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第4辑)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夏中义,丁东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辑分为独立评论、知识生活、沉钟、观察、新青年、我的大学、读本新选等栏目,收录了包括《唤醒上海交大的文科记忆》、《死亡之思》、《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的改造》等文章。

作者简介

  夏中义,1949年生于上海。1982年春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留校执教,历任助教(1984)、讲师(1986)、副教授(1996)、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所长。学术著作有:《艺术链》(上海文艺,1988)、《世纪初的苦魂》(上海文艺·1995)、《思想实验》(学林,1996)、《新潮学案》(上海三联、1996)、《九谒先哲书》(上海文化,2000)、《学人本色》(广西师大,2003)、《大学人文读本》主编(广西师大,2002),《大学人文教程》主编(广西师大,2003)。

书籍目录

[独立评论]
智效民·张伯苓怎样当南开校长
傅国涌·竺可桢怎样当浙大校长
刘佳林·唤醒上海交大的文科记忆
[知识生活]
邵建·有无之间
徐方 祝大同·死亡之思
关增健·神话中的科学——仿《梦溪笔谈》
[沉钟]
李新宇·“最后之觉悟”——《叩问陈独秀》之第二章
朱鸿召·安吴青训班教育模式解析
唐少杰·清华大学“教育革命”述评
[观察]
徐友渔·当代中国的保守主义——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讲演
邢小群·“大学人文”是一门公民常识课
周建忠·学科内涵与工作分类——出席“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感言
[新青年]
唐馨·与母亲谈林昭
萨林娜·美丽的心
姚瑶·在矛盾中负重前行
傅遁嘉·我应“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大学]
武跃速·“生活在别处”:我的1977
杨支柱·怀念陈琼芝老师
[读本新选]
方悴农·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的改造
郑也夫·回归家庭学习生活——2004年1 1月7日在中华女子学院的演讲
编后语暨稿约

章节摘录

  美丽的心  一个人可以显得很渊博。当他谈歌德、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时,他可以滔滔不绝,让所有人都觉得他读过好多书。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读的是外国名著缩写本,或者是精读本什么的,而且他也知道,当初促使他读这些书的动机就是要在今天卖弄。  可事实上,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这些所谓的精读本,缩写本,实在是最无耻的文学杀手。它杀死一个个有血有肉、哭着笑着的人,它使鲜花变成标本,使少女变成木乃伊。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为何把它变成如此功利性的差事?他再也不能随着那善感的作者,进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之中;他再不能与哀哭的同哭,与欢笑的同笑了;他再不会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辗转反侧了;他再不能陪着扑在地上痛哭的维特一起流泪了。他可以说:“是的,我知道维特后来为绿蒂自杀了。”其实对他来说,维特压根儿没活过。没有一颗爱慕文学之美的心,读得再多也是枉然。  一个人经过良好的训练可以很出色地演奏一些乐器。他可以在文艺晚会上以精湛的技巧博取四面掌声。可是,如果没有美的清泉从内心深处流动,如果每个音符是从指尖滑落而不是从心里涌出,那他只能算作一个高级技工。  一个人可以参加很多社团,参与很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他为此花掉大量的时间,也慷慨地捐献钱财。他在镜头前亲吻孤儿,又搂着临终老人拍照。可一转过头就嫌恶孤儿的口水,恶心老人身上的味道。呸!世界上再没有比这虚伪的爱更让人恶心!没有一颗爱人如己的心,一切行动上的善良和同情都让人生厌。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心,那世界对他还有什么益处呢?还能拿什么换回自己的心呢?一颗美丽的心若是死去了,外表再充实再华丽也是给朽木镶金镀银;相反,人的心若是美丽的,不管他的外表多么软弱,低贱,笨拙,丑陋,他也如同宝贝装在瓦器里,终有一天会显出尊贵和荣耀来。  有梦的人跟没有梦的人是不一样的。没有梦的人大学毕业了,他说:“我的底线是月薪三千。”有梦的人说:“每天有十块钱吃饭就好。”岂知,一个人在物质上的底线越高,他坚守原则和梦想的底线可能就越低;他双手牢牢抓着三千月薪,就像被带了手铐,就像梦想的翅膀被黄金坠住;不愿舍弃的越多,放弃的和妥协的也就越多。相反那每天有十块钱就好的人,没什么能威胁到他,他随时可以舍弃现有的一切,就能专注地充满激情地追求梦想,就能坦然无惧地面对诱惑和威胁而不丧失原则,使良心得到安宁。由于随时可以舍弃,反而更加勇敢,执著,果断,勤勉。心中有梦,就可以转脸不看蝇头小利;心中有梦,就可以生活在别处。  或许有人会说:“我哪里有闲工夫管自己的心?我现在月薪还不够两千块。我还要买……还要做……等我……的时候,再考虑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结果,说这话的人一辈子都在庸庸碌碌中挣扎度过。诡诈的终在诡诈中,算计的终在算计中,争竞的终在争竞中。心思太缜密了,反结了网把自己套住;筹划太殷勤了,反而举步维艰。但那些心里清洁又简单的人,却什么好处都不缺。他们不会太在乎他人的目光和议论,他们由于心中对所做之事的热爱,就更加执著,更加专注,更加有激情,有灵感。因而,他们的成功和荣耀如同赠品一样接踵而至,虽然他们追求的不是这个,却附带着得到了。如同跳高运动员,两米都跳过去了,难道还跳不过一米吗?  整个世界都在说谎!如果你稍微停下来想想,如果你还有能力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如果你从轻浮、毛躁、大喊大叫的人群中退出几步冷眼看看,你会发现他们都在说谎。媒体的工作是像吹气球一样刺激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并将各种欲望不断地正当化、美化,鼓励人们为了满足欲望可以堂而皇之地不择手段;大学也不再干净了,学生们各自算计着怎样学习、怎样表现、怎样考证最有利于将来获得权利,最有利于赚钱……人们鼓吹物质上的丰足就能使人的心满足快乐。他们说:“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上层建筑。物质文明发达了,精神文明就自然提高了。”他们说:“先赚钱,等有钱了,再谈什么理想,什么心灵,什么梦之类的东西。”多么荒谬啊!难道人——这宇宙之中最高贵的生灵,是没有灵魂的畜生吗?难道人在年轻时一切劳苦只是为了将来的汽车和别墅吗?物质只能满足肉体,只有真理才能满足心灵的渴求。使人活着的不是肉体,而是心灵。肉体是无益的。若一千块钱就能使人丰衣足食,人却花了一万,那剩下的九千就会败坏心灵。因为“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骄傲”,能使人从里面腐烂。  我们“向外看”看得太多了,就会丧失自己。外面的世界堕落了!时候到了,我们该“向内看”和“向上看”了。“向内看”就是关注自己的心,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问问自己:“我的心麻木了吗?我还能付出无条件的爱吗?我的眼睛还能为别人的痛苦流泪吗?看到花朵、清泉、朝霞……的时候,我还能像孩子一样快乐吗?”  “向上看”是要叫人懂得敬畏,是叫人在永恒和无限面前记住自己的短暂和有限,懂得谦卑,专心听真理的启示。  “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从心发出来的。”

编辑推荐

  新学年开始了,新同学到来了。纯真的笑靥、灵动的身影、鲜活的思想……大学梦开始了!走进象牙塔的同时,伴随的是您一天天的长大成人。可是,何为成人,仅仅是身体成人?身体成人了,精神是否也“成人”?这些问题,似乎简单却又不那么简单。在这里,本书将为您的“精神成人”提供根基性的价值参照,为您思考“成人”的问题提供一个系统的优质思想资源。透过对“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的思索,我们想,您会有所感动!有所收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人文(第4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没顾得看,慕名而购
  •   心灵需要滋养……人生需要蜡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