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明乐,梁清 编  页数:213  

内容概要

  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教师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企望藉此论文集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个思考与交流的平台,亦为深刻理解英语教学抛出引玉之砖。论文集定名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也是为了传达这一信息。细考起来,“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实则蕴含着两种诉求与思考,即作为一门学科的英语教学与作为一门艺术的英语教学。当今,面对学生层次与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如何权衡二者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显得愈发重要。《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收录的论文是北京语言大学英语教育中心的一线英语教师对这一问题长期探索与思考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包含了英语教学资源研究、英语教师角色研究、英语学习者与学习研究、英语语言测试与评估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等诸多领域。新颖而富有个性的教学理念和实施手段在每一领域都有呈献,希望能得到不同研究方向的英语教师的关注。这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宗旨。

书籍目录

学理探微试论大学英语教师在交际法语言教学中的角色记忆原则框架下的词汇教学模式初探关于机助语言测试效度的研究:文献综述基于网络环境的北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大学生学习观念与学习自主性的研究多媒体环境下“任务型教学”的教师角色期待任务型教学法评述教法漫游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效果西学中照:对现阶段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反思及教学建议试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英语课上文化目标的实现以形式为中心与大学英语教学通过翻译练习培养跨文化意识英语口语语法:理论与实践甚千对外汉语学科的英语精读课初探——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从文化视角看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语类理论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公听并观对英国文学史中世纪时期教学的反思语篇教学在英语精读课程中的应用:以《北与南》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角色越位为例谈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上的应用

章节摘录

  其次,从国别的界定来看,文学史最常见的表达形式是国别史。民族性语言的形成可以作为该民族文学开始的界标。众所周知,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跨民族、跨文化的时代。早期的中世纪“欧洲并没有条缕分明的'民族文学'之界限”,原因就在于语言尚未成熟。因此,常被文学教材选用的亚瑟王的故事无法代表英语文学,而只能表现英格兰题材。(杨慧林,2001)英语语言的形成直接受益于中世纪教士的方言传教与写作。方言布道得到教会的支持,并在欧洲大陆拉丁语氛围的影响下,从生活的口语使用变成了“规范的文学表达”(杨慧林,2001),这种语言的国际化(international)向民族化(national)的转变,即民族语言的定型,发端于中世纪,并受益于中世纪时期神学的话语体系。换言之,作为英国文学的发端,英语语言的形成无疑是我们权衡英国文学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而英语作为一种正式的民族性语言,产生于中世纪的文化土壤。英国文学的肇始,从中世纪来审视,具有学理上的自明性。  从整体上看,英国中世纪时期的文学史对全部英国文学史而言是格外重要的。从时间跨度来说,中世纪先后绵延一千多年,如果将直接脱胎于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视为近代思想的开端,那么文艺复兴至今不过五百余年。中世纪的时间跨度与其在文学史中着墨比例显然很不协调。当然,这里并非牵强地将时间的长短与文学经典的数量建立必然联系,只是一种民族文学刚刚形成,便失语了几百年,之后变得愈加成熟,这明显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中世纪名家数量格外稀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在于中世纪的神学是主流意识形态和一切文化形式的起点与归宿。在哲学都委身于神学之下、沦为神学的婢女的时代,文学又如何能展露手脚呢?此外,中世纪时期将人的个性(包括对人的符号识别——姓名)极度地缩小,甚至刻意忽视,故此,产生大量的无名氏作品并不奇怪。审视期间的文学作品,我们仍可以发现众多的精品,如圣经《创世记》、《出埃及记》、《诗篇》等英文译作、奇迹剧、民谣诗歌等。这些作品作者的名字大都没有流传后世,或鲜有流传的名字,其署名的争议性也很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英语教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