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人

出版时间:2009-10-0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中芳  页数:4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作者自1991年至今,有关本土心理学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论,要如何在自身的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来理解中国人的心理活动及现象。全书分为五部分:    (1)阐述西方心理学知识背后的文化/社会/历史根源,指出要依据自身的根源,来理解自己的必要性。    (2)讨论“文化/社会”要如何与“个体”联系,才能用于理解在中国这个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    (3)讨论“传统/现代”要如何与“个体”联系,才能理解背负了历史的现代中国人。    (4)给出一些可以用之来理解中国人的文化释义系统。    (5)运用这一套套的系统,来重新理解中国人的生活现象。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知我、情感以及道德发展等,有一个较全面及贴切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简介

杨中芳,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及广州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现任北京北大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小组客座研究员。长期游走海峡两岸三地,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编著有《中国人、中国心》、《如何研究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情感与信任》、《本土心理学研究论丛》等。现今主要研究兴趣是对“中庸”实践思维的构念化及实证检验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知识的文化/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章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社会/历史渊源──Sahakian著《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二版)中译本之序    后记  第二章  在文化/社会/历史的脉络中看西方群体互动的研究    一、什么是群体    二、群体互动所呈现的集体心理及行为    三、群体互动所呈现的个体心理及行为    四、群体作业中的互动    五、总体讨论    后记  第三章  西方社会/性格心理学及文化/性格研究的危机及反省──为研究“中国人的性格”寻求启发与灵感    一、前言    二、性格心理学的危机及反省    三、社会心理学危机及反省    四、文化/性格研究的危机及反省    五、总结    后记第二篇  文化、社会与个体  第四章  中国人真是“集体主义”的吗──试论文化、价值与个体的关系    一、试图打破一个迷思    二、本文论述的思考脉络    三、文化、价值与个体    四、“集体主义”到底是什么    五、中国人是集体主义的吗    后记  第五章  试论如何研究中国人的性格    一、前言    二、概念的澄清    三、研究“中国人性格”的思考架构    四、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社会/历史脉络    五、中国人生活在其文化/社会/历史意义体系之中    六、探讨中国人性格要研究什么课题    七、结语    后记  第六章  有关“本土契合性”之我见──评论杨国枢著《本土契合性及其相关问题的论证》    后记第三篇  传统、现代与个人  第七章  现代化、全球化是与本土化对立的吗──试论现代化研究的本土化    一、前言    二、对过去现代化研究之检讨    三、现代化构念之重新思考    四、开解现代化研究的困境    五、研究现代化的新进路    六、具体应该研究些什么题目    七、总结    后记  第八章  在“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看两性性行为差异──评论李美枝著《两性关系的社会生物学原型在传统中国与今日    台湾社会的表现形态》    后记  第九章  “历史”在本土心理学研究中的角色──燕国材主编《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之序    一、心理学史研究与本土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史研究的三个作用    三、心理学史的研究进路    后记第四篇  中国人的释义系统  第十章  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庸实践思维初探    一、前言    二、中庸实践思维探研的理论意义    三、“中庸实践思维”的构念化    四、中庸实践思维是一个体系    五、中庸思维体系的特点    后记  第十一章  中国人的价值观:“大我优先”体系剖析    一、前言    二、过去有关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论述    三、整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依凭    四、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总览    五、结论    后记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道德观:一个“自己”向上发展的过程    一、前言    二、现代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问题    三、思考申述的道德化    四、中国人道德思考的特色    五、中国人道德思考的根源    六、与西方道德思考的差异    七、要研究什么问题    八、文化、社会、个体的整体思考    后记  第十三章  中国人的人己观:“自己”的“大我”与“小我”    一、前言    二、概念的澄清    三、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对“自己”的构想    四、社会教化    五、中国人“自己”的特色    六、研究中国人“自己”的重点及方向    七、结论    后记第五篇  重新理解中国人  第十四章   “顺从”与“反叛”:中国人真是具有“权威性格”的吗    一、前言    二、到底权威性格是什么    三、中国人真是具有权威性格的吗    四、中国人是否只具有“权威性格”    五、总结    后记  第十五章  “情”与“义”:中国人真是重情的吗    一、前言    二、情的本土分析    三、过去研究人际情感的困境    四、我的故事    五、什么是人际情感    六、换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    七、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八、重新理解中国人的情感    九、回到我的故事    后记  第十六章  “婆”与“媳”:都是“自己人”带来的麻烦    一、前言    二、“要不要本土化”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三、“要如何本土化”才是一个问题    四、本土进路    五、以婆媳关系研究为例    六、总结    后记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如何理解中国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读这本书之前和之后,应当结合杨氏另外一本方法论的书来看,那本书叫《如何研究中国人》。

    《如何研究中国人》是杨氏对自己和台湾(包括大陆早期)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反思,颇具启发性地提出了本土研究进路的问题。

    这本书则是杨应用其本土研究进路来研究中国人所取得的成果,在开篇代序一文中,杨系统地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历程,这段回顾对每个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都是值得认真一读的。杨从美国接受正规的美式心理学教育归来,早年运用美式心理学从事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但很快发现了问题。最早只是觉得以西方心理学量表测量中国人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主要反思研究工具的实用性,进而又进行了文化比较层面的反思,试图找到修正测量工具的方法,但很快杨氏又发现了文化比较的问题,那就是容易陷入文化决定论的困境,于是从高空降落到地上, 踏踏实实、从零开始进行较为具体的研究,努力寻找将文化与个体连接起来的框架,最终找到了释义系统这个框架。不管读者同意与否,我们都应对其态度和努力表示敬意:对学者来说,放弃自己先前的东西,从零开始是很困难的,所以许多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不敢放弃自己从零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杨是我们的榜样。
    社会科学的本土化,或者我们所说的主体性,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需要更多人加入进来。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本书,看完后之后,马上开始我们的努力。
  •   令人深受启发的一本书~从书中可以感受到杨先生严谨的治学及杨先生为心理学本土化的种种努力~虽然论文的原文年代略有点远~但是对当下的本土研究仍有很大的启示
  •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经典书籍!当当网专业书籍还真多。
  •   大陆社会科学必须借鉴台湾的书籍。
  •   这种书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一定要静下心来看,要一边看一边思考。杨老师对本土化研究是很有见解的
  •   有参考价值, 可以慢慢读
  •   虽然杨老师的书在当当不全,但是还是买到了两本自编和合编,还是很感动啊,书的内容还没看完,但是感觉很对得上。
  •   直至很不错,内容也很好。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