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注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长青  页数:全两册  字数:6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史通义》是清代浙东学派史家章学诚的代表作。该书理论内涵涉及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理论、史学批评方法论等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最显著的特点是阐明史学家法和为史之意,辨析各种史书体裁义例,抨击治学各分畛域的积弊,宣扬史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同时章学诚还把校雠学也纳入史学的大范畴。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章学诚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其史学的某些理论是带有全面总结性的成果,达到了传统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者简介

叶长青,原名俊生,字长卿,福建闽县人。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校、厦门大学教育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研究生毕业,历任厦门大学国文系助教、金陵大学国文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叶长青先后师从吴曾祺、陈衍、唐文治,问学于刘通、张尔田、陈钟凡,而与陈柱、冯振、钱仲联为同门。在1923年至1940年的十余年间,叶长青著述甚富,先后有《闽方言考》、《版本学》、《文字学名词诠释》、《文心雕龙杂记》、《钟嵘诗品集释》、《文史通义注》、《国魂集》、《汉书艺文志问答》等八种。曾主编《国学专刊》,交往活跃,著述亦富,为民国时期不容忽视的重要学者。吴曾祺称叶长青:“吾乡叶子俊生,年少嗜学,凡有述造,必期有用于世。” 陈衍称“余初至厦门大学,可与言诗者惟叶生俊生、龚生达清”;“余举充文字学教员,劬于著作,诗亦绝去俗尘,惟过求生涩”。又称叶长青“专力请业,昕夕不少倦”,“劬朴学,勤述作,骎骎于古”。陈钟凡称:“长卿于弱冠之年,俾佐教职,时历数载,学业日新。” 陈柱称叶长青“有力治古文之宏志”。

书籍目录

上册
 整理弁言
 文史通義注自叙
 文史通義注卷一
 易教上
 易教中
 易教下
 書教上
 書教中
 書教下
 詩教上
 詩教下
 解經上
 經解中
 經解下
 文史通義注卷二
 原道上
 原道中
 原道下
 原學中
 原學下
 博約上
 博約中
 博約下
 兰臼公上
 言公中
 言公下
 文史通義注卷三
 史德
 史釋
 史注
 傳記
 習固
 朱陸
 ……
下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补。然而藉人之是非以为是非,不如告子之自得矣。 藉人之是非以为是非,如佣力佐鬬,知争胜而不知所以争也。故攻人则不遣余力,而诘其所奉者之得失为何如,则未能悉也。故曰明知 有毒,而不可不服也。 末流失其本。朱子之流别,以为优于陆王矣,然则承朱氏之俎豆必无失者乎?曰:奚为而无也。今人有薄朱氏之学者,即朱氏之数传而后起者也。《章氏遗书.书朱陆篇后》云:「戴君学术实自朱子道问学而得之,故戒人以凿空言理,其说深探本原,不可易矣。顾以训诂名义偶有出于朱子所不及者,因而丑贬朱子,至斥以悖谬,诋以妄作。且云:自戴氏出,而朱子徼幸为世所宗已五百年,其运亦当渐替。此则谬妄甚矣!戴君笔于书者,其于朱子有所异同,措辞与顾氏宁人、阎氏百诗相似,未敢有所讥刺,固承宋学之家法也。其异于顾、阎诸君,则于朱子间有微辞,亦未敢公然显非之也。而口谈之谬,乃至此极,害义伤教,岂浅鲜哉!或谓言出于口而无踪,其身既殁,书又无大柢牾,何必欲摘之以伤厚道?不知诵戴遗书而兴起者尚未有人,听戴口说而加厉者滔滔未已,至今徽、歙之间,自命通经服古之流,不薄朱子则不得为通人,而诽圣排贤,毫无顾忌,流风大可惧也。其与朱氏为难,学百倍于陆王之末流,思更深于朱门之从学,充其所极,朱子不免先贤之畏后生矣。《论语》:「子曰:『后生可畏。』」杜甫诗:「不觉前贤畏后生。」门人沈口补。 然究其承学,实自朱子数传之后起也,其人亦不自知也。而世之号为通人达士者,亦几几乎褰裳以从矣。案:犹云石抠衣有识者观之,齐人之饮井相摔也。见《言公下》注。性命之说,易人虚无,朱子求一贯于多学而识,寓约礼于博文,其事繁而密,其功实而难。虽朱子之所求,未敢必谓无失也。然沿其学者,一传而为勉斋、九峰,再传而为西山、鹤山、东发、厚斋,三传而为仁山、白云,按:金履祥,元兰溪个字仁山。许谦,元金华个号白云。 四传而为潜溪、义鸟,按:宋濂,明潜溪人。王祎,明义鸟人。 五传而为宁人、百诗,按:顾炎武。明昆山个字宁人。阎若璩,太原个字百诗则皆服古通经,学求其是,而非专己守残,空言性命之流也。自是以外,文则人于辞章,学则流于博雅,求其宗旨之所在,或有不自知者矣。生乎今世,因闻宁人、百诗之风,上溯古今作述,有以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此则通经服古之绪又嗣其音矣。无如其人慧过于识,而气荡平志,反为朱子诟病焉,则亦忘其所自矣。夫实学求是,与空谈性天不同科也。考古易差,解经易失,如天象之难以一端尽也。历象之学,见《易教上》注。后人必胜前人,势使然也。因后人之密而贬义和,见《易教中》注。不知即羲和之遗法也。今承朱氏数传之后,所见出于前人,不知即是前人之遣绪,是以后历而贬义和也。盖其所见能过前人者,慧有余也。抑亦后起之智虑所应尔也。不知即是前人遗蕴者,识不足也。其初意未必遂然,其言足以慑一世之通人达士,而从其井摔者,气所荡也。其后亦遂居之不疑者志为气所动也。攻陆王者,出伪陆王,其学猥陋,不足为陆王病也。贬朱者之即出朱学,其力深沉,不以源流互质言行交推,世有好学而无真识者,鲜不从风而靡矣。 古人着于竹帛,皆其宣于口耳之言也。言一成,而人之观者千百其意焉,故不免于有向而有背。今之黠者则不然,以其所长,有以动天下之知者矣;知其所短,不可以欺也,则似有不屑焉。徙泽之蛇,且以小者神君焉。见《易教下》注。其遇可以知而不必且为知者,则略其所长,以为未可则言也;而又饰所短,以为无所不能也。雷电以神之,鬼神以幽之,键箧以固之,标帜以市之,于是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个后不见来者。」天下知者少,而不必且为知者之多也。知者一定不易,而不必且为知者之千变无穷也。故以笔信知者,而以舌愚不必深知者,天下由是靡然相从矣。夫略所短而取其长,遗书具存,强半皆当遵从而不废者也。天下靡然从之,何足忌哉!不知其口舌遗厉,深入似知非知之人心,去取古人,任惼衷而害于道也。语云:「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苏轼《荀卿论》。

编辑推荐

《文史通义注(套装共2册)》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史通义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细细比对了叶瑛注本和这个注本,可以发现瑛注本多本长青之注,点校者前言所说叶瑛抄袭叶长青之说似乎极有可能。不过叶瑛不止抄袭一书。补注中也大量引用刘咸炘识语,章太炎国故论衡等等他人成说,自己发明甚少。行距较大,正好可以将叶瑛所引而长青未及之处抄补其旁,不必再购入叶瑛中华书局1985年本。不过次书中正文有时误用小字打出,与注文不分,如果不是对照叶瑛pdf版不易发现。书中误字间或有之,排版对校不甚精细
  •   内容尚未及细看。大致翻了一下,感觉板式不佳:正文字体太大,行距太大(双行距),一页13行(竖排),每行30余字,十分疏落,搞成上下册1000多页。实际上按正常行距,应该是500页左右一册的样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