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屈哨兵  页数:235  

前言

  读哨兵的《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突出地感到有三个方面的长处。  第一,本书有相当好的结构安排,有效地显示了内容的丰满厚实。  书的导言部分,作者重点检察既往研究的有关成果,检讨其不足,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出发点、所用方法与预期目标。正文共九章。第一章带有通论性质,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的一些特定被标和可能被标。首先讨论被动原型,并以此为基础对被动观念的图式进行预测,预测线索涉及“面——向(点)——线——合——感”各个侧面;接着对相关被标和可能被标的被动图式做个案分析,认为至少可以立出“上下、前后、路径、密合”四种图式来显示现代汉语中的被动观念框架;再接着分析不同被动图式彼此之间的共性、关系与差异。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特定被标“给”、特定被标“让”、特定被标“着”、可能被标“经(过)”、可能被标“在……下”、可能被标“用来”和可能被标“值得”。论述中,作者提出了不少富于个性化的见解。比如关于特定被标“让”,书中不仅进行历时考察,从角色与地位、行让与言让、诱转与类推不同的角度论证其出现的语义动因、语用动因和结构动因,而且对此被标的共时势态进行考察,分析其跨区串片、通滞不均、共存难专、口书两存的使用状况,还将此被标与其他相关的被标进行比较,说明此被标的使用在空间、时间认知框架中的表现。书的第九章是结语,表明作者的总体认识。总的说来,全书结构的铺展,内容的阐发,都给人以步步逼进、层层加深的感觉。

内容概要

  《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语言文学类)》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中的被动标记,除开导言外共有九章,第一章 带有通论性质,对现代汉语的被动标记进行认知分析。中间七章对现代汉语的七个被动标记进行个案研究:第二章 至第四章 研究三个特定被标,分别是“给”、“让”、“着”;第五章 至第八章 研究四个可能被标,分别是“经(过)”、“在……下”、“用来”、“值得”。第九章 带有总结性质,重点讨论被动观念与语言表现之间的关系。

书籍目录

序导言一 被动句标式研究概观二 被动句标记研究的检讨三 本书的研究第一章 被动标记的认知分析第一节 被动原型和图式预测一 被动原型二 图式预测第二节 被动图式的个案分析一 上下图式二 前后图式三 路径图式四 密合图式第三节 余论一 不同图式之间的共性二 不同图式之间的关系三 同一图式内部的差异第二章 特定被标:给第一节 基本情况第二节 比较考辨一 地域分布二 共处情况第三节 成因探析一 认知反转二 语用补分第三章 特定被标:让第一节 “让”标的历时考察一 基本情况二 动因辨察第二节 “让”标的共时铺展一 基本情况二 跨区串片三 通滞不均四 共存难专五 口书两存第三节 比较与解释一 空间:同中存异二 时间:异中有同三 标体:单复有别第四章 特定被标:着第一节 “着”标的共时分布一 基本情况二 跨区串片三 通滞不均四 专共不五 口语留存第二节 “着”标在宣恩话中的表现一 文·白可分二 介·动有别三 施为者不省第三节 “着”标的历时分布一 唐宋时用“著”二 元时用“着”三 明时用“着”四 清时用“着”第四节 “着”标意义衍推的两条路径一 路径A:源于遭受义的“着”标衍推二 路径B:源于使役义的“着”标衍推第五节 “着”与相关被标的共时叠变一 “着”与相关被标的共存数目二 “着”与相关被标的叠变类型三 “着”与相关被标的共现成因第五章 可能被标:经(过)第一节 “经过+VP”结构的分析一 双重受动特性二 施受选择不平衡第二节 “经+VP”结构的分析一 表现形式可变二 受动始发特性第三节 比较:语用势能的格、力、量一 格:语体风格上的差异二 力:施为力上的差异三 量:启因量上的差异第六章 可能被标:在下第一节 受动格局与受事分布一 受动格局二 受事分布第二节 始发与现存一 事件始发二 事件现存第三节 动因辨察一 历时条件二 框架蕴含三 动性显化四 语际诱发第七章 可能被标:用来第一节 “用来”和“用来”一 “用来”的使用二 “用”、“来”和“用来”第二节 “用来”成立的动因一 视点转移二 关系调整三 事件切分四 施为者缺位第三节 与其他相关形式的比较一 显性和隐性二 定向和定点三 强式和弱式四 他指和自指五 余论:“用来”与“被”、“把”的共现第八章 可能被标:值得第一节 基本情况一 “值得”结构的肯定形式二 “值得”结构的否定形式第二节 动因辨察一 语义与结构的历时衍推二 语用主观的共时驱动第三节 与相关形式的比较一 “值得”——“记得”类的比较二 “值得”——“吃得”类的比较第九章 结语第一节 被动观念的形成条件一 客体凸显能力二 因果推论能力第二节 被动观念的选择使用一 选择的三个层次二 事件与被动观念三 句子与被动观念四 语种与被动观念第三节 被动观念的标现级度一 A1级度:强标一受动者凸显二 A2级度:强标一施受分显三 A3级度:次强标一受果旁显四 A4级度:次强标一受弱果隐五 B1级度:弱标一受动者凸显六 B2级度:弱标一受动者弱显附录:现代汉语各方言区片点被动标记辑例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当然,我们进行如上诸端链接式研究的罗列并不意味着能够在本书研究中毕其功于一役,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一定量的被动标记做一些个案研究,实践下来,或许能对现代汉语被动句的标式研究工作有所推动。  (三)观察、描写与解释  可以肯定的情况是,现代汉语的被动标记种类繁多,根据我们在(一)的开头列举出的通标或个标,少则四五种,多则数十种,这些大都可以从现代汉语通论性著作或者教材中寻见。除此之外,如前所述,各种可以标现被动观念的词语或者格式有的也可能或可以看成一种被动标记。还有现代汉语各方言区片点中的被动标记,给人的感觉更是琳琅满目。既往的被动句的标式方面被动标记的研究,既有重在描写的成果,也有对相关被标何以如此进行解释的探索。当然,语法研究强调的三个充分: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都还有若干工作要做。观察或有死角已见前述,随着而来的重通标轻个标必然也会影响到描写充分。对于被动标记解释充分的检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解释点:既往的被动句的标式研究中,人们更看重的是对被动格式(句式)何以如此的解释,详细地探讨了一个被动格式(句式)的来源,标记本身没有成为解释的重点,现在看来,被动标记本身也应该是一个解释的重点;  解释面:由于对被动标记的偏爱与偏废,有的标记获得的解释多一些,如“被”,有的标记获得的解释就少一些,如“叫、教、给”,有的几乎没有获得何以如此的解释,如“让”。至于方言研究中的被动标记,也多是处于一种被列举的状态,有时也与其他方言和普通话做一下简单的对比,至于我们提及的可能充当被动标记的一些对象,则更没有给予解释的机会,现在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相关的被动标记进行解释;  解释的角度:既往对被动标记本身的关注解释更多的只是局限于对其词汇的语义来源进行的例说,对一个被动标记由何衍推而来的具体路径常常缺乏系统的论证。同时,随着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新的解释方法、研究角度有必要被利用起来对被动标记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