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凝眸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杰 编  页数:2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政法大学60年校庆校史系列丛书·法大凝眸: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收集了从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建设至今的数百张老照片,并通过对离退休老师和法大校友的采访,记录了与这些照片相关的故事。

书籍目录

总序序1. 合并与新生--四校整合与华北革大2. 从沙滩红楼到蓟门桥3. 研究室内外的“旧知识分子” 4. 第一届党代会和党委的领导5. 雷洁琼的政法情怀6. 用双手建造美丽的校园--劳动建校侧记7. 小滇池畅想曲8. 从《教学简报》到《政法论坛》 9. 研究生教育的开端10. 苏联专家的背影11. 不堪回首的“反右派”斗争12. 四大教授的故事--吴恩裕、曾炳钧、严景耀、戴克光13. 在劳动中学习14. 犹记当年校园美——50年代校园生活寻踪15. 同吃同住同劳动--“四清”运动点滴16. 半工半读的苦与乐--在大兴天堂河的日子17. 失控的马车--政法红卫兵行迹18. “五·七干校”的岁月19. 阔别6年再聚首--北京政法学院的复办20. 校园里的“联合国21. “马扎精神”和79级英才22. 校报的成长轨迹23. 历史性的腾飞--中国政法大学的成立24. 80年代的师生传奇25. 四大才女的传奇--巫昌祯、薛梅卿、严端、孙丙珠26. 荟萃全国法学名师--研究生导师组的新模式27. 新中国第一批法学博士--朱勇、怀效锋、郑秦28. 在美丽的军都山下29. 大师之谓也--终身教授的诞生30. “非典”中的典型生活31. 依法治国之路,法大任重而道远--来自中央领导的关怀与期望32. 博弈与双赢--中欧法学院落户法大致谢

章节摘录

  薛梅卿(1930-)教授和法学结缘,却颇有些机缘巧合的色彩。  在50年代实行组织分配的原则下,本想学习外语的薛梅卿,却被安排研读了历史。1953年,薛梅卿从福州大学历史系毕业,被保送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攻读历史学专业。仅过一年,组织上又安排她到刚组建不久的法律系“国家与法的历史”(即法制史)研究生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薛梅卿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偏向外国法制史,毕业论文也是关于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1956年毕业后,原本凭借外语优势可专攻外国法制史的薛梅卿,却又“服从组织安排”在北京政法学院转攻了中国法制史专业。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促使薛梅卿先生最终以中国法制史为终身志业。真如先生自己所说:“命运的安排使我走上了中国法制史教学的讲台。”  尽管不是自己原本所喜爱的专业,薛梅卿也开始了十分认真的准备,潜下心来真正把自己投身于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境界”中去。研究中国法制史,最重要的就是古汉语、法律和历史。“我的古汉语并不好,真的不好,因为当初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我感兴趣的是外语而不是古代汉语”。但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必须把艰涩难懂的法律古籍一本一本地啃下去,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啃完。有一次,薛梅卿在中国近代史所查阅资料,刚从里面出来就晕倒在地。她本身就晕车,还要搭公交车回学校,就一个人在路边坐了好久才渐渐恢复过来。这样的敬业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其后的经历,和大多数人一样,“整风反右”、“四清”、“文革”、“五七·干校”,在动荡不安中,基本谈不上教学和科研,20年的光阴就这样荒废掉了。北京政法学院复办后,薛梅卿从安徽师范大学调回学校,重新开始了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和研究。那时候,重新回到教学岗位的老师们,普遍的心态就是“冲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在那段荒唐岁月中被荒废的时光尽力追回。  复校之后,薛梅卿在第一年为79级学生讲课时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并在曾炳钧教授的带领下招收、指导了我校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法制史专业)。此后,她担任了十多年法制史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参加了本校中国法制史博士生导师组筹组、招生工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法大凝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