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出版时间:2004-07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意)亚米契斯  页数:241  译者:夏丏尊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爱的教育》共一百篇文章,包括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其父母为他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爱”贯穿在每一章节中,既有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处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本书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广泛流传,堪称经典。

作者简介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08年3月11日在博尔迪凯拉病逝。
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土坦丁堡》、《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等。他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891年加入社会党此后,他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卷 十月始业日(十七日)我们先生(十八日)灾难(二十一日)格拉勃利亚的小孩(二十二日)同窗朋友(二十五日)义侠的行为(二十六日)我的女先生(二十七日)贫民窟(二十八日)学校(二十八日)少年爱国者(每月例话)烟囱扫除人(十一月一日)万灵节(二日)第二卷 十一月好友卡隆(四日)卖炭者与绅士(七日)弟弟的女先生(十日)我的母亲(十日)朋友可莱谛(十三日)校长先生(十八日)兵士(二十二日)耐利的保护者(二十三日)级长(二十五日)少年侦探(每月例话)贫民(二十九日)第三卷 十二月商人(一日)虚荣心(五日)初雪(十日)“小石匠”(十一日)雪球(十六日)女教师(十七日)访问负伤者(十八日)少年笔耕(每月例话)坚忍心(二十八日)感恩(三十一日)第四卷 一月助教师(四日)斯带地的图书室铁匠的儿子友人的来访(十二日)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王的大葬(十七日)勿兰谛的斥退(二十一日)……第五卷 二月第六卷 三月第七卷 四月第八卷 五月第九卷 六月第十卷 七月校毕赘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的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一直在听《爱的教育》的有声朗读。
      最喜欢《我二年级的女老师》这篇。总感觉自己亲身经历过了一样,还有老师临走时那句“千万不要忘记我”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但是在生活里,我却没有真正遇到不会被忘记的老师,不是说这些老师不敬业,只是少了书中老师的情感,仅仅如此。
  •      读的是1924年刊开明书店版,读来有些地方甚至会有些拗口,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去感动,反而译的更有味道。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个强烈的想法三番五次的跳出来,如果我们小学的语文教科书是这本书,社会将会怎样?
       书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爱,它向我们展示了小到对同学,大到对国家的爱。尽管故事在某些层面上有失真的嫌疑,但总比小学教科书里的故事来的更易于接受,更有教义。过往,教科书的意义是认识几个汉字,学会几个成语,对于思想的教育则另开一堂思想品德课,用教条式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黑什么是白。男的叫小明,女的叫小红,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道德的模范。而我们不能像小雷那样不听话不懂事,要做个好孩子。一点血肉都没有谈何教育?是,雷锋有血有肉,但数年后的今天当真相与谎言纠缠时,当年让雷锋深驻我心的孩子们价值观是否受到挑战?而当年便嗤之以鼻的“叛逆少年”是否笑的愈加轻蔑?对于思想、对于价值观的教育就应当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课本里,有的事甚至都不应该说破而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
       社会冷漠的现象已不是一朝一夕,当然我不会简单地将这大现象简单地归结为这个单一的原因,但冷静思考后,众多的因素里怎么会没有教育的份?有人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以我的资历是断然不敢做出这样的结论的,但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社会的阴暗面总有一天会在成长中见识,所以年幼时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要我找这本书不适合做教科书的理由只有一点,外国人写的,译的也通俗,没那么多生字儿让老师默写。不然这样不动声色的教孩子们去爱有谁不会接受?
       里面写的都是些寻常的爱,但就是这样普通的爱在现实中早已不再普遍,人人为己竟似乎成了社会进化的结果。是有多久,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负面报道总是压过正面报道;是有多久,我们看到感动中国却不再感动;是有多久,我们看到路边的行乞者不再去摸摸口袋……
       其实读这书的时候是很惭愧的,和书中人物相比,我哪里还有什么爱在奉献给别人。但是令我欣慰的是,我起码还能为书中的故事感动,也许,我还有可救药。
  •     在大学的时候,我曾前往图书馆地下一层的书库,在意大利文学前徘徊。当时,这本《爱的教育》是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夏沔尊先生翻译的,一本橘红色封皮的小书。我当时心生疑惑:图书馆将书房错位是常有的事,这本书理应属于“教育类”,却又成了文学大系。
      
      《爱的教育》(Cuore)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通过埃•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三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作为教育系的学生,多读一读这些方面的书总是有好处的。前些日子到书店偶然发现书架上有一些教育系的专业书,如郑金洲的《教育概论》,让我倍感亲切。或许这就是一个专业带给我的归属感。我自进入教育专业,也有一年的时间了。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为我指路,在他们的赏识下,我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自己的事业。有时候,我将他们做类比,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真的不知道。20年接受学校教育,到底掌握了些什么,我从未好好思考过。我只是明显的感觉,自己在一年一年中成长,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自我。正如书中所描述的,学生、家长、同学、朋友、老师、陌生人,他们形成了一股合力,向着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努力。有人说这本书让他们感动,而我却在有些地方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这是夏沔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前说的一段话。当他翻译完毕,又说过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一点,我特别有体会。作为专业教育研究人员,一直以来,我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体现出教育学科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似乎这是一种遗世独立,但却又是一种固步自封。其实,教育,本身就是面向全体人的,又何尝费尽心思做一些难以理解的研究?教育,永远是平实的、真实的、简单的、用爱浇灌的。
      
      或许人间有真情,只要依然教育存在。
      
  •     这是一部流传于世界各国的名著,被普遍用作儿童的启蒙读物。书中所描写的那种儿童之间的纯真的友情,师生,朋友,父母与儿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同情,无疑都会使少年读者深深地受到感染,都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友爱精神和同情心。而书里的小学生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所接受的那些细致入微的教育,也无疑可以作为今日教育儿童的借鉴,以培养儿童美好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   本书原名《Coure》,意思是“心”,英译本《Heart》也是“心”的意思。这次从英译本转译,仍旧保留了《爱的教育》作书名。因为这个书名不但已为很多读者所熟悉,而且,比起“心”来,意思更明确,更能体现原书的精神。为了使这本书的性质更明显,这次增加了一个原书本来就有的附标题----“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
  •     在意大利亚,有两本书可以说是“而用必读之书”,一本是《小木偶奇遇记》,另一本就是《爱的教育》。其实不仅是意大利亚,在世界各国,许许多多孩子们的童年恐怕也少不了这本书。《爱的教育》原来的意大利书名叫做《心》,1922年有我国作家夏丐尊先生根据英、日译文翻译成中文,并将书名定为《爱的教育》,实在是非常地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那就是——“爱”和“教育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