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后期诗歌(上中下)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 荷尔德林(F.Hölderlin) 著,刘皓明译著  页数:1630  译者:刘皓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初,埋没了一个世纪的荷尔德林后期诗歌得以面世,并很快吸引了德国和德国以外的学者、诗人及哲学家的关注。荷氏作品融汇了欧洲启蒙运动后政治、历史、宗教、哲学和诗学中最核心的观念,是启蒙运动后新神话的建立、观念论哲学和浪漫派诗歌的里程碑。    全书分“文本卷”和“评注卷”(两册)。“文本卷”为德汉双语对照,按体裁和编年收录了荷尔德林1800-1807年间除赞歌外的全部诗歌作品(含完成作品,完整草稿、修改稿、不完整草稿、片段等)及其翻译。“评注卷”详尽阐述诗人后期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神学、哲学、诗学和美学内涵,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吸收西方学界最新成果,对所含作品逐一作了详尽的勘读、训诂、注释和解读,还结合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对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完整翻译不仅填补了荷尔德林中译的空白,也将深化读者对西方历史和思想史上这一关键时期的理解。本书从语文学入手来展示思想史,这对帮助读者理解西方传统的渊源和治学方法,有重要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

作者简介

刘皓明 1985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士。1989年赴美国。起初供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概念与认知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cept and Cognition);后转入该校比较文学系就读。其间获“德国之心”(Heart of Germany)奖学金,赴柏林自由大学留学。1993年由印第安纳大学授文科硕士(M.A.)。同年入耶鲁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4夏及1995年夏两度获马科希•卡德基金(Max Kade Fund)资助,先后赴德國海德伯格大学与图宾根大学进修。1999-2000年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服务基金”(DAAD)资助,再赴柏林自由大学从事研究。2001年从耶鲁毕业,授博士。博士论文为《废名和里尔克作品中童年经验的转化》。撰写博士论文期间曾获《中國时報》“青年学者奖”。毕业后敎授于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和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2003年起任敎于凡萨学院(Vassar College)至今。2001-2007年期间,获卫斯理及凡萨学院赞助,多次赴德从事研究。近年来在国内的学术活动包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学术讲座。
治学范围包括18世纪德意志文学和哲学、德意志观念论和德意志以及英吉利浪漫主义,莱纳•马利亚•里尔克与以斯拉•庞德的现代德文与英文诗歌,古希腊罗马竖琴诗歌,欧洲现代哲学和批评理论,中国中古文学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已出版书籍包括里尔克《杜伊諾哀歌》的翻译和简注(沈阳:辽敎,2005。台湾版:台北:商务,2005),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dter)《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Braid)的翻译(北京:商务,1996)。自1990年代中期起在《读书》等国内中文刊物上发表二十余篇批评西方文学与哲学的文章、中文电影影评、中文新诗研究以及当代中国文化批判。此外还有数篇外文学术论文发表,分别讨论伽达默尔、废名、周作人以及庞德等,分布于《思辨哲学学报》(The 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与《泰东》(Asia Major)等学术刊物。

书籍目录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文本卷  德汉对照)  图版:荷尔德林画像  题辞  前言  鸣谢  凡例  哀歌和箴铭体诗    迁徙者[第二稿]    哀歌[《美依哀悼丢提玛》前期稿]    美依哀悼丢提玛    施图加特    附录:秋节[《施图加特》后期修改稿]          饼与葡萄酒    夜[《饼与葡萄酒》后期修改稿]    通往乡间的通道    还乡    附录:还乡[后期修改稿]  六音步格诗和另体诗    爱琴海      [散文初稿]          致兰道尔    生命的中半    生年    哈特之廕  父国詠歌暨草稿    致地母    德意志泳歌    在多瑙河的源头    迁徙    莱茵河      [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前期稿]      [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后期稿]    太平休日    独一的[文本一]    独一的[文本二]    独一的[文本三]    独一的[文本四]    拔摩岛    拔摩岛[后期稿本的初稿]    拔摩岛[后期稿本的草稿片断合成文本]    提坦们    家乡    哥伦布    路德                            ……  D.E.Sattler依据詠歌草稿和手稿片断合成的文本  附录《荷尔德林后期诗歌》(评注  卷上)《荷尔德林后期诗歌》(评注  卷下)

章节摘录

插图:在荷尔德林之前,德语文学在哀歌这一文类所达到的最高峰是歌德和席勒的所谓古典派哀歌:前者的《罗马哀歌集》、《乐思女神》(Euphrosyne)和后者的《散步》(Der Spaziergang)等哀歌作品代表了荷尔德林的哀歌写作之前德语古典哀歌的最高成就。在《罗马哀歌集》中,第一人称的“我”往往是诗中的一个角色,并不能等同于歌德本人。在《罗马哀歌集》之后歌德的哀歌作品中,特别是在《阿勒克西和朵拉》(Alexis und Dora)与《阿闵塔》(Amyntas)中,诗中的第一人称更是有名有姓的一个角色(阿勒克西和阿闵塔)。这种角色诗(Rollegedicht)的手段增强了哀歌的主观性,属于荷尔德林所谓的哀歌不可或缺的“偶然”因素,因此在荷尔德林的哀歌里也是一个突出的手法,例如《美侬哀叹丢提玛》中的第一人称就是标题中的“美侬”,而感叹和沉思古希腊黄金时代消逝的哀歌《饼与葡萄酒》也是从一个高度个人的角度歌咏的。歌德的《罗马哀歌集》在内容上同“感伤哀歌”的理论相当一致,但又吸收了很多古罗马哀歌的艳情内容。如果说歌德的这组哀歌在内容上同荷尔德林后来在1800年前后所写作的哀歌并无密切关系的话,其在形式上的成就对荷尔德林可能有着更大的意义:《罗马哀歌集》标志着古代的偶行格格律第一次在德语诗歌中被完全掌握了。这实际上使得荷尔德林能对偶行格的运用更进一步,使得他的偶行格的哀歌成为这一音律在德语诗歌中最精纯的标本。同歌德的哀歌作品相比,席勒的哀歌作品在内容上同荷尔德林的哀歌有着远为更多的共同之处。这是因为在席勒的《散步》等哀歌作品中,含有更强烈的观念的因素,对因观念、特别是因古希腊所代表的黄金时代的消逝而引起的哀叹、渴望和对未来黄金时代重返的希望,表达得更集中、更突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上中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对比荷尔德林几种译本,该书算是最好的
  •   分第一卷原作,和两卷的阐释,很见作者功底,赞,推荐。
  •   诗没有林克好,但注释不错
  •   作者刘皓明真的是大牛。现在满世界充斥着大师之类,读那些“大师”的书只能越读越糊涂。而读刘皓明这样踏踏实实学者的书才能够弄懂很多基本的概念和事实。
  •   大部头,读起来比较费时间。可以和同济出的那本《塔楼之诗》一起读。
  •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   还是不错的,收藏起来,慢慢看
  •   书很难得,收藏
  •   书不错。就是贵了点。如果分开卖,只买荷尔德林的,就好了。
  •   中德文对照,还有相关注释和研究成果展示,确实是在做学术研究。
  •   书封面全是土,包装也烂了,如果换的话太麻烦,不换又烂了,真是烦死了。当当以后能不能把书都包装好,保护好。
  •   书当然是好书了,只是价格太贵了。
  •   翻译的一般,与钱译本还有差距。
  •   過於繁瑣,失去了原來的味道,適合研究用。
  •   可笑的是他还批戴晖的不好!荷尔德林是我喜爱的诗人(相信也是许多诗人喜爱的),网上偶尔能找到钱春绮老先生的部分译作,都非常好。刘先生是要先学好汉语语文,再学更多其他语言,但更要学习的是荷尔德林诗里蕴藏的精神才能有配得上的翻译,把握诗歌的整体性,而不是像现在的版本——太多细枝末节,还自创些糟糕的语词。诗歌首要的是完整,这直接体现着人的精神,同样诗歌翻译首要的也应是把握精神,把握节奏。而整部上卷文本卷荷尔德林的诗歌大多破坏得不成样子,汉译本已根本无节奏可言,这是致命的,没有节奏就没有了诗歌的生命力,一般读者读来的感觉就是“枯燥,不流畅”,我不懂德文原著,单从钱春绮及顾正祥先生的译本比较而来,但我相信荷尔德林原著的精神与生命节奏不是这样的。直言,译本确实不好(局限于形式和所谓风格),没有基本的语言功底。
  •   对于诗歌写作的人,这本书的确是太好了,可是价格。。。唉,只能可遇不可求了。
  •   关于荷尔德林诗歌的鸿篇巨制,有较大参考价值。但感觉翻译得很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