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儿,照相啦!

出版时间:2013-6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唐建清  
Tag标签:无  

前言

亲爱的米勒:    在最近给你的信之外,我似乎觉得需要再说些什么。这就是关于流派这档子事:绘画流派、诗歌流派、音乐流派、写作流派。战后几年,我是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的一名研究生。在一个名叫斯洛特金的聪明又神经质的导师的怂恿下,我对流派的概念(稍后我再来解释这是什么意思)产生了兴趣,决定以此作为论文的选题。我写了四十页,主要是对巴黎立体派作研究,但系里的老师告诉我,我最好写与人类学相关的东西。他们很有把握地指出(斯洛特金则不置可否),我对1894年的印第安鬼魂舞感兴趣。不久我花光了钱,便与GE签约,有关鬼魂舞什么的(尽管很有兴趣),除了那些笔记,再也没有了下文。    但我无法摆脱斯洛特金重视流派的思想,如今,似乎你、我、诺克斯、麦克奎达,以及我们感兴趣的任何作家都与之有关。斯洛特金认为,没有人仅凭自己就能获得伟大的艺术成就;他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中的佼佼者。这很好地解释了立体派,而斯洛特金也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歌德、梭罗、海明威,以及你可能提及的任何作家。    如果这并非百分之百正确,但亦有足够的真实性让你产生兴趣,或许还会有所裨益。    斯洛特金说,流派使人增加无限的勇气,为文化添砖加瓦。流派给予他信心、团队精神、丰厚的智力资源——也许最重要的是——对片面性很自信(我对四年前斯洛特金说的话有主观的理解,所以,不妨说是冯内古特,斯洛特金的一个派生物说了这些)。说到片面性,我深信在艺术中,如果有人事事通情达理,看清事物的方方面面,宽恕所有的罪恶,那他就可能一钱不值。    斯洛特金还说,在艺术中,一个人无论怎样,只能属于某个流派。我不知道你属于哪个流派。我的流派眼下包括利特尔和维尔肯孙(我的经纪人),还有伯格,再无其他人。因为渴望得到他们每个人的支持,我为他们写作——既要品位高,也得卖相好。    现在我凭一己之力已经工作了五个星期。我重写了一个中篇,还捣鼓出一篇小小说和几个五千字左右的短篇。其中一些也许能卖出去。今天是星期天,问题来了,明天我开始写什么?我已经知道答案。我也知道这是个错误的答案。我会开始写些什么来取悦利特尔和维尔肯孙公司、伯格,还有上帝、米高梅。    当然,也可以选择去取悦《大西洋月刊》、《哈珀斯》或《纽约客))o要这么做就得跟随这个或那个时尚,我也许能这么做。我说也许,这相当于和诞生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的众多流派签约。那些时髦玩意儿很大程度上是对一部有可信度的虚假之作的跟风。当然,如果在《大西洋月刊》、《哈珀斯》或《纽约客》上露面,天哪,你必定是个作家,因为每个人都这么说。对于来自通俗杂志的丰厚稿酬而言,这是一种可怜的竞争。要是没有更多的诱惑,我还是青睐金钱。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的位置在哪儿呢?在纽约的埃尔普洛斯,我猜想,我希望能够从某个地方重拾热情、自信、独创性和新的偏见。如斯洛特金所说,这些都是集体的产物。问题不在于发现一个弥赛亚,而是由集体创造出来——这可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得花费时日。    如果这种事情在某处发生(田纳西·威廉姆斯说不会在巴黎发生),我乐于参与。我可是满怀热情,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愿意。上帝知道有很多东西可写——肯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在我看来。你疏忽了,我疏忽了,每个人都疏忽了。    如果斯洛特金是正确的,那友谊习俗的死亡就是艺术创新的死亡。    此信尽是说教式的废话,也不乏自怜。但这似乎是作家想写的那种信;既然我离开了GM,我要不是一个作家,那我就什么都不是。    此致    混乱的个性    库尔特    1951年2月11日    于纽约埃尔普洛斯

内容概要

☆冯内古特生前未出版作品系列☆
冯内古特黑色幽默作品集:《看这儿,照相啦!》、《众生安眠》
※库尔特•冯内古特:幽默是一种远离残酷生活,从而保护自己的方法※
◆他是美国几代人的偶像,集黑色幽默、后现代主义、科幻为一体的文学大师
◆他是“没有国家的人”,是“五号屠场”的幸 存灵魂,是悲观到骨子里的幽默大师,他以笑声应对灾难、荒诞、绝望。
本书是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未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14篇短篇小说,秉承冯内古特一贯的幽默,每个故事都是一则寓言,用夸张幽默的手法再现了工厂、酒吧等地方发生的生活趣事。这些寓言式的故事优美耐读,充分体现了冯尼古特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读者在发现现实生活的不足的同时,也对理想生活充满了憧憬。

作者简介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20 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猫的摇篮》、《五号屠场》、《冠军早餐》、《时震》、《囚鸟》等。他的作品抓住了他处身时代的情绪,并激发了一代人的想象。冯内古特是出生在美国的犹太人,1940年考取康奈尔大学,主修化学。1944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主张反战的他志愿参军,远赴欧洲战场。1945年遭德军俘虏,被囚禁在德累斯顿战俘营。冯内古特的文学创作,不少灵感正是来自于在战俘营的经历。战后冯内古特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任教。他从50年代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60年代起开始出版长篇。晚年的冯内古特在曼哈顿和纽约长岛的田园里颐养天年。2007 年3月在家中楼梯上不慎摔倒,同年4 月11 日,在曼哈顿逝世。

书籍目录

库尔特·冯内古特致沃尔特·J.米勒的信 康飞多 费巴 屋顶上的喊叫 艾德·卢比的私人会所 唱给塞尔玛的歌 镜厅 可爱的小家伙 你好,莱德 小雨滴 石化了的蚂蚁 一个报童的名誉 看这儿,照相啦! 宇宙之尊 出色的解释者 冯内古特小说的科幻色彩(代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是七月的一天,炎热、干燥、阳光刺眼,洛厄尔·斯威夫特仿佛觉得他体内的每个细菌每个邪念都要被永久地烘干了。他是一家商场的油毡销售商,现在正坐巴士回家。这一天标志着他与玛德琳结婚第七个年头的终结,这辆车是她的,实际上,她是车主。在他的手臂下,有个长长的绿盒子,里面是他买的红玫瑰。 车里很挤,但没有女人站着,所以洛厄尔的意识自由散漫。 他向后靠着椅背,心不在焉地噼噼啪啪扣着指关节,想着他妻子的趣事。 他是一个腰板挺直的高个男子,长着稀疏的浅棕色胡子,有一种想成为英国上校的渴望。从远处看,除了缺一身制服,其余的方方面面似乎都回应着这种渴望。他显得有模有样,意志坚强。但他的眼睛却像一个有所欲求的乞丐,茫然,迷离,又特别和善。他聪明、健康,但正直得有些过头,作为一家之主的威严总有几分欠缺,在挣钱上也不尽如人意。 玛德琳曾形容他是一个站在主流生活边缘的谦谦君子,总是微笑着说:“请原谅。”“您先请。”“不,谢谢!” 玛德琳是一个房地产商,钱赚得比洛厄尔多得多。有时,她以此开他的玩笑。他只是和蔼地笑笑,说他无论如何,永远不会与人为敌,毕竟上帝造就了他,正如他造就了玛德琳——想必是有用处的。 玛德琳是个漂亮的女人,洛厄尔从未爱过别的什么人。没有她,他就会茫然若失。有些日子,他坐车回家,感到无聊、无能、疲惫,担心玛德琳会离开他——但哪怕这样,他也不会因此而迁怒于她。 然而这一天不属于那些日子。他感到非同一般。除了这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也是特别神奇的一天。在洛厄尔看来,神秘并非不祥之兆,神秘莫测反倒让他觉得仿佛进入了某种小小的冒险之中。这使他和玛德琳有片刻的时光去美妙地遐想一番。在他等车的时候,有人扔了把裁纸刀给他。 他以为这是从一辆过路的车上或从街对面大楼的某个办公室里扔下来的。他没有看到有人扔下来,直到裁纸刀啪嗒一声落到人行道上,落在他的黑色尖头皮鞋旁。他很快朝四下看看,但没有看见扔刀子的人,便小心翼翼地捡了起来,发现裁纸刀手感温暖,分量很轻。银灰色,刀背呈椭圆,款式很时尚。这是一整块金属,好像里面是空的,一头锋利,另一头钝,只是中间有一小块珍珠般的宝石,以区别刀柄和刀身。 洛厄尔立刻就认出这是一把裁纸刀,因为他每天经过城里的车站时,经常在一家刀具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类似的东西。他把刀举起来,想找它的主人。他看着一辆辆车,写字楼的一扇扇窗户,但没有人回头朝他看,声称是刀的主人。他就把刀放进了口袋。 洛厄尔看着车窗外面,看到车进入那条幽静、两边长着榆树的林荫大道,他和玛德琳就住在这条街上。大街两边的豪宅虽然现今已经用做高档套房,但豪宅的外观依旧华丽。要是没有玛德琳的收入,他们不可能住在这个地区。

后记

将冯内古特归入黑色幽默作家,应该没有疑义,作家本人也多半认同。他在去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没有国家的人》中说他自小就喜欢讲一些滑稽有趣的事情,并发现开玩笑是聊天的一种好办法。而且他认为:幽默差不多是对恐惧的生理反应,大量的笑是由恐惧引起的。这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黑色幽默。冯内古特说,面对恐惧和灾难,有一种东西叫做没有笑声的玩笑,弗洛伊德称之为“绞刑架上的幽默”。确实,遭遇二战中惨绝人寰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其中一个反应就是笑,没有笑声的笑,苦笑,于是我们读到了黑色幽默的经典作品《五号屠场》。    ……    英国当代作家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1949-)认为冯内古特利用科幻小说的技巧揭示战争给人们造成的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虽然冯内古特自称是个悲观主义者,但他并非虚无主义者,他在小说中嬉笑怒骂,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但他心内深处对人类仍没有放弃希望,在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没有国家的人》的题词中,他重申:善没有理由战胜不了恶。在去世后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中,他描写了诸多小人物的善良和生活的温馨,“欧·亨利式”的结尾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在《时震》的序言中,冯内古特说自己“一定是个疯子”,但我们知道,冯内古特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假设自己在2010年依旧活着,但2007年,这个饶有情趣的老顽童死了。从此,天堂也许多了几分热闹,但这个世界多少有些寂寞。    2012年3月于南京大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是独特的……他属于这样一种作家,他们为我们画出了我们的风景地图,他们为我们最了解的地点命名。    ——[英]多丽丝·莱辛    冯内古特是几代美国青年的偶像,是我们自己的马克·吐温。    ——[美]诺曼·梅勒    冯内古特本该极为搞笑,却总有几分反讽浸透纸背,从而成就其不凡。    ——[美]汤姆·沃尔夫    当今美国最有才能的作家。    ——[美]格雷厄姆·格林    尽管冯内古特生性恭谦,其小说却从不循规蹈矩。    ——[美]约翰·欧文

编辑推荐

他是美国几代人的偶像,集黑色幽默、后现代主义、科幻为一体的文学大师他是“没有国家的人”,是“五号屠场”的幸存灵魂,是悲观到骨子里的幽默大师,他以笑声应对灾难、荒诞、绝望。冯内古特生前未出版作品系列冯内古特黑色幽默作品集:《看这儿,照相啦!》、《众生安眠》库尔特•冯内古特:幽默是一种远离残酷生活,从而保护自己的方法※

名人推荐

他是独特的……他属于这样一种作家,他们为我们画出了我们的风景地图,他们为我们最了解的地点命名。—— [英]多丽丝•莱辛冯内古特是几代美国青年的偶像,是我们自己的马克•吐温。—— [美]诺曼•梅勒冯内古特本该极为搞笑,却总有几分反讽浸透纸背,从而成就其不凡。 —— [美]汤姆•沃尔夫当今美国最有才能的作家。—— [美]格雷厄姆•格林尽管冯内古特生性恭谦,其小说却从不循规蹈矩。—— [美]约翰•欧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看这儿,照相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或许对于冯内古特的小说而言来讲,能译出黑色幽默的讽刺感,实属不易
  •   还没看完,小说耐人寻味
  •   哪有不喜欢的道理,一套两本,不如之前的作品幽默,有些常规的习作,不过能多看点冯老师作品,就很好。
  •   就像是照片和真人的对比,总有相像的地方,也总人让人唏嘘的细节。放大和缩小都改变不了的是它本身与现实的共鸣。
  •   看完一篇小说,我就忍不住惊叹一番。美国50年前和中国目前的现实非常相近,当然,中国可能更糟。想想,如果中国有类似冯内古特这么牛逼的作家,他会写出多少让人吃惊的小说啊。
  •   冯内古特的小说让我喜欢,这已是我购他作品之第四部了。
  •   品相还可以,内容过得去。不过仅此而已。
  •   冯内古特大师的书不用多说,可惜能收到的不多,希望能再版经典。
  •   黑色幽默作家往往渲染一种虚幻的环境、塑造一些畸形的人物形象,而不是追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很喜欢,就是有错别字,下午下次改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