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旅游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俊伶 编  页数:252  字数:361000  

内容概要

冯俊伶主编的《地域文化与旅游(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将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以传统文化为主,兼顾现代文化。按照不同地域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与旅游
(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为白山黑土壮关东、千年鼎峙城衔海、古今逐鹿育华夏、湘鄂赣风翻新声、巴山蜀水金沙情、闽粤海波通天下、吴越风华韵天成、河西走廊烁千古、璀璨奇葩映中华共九大区域,阐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各地的传统建筑、雕塑、古典园林、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文学、民俗、宗教等地域文化资源,从挖掘地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挥特色文化着眼,进行高品位旅游文化建设。教材从总体框架、具体内容到编排体例等方面力图体现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单元 中国文明起源
第二单元 地域文化与旅游
第二部分 白山黑土壮关东——东北三省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单元 关东文化
第二单元 北方游牧渔猎文化
第三部分 千年鼎峙城衔海——京津冀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单元 京派文化
第二单元 燕赵文化
第四部分 古今逐鹿育华夏——秦晋、齐鲁豫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单元 三秦文化
第二单元 三晋文化
第三单元 齐鲁文化
第四单元 中州文化
第五部分 湘鄂赣风翻新声——湖南、湖北、江西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单元 湖湘文化
第二单元 荆楚文化
第三单元 江西文化
第六部分 巴山蜀水金沙情——川渝、汉中、西康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单元 巴蜀文化
第二单元 汉中文化
第三单元 康巴文化
第七部分 闽粤海波通天下——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文化特色
第一单元 闽文化
第二单元 岭南文化
第三单元 潮汕文化
第四单元 客家文化
第五单元 台湾文化
第八部分 吴越风华韵天成——上海、江苏、浙江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单元 海派文化
第二单元 吴文化
第三单元 越文化
第九部分 河西走廊烁千古——甘肃、宁夏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单元 敦煌文化
第二单元 宁夏多元文化
第十部分 璀璨奇葩映中华——部分少数民族地域文化
第一单元 蒙古风情
第二单元 锦绣云贵
第三单元 壮美新疆
第四单元 瑰丽西藏
第五单元 翠峰五指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关东文化的历史渊源 关东文化,是指明清以来在东北地区所形成的区域文化。“关东”这一特指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念发端于明初建山海关之后。在明朝的大部分时问里,明人所称“山海关东”的东北地区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汉族、女真族、蒙古族三族鼎峙的状态。到明方历年间,由于努尔哈赤的兴起、满族的形成及清朝的建立,明朝人开始用“关东”一词专指东北。清朝入关后,从顺治朝起直至清末,均用关东指称东北。清末民国以来,随着中原以至大江南北的大批移民进入东北,“关东”之称更深深地注入民间意识之中,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 汉族是关东文化的主体,主要是关内移民,这其中既有因犯罪流放到此地的流民,也有因生活所迫而另寻出路的普通群众,还有各个朝代所留下的戍边士兵。同时包括满、蒙、朝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和少部分的日本和俄罗斯人也是关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逐渐没落,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大片土地的窥伺,关东文化经受了外来文化的多元碰撞。伴随着广大汉族人民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与东北近代化城市的兴起,日、俄帝国主义将其侵略魔爪伸向东北。在日俄战争、抗日战争中,关东文化融进外来文化的部分因素,丰富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并一直保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蓬勃发展,大批上海知青来到北大荒,又为关东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可以说,从远古至今,关东地区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不断融合、不断发展、不断迁徙的历史。 二、关东文化艺术 (一)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ll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五问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人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共有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等。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二)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版画是我国版画的一个重要流派。无论是在创作体裁与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带动我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成为我国3个最重要的版画流派之一。 以整体面貌展现于中国画坛的北大荒版画,在表现生活本质方面具有空前的广度与深度,具有直抵观者心灵并令其产生共鸣的巨大力量。与我国历史上“木刻以黑白为正宗”的观念迥异,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北大荒版画家采用层压胶合板作为木面木刻的板材,使北大荒版画多数作品的画幅尺度动辄达到数千平方厘米,与传统的“小版画”不同,令观赏者感受到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冲击。

编辑推荐

《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文化素质教育系列:地域文化与旅游》教材从总体框架、具体内容到编排体例等方面力图体现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域文化与旅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的内容我很喜欢,很实用,现在天天都在看。可是本应该白白的一本书,居然上面都是黑印~~ 是尘封了很久吗?哎,当当,我失望啦。。。。
  •   介绍了很多地方的旅游与文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