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诚古汉语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作者:华学诚  页数:337  字数:33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华学诚古汉语论文集》收录北语优秀学人华学诚的优秀论文集,为我们积累了非常丰富多彩的理论的材料。进行了细致深入地研究,发掘了新材料,提出了新观点,开拓了新视野古汉语学极有用的借鉴。

书籍目录

历史词汇与古文注解
 也释“无赖”
 ——兼谈历史大词典的词义描述
 释“无赖子”并论其发展演变以及与同义形式的争
 就王念孙的同源词研究与梅祖麟教授商榷
 扬雄《蜀都赋》词语札记
 扬雄《蜀都赋》词语注商
《方言》整理与校释
 王念孙手校明本《方言》的初步研究
 论扬雄《方言》的历代整理
 《方言》校释商补
 《康熙字典》引《扬子方言》考
 ——以《子集》为例发凡
《尔雅》方言词考索
 论《尔雅》方言词的考鉴
 论《尔雅》方言词的词汇特点
 论《尔雅》方言词的地域分布
 论《尔雅》方言词的训释方式
《说文解字》专题研究
 《说文》“一曰”义例试说
 “某与某同意”与许慎的文字学思想
 论《说文》的方言研究
 《说文解字新订》的问题和错误
语法史与《马氏文通》
 试论《论语》的句中“也”字
 两汉之交文学语言中的名量词
 ——基于扬雄作品用例的研究
 由《马氏文通》中的“矛盾”得到的启示
 ——以词(字)类有定无定说为例
附录
 华学诚汉语言文字学论著目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根据《尔雅》的材料对战国时的方言状况所作的上述分析描述,还能从传世先秦文献的记载中获得印证。 首先,南方,特别是楚语与中部地区的华夏语差异很大,但是又肯定这种差异是一种语言内部的方言差异。《孟子•滕文公上》有一段记载: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陈相见许行而大悦,蛊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闻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南蛮鴃舌之人”是骂许行,赵歧《章句》云:“许行乃南楚蛮夷,其舌之恶如鴃鸟耳。”“夏”是指“诸夏”,即华夏族;“夷”盖指华夏族的周边地区,实际包括方言差异较大的周边居民和周边的少数民族。许行讲的是楚语,很难懂,所以孟子斥之为“南蛮鴃舌之人”,但是这并不妨碍许行“自楚之滕”去宣传他的学说,也没有妨碍他和“自宋之滕”的陈相兄弟的交流。由此可见,楚语与华夏语同属一种语言,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语言内部的方言差异。楚方言与夏言差异很大的具体语言例子,我们从《左传。宣公四年》中迢可看一则:“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命之曰闘谷于菟。”夏言“乳”,楚言“谷”;夏言“虎”,楚言“于菟”:这是词汇上的不同。夏言“虎乳”,楚言“谷于菟”而不说“于菟谷”:这是语法上的差异。 其次,楚语与齐语的差别特别明显,而齐语自身的特点也很鲜明。这在《孟子》裹也有记载,一段见于《滕文公下》: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一段见于《万章上》: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滕文公下》中孟子讲的一段话是设喻,其目的是为了讨论“王善”的外部条件,但客观上揭示了齐、楚两地方言所存在的严重差异。咸丘蒙是孟子的学生,“齐东野人之语也”下趟岐《章句》云:“东野,东作田野之人所言耳。咸丘蒙,齐人也,故闻齐野人之言。”齐国是西周封国,始都于营丘(即今山东昌乐县),后徙都临淄(今山东淄博),战国时的齐地有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据《史记》的有关记载,甚至可以划定齐语的边界线。《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云:“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游汝杰先生认为:“此七十城,即汉初临淄、济北、博阳、城阳、胶东、胶西、琅邪七郡之地,相当于今山东巨野以东至即墨一带。这七郡之地即是齐语分布区,当时邻接的鲁地方言当与齐语明显不同,所以能分辨‘诸民能齐言者。”

编辑推荐

《华学诚古汉语论文集》对古汉语学理论、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深入地阐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学诚古汉语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