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罗伯特·所罗门  页数:469  字数:400000  译者:张卜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可以作为高校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作者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还加了几篇附录,生动地讲解怎样写哲学,哲学的规范、文体、风格是什么,以及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这对学术写作的规范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著称,难怪本书写得如此善解人意,叙述如此生动,特别吸引人,字里行间都透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

作者简介

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1942-2007),是世界著名的哲学教师和讲演者。他目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一百周年纪念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其中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哲学的主题  致教师  致谢 导言 做哲学  避免时髦词语和言之无物  明确表达和论证:哲学的两条重要特征  概念与概念框架 逻辑准备  演绎  归纳  对论证进行批判  篇末问题  参考书目与阅读建议 第一章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  开篇问题  参考书目与阅读建议 第二章 生活的意义  开篇问题  意义的意义  生活的各种意义  篇末问题  参考书目与阅读建议 第三章 上帝  开篇问题  信仰上帝  男女众神  西方关于上帝的传统观念  恶的问题  信仰与理性:信仰的方式  理解你的信仰  篇末问题  参考书目与阅读建议 第四章 实在的本性  开篇问题  真实的世界  什么是最真实的?  最初的形而上学家  早期关于实在的非物理看法  柏拉图的“形式”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心灵与形而上学  唯心论  目的论  形而上学与日常世界  篇末问题  参考书目与阅读建议 第五章 真理的追寻  开篇问题  什么是真的?    真理的两种类型    唯理论与经验论    知识的预设  怀疑论  知识、真理与科学  真理的本性  合理性  主观真理与相对主义问题    篇末问题    阅读建议第六章 自我  开篇问题  本质自我    自我是身体,自我是意识  自我及其情感  心一身问题 自我是一种选择 篇末问题 阅读建议第七章 自由  开篇问题  自由与好的生活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篇末问题  阅读建议第八章 道德和好的生活  开篇问题  好的生活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道德和道德理论    义务论道德  后果论理论  亚里士多德和美德伦理学    道德——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尼采和对道德的攻击    篇末问题  阅读建议  第九章 正义和好的社会  开篇问题  道德与社会  社会的性质 该由谁来统治?——合法性问题   无政府主义、自由市场以及对政府的需要   什么是正义?   平等的意义   正义的起源与社会契约   权利和自我的概念 篇末问题 阅读建议第十章 哲学、性、种族和文化  开篇问题  扩展哲学的“教规”    超越“西方传统”  其他文化,其他哲学  性政治:女权主义哲学的兴起    黑人哲学的复兴    篇末问题  阅读建议第十一章 美  开篇问题  美与真  欣赏悲剧  关于品味的争论  艺术、伦理与宗教  大众文化美学与日常生活    篇末问题  阅读建议附录一 写作哲学  开篇问题  写好哲学的规则    间接风格附录二 演绎逻辑有效的论证形式附录三 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非形式”谬误术语表中文版第二版译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们的哲学体系和哲学观点的基本单元被称为概念。概念赋予经验以形式,并使明确表达成为可能。甚至在我们试图说清楚自己的观点之前,概念就已经使我们可能去认识世界中的事物了。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或听到具体的人或物,而不是像透过一个焦距没有对准的摄影机那样看到一团模糊的世界,就是因为依靠了概念。除了规定我们经验的形式,概念还能把我们的经验组织起来。概念罕有孤立存在的情况,它们实际上总是要组成一个概念框架。下面是一个关于概念的例子:当我们还是孩童时,我们学会了把某种东西叫作狗,于是获得了“狗”这个概念。起初,我们使用起概念来很笨拙,我们会把任何有四条腿的东西都叫作“狗”,比如猫、牛、马等。但随后父母纠正了我们,我们于是学会了更加精确地使用概念,先是学会了把狗与猫、牛、马区分开,然后又学会了把它与狼和豺区分开。这样我们就拥有了“狗”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辨认出狗,也可以谈论狗,甚至即使没有狗出现,我们也能对狗进行思考和想像,并且可以谈论对一般的狗的看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以及辨认狗的不同种类——比如辨别凶恶的狗和温顺的狗——而把概念精致化。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概念在实践上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因为正是概念告诉了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什么时候奔跑,以及什么时候礼尚往来等。但“狗”这个概念也成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一部分——一个狗在其中不无重要的世界,一个划分成狗与非狗的世界,一个可以思考狗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之间有什么区别的世界。(古代哲学中有一股很大的思潮就被称为“犬儒主义”,该词取自“狗”的希腊词。)犬儒派通过过一种苦行的贫穷的生活而获得了这一名声,在其同时代人看来,他们的生活比“狗的生活”好不了多少。某些概念有着非常具体的对象,比如“狗”这个概念就是这样。由于这些具体概念来源于经验,所以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为经验概念。我们已经看到,“经验的”(empirical)一词指向经验(比如说,知道狗的不同种类和行为),我们还会多次看到,empiri这一词根意味着与经验有某种联系。通过经验概念,世界开始变得对我们有意义了。我们借助于经验概念把世界分成了可以区分的各个部分,学会了怎样与之打交道,发展了我们谈论、理解和解释它的能力,学习和谈论关于它的更多情况。除了这些具体概念以外,我们还要使用一些更为抽象的概念,它们的对象无法触及或经验到,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简单定义。这些概念被称为先验概念,因为它们在概念上是先于经验概念的。“数”这个概念便是一例。无论数对于我们关于经验的讨论是多么的重要,算术概念并不是经验概念。虽然数学家谈论“无理数”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却无法对应我们日常经验中的任何一样东西。要想理解这一概念需要具备许多数学知识,因为与大多数概念类似,这个概念仅能在一个由其他抽象概念所组成的系统中进行定义。较之“狗”这个经验概念,“数”这一先验概念引发了困难得多的问题。一般来说,哲学所关注的其实正是这些最困难的概念。由于哲学概念是抽象的,它们的含义可能会为各种不同的意见留有广阔的余地,比如“好人”的概念和“好的生活”的概念似乎对于不同的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含义。因此,“上帝”的概念导致了巨大的困难。事实上,这种困难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些宗教会拒绝对上帝做出定义,甚至会拒绝给他(并不总是“他”)一个名字。在犹太—基督教传统和伊斯兰教传统中,上帝这一概念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在《圣经》中也是如此。然而,一旦我们开始思考其他某些上帝概念,比如希腊关于宙斯和阿波罗的概念,印度教关于毗湿奴和湿婆的概念,或者把上帝等同于宇宙整体、某种生命力?或被一个人当作自己“生命的终极关切”的无论什么东西的某些现代概念,你可以看到,仅就这个语词达成一致还不能解决最困难的问题:上帝是什么样子?我们能够期待他什么?信仰他是什么意思?我们的上帝概念是什么?“自由”这一概念是特别困难的。有些人认为,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由仅仅在社会允许范围之内才是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自由”就已经是非此即彼了。语词及其含义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进行解释正是哲学的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意见分歧仅仅是针对一个词的含义。我们所无法达成一致的是概念,而概念又反过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自我”的概念也与此类似。在纯粹语法的意义上,“自我”一词仅仅是指某个人,比如当我说“我向院长毛遂自荐”时指的就是我本人。但什么是这个自我?它并没有被这个仅仅有所指的词所定义。我的自我指的是就是我吗?是正在说话的声音吗?还是指整个一个人?它是否包含关于我的每一样琐碎的、无关紧要的事实(比如我今天早上忘了刷牙)?它指的是某种本质性的事实(比如我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吗?我的自我是一种灵魂吗?抑或是一种社会建构,它无法用单个的人来定义,而必须用我的社会和我在其中的特定角色来定义?“真理”的概念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真理就是“事物真实存在的方式吗”?它依赖于我们相信什么以及对如何才算是相信的规定吗?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我们都被自己有限的世界观限制住了,以致无法超出自己语言的概念和有限的经验来看世界?在所有概念当中,最为抽象和最有争议的不是那些我们用来把世界划分成为可以理解的各个部分的概念,而是那些我们试图用来理解世界之整体含义的大概念。宗教是传达这种整体理解的传统渠道。但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是为了这个最终的目的,宗教已经受到了来自科学、艺术、法律、政治和哲学的挑战。这些包容一切的图景和视角是我们最终的概念框架,即我们用来“框定”和组织所有其他更为具体的概念的那些最抽象的概念。“概念框架”这一术语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它对于明确表达那些构成大多数哲学的概念是重要的。然而从一种更具实践性的眼光来看,所谓“概念框架”也可以被当作一套价值和一种审视生活的方式,或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可以被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把侧重点放在政治与社会,那么这种东西可被称为意识形态——一套关于社会本质以及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政治角色的观念。但一种意识形态也同样依赖于概念,所以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概念框架;如果把侧重点更多地转向历史角度,我们会发现,历史学家们有时把同一种东西称为思想气候;如果我们把侧重点从赋予世界以形式的概念移开,而去强调由这种东西所得出的对世界的看法,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通俗的哲学术语——世界观(它经常被写成德文的形式Weltanschauung,因为有几位德国哲学家曾经在上个世纪?指19世纪?频繁地使用这个词)来表达。然而不论我们所使用的是哪一个术语,侧重的是哪一点,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拥有这些观点了,通过它们,我们不仅把世界条理化了,而且还规定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哲学中明确表达它们时,我们并非只是在创造一种思想的任意结构,而是在明确和澄清我们业已相信的东西,从而更加清楚自己的思想,能够为之辩护,在必要的时候有能力改变它们。通常,我们的概念框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思想气候或者世界观都会被想当然地用作我们做其他工作的理智基础。然而有的时候,检查一下基础、仔细审察一下我们通常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必要的。如果我们计划建造一座房屋,认真考察一下地基是个不错的想法,特别是当有什么东西好像出了毛病时就更是如此,比如土过于松软,地点位于易发生地震的断层处等。我们的概念框架也是这样。一旦我们去检查它们,它们就有可能显得十分软弱或畸形,甚至有可能马上坍塌下来,任何切中核心的问题或者反对者的进攻都有可能使它垮掉。比如在大学新生中,这种经历屡见不鲜:他们带着某些一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宗教、道德、政治和个人的观点(他们从未对这些观点进行过质疑或辩护)入了学,随后碰到了某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一位室友、老师或学友),紧接着,这些自己从小到大都坚信不疑的观点陷入了一片混乱。那些尚未做好理智准备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他们对许多想法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把握了,于是便开始进行防御。在此过程中,他们甚至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侵犯,经常会为某件事情争论不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一些哲学思考之后,这些学生又会对他们相信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相信重新明确起来。在基础被考察之前,它可能已经相当虚弱甚至近于崩溃了,然而一旦他们看清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便会把空隙填补坚实,使自己免于不期而遇的思想地震的侵袭,并能以一种更为坚定的自信重塑自己的信念。当然,你有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使用着两种甚至多种概念框架。例如,一种是学校里的科学框架,一种是周末的享乐主义(或快乐主义)框架,还有一种是周日早晨的宗教框架。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不同的框架应当怎样联系在一起呢?哪种是最重要的?它们果真互不相容吗?要想生活得一致,我们难道不是必须要把所有这些信念全都统一起来吗?说到底,对概念和概念框架的理解之所以如此重要和有价值,是因为我们在对它们进行理解的同时就是在进行着创造,从而丰富、发展和巩固它们,赋予我们的日常生活以新的意义和清晰性。有风格地做哲学一种哲学的质量取决于它所提出的思想的独创性、彻底性、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严密性,以及整套看法留给读者的印象的鲜活程度。哲学史上那些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想法与他们的大多数同时代人(以及经常与他们进行交谈的其他哲学家)并无很大区别,但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大哲学家,是因为他们雄辩地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出色地为之做了辩护,并把它们组织到一起,建成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同时也是很艰深的)大厦。哲学首先是明确表达和论证,但哲学也是有风格地进行明确表达和论证。从本质上讲,任何一种哲学、哲学中的每一篇文章或每一本著作都是在为某种观点提出充分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哲学训练会对将来从事法律、政治、商业或几乎任何一门职业的学生如此有价值的原因,除非明确表达和论证对这门职业无关紧要。然而,并不旨在为某些特定的听众(即使他们只是你的室友或哲学老师)提供充分理由的脱节的表述和论证是没有意义或目标的。哲学应当有说服力,也就是说,除了表现出批判性的思考和显示智慧以外,哲学作品还应当风趣、机智、有戏剧性甚至是诱惑性。哲学要以绝非平凡的方式得出平凡的观点。不过无论是刚入校的一年级哲学学生的稳妥思考,还是厚达几百页的大哲学家的经典文本,哲学活动本身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力图尽可能吸引人地明确表达和澄清自己关于世界的看法。你完全有可能参与其中,通过当一回哲学家来欣赏哲学。当你学完这门课的时候,你也将成为定义“西方”——也包括一点“非西方”——哲学世界的悠久传统的一部分(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你的思想:没有被明确表达的思想,就没有东西可想或可写。 批判性的思考:未经审察、批评、发展和论证的思想还不是哲学。你所能从哲学课上汲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就是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在收集信息的同时还能对其思想进行细究的能力。 论证:哲学并不仅仅是陈述你的观点,而且还要用论证对你的观点提供支持,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最好的哲学总是具有一种针锋相对的形式。不要只是陈述,还要给出论证,预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反对意见,尽早去反驳它们(“你可能会反驳说……但就这种说法,我想指出的是……”)。 问题:哲学不是由对这个或那个话题的随随便便的思考和论证所组成的,它是被一个问题,一个自己真正关注的问题激发出来的。死亡和生活的意义之所以会成为哲学问题,是因为——温和地说——我们都关心生与死以及我们的生与死的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关于知识的问题,是因为有时某人会怀疑我们是否真正知道我们自认为知道的东西,自古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在回应这种挑战(比如,你怎么知道你现在没有在做梦?或者,你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五分钟前随着它的所有化石和古代遗迹,以及我们和我们所有过去的记忆一同创造出来的)。哲学可能始于对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和世界的好奇,但它必须关注某一个问题。 想像:你的一连串合理的思想和论证也许可以算作哲学,但却可能是死板无趣的。不要害怕使用比喻和类比。正如你将会看到的,某些最伟大的哲学家把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既写成了哲学文章,又写成了诗。 风格:无论什么作品,只有当它具有一种生动的风格时,其可读性才强。写作好文章的规则固然适用于哲学,但悦人耳目——令人激动、有吸引力、富有魅力、有说服力——的规则也同样适用。无论一种思想多么令人振奋,一则批评多么入木三分,如果它能伴着修辞和感人的笔触表达出来,再辅以优雅的起承转合,其表达效果必然更佳。 也许苏格拉底本来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应当思考他的生活,因为至少有的时候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使生活更加值得过”?但这样一来,也许就没有人会记住这句话了;他所采取的是另外一种说法,即“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千百年来,无数人都被这句话的大胆与直率所震慑,没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然而,一则警句只是蕴涵了一种哲学,其本身并不是哲学。这句动人陈述所蕴涵的意义是什么呢?它的意义就是包含了他所有的思想、形象和论证的苏格拉底的整个哲学。同样,你的哲学也应当尽你所能去有力而优雅地明确表达和论证你所相信的一切。关于哲学风格——以及如何进行哲学写作——的更多讨论,读者可以参见附录一。 ……

编辑推荐

  中国著名哲学教授联袂推荐!陈嘉映、靳希平、张祥龙、孙正聿、邓晓芒。《大问题》是一部不难读又正道的哲学入门书,张卜天的译文也好,特别值得推荐。《大问题》确实是一本值得对哲学有兴趣的人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入门书,它平易近人而不故作艰深,但并不是不需要动脑筋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6条)

 
 

  •   这本书不同于国内哲学导论“自说自话”的写作风格,把读者当“人”看,用思辨的、简洁的话语让读者了解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的主题和思维方式,善莫大焉。
  •   这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宜作为哲学入门的一本书,我也看过一些其他的哲学入门书,应该是我水平太差,所以我感觉那是一些催眠的书,至少这本我还没有让我进入睡眠状态。
  •   对于向往哲学的朋友,值得购买.简单易读,但是不肤浅.涉及的都是日常中容易碰到但是可以一晃而过的困惑.按美国教材的习惯,本书附有详细的推荐书目,方便读者进一步阅读时作为参考,少走弯路
  •   这本书趣味性很强,非常适合哲学爱好者和入门的人,不同于其他哲学概论之类的按照年代学派的讲述模式,而是提出了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并展开讨论,真的很不错~
  •   好书,认真介绍了不少哲学概念、逻辑概念,而且写得不那么深奥难懂,值得反复阅读。
  •   这书可真是好,简单明了,但是不是一下就看懂了,而是需要认真的读,好好的思考。这样的话就差不多对整个哲学有了系统的了解啦
  •   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教材。是我买的第二本,送给有哲学兴趣的表弟。但是感觉上没有第一版的印刷和装订好。有几张缺页。
  •   将哲学写的易懂有趣,不错的哲学入门书籍
  •   准备考西方哲学时买的一本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考哲学,还是一本很不错的哲学入门书
  •   好书,哲学的入门书,介绍了一大堆的各样的理论。有时候一下子还真接受不了这么大的差异理论。不过,真是一本好书。我还没看完,有空接着看。这本书还挺伤脑筋的。不过哲学嘛,伤脑筋是正常的
  •   想入门哲学的还是可以看一看的,比较好。
    不过最厉害的还是咱们老祖宗,生活即哲学
  •   这是四川大学考研指定的哲学通论教材,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值得一读。
  •   同学的推荐、自己用心的阅读,让我再次领略了哲学的魅力!
  •   书送来的很快,封面也和我想的一样,书里面教了哲学基础理论,非常有用
  •   这真是一本好书,能把哲学说得通俗易懂!
  •   可以作为西方哲学史的入门书容易看懂书的质量也很好值得购买
  •   不像传统的教材总是直接告诉你应该是怎样的,这本书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很有用,特别是对初学者很有帮助
  •   入门读物上佳之选
  •   我觉得这本书很好,除了书的内容本身很具有吸引力,很值得一读意外,印刷质量也很好。
  •   买了不只一本。当当服务也不错。值得推荐。译笔也值得称赞。
  •   如题~原来在图书馆看的第一版,很受启发,所以在这里又买了第二版来读,很好~
  •   发货及时
    书本质量很好,确实是正版
  •   写得比较通俗易懂
  •   这可以说是一本和作者互动的书
  •   一看就懂,一点就明~略看专注看同样行!
  •   川大的考研参考书,还不错。
  •   书很好 很正
  •   我一直想得到的书
  •   书的装帧不错,内容也很好!
  •   只是当当书的质量有点令人不放心……书的封面有点折痕,哎算了,还是5星吧
  •   比苏菲的世界还要喜欢,娓娓道来,而且不失睿智。
  •   这本书很好,喜欢
  •   好~~~~~~
  •   大致翻了一下,还可以接受
  •   送得特快,相当好,就是书皮有一点点磨了。
  •   书很不错,质量很好!
  •   字斟句酌,明晰而深刻
  •   哲学,智慧的学问,只有智者才能了解,学习,但是由罗伯特·所罗门教授所作的《大问题》让我们这些不能成为智者的人也能了解哲学的奥秘,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尤其是其生动的叙述更加引人入胜,让我觉得不是在研究哲学,而是“懂得”。
  •   一本不错的哲学入门书,可以作为刚接触哲学的读本,给读者提供一种了解哲学的思维方法。由于篇幅的限制,有一些问题探讨得还不够深入。译者在某些方面的用词还欠考虑。总之,很值得一看。
  •   《大问题》此书的第一版,就是点燃我哲学热情的起点。在生活中,我也经常推介给朋友们阅读。第一版购入许久,后来送给了一个在香港来广州实习的学生。其后自己又购回了第二版。感觉内容还是那么的亲切,但纸张的质量就大不如前了;且印刷也欠缺了点。希望再版时能注意一下。书的灵魂还在,题材关注的问题也是永恒的青春着。而且看前言描述,此次还比第一版增加了些内容。在书本的翻译者留言那,还了解到书本的作者不早前去世了。老实说,我虽和作者素不相识,但挺伤感的。所罗门教授是点燃我生命热情的人,不夸张的说是我没见过面的恩人……如果有第三版、第四版,我还会继续买。《大问题》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第一书”了。感谢《大问题》、感谢相关出版社、感谢译者、感谢所罗门教授。本来是5星的,但我购入的第二版的确质量(书本的躯壳)一般。减1星^_^!
  •   西方人写的哲学入门书,对于任何想了解哲学的人来说,都是大有帮助的。
  •   书的质量挺不错的,论述的哲学问题也通俗易懂,值得一看。
  •   很好的一本哲学入门读物,简单易懂,通俗有趣
  •   本文深入浅出,让没有哲学基础人都容易读懂,不同以往哲学书的乏味之处,值得一看。
  •   不错的哲学入门书
  •   简明的哲学入门
  •   学习哲学的入门书籍
  •   绝对好书不可多得的哲学导论
  •   不错的哲学读物,写得很好,翻译也不错
  •   看完苏菲的世界,这是第二本跟哲学沾边的书,刚刚开始,感觉不是很难接受,有兴趣看下去。先给4星吧。
  •   没什么意思,哲学,真的不好读
  •   看了之后真的很喜欢,只不过书的装帧有点问题,中间有几十页竟然是凸出来的,书边显得很不齐,对于想好好保存的书来说,真的是很郁闷的事。。。因此四星。。。
  •   能把这么简单的问题讲得这么有哲理,让人思索万分!
  •   这是一个大问题
  •   无论纸张还是内容,都确实不错····
  •   挺好的,发货也比较快
  •   装帧纸张都挺好的
  •   好书一本,美中不足的是封面有磨损,包在书外面的简介也烂了……
  •   书质量还好
  •   一买来就被人借去看的人伤不起
  •   还没看完....需慢慢看~!
  •   挺不错的哲学入门书
  •   ~~不错
  •   开始看的时候会觉得枯燥,不过耐着性子看下去,还是不错滴
  •   看了就想睡觉的书
  •   书折坏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