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曲新久  页数:602  字数:780000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刑法学(第3版)》彻底放弃了以往的“犯罪构成”概念,并对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往的“犯罪构成理论”存在很多问题,将“犯罪构成”作为静态的定罪标准与模式意义上的概念,是其技术构造层面上的最大缺陷。因此,本书彻底放弃这一意义上的“犯罪构成”。但是,为了保持历史的联系,并吸收以往犯罪构成理论的知识贡献,本书保留了“犯罪构成”术语,将其作为与“构成要件”概念相对应的、动态判断与评价意义上的概念对待,因此而有着与危害行为“构成犯罪”差不多的意思,并有意识地交替使用“犯罪构成”与“构成犯罪”。结果发现,没有“犯罪构成”概念,并不妨碍顺利地解释我国刑法的各项规定。本书与以往流行的犯罪论相比,虽然不否定以往犯罪构成理论“整体性”观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但是更加重视乃至于强调犯罪“分解”的意义与价值。
  本书采用传统的叙述方法,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本书二分犯罪概念没有像以往刑法教科书那样使用犯罪主体、犯罪客体概念,所以叙述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犯罪的阐述避免了犯罪主体的无谓重复和犯罪客体的空洞叙述。此外,本书加大了对重要问题、疑难问题、新问题的理论分析。

作者简介

  曲新久,男,1964年10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北京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顾问等。
  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自1988年开始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历任助教(1988年)、讲师(1990年)、副教授(1994年)、教授(1999年)、博士生导师(2002年),2003年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2005年至今任刑事司法学院院长,2008-2011年兼任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刑法学、刑事政策学,专著有《刑法的精神与范畴》(2000年版、2003年修订版)、《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2002年版)、《金融与金融犯罪》(2003年版),论文集有《刑法的逻辑与经验》(2008年版),主编有《刑法学》、《刑法概论》、《刑法学案例教程》等教材。曾获司法部“优秀教师”(1994年)、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0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等称号、奖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刑法序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
1.刑法的概念 2.刑法的渊源 3.刑法的分类
第二节 刑法的根据、目的与功能
1.刑法的根据 2.刑法的目的 3.刑法的功能
第三节 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1.刑法规范 2.刑法体系 3.刑法解释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概说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与意义 2.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内容
3.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2.平等原则的范围
第四节 罪刑相当原则
1.罪刑相当原则的名称及其基本含义 2.罪刑均衡比例关系的确定
3.与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关系
第三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1.刑法空间效力概述 2.我国刑法对地域的效力 3.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 4.我国刑法对单位的效力 5.外国刑事判决的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1.刑法的生效时间 2.刑法的失效时间 3.刑法的溯及力
第四章 犯罪概述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特征
第二节 犯罪的分类
1.犯罪分类的目的与标准 2.犯罪的理论分类 3.犯罪的法定分类
第三节 罪名与罪状
1.罪名 2.罪状
第四节 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
1.构成要件 2.关于犯罪构成 3.“犯罪构成”判断的性质
第五节 犯罪人
1.犯罪人的概念及其规范属性 2.犯罪人的分类 3.犯罪人与被害人
第五章 客观罪行
第一节 实行行为
1.实行行为的概念 2.实行行为的分类
第二节 行为对象
1.行为对象的概念 2.行为对象的意义
第三节 危害结果
1.危害结果的概念 2.危害结果的刑法规定
第四节 行为人的身份
第五节 时间、地点和方法
第六节 因果关系
第六章 主观罪责
第一节 刑事责任能力
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2.刑事责任年龄 3.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与生理状况
第二节 犯罪故意
1.故意的概念 2.故意的类型 3.认识错误
第三节 犯罪过失
1.过失的概念 2.过失的类型
第四节 犯罪目的与动机
1.犯罪目的 2.犯罪动机
第五节 无罪过事件
1.无罪过事件的概念与意义 2.不可抗力 3.意外事件
第七章 正当化事由
第一节 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性质 2.正当防卫的咸立条件 3.防卫过当的定性与处理
第二节 紧急避险
……
第八章 未完成罪
第九章 共同犯罪
第十章 罪数
第十一章 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刑罚概说
第十三章 刑罚的体系与种类
第十四章 刑罚的裁量
第十五章 刑罚执行
第十六章 刑罚消灭
第十七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十八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十九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二十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十一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十二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十三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二十四章 贪污贿赂罪
第二十五章 渎职罪
第二十六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构成要件 (一)构成要件的概念 构成要件是一个与犯罪概念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是判定行为构成犯罪之法律标准的具体内容——组成部分、方面、条件。或者说,构成要件是分解、分析犯罪概念的结果。当然,犯罪概念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分解犯罪的结果即构成要件。 作为现象领域的事实,犯罪是特定时空条件下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作为法规范概念,犯罪又是可以而且应当区分为不同的方面(部分)并且进一步地分解为不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规范概念,我们必须重视犯罪一般概念与具体概念的分解与分析,在此前提下进一步地关注构成要件与要素的综合——犯罪构成与不构成问题。 我国刑法学通说将犯罪的基本面区分为四大方面,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大要件:①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目前越来越多刑法学教科书用“利益”、“法益”概念取代“社会关系”),犯罪客体之下以犯罪对象(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为具体的构成要件,现在,越来越多的理论做法是将犯罪对象归人客观方面,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一个具体构成要件。②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需要的客观事实特征,是犯罪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手段、工具、时间、地点等具体要件。③犯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具体的构成要件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以及行为人的特殊身份,法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④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故意、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等具体要件。上述四大构成要件及其具体构成要件的总和,或者说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就是犯罪构成。 如何在基本面上分解犯罪一般概念,主要是个理论问题。本书采取最为传统而简明的主客观二分法,将犯罪一般概念分解为客观罪行与主观罪责两个基本方面,这是危害行为构成犯罪的两个最基本的、最高层次的必要条件,这两个构成要件之下又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构成要件,构成罪行与罪责内部实在的概念、要点,这些具体要件广义上也属于构成犯罪的要件,当然,并非与罪行和罪责处于同一层次,而是罪行和罪责之下的具体构成要件。进一步地讲,罪行与罪责是犯罪的两个基本面,或者说部分,是成立犯罪的两个基本条件,罪行是犯罪客观面之事实与评价的统一,其中包括实行行为、行为方法、行为手段、行为工具、行为对象、行为结果、因果关系、时间与地点等更为具体的构成要件,统称为客观构成要件。罪责是犯罪主观面之事实与评价的统一,其中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罪过(故意与过失)、目的与动机等具体要件,可以统称为主观的构成要件。 从故意杀人、抢劫、盗窃等具体犯罪概念出发,构成要件是构成各种具体犯罪的要素,是具体犯罪的进一步具体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具体犯罪都包含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主客观成立条件,这些成立条件的总称,就是构成要件。这一意义上的构成要件存在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罪状之中。在这一意义上,构成要件便具有了特殊性、具体性和法定性,罪刑法定原则也就有了具体的着力点。如此,构成要件也就有了一般构成要件与特殊构成要件的区分。实际上,即使是法定的特殊构成要件,依然可以而且常常需要作进一步的分解与分析,而形成更为具体的一系列概念,只不过,理论上习惯于将这些更为具体的概念归入构成要件解释的范围,而不再称之为构成要素或者构成要件。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刑法学(第3版)》以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为蓝本,紧贴课堂教学实际,力求达到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体现最新的学术动向和研究成果。在形式的设置上,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教材服务于学生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体例形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目的与要求、思考题、资料链接、案例精选等多种形式阐释教材内容,争取使教材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优化,便于在校生掌握理论知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法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版本较新,适合学习使用。
  •   就是有个角有点压了。
  •   整体挺好的,内容详细,体系清晰,但是不喜欢排版,关键是有时候会出现打印上的疏忽,如应该应该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