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明华,涂争鸣 主编  页数:268  字数:348000  

前言

  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培育人的素质的关键。著名物理学家劳厄曾言,“当所有学过的知识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素质”。大脑的开发在于文化、知识的教育,素质关注人的人性及灵性,两者密不可分。大学的基础是治学,而素质是在精神层面上与科学互通共求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把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再次强调了我们的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等学校不仅应注重治学,还要培养学生的高素质。哈佛大学的《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提到:“中国在不久的将来预计会达到16亿人口。如果没有很高的素质,会是一个沉重的包袱;相反,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高校将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起到关键作用。”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科学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大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1995年,针对当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教育部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在全国部分高等学校进行试点。

内容概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全面阐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作用,解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和精神元素,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规格、原则、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以文学艺术教育、史学哲学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社会适应教育为具体内容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全书具有理论可读性和实践操作性,对于高校教师具有参考作用,也可作为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读物之一。

书籍目录

导论人文素质教育的当代境遇  一、人文素质教育涵义之释  二、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之立  三、人文素质教育与相关教育之辨第一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个体价值  一、成人的要素  二、明辨的前提  三、创新的基础 第二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  一、信念与社会稳定  二、常识与社会进步  三、思想与社会批判 第三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协调个体与社会  二、明晰思想和知识  三、醇化素养与能力第二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教育者:欲为人师,先为己师  一、为人师表的人文素质储备  二、诲人不倦的教育品质要求  三、因材施教的多样化教育方式 第二节 受教育者: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一、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  二、均衡发展的学习能力  三、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三节 教育环境及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适宜的校园文化  二、仿真的修炼环境  三、现实的磨砺条件第三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元素 第一节 人文素质精神元素的历史印痕  一、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精神元素  二、异域文化的人文素质精神元素  三、中华民族人文素质精神元素的特色与其现实倾向性 第二节 人文素质精神元素的当代问题  一、当代中国人文素质精神的负面面相  二、当代中国人文素质精神负面面相的思考  三、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精神构筑 第三节 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核心精神品质  一、真诚:诚信、自律、敬畏  二、善良:慈悲、宽恕、助人  三、尚美:正义、勇敢、崇高  四、爱的觉悟:感恩与高贵第四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规格 第一节 内在超越之路:人文素质教育规格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历史脉络  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规格  三、传统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规格的现代启示 第二节 外在超越之路:人文素质教育规格的西方文化资源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过程  二、西方思想文化视野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规格  三、西方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规格的“本土化”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规格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结构上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要素规格第五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统一  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三、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呼应 第二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第一课堂:人格综合塑造  二、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洗礼  三、第三课堂:行为践履强化  四、第四课堂:虚拟网络历练 第三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学科交叉法  二、中西融合法  三、古今搭桥法  四、就地取材法第六章 文学艺术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起始 第一节 文学艺术教育概述  一、美丽人心:文学与文学教育  二、无用之用:艺术与艺术教育  三、大道至简:文学艺术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教育功能  一、走向自失:文学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  二、理性智慧:文学艺术的理想教化功能  三、情感寄托:文学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第三节 文学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君子人格:文学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万世师表:文学艺术教育的楷模  三、礼乐合一:文学艺术教育的形式与手段  四、欣赏与创作:文学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第七章 史学哲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支撑 第一节 史学教育的涵义与功能  一、史学的内涵:在历史与史学、科学与艺术之间  二、历史的载体:从口头叙事到电子媒介  三、史学教育的功能:审美、警世与定向 第二节 哲学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一、哲学及哲学教育的内涵  二、人是哲学与哲学教育的契合点  三、哲学教育的功能:启智、植根与关怀 第三节 史学哲学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教科书、通俗读物与原典  二、博观与约取  三、勤思与笃行第八章 媒介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拓展 第一节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缘起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一、国外媒介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二、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  三、构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新路径和方法第九章 社会适应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 第一节 社会适应概述  一、社会适应的内涵及标准  二、社会适应的内容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第十章 人都全面反战:人文素质教育的归宿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当代的不断重提,既缘于经济发展后人文关怀的兴起,又有教育体系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的动因。前者可以说是植根于一种“文化自觉”的冲动,后者则属于更为紧迫的对教育状况及前景的忧思。  现代化进程作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性潮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心灵,也不可避免地泛起一拨拨只崇尚物欲和金钱的沉沙,造就一批批“不差钱”但缺失精神支柱的“单面人”,形成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有识之士疾呼精神回归与人文复兴。  但西方掌控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及其传统文化却更多的是异质元素。当代人如何依托原有的文化基因去融会成现代文明和世界文化的视角,又如何通过文化创新赶上世界的整体步伐从而进入人类文明的前沿?这需要文化建设从最基础的教育开始抓起,在人的培养上下功夫,从古今中外批判地吸收、更新和聚合愈加丰富的教育元素,在自觉意识层面上重视人才培养的素质水平。  从中国教育现状看,人文素质教育的重提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对单纯的科技理性教育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由此人们不仅明确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从科学与人文的分合状态出发,把追求经济发展、生活富足与关注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结合起来,倡导既能用“工具理性”做事,又会用“价值理性”做人,克服只注重其中一个方面而造成不完整的人的状态。所以,通过对单纯知识教育的反思,逐步认识到“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要成长为“完整的人”,人文素质是何其重要。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摇篮和集散地,大学生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和建设者,责无旁贷地代表和引领着社会文明发展的未来走向。如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如何把把高校真正办成文明校园,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如何为全社会树立一个协调人格的标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高校人文素质事关重大,全面探讨实属难得!
  •   书看了一点,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