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军  页数:257  字数:23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如今,市面上已经有不少介绍心理训练的作品。它们或者就叫《心理训练》,或者在前面加上各种定语,如《小学生心理训练》、《推销员心理训练》等,以廓清其适用范围。理论总要产生于实践之后,除了由河北师范大学李建周老师创作的《心理训练》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外,大部分此类图书都于最近几年问世,这说明一个心理训练的时代刚刚到来。本书读者可能已经看过这类作品,也可能以后会读到。显然,本书和它们有很大不同,否则笔者也没有必要再写一本。所以在展开正文前,先要说说这些不同之处。首先,其他作者往往将心理训练当做一个既定事实、一个成熟体系、一套完整方法。一些作品里反复强调“这是一门专业”、“专业程度很高”、“心理训练要由专业人士实施”。当然,为了能引起读者重视,这样写写也无妨。但事实上,心理训练就像一个婴幼儿。虽然已经有模有样,有了独立的生命,但远未走到成熟。所以,笔者在本书中并非要介绍一种完全成熟的心理训练——因为它根本不存在!而是要对现有的心理训练进行分析探讨。历史和未来兼顾,理想和现实并重,既介绍业已存在的心理训练方法,又讨论如何将它们发展得更完善。很多内容如心理训练的机构设置、心理训练要不要认证等,笔者只能把问题提出来,请关心它们的读者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你将会读到一本开放式的作品。你不仅是它的读者,还是其中许多问题的参与者。大家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比如,书中介绍了一些大型心理训练器械的设想,笔者缺乏机械设计和自动化控制的知识,需要有这方面知识的朋友一起参与。如何将心理学实验改造成心理训练的方法也是一种前瞻性的讨论。它们未必真能实施,但至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思路。其次,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上,心理训练有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一些方法被社会上许多部门借鉴,感觉很有效,但讲不清它们为什么有效。大部分介绍心理训练的作品也缺乏理论基础和逻辑体系,往往从方法本身出发,附带一些心理学解释。结果被编写成“心理游戏大全”,或者“心理训练方法操作手册”。这样的作品固然操作性很强,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未必经得起推敲。要知道,在改变心灵这个目标上,仅仅方法有效还不能说明问题,还得说明为什么有效,以及是否有长远的、健康的效果。否则的话,过去的巫师,现在一些传销高手,甚至江湖骗子的方法显然也很“有效”。其实,这些书的作者基本上都有专业心理学背景。但在他们的书里,心理学理论和训练手段却成为“两层皮”。这和在心理学领域里,两者之间缺乏实际沟通有关。理论家关起门来搞理论,实践家远离书斋搞实践,结果搞成了两套东西。但以现实需要为基础,它们早晚要结合起来。本书便是一个融合两者的努力。因此,本书中不仅有大量方法,更有系统理论。这似乎和我在前面宣称的原则有点不符。笔者反复强调掌握知识不等于训练,为什么在本书中还要讲许多“大道理”呢?其实,这些知识并非要介绍给最终接受训练的人——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位推销员——它更多的是介绍给从事心理训练的人。再次,由于本书目的并非罗列心理训练方法,所以在书里出现的心理训练方法不算多,介绍得也未必详细。而且,心理训练方法本身也正在大量研发中,可谓层出不穷。笔者已经收集到200多种,无法都在这本书里介绍。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另外去阅读,取得兼收并蓄之效。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以专业心理学的视角,整合形形色色的心理训练方法,分析与解释心理训练的理论、技能与方法。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不仅仅是有哪些心理训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为什么会有效;更深层的用意是,读者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思路,开发出适合自己或者适合自己的训练对象的心理训练方法。具体而言,涉及自知力、意志力、情绪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人格整合、问题解决、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心理训练。    本书适合于心理学专业的师生、各行业中的心理学工作者、社会上的心理学爱好者、各类体验式培训或拓展训练的培训者,以及所有希望通过努力提升自己心灵的朋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追本溯源话“心育”——什么是心理训练第二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心理训练的理论基础第三章 互帮互学方为高——心理训练的组织形式第四章 钢铁要这样炼成!——意志力训练第五章 知情识趣亦可期——情绪能力训练第六章 洞明世事真功夫——认知能力训练第七章 洒扫庭除亦是道——行动能力训练第八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互动能力训练第九章 积小胜来为大胜——问题解决训练第十章 让你成为你自己——人格整合训练第十一章 一生一世不停息——终身心理训练结语心理训练,仅仅是开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虽然从长远来看,心理训练应该有别于知识教育,由学校之外,至少是学校中的一个平行机构来进行。一部分教职工专门进行知识教学,另一部分人专门实施心理训练。但在现实条件下,直接在现有学校组织形式下进行心理教育,仍然是最有可行性的。所以不妨在谈论理想的同时,好好分析现实。学校心理训练的优势由学校进行心理训练的长处很多。首先,学校可以保障师生之间长期互动。心理训练只有长期进行才有效果。如果由任课老师来从事心理训练,可以针对学生进行至少一学期的心理训练,而且由于包含在正规课程里,并不需要家长另外付费,其经济性也是任何商业机构所不及的。学校可以从学生儿童时期就进行心理训练,为其一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这也是商业心理机构所不具备的条件。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良好心理活动习惯的关键期。咨询师大都有一个经验——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来自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某些不良经历。但知道归知道,他们无法回溯到当事人的童年阶段去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学校才能直接预防这类问题的出现,因为他们直接面对儿童、青少年。他们会运用这类知识让孩子拥抱一生的光明,避免留下一生的阴影。由学校组织的心理训练,还可以解决训练仪器费用问题。心理训练器械少则数百元,多则数干元,大型设备可能要数万元,并且占很大场地。由个人负担并不经济,只有组织机构才能配备给大部分人使用。而学校最有可能购买或者设置这些用具。学校心理训练的制度安排当然,学校心理训练也有明显的问题。由于心理训练客观上处于知识教育体系之外,目前阶段将心理训练引入学校,不仅难以成为主科,想成为副科也还有困难。在不少学校里,只是靠心理教师自己的热心来推动这一教育,从校领导到其他教师都不关注。解决这个问题要进行复杂的制度安排。首先要解决好心理训练即时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结合问题。即时效益就是通过心理训练解决学生们眼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考试焦虑,或者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这些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助于知识教育,更容易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接受。长远效益就是通过心理训练使学生在成年以后更有竞争力。学校系统由目标管理来进行控制,下一级学校只以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的数量为指标,过于遥远的教育活动往往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于是,就学校主管部门而言,涉及认知的心理训练往往容易推广,意志领域中的注意力训练也好推广,因为可以帮助学生控制自己,守纪律,提高成绩。但涉及情绪、涉及其他意志品质、涉及感知觉、涉及互动能力的训练则不好推广,因为它看似和学生当前的任务关系不大。这种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无法回避。如果不设置新的心理训练机构,由现有学校直接进行心理训练,则必须对学校的组织机构进行改变。至少要从教师队伍中分化出一批人,进行专职的心理训练工作,而不是由各科教师在不重要的时间里附带着进行这一工作。可以考虑设置专职心理教师,他们不讲授其他课程,只负责学生的心理训练。要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教师,并在学校一级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使校方、学生和家长都养成习惯——有知识问题找一般教师,有心理问题找心理教师。专职心理教师要和他负责训练的学生相处很久。从入学到毕业,少则一年,多则几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心理教师完全可以弄清某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予以解决。现在学校里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延用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的坐诊制,只是偶尔接触个别学生,在资料的积累上和介入的深度上根本比不了专职心理教师。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里,教师也要给学生写评语。但这些评语是粗线条的,如“不大注意团结同学”、“自理能力有待加强”等。这些都是道德用语,或者纪律用语。以后应该由专职心理教师以心理学知识为依据,对单个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记录。这些记录要跟着学生一级级送人更高的学校里。目前已经有大学做建立心理档案的工作。展望将来,它可以普及到每一级学校中。设置专职心理教师并不需要增加教师数量。有两个因素使现在的教师队伍逐渐人浮于事。一是中国大规模生育高峰已经过去,独生子女时代早就来临。过去按多子女时代配备的教师总数已经富余。二是随着现代化教具的大量使用,必须由教师讲解的内容在减少。因此,从任课教师里分化出一批人,担任专职心理教师是可行的。如果说在中小学里设置专职心理教师有困难的话,在高校中则完全有条件做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不大,可以将心理教育的任务交给他们。另外,如果在国办学校中改变人员岗位有困难,那么私立学校就可以灵活一些。甚至在公众日益重视心理健康的今天,私立学校完全可以将“本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作为卖点。

编辑推荐

《心理训练(成就一生的心灵加法)》: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心理机能,也为此总结了无数种方法。心理训练就是这些尝试在科学时代的产物,是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的最绚丽的花朵来吧,让我们从每个心理过程开始,从每项心理机能入手,一点点、一步步为自己的心灵作加法,让我们的人生奠基在坚实的心灵柱石之上。 来吧,让我们从每个心理的过程开始,从每项心理机能入手,一点点、一步步为自己的心灵作加法,让我们的人生奠基在坚实的心灵柱石之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理训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看质量还不错,内容还没仔细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