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教育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娄维义  页数:2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教育》直面“钱学森之问”,分析了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对基于问题研究的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具体方法、案例探讨、教育成效进行归纳。全书重在探索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作者娄维义从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兴趣、发掘学生创新潜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立足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让创新的“种子”适时发芽、发育成科学的苗子,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该书隐含了“德育无痕”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作者把“传道”(即品德教育)融化于“授业”(即传授知识)过程中,以融入式教育方式,把德育为先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课题指导和科技活动的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德行和素养。这是《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教育》的另一亮点。

作者简介

  娄维义,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首席教师,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指导教师,曾任2004届全国理科班班主任、首届科技创新班班主任。现任上海科协动物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多年来致力于中学生科学类课题研究指导工作,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先后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特曼奖”(2008 Frederick E.Terman Engineering Scholastic Award),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1年度影响力教师奖”(2011 MIT Inspirational Teacher Award),美国科学服务社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组委会颁发的“Intel国际大赛指导教师表彰证书”等。主持或参与多项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发表多篇创新教育文章。

书籍目录

思考篇/1第一章 直面“钱学森之问”/31.人才成长的生态学思考/32.教育现状剖析/43.创新教育的呼唤/84.教师面临的挑战/10第二章 中学阶段创新教育的关键问题/121.创新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122.创新品格素养的内在关系/143.创新品格的呵护和发展/164.中学阶段是创新素养培育的重要时期/19第三章 中学阶段创新教育的探索/211.探索历程/212.研究综述/233.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素养培育策略/254.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素养培育途径/27课堂实践篇/31第一章 问题研究在课堂/331.基于问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332.在提出问题中培养创新品格/363.研究问题中品格培育和能力培养/404.引出新问题实现志趣引导/445.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创新素养培育/45第二章 挖掘既定结论的论证过程/521.例谈基于问题研究的课堂教学设计/522.探究难度的调整/573.课例实录/594.问题研究中“度”的把握/66第三章 规律课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721.例谈规律课的课堂教学设计/722.课例实录/773.创新素养培育的课堂实施策略和做法/884.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93第四章 科学史中回归体验/971.科学史教学中培育创新素养/972.例说教学设计(一)/993.课例实录(一)/1044.例说教学设计(二)/1115.课例实录(二)/114课题研究实践篇/127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育人价值/1291.从问题到课题/1302.课题的实施/1323.课题成果交流/133第二章 选题立题中的培育策略/1351.选题中因势利导/1352.拓宽选题来源/1363.引导价值判断/1374.课题方向的调整/138第三章 课题实施中的培育策略/1401.大胆解放学生/1402.及时捕捉优点/1413.坐下来平等交流/1424.尽可能鼓励合作/142第四章 成果交流中的培育策略/1441.有放有收/1442.答辩模拟/144科技活动实践篇/147第一章 例谈科技实践活动的设计/1491.活动背景和理念/1502.活动目标与计划/1513.活动方案/1514.教育意义及实施条件/156第二章 例谈校外资源的利用设计/1581.设计背景和设计思路/1582.预期目标和内容/1593.活动过程/1594.观博中培育学生的创新品质/164师生成长篇/167第一章 学生在研究中成长/1691.烤肉串的香味引发的课题/1702.让蚊子咬出来的项目/1713.让虫子治理白色污染/1734.隐形虫与皮肤损伤/1755.公共场所英文标识的规范化/1766.地铁逃生风险调研/1787.“晨”光男孩的科学之旅/1798.为肢体残障人士的生活着想/1809.着迷于草药研究/18210.从黑车问题看城市交通管理优化/18411.ISEF印象/185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87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1901.成长随感:实训促成长 育德求无痕/1902.探索中的阶段性总结/1923.赴美培训/1994.培训分析和启示/2065.视野拓展:考察56th ISEF有感/2096.学校论坛:科学发展与人类理性/212附:近年来指导学生研究的课题项目/221主要参考文献/223后记/226

章节摘录

  4.引出新问题实现志趣引导  课堂结语时间不长,应该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二是引出新的问题。总结要简短凝练概括性强,引出新问题才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要善于回到生活中来。纵观一节课来说,引入课题的问题源于生活,在结语中提出的问题更要回到生活,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品格和能力:首先是问题意识的增强,然后是兴趣的固化和志趣的引导,再是责任感的引领。  (1)问题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在一节课即将结束,让同学们提出新的问题,看谁能够提出更多甚至更好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又是一种思维发散的过程;同时比较问题的质量,对有质量的问题提出者加以赞赏和肯定,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就是下一节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可能这个问题就是后面的章节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同时也大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学习了基因的分离规律之后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豌豆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如果是杂合体就表现为高茎,那有没有可能两种性状的表象力相同?”还有的同学提出,“如果两对等位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遗传的时候会不会互相影响呢?”这两个问题都很好,第一个问题的情况在自然界中就存在即共显性问题,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第二节 课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从兴趣向志趣转化  教师通过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研究过程中又进一步满足了学生的兴趣,而课堂上对科学表现出的兴趣是有其重要价值的。不同的知识板块分属于不同的领域,而且每领域都有一批科学家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显然是有社会价值的。我们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这种兴趣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判断能够进一步固化或者说稳定学生的兴趣,还可能由对学科知识、研究领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追求这一领域社会价值为目标的间接兴趣。这种价值追求发展成理想的追求,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相结合,成为他们发展的志向追求,也就实现了兴趣到志趣的转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于问题研究的创新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