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学术(第2辑)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三夕 编  页数:326  

内容概要

  《华中学术(第2辑)》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以及开展学科建设和术交流的平台,由文学院主办,文学研究所主持具体编辑事务。书中收录了《论马克思主义对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北宋末年的教育改革——对太学三舍法的考察》等文章。

书籍目录

“海外华裔学者的中国文学研究”座谈纪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持人:孙文宪)论马克思主义对新历史主义的影响文学观念变迁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会通与差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人文关怀学术史与现代学人(张舜徽专集)(主持人:戴建业)持简驭繁,统括一代学术之全——《清儒学记》记“学”的三重视域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读张舜徽先生《戴震学记》中国科举考试与古代文学(主持人:林岩)北宋末年的教育改革——对太学三舍法的考察从诂经精舍的文学教育考察其科举色彩论律赋之“律”王充关于文学作品的理论魏晋思想文化(主持人:高华平)“不可尽意”与“不需尽意”——魏晋“言意之辨”新解论嵇康人格理想的特质《世说新语》中与佛教相关的词汇关键词研究(主持人:胡亚敏)“叙事”溯源: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西方文论中的“话语”谱系中国文学理论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当代美国文学(主持人:邹建军)冲突、交流与融合——论《拯救溺水鱼》中的三重地理空间书写《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欲望之劫与道德困境论兰斯顿·休斯在麦卡锡时期之后的诗学观影视理论与文化(主持人:李显杰)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喜剧性变异——以中国网络事件和影像文化为例《大众电影》与新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我国动画喜剧的创作传统及其现代阐释——以“中国学派”为例新闻与传播(主持人:孟君)网络时代的舆论自庙与身份平等浅论网络行动:概念、策略及其特点规制与规避:2010电视广告运营研究从棱角分明到面目模糊:主旋律电影的形态演变析《卫报》英国毒贩在华处决报道的主体形象建构”现代汉语(主持人:刘云)“以致”的语法化名词作状语的韵律句法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附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名录《华中学术》来稿注意事项

章节摘录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观承认文学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独立自主性及其对历史的干预作用,这不仅使得它同以丹纳为代表的决定论式的旧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划清了界限,也为考察文学家创作活动的思想动机、原因提供了先进的方法论武器。“这种批评有别于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特点在于,文艺作为人与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是由那些单个的、历史和社会条件限定下的人创造出来的,具有能动地影响社会生活、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因此在马恩的批评实践中,总是联系作家的社会存在分析作品、联系现实中人的生存状态分析作品中的虚构人物、联系特定历史条件下读者的接受视野研究创作的制约因素,根据改造现实的历史需要对未来艺术提出希望,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与人生紧密结合的人文科学特点。”其人文关怀突出体现在它把人们的思想意识作用(能动作用)与历史进程看成是一种辩证互动的关系,就文学创作而言,即是把作家看成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每个创作自我都是历史合力的产物,“作为个人的作家是主体,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也是主体,作家和文学同时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作家的主体性通过作为话语流通进入历史的文学而发挥出来。这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天意史观、君王史观、道德史观对人、人民群众的漠视有着质的差异。  “求同”或“求异”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互证互识中寻求新的“视界融合”,寻求共同的文学批评规律和共同的文学批评据点,才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文学和文学批评无论东西方都有它的共同性,就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所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差异性或不可通约性作为一个显在的事实则源于它们是不同时空中的理论结晶。厘清其会通与差异之处,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中学术(第2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