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质量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秦在东  

内容概要

社会主义精神质量问题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本书以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当代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依据,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知识信息和智慧信息,采取独特而新颖的运思方式,对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构成要素、逻辑关联、存在方式、价值转换和未来态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书意欲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回答和论证有关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某些重大理论问题,并较为充分地发表个人具有一定独创性的看法或论点。 本书主张客观而理智地认识社会主义危机,认为社会主义危机是实践方式的危机,而不是理论或智慧的危机。全书自始至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论证。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历史地构筑起庞大雄伟的智慧大厦,社会主义文明不仅占据着世界文明的重要地位,而且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智慧资源.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资本主义不会出现今日这般繁荣。在现代资本主义方式中,不仅过去和现在而且未来,不同程度地吸收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芒,社会主义以其独特的方式侵蚀着资本主义。在未来人类?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精神质量还将继续转换出巨大的能量,并成为未来人类智慧的主体因素。 本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引言:问题的提出。在这一章里,作者以严肃的政治态度和历史态度,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危机问题,对社会主义危机的客观状态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因此而主张从多维的思路,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危机现象,关注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所表现出来的合理价值及质量转换关系。 第二章,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词义学诠释。在这一章里,作者应用哲学思辨和文献检索的方式,对“社会主义精神质量”这一由作者本人独创的新概念进行了多维论证,其中还阐发了作者对“社会主义”定义的见解。作者把“社会主义精神质量”规定为“纯粹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想价值方式”、“社会主义文明的绝对理性”等。 第三章,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元素列式和价值分析。在这一章里,作者以抽象概括的方式,探讨了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构成因素和存在方式,着重分析了各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价值关系,?展了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概念内涵,并富有创意地阐释了四个方面的智慧性暗示。 第四章,社会主义精神质量转换的两大模态分析。在这一章里,作者以较为翔实的历史材料和现代知识信息,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文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文明中的资本主义因素这两种质量转换形式.理直气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质量对资本主义文明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主义文明造成的。不管社会主义以什么方式而存在,它仍将影响资本主义的文明状况。 第五章,21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质量。在这一章里,作者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充满自信地预测了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态式,认为社会主义精神质量仍将是未来人类智慧的主体因素。作者坚信:社会主义精神不灭,社会主义危机必将被克服。

作者简介

秦在东,湖北宜昌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美国孟菲斯大学访问教授。教育部基教司《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文化生活》课程标准组组长,国际应用心理学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年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湖?省企业文化促进会顾问、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创新学会副会长、武汉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特邀顾问、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政府文化发展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主要学术著作有:《现代企业管理新方略》、《企业激励方略》、《企业劳动道德培养技巧》、《企业制胜新策略》、《丛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等。发表各类学术《含理论性》文章100余篇。

书籍目录

序内容提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主义危机的客观状态与原因初释 二、社会主义问题分析的多维思路与辩证法 三、不同性质的社会精神的价值合理与质量转换第二章 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词义学诠释 一、“精神”与“精神质量” 二、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界定第三章 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元素列式和价值分析 一、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元素列式 二、社会主义精神质量的价值分析第四章 社会主义精神质量转换的两大模态分析 一、资本主义文明中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文明中的“资本主义” 第五章 21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质量 一、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几种态式 二、社会主义精神质量是未来人类智慧的主体因素注释附录一 发自美国的一个声音附录二 社会主义的前景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1)精神就其原始状态而言,它是一种复合的意识形式,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但就其现实的活动方式而言,它是一种抽象的意识集合,它仅仅与人的社会活动相关。现实性的精神概念,是对一切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与对社会存在发生作用相联系的方面。当人们使用“精神”这一概念对社会现象进行知识性或智慧性的联想时,通常是在思想中进行若干次分层解析的。譬如,当人们解析“雷锋精神”时,是把雷锋的各种思想活动或表现进行价值整合(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的。正像周恩来同志所概括的那样,雷锋精神中包括雷锋对同志、对工作、对缺点、对敌人以及对生活的全部态度或价值取向。雷锋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助人为乐方面,它是雷锋人生自我实现的全部内容,包容着雷锋的所有高尚思想品德。这里有一个结论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精神不是一般的而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来反映社会存在。这种“一定的社会形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意识形式。历史地看,人类认识自己的存在的社会意识形式有三种:一是通过神话的或宗教的意识形式(东西方文化中有大量的记载),二是通过哲学和科学意识形式(确立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通过文艺等意识形式(诗歌、小说、戏剧、舞蹈和电影等)。我认为,人类的精神是人最终与一般动物区别开来的唯一物。在人脑的天生功能中,具有产生精神的一切所需的生理机理,这种生理机理在与有关社会形式结合后,就出现了意识形式。精神最初就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结果。我们在理论上所要阐明的不是精神存在这个事实本身,而是精神通过社会形式即以人类活动的某些共同的综合成果的形式而存在这个事实。换句话说,精神不是个人的心理现象,而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自身存在的客观结构确定的社会历史事实。这就为我在本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智慧性的预设:我们要确定的不是什么东西把个人的内在隐秘世界说明为个人的主观思维活动,而是什么东西获得精神的外部客观化和物化构成的性质,因为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他确定社会目标和参与社会联系所需要的条件。

编辑推荐

《社会主义精神质量:逻辑关联与价值转换》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主义精神质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