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出版时间:2010年4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仲华  页数:436  

前言

  满子本色是诗人。1998年春,他写了《开八秩自寿两律求和柬》:  坎壤一生,常忧非命;浑噩经年,竞开八秩。患难备尝,战乱亲更;能登中寿,亦堪自庆。才视袜线犹短,身较鸿毛益轻。劳体拂心,似天之将降大任;芜年荒月,胡帝之不佑斯文。昔尝自标独行无侣,不期归为小集团;今仍心许和而不同,甘作文学个体户。七十之年,曾叹臣之壮也窝囊极;今更耄矣,愈憾浪掷韶华不复回。聊占两律自寿,窃盼好事赐和。拙句抛砖,不吝还玉,不胜感祷。  垂暮光阴更骤催,浑浑噩噩八旬开。廉颇老矣犹乘马,陶潜归欤独举杯。秃笔何以排愤懑,长歌不足振虺虺。一生颠沛非由已,浪掷韶华不复回。  悬弧恰属绵羊岁,分合为时作宰牲。无得自然不患失,置之死地后逢生。播迁一世老方定,恩怨多端今乃明。仍有知心如许个,人间谁道乏真情。我当时写了《奉和满子先生八十自寿诗》二首:  至今荷戟独行侠,昔日称名小集团。负轭盐车穷朔漠,校书海隅远文坛。辞章西汉夸双马,歌啸竹林只七贤。闻道汨罗江里水,流经笔管见微蓝。  集团有个又何妨,党锢千年忆范滂。或有高升或退隐,孰仍前进孰落荒。睥睨市井独慷慨,叹息光阴转杳茫。桑海孑遗康而寿,昂藏举酒不窝囊。

内容概要

何满子既有扎实的国学根底,青年时又深受新学影响,一生敬仰鲁迅的风骨文章。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才气横溢,在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中国思想史和民俗学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本书是何满子逝世周年的纪念文集。全书共分六编,内容包括:怀念与追思;文品与人品;学术作品评析;杂文与诗、书;书信往来;记者笔下的何满子等。

书籍目录

何满子:特立独行的人与文(代序)
第一编 怀念与追思
名副其实一代大家
别一种送行
香港和上海的对话——追思何满子
悼满子,回首六十年
倔强的斗士——回忆和满子兄相处的日子
满子,走好
我和满子
忆何满老
蔼然可亲的学者奋然前行的战士——缅怀何老
不敢为异岂能强同——悼念何满子
我所认识的何满子
行到荒崖终有路——怀念何满子先生
乡愁无那诵离骚——何满子先生与富阳
正直、达观的满子叔叔走了
六谒满公一统楼
一声何满子
相逢把酒每慨然——怀念何满子老伯
“一统楼”人去楼空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记与何满子先生的最后一次会面
深切怀念何满子先生
未逝的背影与书信——以此纪念何满子先生
永远的记忆
深深的怀念——写于姐夫何满子逝世一周年
回忆岳父在农村12年的精神困境
第二编 文品与人品
奴性的死敌
悼老战士何满子
初识哲人——追思何满子先生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
送别何满子先生
从论敌到师友
一生颠沛半由己——读《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
这个可爱的老头儿——杂忆何满子先生
何满子:自龙门而来
杂忆何满子先生
断裂
与文化垃圾势不两立的何满子
死刑无奈被执行——别了,满子先生
追忆何满子先生
何满子先生的人品和文品
耿庸与何满子
附:耿庸姑妄说说何满子
何满子先生二三事
重读书简忆恩师
惩腐恶需“利剑”“鲁迅风”不过时
第三编 学术作品评析
卓然不群的《何满子学术论文集》
作为学者的何满子
学问家的激情
读何满子先生《读鲁迅书》
独立人格的写照睿智思考的结晶
——《何满子学术论文集》给学人的启迪
读《何满子学术论文集》有感
何满子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巨大贡献
第四编 杂文与诗、书
何满子先生和他的《风采》
杂文做骨漫吟诗
“愤老”已去“孤本”长存——怀何满子先生
读《千年虫》
斯人虽去文章在——沉痛悼念满子兄
从《五杂侃》悼何满老
何老,您走好!
怀忆学者满子乡兄
与何满子先生的翰墨缘
仰望“一统楼”
何满子的打油诗
何满子与“新三绝”
著名学者何满子留迹“楼外楼”
说说满子先生的字
何曾诗家友谊情
满子,你安息吧
悼外公
第五编 书信往来
他在文坛留下的痕迹不会磨灭
——何满子书信及我的一些附释
附:何满子致蒋文杰信函
法国苏尔梦女士信函两则
第六编 记者笔下的何满子
何满子:“世界在变,我没变”
何满子的“三律”
何满子:最好的年华都在运动里面
何满子:八旬老人少年文
何满子酷评文坛三大“玩家子弟”
“弄墨”也需有文化
伯牙摔琴有余痛子建才高不永年
又一位富阳籍文化名人走了
朋友们走了“一统楼”也空了
附:何满子答《书简》问(摘录)
附编
吴仲华难忘共度六十载——往事絮语
何满子著述一览
编后记

章节摘录

  岳父见我不期而至,而且送来了这部书,果然喜不自胜。他一个劲地问:哪里借来的?怎么借到的?还如数家珍地为我介绍了有关《资治通鉴》的版本知识。后来岳父曾多次提起此事,并回忆说:“我一下子像贫儿暴富似的,欢喜得不知其所以。”可见能借到《资治通鉴》,当时对他来说确实是件难以忘怀的事。  《资治通鉴》和《苏东坡集》等,都是岳父早年就读过的,但在那时却显得那么珍贵。他不敢大口吞食,舍不得一口气读完。为了尽量延长阅读的时间,他采用了细嚼慢咽的品读法,有意识地控制阅读速度,对每天的阅读量作了大致匡算和分配,一天限读一段,不随意超量。他甚至把小时候祖父教他们读四书五经的带读法(即在第二天上新课前必须把第一天读的内容背出,第三天上新课前又必须把前一天或前两天读的内容背出,以此类推。这种以旧课带出新课的教学方法,叫带读法)也用上了,一天读一段,读上三五天后,再用一天时间把已读过的内容连起来读一遍。这样,每隔三五天就能增出一天的阅读时间,等全书读完时,不知增出了多少天的阅读时间,同时也不知把这本书读了多少遍。读完一册调一册,全部读完后再从头读起,循环往复,又不知读了多少遍。也真亏得这些书,陪伴岳父度过了在农村的最后几年时光,使他精神上的饥渴和痛苦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粉碎“四人帮”后,借书的路子逐渐多起来了,借书也变得容易些。教育局开始为农村中学每年配一点图书,我所在的学校有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尽管图书数量很少,品种也极其有限,但总算能借到一点书了。我记得,曾为岳父借过一部新出版的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岳父读后发现有许多校勘错误。他一条一条地抄录下来,一条一条地加以订正,足足有二三十页稿纸。誊清后,寄给了出版该书的出版社,结果毫无反应。那几年里,岳父还用从《参考消息》上获得的素材,写过一个讽刺当时苏联领导人的电影文学剧本,寄给了复刊不久的《电影文学》杂志,当然也是石沉大海。岳父写文章没有留底稿的习惯,这个电影文学剧也是如此。我想,它大概早在寄到杂志社时就被处理掉了,再无重见天日的可能。  岳父重返工作岗位后,闹书荒的岁月终于结束。在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写作,也不停地读书。最近两三年,由于身体原因,用于写作的时间逐渐减少,而用于读书的时间却日益增多。特别是去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问都用在读书上,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手不释卷。《鲁迅全集》是岳父每年至少读一遍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是他案头的常见书。前两年,他还专门花时间读了《卢森堡集》。岳父有个习惯,朋友们赠阅的新作,都是收到后就一口气读完,不像有的人那样,随手一扔而置之高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