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理性之路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侯定凯  页数:176  
Tag标签:无  

前言

  1949年8月,毛泽东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于是中国人开始熟悉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当然,他更多的是作为一名政治人物,而非一名文化使者或大学校长,被中国人民记取的。毛泽东如此介绍这位美国人:“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毛泽东在文章最后说:“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①  《别了,司徒雷登!》是一份带有嘲讽奚落意味的政治宣言书,毛泽东把司徒雷登大使离开中国,看作“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事实上,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与司徒雷登有着不错的私人关系。如果不是历史的阴差阳错,作为大使的司徒雷登当时还差一点促成美国与新中国新型的友好关系。②新兴的共和国不曾想到的是:当时我们告别的,不只是作为美国大使的司徒雷登,更告别和割裂了一段优质的中国大学文化脉络。解放后不久,院校调整的浪潮使司徒雷登亲手创办的燕京大学分崩离析,只留下一幢幢中西合璧、精美绝伦的燕京校舍,留给后人对这位爱吃杭帮菜、会说杭州话、才华横溢的创办者的感喟。作为一位谦卑而善良的基督徒,在长达27年的治校生涯中,司徒雷登把燕京大学打造成了中国一流的大学。他在那里倡导学术自由,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先后作为燕大学生和教师的冰心先生,这样描述自己的校长:“你添了一个孩子,害一场病,过一次生日,死一个亲人,第一封短简是他寄的,第一盆鲜花是他送的,第一个欢迎微笑,第一句真挚的慰语,都是从他而来的。”

内容概要

  《中国大学的理性之路》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行政、市场等非学术力量影响下,知识理性在中国大学语境下的各种表现方式。作者选取了制度(大学自主权)、主体(大学校长和学院知识分子)、教育目标(人文和科学教育、精英和大众教育)、知识的传播(教学活动)等角度,分析了几十年来我国大学制度建设中学术力量和非学术力量之间的制衡。作者强调,只有当我们将大学视为一种文化存在(而非政治或经济存在),并将知识的开放性、人格的独立性、思想的包容性这些大学的“文化基因”制度化时,大学的本质才能被触及。

作者简介

  侯定凯,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专著和译著包括《高等教育社会学》、《失去灵魂的卓越》、《回归大学之道》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大学理性:一份共同的文化遗产知识、信仰与大学理性大学理性——德国大学的贡献大学理性的相对性第二章 盆景中的春色:大学的自治问题建国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演变《高等教育法》颁布后高校自主权的进展高等教育公共性的实现:途径和问题公民社会中的大学自治第三章 大学校长大学校长:从体制变迁的角度看作为政府官员的大学校长作为政府与大学之间“缓冲地带”的校长校长与党委书记作为教育领导者的大学校长执著的理想主义者第四章 学院知识分子新中国前30年知识分子地位的变迁改革开放后的学院知识分子大学教师的角色变迁治学规范知识分子的大众化学术与政治:学院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第五章 人文教育的使命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大学语文教育人文教育的政治化世纪末的人文教育亮色大学通识教育的展望第六章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冲突精英选拔机制:入学标准中国式“赞助性行动”计划精英“文化资本”的习得精英“政治资本”的习得“制造”精英第七章 大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程课程改革中的知识化倾向课堂教学中的理性从“国家精品课程”看大学知识的开放性知识控制:教学评价制度的合理性大学教学的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2.学术性优惠。对于高中学业成绩特别优秀者或学术竞赛优胜者,国家实行免试保送上大学的制度。保送生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初实行该制度是为了弥补全国统一高考的局限,更全面考察和选拔具有潜力的学生。具体来说,其目的包括:(1)全面考核保送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鼓励中学生的全面发展;(2)高等学校通过对保送生进行面试了解其专长,选拔出具有较好的专业适应性的优秀人才,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3)建立一种以考试为主、以保送为辅的招生制度,把考试与保送两种形式的长处集中起来,以克服各自的不足。①虽然有调查表明,被保送入学的学生在大学表现不错,但是保送资格规定的模糊性和规则执行的不力,导致这些制度沦为替权势子弟服务的工具,以至于一直有人呼吁取消或改革这一制度。  3.政治性优惠。出于政治和社会稳定因素的考虑,对特殊家庭出身、民族背景的学生实行特殊照顾,是我国大学招生政策的又一特点。1950年出台的《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零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明确对于“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和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1958年,对工人、农民、工农干部和老干部、工农速成中学的优秀毕业生也采取过免试保送上大学的办法。但由于这一办法不利于鼓励学生学习,导致新生质量严重下降,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次年便停止了。1972年各高校恢复招生(文化考试并未恢复)时,也采取过推荐上大学的办法,并一直实行到1976年。1978年以后,国家不再对工农学生及革命干部进行照顾,而是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特长生等实施优惠政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一直受到知识理性、工具主义等多重力量的影响。但是大学作为这个世俗社会中理性精神、精英意识与卓越原则的发源地与贮存库,必须意识到促使自身独立于各种世俗力量之外的意义。《中国大学的理性之路》一书主要从历史和事实层面,揭示了我国大学发展中知识理性的存在和变化方式。我们相信:知识理性的力量必将在大学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制衡和引领作用。  ——谢安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著有《高等教育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教育、比较高等教育等  中国大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有别于西方世界,挖掘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知识理性的因素,既是深化我们对普遍意义上的大学理念认识的需要,也是思考中国大学如何在市场化、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深化中国大学文化认同的需要。《中国大学的理性之路》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  ——阎光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著有《识读大学》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组织、教育与文化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学的理性之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近期写论文需要,逢相关书就买。
  •   本来是买来送人的,后来没送成就自己看了,整体感觉一般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