之顷无一毫苟且,真所谓视死如归者,弥足珍贵,故仍予影印,附于全书之后,俾我中华神胄之民瞻遗书而兴起,忠于国家、忠于文化,以至于无穷焉。先生本不以书名,而忠义凛然之气节与光明俊伟之怀抱皆不可掩,虽距今九十载,而凛凛焉有生气,凡披卷而观者,盖已觉浩然正气之充塞两间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