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兵自选集

出版时间:1999-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一兵  页数:4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八十年代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学术中兴;一批在人文社科领域崛起的青年学者大胆反思,激情探索,把学术探讨与关怀现实合二为一。他们思考深邃,立论精严,良有创获,既不囿于前人习见,更不因循旧步,善于曲径通幽,或直叩本心。视野极为开阔,持论则相当平正。各人起点有异,专攻不同,师承与人生道路更是千差万别,所展现的学术风貌自然各不相同,但均能代表各自领域的当下水准,体现一代学人的精神风范和学者情怀。各人所自选论文,既是其研究的代表成果,同时又兼顾学术历程的演进。朝花朝拾,拈花自多良悟。

作者简介

张一兵,1956年3月生于南京。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学报》主编。主要著作有:《回到马克思》(1999)、《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199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第三卷,1992)、《西方人学第五代》(1991)、《折断的理性翅膀》(1990)等。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

书籍目录

廓清理论地平走向时代精神的深处(代序)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内在逻辑结构实践的逻辑:唯物辩证法的内在本质社会实践场:实践本体论框架中社会存在的微观现实基础实践功能度:实践唯物主义逻辑构架的整体特质实践格局: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深层制约构架实践整合:社会历史主客体有序互动的功能性机制实践惯性运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亚意图行为系统实践构序: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学描述的微观确证论科学真理的理论框架制约及其现实基础隐性文化心态圈与亚意图惯性行为系统——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哲学认识论透视突现的社会存在层级结构——复杂性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评述皮亚杰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确证波兰尼意会认知理论的哲学逻辑构析马克思哲学初始地平线中的关系本体论——析广松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像观后人学·无调哲学·否定的辩证法——阿多尔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后现代转折”思辨天国与现实大地之隐秘谱系——黑格尔哲学与古典经济学关系之解蔽“类哲学”人本逻辑的彻底颠覆——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读评关于列宁深化唯物辩证法的真实逻辑思路的探索——新版《哲学笔记》要得同一的逻辑学、认识论和主观辩证法在客观实践辩证法上的统一似自然性:社会历史发展异在为自然过程的特殊历史状态物役性:马克思哲学新视域中的科学批判话语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的确立——《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第一笔记解读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哲学新视域中的历史性存在及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认识论与历史现象学——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经济哲学定位主要著述一览表后记

章节摘录

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内在逻辑结构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学说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仅仅满足于抽象地区分出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等范畴,或者单纯地指出它的外在特征的做法,自然不能真正把握辩证发展学说的内在本质。我们应该揭示一个完整的否定之否定的内在逻辑结构,并且,这是与辩证法全部范畴规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这个逻辑结构本身只能是在整个唯物辩证法体系中被确定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改变目前的研究方法和一些基本规定,去力图进行一些新的研究和探讨,从中得出系统的认识。一、肯定状态的全部真实规定唯物辩证法学说的肯定范畴,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似乎仅仅具有在逻辑上与否定范畴发生对立统一的意义。肯定范畴应该是对事物的存在状态所作的一个总体上的结构性(或者叫共时性)描述,即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事物处于质的稳定状态中的横向考察。照此看来,肯定范畴理所当然是十分丰富和具体的,因为它必须包括关于事物静态系统的全部辩证法规定。确切地说,在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中,肯定状态就是它发生根本变化(否定)和发展(否定之否定)的基点,所以,肯定范畴在发展学说中也必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后记

出一本文集,人们通常的做法是挑出一些自认为比较光亮的文本,以标举一定的学术水平。就此我得声明,自己在这本文集所选择的文章特别是其编排逻辑很可能会破坏读者的常规期待视域。因为这些文本的历时性全程恰恰不是作者的学思总是深刻和正确的映证,而正好说明了一种学习与研究“在途中”的可证伪性。我经常在想,当波普尔说,科学的分界标准不是证实而是证伪时,他实际上正确指认了当代自然科学认知图景的本质。这种先锋的认知构架告诉我们,真的东西是:有错,知错,才有真实的深化。所以,这本文集中那些出自我手但却已经属于历史的文本,如果是一种路标,构成它的就肯定不是一行笔直的足迹。固然不能像福科那样自觉地有策略地说:他的每部作品都是“工具箱”和“手榴弹”,但勇于自我解构,是这一文集想主要明示的逻辑。我以为,将走入21世纪的中国学界,不再需要那种标榜永远正确的漫画式的“大师”形象,世界思想史进程真正期待的是我们民族一批踏踏实实多流汗少唱高调的探索者。那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编辑推荐

《张一兵自选集》的主要内容: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学人。学术所依托者,学人也。学人须由学殖养成,非纯由天资铸就。学殖者渐,天资者顿,而学术的规律是“渐”的。基于这个“渐”的规律,出版人便有义务在当代学术的积累与整理上做一份工作,以助成学术之进步。这是我们出版此丛书的初衷。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新学人。他们大多有过对社会动乱与变革的体察,受过“西风”渐欲迷人眼的种种思潮的冲激,有过放眼望洋的蹈厉,亦有过躲进小楼的沉潜。他们在80年代初崭露头角,继而渐趋成熟。90年代以来,这批学人更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对新世纪的学术前景作了从容的思考。由此我们也就有理由期望他们在步入下一个世纪的时候,成为新世纪通博的学术大家。这样的大家是现代化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因为一个民族,在其步入现代化的日寸候,倘不能对自身的存在作出健全、合理的解释与肯定,那便是崩溃的开始。学人的使命,究其根本正在于作出这样的解释与肯定。我们不能在拥有了技术之后却失去了精神。这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是可堪忧心的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一兵自选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正版很赞内容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