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革命

出版时间:2002-1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挪威] 文安立  页数:249  字数:253000  译者:陈之宏,陈兼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冷战是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下半叶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这种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广的历史背景:一方面,冷战的结束拉开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使得学者们有可能打破冷战环境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从一种“后冷战”的历史高度出发,对于冷战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80年代后中国伴随改革开放而对有关历史档案资料的逐步开放,以及苏联解体后俄国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解密,学者们得以第一次获得了通过“多边档案研究”的方式,对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所有这一切,导致了被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路易斯.盖迪斯(John Lewis Gaddis)称之为“冷战史新研究”(Zhe New Cold Way History)的一种新的国际学术潮流的兴起。挪威学者文安立(OddAm.Westad)于1993年出版的《冷战与革命——苏美冲突与中国内战的起源》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本在国际上受人注目、引起很大反响的专著。

作者简介

文安立(Odd Ame Westad)原籍挪威,现任伦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史教授。他于1989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获博士学位,曾担任挪威诺贝尔研究所研究部主任。他是近十余年间在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中涌现出的最负盛名的中青年学者之一。本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书籍目录

序论第一章 雅尔塔与大国对战后稳定的追求第二章 中苏条约与大国合作的破裂第三章 七大与中共外交政策的缘起第四章 向沈阳进军:中国政治与苏联对东北的占领第五章 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对华北的干预第六章 马歇歇尔使命的起源第七章 苏联撤军与内战的来临结束语 造反、大国干涉和冷战参考书目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雅尔塔与大国对战后稳定的追求  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合作的产物,也是蒋介石积极“参与”大国政治的结果;蒋介石得到了苏美两国站在他一边对付中国共产党的保证;斯大林获得了美国对苏联在外蒙古和东北特权的认可;罗斯福得到了苏联对日参战和战后苏美在东亚进行合作的保证;谁能料到,这一前冷战时代形成的体系,已在为冷战到来准备条件……  诚如路易斯。菲舍尔(LouisFischer)所指出:“人们都说雅尔塔会议创造了历史,这其实是言过其实了。”就这次最高级会议在东亚问题上所达成的协议而言,这一论断尤为精确。这些协议都是会前几个月里大国间错综复杂的政治运筹的产物,受谈判本身因素的影响很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苏美两国领导人都试图用一种让双方政府都感到满意的方式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加以规划,这是雅尔塔会议得以在东亚问题上达成协议的基础。罗斯福希望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并把继续同苏联合作视为维护美国全球利益的最佳手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冷战与革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价格很实惠啊!
  •   冷战系列中不错的一本
  •     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本书的视角。这是一本从世界史的大背景来考察其中一部分——中国历史中的国共内战起源的历史书。个人认为,这么多年我们国内史学界在如何看待国共内战起源的问题上恐怕有一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即,可能由于大家站的离历史太近了,看待它的时候就会忘记了一些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注意考察地区历史本身。而我以为对中国内战爆发的解释不能只是用一个“内部结构变动”作为观察视角,中国内战爆发问题以及此后内战进程的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国际因素影响着,但是国内学界在外部因素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则远不如我们在内部结构解释上的用力多。
      而文安立先生的这本《冷战与革命——苏美冲突与中国内战的起源》则有点域外来音的意味,他在书中运用多国档案对冷战进程中发生在远东地区,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辨正,使得之前被“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刻意遮蔽的历史真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展现出来(当然这只是文先生作为一个西方学者的一家之言)。
      
      中国内战问题作为冷战早期在东方最重要的事件和美苏两大国制定的雅尔塔体系下的第一次重要博弈,对它的研究也就不能仅仅满足和局限于内部结构变动的阐释和解释上了,必须结合外部结构的变动来看待,在这一点上文先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同时我在译后记中了解到,文先生作为一位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新锐学者,他的学术活动一开始就同“冷战史新研究”联系在一起,并且,他本身就是“多边档案研究”新学术潮流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因此,发掘和运用新资料,对历史细节进行考释辨正,自然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资料的新颖还不是这部著作的主要特色,因为它的出版是在1993年,但是还无法利用前苏联的解密档案,这恰恰成为他提倡的“多边档案研究“的一个缺憾。书中文安立自己所说:“由于缺少关于苏联外交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还不得不被迫自上而下地,即从那些能为外界观察者所认识到的行动出发去解释,而无法通过文件来阐释其外交政策的动机。……因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假设,所以运用起来就有明显的局限性。” 但是,尽管有着遗憾,我觉得这本书已经是相关领域一本不错的著作了。
      
      文安立书中探讨的第一个主题是中国内部政治斗争对美苏关系恶化和冷战局面到来的影响。他把美苏冷战的发生认识为“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组合”,一些原本是地区性的事件对美苏从二战时的合作迅速走向战后冲突发挥了重要影响,他认为二次大战末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导致大国合作的“雅尔塔体系”不满四个月就开始崩溃的主要因素。正是中国的内部政治斗争改变了美苏在东亚的关系,这“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来临”,而“在这个新时期里,两大国之间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拉开冷战的序幕”。也由此引申出他支持的冷战起源于亚洲的论点。他论证道:“中国内战的开始标志着冷战观念在美国人、苏联人和中国人中占了上风。”而“从1945年年中起的那一年里,两大国逐渐埋葬了在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一切希望,并将他们在中国的冲突转变为两大国全球冲突的许多组成部分之一” 。书中探讨的第二个主题是:美苏关系恶化、冲突对中国内部政治斗争的作用。文安立的研究重点放在考察中国内战的发生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斗争双方如何将对外政策纳入各自的战略,通过利用外部资源来达到内部各自斗争的目的。而文先生对此的看法是:中国内战的结果不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也不是脱离外部因素而决定的,恰恰是外部资源的分布状态和斗争双方利用外部资源的竞争体现了“国际事务对于中国内战的结果所起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略了。
      
      换个视角看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尽管不能全面赞同书中的叙述,理论,观点,但是我以为该书的学术价值确实是很高的。
      
      此外,此书的翻译工作很不错,读者会感到阅读比较顺畅。译者名气很大,尤其是陈兼先生,绝对是目前世界冷战研究的一流学者。此外书价也很便宜,可以入手。
  •     P137
      脚注3
      里塞斯的鸟语原名应该是Albert Resis
      而且这书名好像应该是Stalin, the Politburo, and the onset of the Cold War: 1945-1946
      
      P203
      脚注
      梅塞同学的鸟语原名应该是Robert Louis Messer
      
      还有几个疑似Typo,不过大家一看就明白...
      
      书是好书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翻译,非常好...行文很流畅...可以算同类译著中的上上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