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国荣  页数:248  字数:18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从哲学的逻辑演进看,实证主义的理论先导可以上溯到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而其更广的历史根据则内在于近代科学的发展。经验论传统的制约,使实证主义将哲学的论域主要限制在现象界,拒绝讨论可经验的现象之外的“形而上”问题;近代科学的凯歌行进,则使实证主义一开始便较为关注与实验科学相关的逻辑及科学方法,并力图实现科学的统一及哲学的科学化。实证主义的如上趋向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哲学走向近代的历史需要。自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东渐的西学从声、光、电、化等具体科学扩及哲学观念,实证主义亦被系统地引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哲学冲撞交融,成为近代中国引人瞩目的哲学流派。西方近代的实证主义在其衍化过程中,历经数代,并形成了不同的支流,这种变迁演化,在中国控也几乎一一得到了再现。

作者简介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实证主义的东渐  一、实测内籀之学  二、实证原则与功利主义  三、无对之域的双重意蕴第二章 徘徊于形而上学与实证论之间  一、从形而上学到实证论  二、实证论的双向展开  三、实证论的限度:二难困境第三章 实用主义的引入与变形  一、拒斥超验之道与认同自然主义  二、善与真  三、方法论上的中西会通  四、实用主义与马赫主义的合流第四章 新实在论的融入与逸出  一、重建形而上学  二、命题的二重化与辨名析理  三、人生境界说:扬弃元伦理学第五章 走出实证主义  一、元学的逻辑构造与超逻辑的道 二、对唯主方式的诘难 三、概念论 四、接受总则与归纳问题余论 附录一 存在与境界 附录二 认识论的广义视域 附录三 科学的泛化及其历史意蕴 附录四  中国哲学的近代衍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实证主义的东渐一、实测内籀之学当严复超越“技”、“器”,从哲学的层面向西方寻求实测内籀之学时,他所遇到的首先是以孔德、穆勒、斯宾塞等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实证主义。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看,早期实证哲学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近代实证科学方法的诠释与引申。孔德将培根以来注重事实的精神,视为实证哲学的基本要求,并把观察、实验、比较及历史等方法,列为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的主要方法。穆勒进一步将实证科学方法加以系统化与具体化,创立了完整的科学归纳法。斯宾塞则把科学方法分为三类,即抽象科学的方法(逻辑与数学方法)、抽象一具体科学的方法(物理学与化学等方法),以及具体科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的方法,并主张将这些方法同时引入社会学研究。尽管实证主义者对科学方法的规定存在种种缺陷,如孔德将逻辑学排斥在实证科学之外,穆勒则表现出归纳万能的偏向,等等,但是,注重近代实证科学方法,并将其纳入实证哲学之中,确实构成了实证主义的显著特征。

后记

本书原由台湾五南图书公司于1995年出版。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从严复到金岳霖——实证论与中国哲学》为书名,出版了简体字版。此次重版,除订正了若干讹误及调整了若干附录外,未作其他的实质改动。我对实证主义哲学的接触,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阅读西方哲学著作的同时,也兼及实证主义。硕士研究生期间,我的学位论文以中国近代哲学为主要对象,由此又涉足于受实证主义影响的中国近代哲学。当然,对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关系较为系统的考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一段时期,我参加了冯契先生主持的一项有关中国近代哲学的研究课题,其中涉及实证论与中国近代哲学的关系,本书便是关于以上问题考察的结果。

编辑推荐

《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杨先生的力作代表当代哲学的最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