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教育报刊社,等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学历史的厚重承载,展示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卓越贡献。  该丛书以散文化的笔调,图文并茂的形式,紧紧围绕悠久的历史、杰出的人物、丰硕的成果、美丽的校园等要素,系统、形象地描绘了100年来中国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塑造和宣扬中国大学的整体形象,展示中国大学的迷人风采,并鲜明地突出史料性、人文性、可读性、实用性等特性。  该丛书可作为高校师生了解校史及学校发展,回忆大学生活,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包括知校、爱校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荐读本;可作为青年人阅读的人文散文集;可作为学校校庆及对外宣传的资料用书;可作为考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并为能上“适合于自己的学校、学科专业”填报志愿的参考用书和实用指南;也可作为教育部门向港澳台及海外推介中国大学展示用书。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建筑的记忆与时光的颜色一、中东铁路与白色校园二、华生宿舍与黑铁岁月三、苏式主楼与红色明星四、重庆北碚与灰色漂泊五、一校三区与金色年代第二章 国际化的历史与使命一、在自己的国家里留学二、历史上最优秀的外教三、国内高校访美第一团四、穿梭外交续苏俄因缘五、校长的法国骑士勋章六、学汉语一定去哈工大七、向沧桑历史许诺明天第三章 从铁轨民居到国界天空一、小平同志来到土木楼二、警卫战士值守五系楼三、521实验室的燃烧岁月四、张爱萍小道的历史足迹第四章 主楼魂与航天情一、航天人与通天塔二、助飞神舟上九霄三、卫星为我巡天河四、情系嫦娥探月梦第五章 金木水火土的交响曲一、主校区金与火的乐章二、二校区土与水的旋律三、科学园树与思的协奏第六章 八百壮士写春秋一、无尽的马祖光小道二、赤心报国的老一代三、承前启后的中坚代四、面向世界的新一代第七章 铁将军培养出的真司令一、司令街走出的司令们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与“铁将军把关”三、哈工大人向祖国报到结语作者感言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建筑的记忆与时光的颜色  一、中东铁路与白色校园  记忆中的历史总是一幅黑白照片,因为时间的流水会洗去它的色彩与生动,留下模糊的轮廓与深沉的意味。而哈工大诞生的历史本来就是一幅不折不扣的黑白照片:黄皮肤黑土地的国家里的一所白人学校。而且如今以航天科研与教学闻名于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时竟是围绕着一条铁路——中东铁路诞生的。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也称“东省铁路”。l9世纪末,沙俄向欧洲、近东、中亚等地区的扩张屡屡受挫,于是便把侵略目标转向远东,并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为寻找西伯利亚铁路的捷径,沙俄趁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之机,以“盟友”的姿态,通过《中俄御敌互助条约》(1896年)等不平等条约,从清政府手中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境内“借地筑路”的特权。至1903年,中东铁路全部完工,干线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从绥芬河出境抵达海参崴,支线从哈尔滨出发,纵贯黑、吉、辽三省,直至旅顺口。两线全长2489.2公里,乌亮冰冷的铁轨以巨大“丁”字形状穿越广袤肥沃的东北大地,哈尔滨就处在这“丁”字形的交叉点上。  中东铁路是一条裸露的、流血的大动脉,又仿佛是沙俄伸向中国腹地的一只贪婪的铁爪。铁路建成后,沙俄道胜银行所属的东省铁路公司通过单方面制订的章程,取得了沿铁路两侧数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管理权甚至司法管理权,沙皇在中国的扩张野心昭然天下。  但今天回头再看,中东铁路的修建客观上也对黑龙江省特别是哈尔滨市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待中东铁路建成后,哈尔滨已经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为一个带有殖民色彩、异域风隋的近代城市,并迅速地在20世纪初期成为国际性商埠。据统计,先后有33个国家的l6万余侨民移居于这里,有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l926年,单是犹太工商企业就有近500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东铁路成就了哈尔滨的繁荣。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就是当时由中东铁路管理部门创立的一所工业技术学校。  中东铁路建成后,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此时虽然有大批俄罗斯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哈尔滨,但仍不能满足铁路运营业务日益扩张的需求。同时,俄罗斯员工携家带口,在异国文化环境中长期居住,子女教育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中东铁路理事会于1920年5月开始筹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同年8月5日,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筹建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中东铁路理事会主席宋小廉将军为名誉主席,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德?勒?赫尔瓦特为主席;9月9日,筹建协会推选毕业于鲍曼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现为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的工程师阿?阿?摄罗阔夫为校长;lO月17日,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学校设铁路建筑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招收俄国学生l03名,教职员工全是俄国人,教师用俄语授课。此外还为中国学生设立了预科班,共招生17.2。  1923—1924学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1922年更名)首批录取了31名女生,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虽不能说是开了先河,但其招收女生的规模之大和比例却还是引以为自豪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哈尔滨工业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