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

出版时间:2007-3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彭未名,邵任薇,等  页数:233  

内容概要

  本书紧紧围绕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新公共管理展开反思式寻踪和前瞻性论述。本书共分10章,系统阐述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理论渊源、主要内容、核心价值及其评价,包括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战略和战术、反思及批判、超越与改革的论述。此书还对治理视野中的政府、新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及其信息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三部门管理等进行了深刻阐述。本书注重作为理论的新公共管理与作为运动的新公共管理实践的结合,历史、现实与未来走向的结合,理论借鉴与发展创新的结合,世界各国新公共管理与中国实际境遇的结合,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  本书可作为公共事务部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有关机构的相关人员工作、学习和研究之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及MPA学员学习和培训用书及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绪论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渊源  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探讨  三、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与操作手段  四、新公共管理定位之争论  五、理论范式转换的再争论  六、新公共管理述评第一章 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一节 从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不同学者对公共管理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薛澜的综合划分法 第二节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及实践  一、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西方各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历程  三、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进  四、对西方各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评价第二章 治理理论与政府改革 第一节 治理理论与全球治理  一、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二、治理理论诠释  三、全球治理概说  四、全球治理的局限性  五、中国视角的全球治理 第二节 治理视阈中的政府再造  一、治理与政府治理  二、治理理论对政府改革的意义  三、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第三章 新公共管理中的政府 第一节 政府角色的演变  一、政府角色一解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角色  三、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角色定位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之间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  二、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代实践  三、政府与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四、公共服务市场化 第三节 政府与社会: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一、政府与社会的联系  二、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之变迁  三、和谐社会对政府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的呼唤第四章 新公共管理的战略与战术 第一节 公共部门改革的战略  一、核心战略  二、结果战略  三、顾客战略  四、控制战略  五、文化战略 第二节 公共部门改革的战术  一、绩效预算  二、灵活绩效框架  三、竞争性投标  四、代金券(凭单)  五、用者付费和公私合作第五章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信息化 第一节 政府信息化的基本理念  一、政府信息化的背景  二、政府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三、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四、政府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五、政府信息化的价值体现 第二节 政府信息化的目标:建立电子政府  一、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历程  二、电子政府——构造信息时代的政务  三、电子政府的主要内容  四、电子政府与传统实体政府比较  五、建立电子政府的意义 第三节 电子政府对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  一、政府理念的创新  二、政府组织结构重构  三、政府管理方式更新 第四节 我国政府信息化:挑战及其应对  一、我国政府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政策设计与制度安排第六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其价值存在  一、概念辨析  二、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由来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 第二节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一、美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二、韩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三、澳大利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四、西方国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趋势 第三节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创新与制度改革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创新第七章 第三部门管理 第一节 第三部门的兴起  一、何为第三部门  二、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第三部门的功能与优势  一、第三部门的功能  二、第三部门的优势 第三节 失灵的第三部门  一、西方第三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第四节 推进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思考  一、构建第三部门与政府的伙伴关系  二、第三部门积极加强自身建设第八章 新公共管理反思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及成就  一、反思新公共管理之起因  二、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  三、新公共管理的成就 第二节 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  一、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立论批判  二、对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批判  三、对新公共管理之价值取向的批判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在矛盾及出路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本身存在矛盾  二、对新公共管理内在矛盾的理性思考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路——新公共服务第九章 新公共服务:超越新公共管理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之批判  二、新公共管理强调公民是顾客观点之批判  三、新公共管理运用市场模型之批判  四、新公共管理重视企业家精神之批判 第二节 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  一、在理论基础上实现了超越  二、强调服务于公民、重视公民权和人的价值  三、追求公共利益  四、重新定位政府和公务员的角色 第三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服务、公益、民主、人本: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诉求  二、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第十章 后新公共管理改革 第一节 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整体政府  一、什么是整体政府  二、整体政府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整体政府的多角度诠释  一、结构的角度  二、文化的角度  三、象征的角度 第三节 整体政府的动力与绩效预设 第四节 整体政府的潜在影响和结果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是在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第一节 从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的有关实践和具体研究都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历史并不长。1887年以前,公共管理仅处于学科前时期。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学长期附属于政治学之中,并没有独立出来。1887年,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率先将行政与政治分开,将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作为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行政学经历了三次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再到公共管理的三次重大突破。  一、不同学者对公共管理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  自从1887年起,公共管理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对于这一段历史,中外学者们曾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做过不同的划分和描述。较多学者采用的是分期法。例如有欧文·E·休斯的两阶段划分法:公共行政时期和公共管理时期;张梦中的五阶段划分法:创始时期(1887-1899年)、管理科学效率时期(1900-1929年)、繁荣时期(1930-1959年)、重新调整期(1960-1979年)和政府改革与行政学发展新趋势期(1980-2000年);唐兴霖的三阶段划分法:形成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发展时期(20世纪40“0年代)和繁荣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薛澜的综合划分法;陈振明的三阶段划分法: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其中,比较多学者认同陈振明的三阶段划分法。  ……

编辑推荐

  《新公共管理》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理论渊源、主要内容、核心价值及其评价,内容包括新公共管理运动、治理理论与政府改革、新公共管理中的政府、新公共管理与政府信息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新公共管理反思和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公共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工作需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