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审讯与美国刑事司法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方权  页数:320  字数:335000  译者:朱奎彬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个实践性问题,在任何社会形态下,警察审讯都会涉及到一些最为重要的政府功能问题:如侦查犯罪、抓捕罪犯、恢复秩序与预防犯罪。作为一个象征性问题,警察审讯是如何保持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恰当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里什么是据以指引国家行为,特别是国家的操纵、欺骗与强制性行为的规范,等一些最为基本的观念冲突之缩影。简言之,警察审讯与供述获取触及了我们关于程序公正与实体正义理念的核心,并提出了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刑事司法体制与社会的问题。
理查德·A.利奥编著的《警察审讯与美国刑事司法》是对美国警察审讯的一项综合性研究,目的旨在揭示美国刑事司法程序中最为初始,同时对整个刑事司法程序最具影响,但却仍可被认为最不为人知的阶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简介

刘方权
男,1972年生,福建省建宁县人,现为四川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任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书籍目录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警察审讯与美国式对抗制
第一节 对抗制与美国刑事司法:概述
一、对抗制的两种模式
二、对抗制的理论预设
三、对抗制遭到的批判
第二节 美国警察审讯的对抗性
一、对抗文化与审讯目的
二、审讯的对抗性策略与技术
三、审讯与辩诉交易
第三节 对抗制面临的矛盾与挑战
一、矛盾
二、挑战
第二章 三级审讯
第一节 三级审讯:极端审讯种种
一、肉体强制与肉体暴力
二、孤立、剥夺睡眠、饮食与监禁
第二节 三级审讯与美国的司法程序
一、秘密性与复杂性
二、三级审讯制度的影响
第三节 三级审讯在美国的历史
一、19世纪
二、20世纪早期
三、三级审讯的鼎盛时代
四、《威克沙姆报告》之后
第四节 三级审讯和美国法律制度
第三章 警察审讯的专业化
第一节 现代警察审讯的基础:测谎手段的运用
一、对于神奇谎言侦测器的寻求
二、机器中的行为幽灵
第二节 现代审讯的基础:心理操纵
一、心理审讯的基本假设
二、心理审讯的培训教材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美国警察审讯的心理与结构
第一节 对抗策略与审讯伎俩
一、软化犯罪嫌疑人
二、越过米兰达警告阶段
三、促使犯罪嫌疑人由抵赖转向认罪
第二节 结论:人们为何会供述
第五章 罪责构建
第一节 认罪后审讯与供述制造
第二节 案例剖析
一、埃迪·洛厄里案
二、布鲁斯·戈德沙尔克案
第三节 审讯的观众
第四节 结论:审讯室中的欺骗
第六章 虚假供述
第一节 虚假供述的类型
一、自愿型虚假供述
二、顺从型虚假供述
三、说服型虚假供述
第二节 通向虚假供述之路
一、第一个错误:分类错误
二、第二个错误:强制错误
三、第三个错误:污染错误
第三节 结论
第七章 错案
第一节 虚假供述的识别与证明
一、证明虚假供述
二、文献研究发现的虚假供述
三、虚假供述的频率与错误定罪
第二节 虚假供述的后果
一、供述证据的力量与错误定罪的风险
二、虚假供述的严重危害
第三节 通向错误定罪之路
一、概述
二、误导性细节信息
三、隧道视觉与确认偏误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 政策走向
第一节 宪法与变法
一、第十四修正案:自愿性标准
二、第六修正案:律师帮助权
三、第五修正案:米兰达权利
四、超越自愿性与米兰达规则:找回可靠性
第二节 审讯录像运动
一、审讯录像的历史
二、对审讯进行录音录像的益处
三、对审讯录音录像的附带益处
四、审讯录像可能遭到的反对
五、审讯录音录像的后勤保障问题
第三节 渐进的改良之策
一、引言
二、改善警察审讯训练
三、审讯须有“合理根据”
四、规范警察的审讯技术
五、建立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措施
六、专家证人证言制度的改革
七、法官对陪审团指导之改革
结论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科莱蒂被带到警察局二十多个小时之后,警察第一次给了他食物和水。接着他被带到另一间办公室等待两名侦查人员制作他的供词。在这期间,科莱蒂说他改变主意了,不想在那份供词上签字,一名侦查人员对他说,“如果你不在这份供词上签字,我们会以比刚才更狠的手段来对付你。(WickershamCommission Files)”很快,另外两名侦查人员也回到这间办公室,然后把供词拿到科莱蒂面前,说是这份供词中记录的就是科莱蒂所说的一切。科莱蒂犹豫了片刻,然后看也没看就在供词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医生、护士对科莱蒂在审讯期间所受的身体伤害进行了简单处理之后,科莱蒂被送进了看守所。 在看了第二天的当地报纸之后,科莱蒂才知道自己签字的那份供词中说了些什么。但是克利夫兰警察局随后否认他们有殴打、虐待科莱蒂的行为,至于科莱蒂身上的伤情,警察局表示,那是科莱蒂侧身睡觉导致的。 从时代背景来说,克利夫兰警察局的侦查人员为了获得供述而对科莱蒂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那个年代似乎并不奇怪,他们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警察审讯的普遍做法(Hopkins,1931)。事实上,那时候的警察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经常使用比这还更暴力的手段(La-vine,1930;Hopkins,1931;Wickersham Commission Report,1931)。这些被美国民众称为“三级审讯”的手段——肉体疼痛和心理折磨事实上被广泛地、制度化地运用于美国的警察审讯实践当中(Wickersham Commission Report,1931)。之所以说托尼•科莱蒂的案件不算突出的另一个原因是,本案并未成为上诉法院裁决的对象,或者是公开出版的法院判例。事实上,在那个年代,所有从事三级审讯的侦查人员都未受到纪律惩戒或者法律惩罚。 然而,仅仅十年之后,前加州伯克利警察局的一名副队长,W.R.基德(W.R.Kidd)在一本首次公开出版的警察审讯训练手册中对三级审讯法进行了谴责,并认为三级审讯法“邪恶而且毫无用处”(Kidd,1940;46-47):警察永不该采用三级审讯法,因为: 1.它不会带来真相。在十足的三级审讯之下,一个人可以告诉你你想要的一切。如果你以此“供述”来建构案件,可能在法庭上你会发现,此人不可能实施了犯罪。 2.这样获得的证据在法庭上不具有可采性。律师可以很快地发现该“供述”可靠性方面的种种问题。

编辑推荐

《警察审讯与美国刑事司法》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三级审讯”早就消失了。不过正如理查德•利奥所揭示的那样:诡计、操纵、欺骗仍然是警察审讯犯罪嫌疑人的基本工具。这本发人深省、才华横溢的著作高屋建瓴地审视了发生在美国刑事司法程序的开端阶段的那些危害公民基本权利的体制性强制现象。 ——《证人证言》一书作者,伊丽莎白•洛夫特斯,2008年9月1日 这是我曾经读过的关于警察审讯的最好的著作一一我曾阅读(还包括写作)这一主题的各种著作五十余年。本书对“三级审讯”的长篇论述令人着迷,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世纪以前的美国城市警察曾使用一些与9.11事件后中央情报局(CIA)所使用的完全一样的严酷审讯技巧。 ——圣地亚哥大学法学教授,耶尔•卡米萨,2009年2月1日 这是对警察审讯室内发生的一切的绝妙控诉。从心理操纵到威逼利诱、长时间的隔离审讯,自始至终都是残忍粗暴……利奥的书是对刑事司法公共政策的重大贡献……《警察审讯与美国刑事司法》一书所揭示出来的,为了保证无法无天的警察能够通过强制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以有效地对其定罪,刑事司法中的一方当事人(犯罪嫌疑人)竟然成了警察同谋的现象令人吃惊。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在全世界监禁率最高的国家里进行公平合理改革的方案。 ——联邦律师,海蒂•伯格西安 这是该主题方面最好的书。作者利用了通常无法获得的数据。他在讨论“警察职业化”和“美国的三级审讯”等章节当中出色地记录了美国警察同犯罪嫌疑人的对话,并且对于美国警察对欺骗、操纵、说谎和伪装之后的强制手段残酷、无情的使用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令人信服而且出色……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读吧,用吧。这样的书非常少见。 ——艾普雷姆,马格林 在这本大部头著作当中,利奥在对抗式美国刑事司法体制这一大背景下对警察审讯进行了分析。他从将审讯作为一种查明真相的工具,以及强制犯罪嫌疑人说出他们本不应该说、也不一定想说的东西的操纵手段两个层面对警察审讯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作者为了印证其学术观点而采用的案例分析方法使得本书对每一个对警察工作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令人充满兴趣且极具阅读价值的著作……因此这是一本关于警察审讯的,结构严谨、文字优美的社会科学著作……该书是对美国警察审讯工作的一个重大贡献。 ——当代社会学家,杰弗里P.阿尔普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警察审讯与美国刑事司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非常专业的一本理论书籍。
  •   非常值得看,很好的著作
  •   挺不错的,就是不怎么认真看
  •   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下美国警察办案方式,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