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

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族  页数:27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匈奴人阿提拉、契丹人耶律大石和蒙古人成吉思汗这三位历史人物,都是从个人理想出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掠夺欲望去征服欧亚世界的。他们为世界带来战争和死亡,而后又重新为其布局。西方人在他们刚出现的时候,因为不喜欢他们来自落后的地区,而且缺少文明,所以便称他们为“蛮族”,但当西方的城市被掠夺,建筑被无情地摧毁,高贵被凌辱,乃至文明被撞击得东倒西歪时,西方人便惊呼:上帝之鞭出现了。    他们三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东方草原出发,用极富游牧特色的方式去征服世界的。他们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并且因为他们都是来自落后地区的牧民,所以,他们身上呈现出了一股奇特的地域气息。按勒内·格鲁塞的说法,他们是一群大地之子。他们终其一生都要让自己在开阔的地方生活,并为之不惜一切地去打仗,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作者简介

  王族,甘肃天水人,曾入伍西藏阿里,后调入新疆咯什,现居乌鲁木齐。写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多关注地域文化。出版有诗集《所在》,散文集《动物精神》、《风过达坂城》、《藏北的事情》、《游牧者的归途》,长篇散文《悬崖乐园》、《图瓦之书》、《狼界》等十五部作品。

书籍目录

  引子一 牧人、骑手或战士  引子二 游牧者走过的地方  阿提拉:最后的单于   匈奴人   一 怀念或记忆   二 狼的后代   三 散架的原始车辆   四 时间的腹腔   五 贬和褒的词   六 狼性   七 流血的河   八 文明之痛   九 奥尔良战役   一○ 猫与老虎的游戏   一一 女萨满传出的消息   一二 九十九步和最后一步   一三 婚礼背后的阴影   一四 死亡的另一种说法   一五 马戏表演中示众的头颅   一六 冒险的代价   一七 寻找祖先的人   附录一 匈奴单于世系等  耶律大石:一个人的帝国   契丹人   一 战争让人疯狂   二 长城第一次被打开了一个口子   三 辽王朝的盛与衰   四 战狼跃上了历史舞台   五 不合时宜的爱情   六 孤独的突围者   七 寻找自己的路   八 远行   九 一个人的帝国   一○ 理智的迁移   一一 称雄一方   一二 卡特万大战   一三 中亚的颤抖   一四 复国之痛   一五 胜利与失败   一六 消失的背影   一七 一种证词   附录二 辽皇帝世系   成吉思汗:一代天骄   蒙古人   一 宫帐车大道   二 天族   三 少年的苦难   四 两个典故或草原上的女人哲学   五 安答的箭   六 蒙古的统一   七 大树底下的启示   八 札撒令   九 像围猎一样打仗   一○ 西夏的阵痛   一一 金朝的战栗   一二 西辽之痛   一三 花刺子模的灭亡   一四 英雄的血一定要洒在战场上   一五 草原的尊严   一六 长调声音里的马群   一七 倾倒的巨柱   一八 让世界年轻起来   一九 科克盟科克   附录三 成吉思汗世系  后记 他年之史,今日之志

编辑推荐

  马背上的三个王朝 匈奴人 阿提拉是匈奴的最后一位单于,是历史上走得最远的匈奴人。在东方,匈奴要么已融入别的民族,要么进入长城以内生活,人们已经很少再提到匈奴这两个字了。但他却突然在欧洲出现了,把匈奴人乐于冒险的精神推向了极致,在欧洲横冲直撞,差一点摧毁了罗马。我们把时间从阿提拉这里回溯四五百年,当时的匈奴在西域像脱缰的野马,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幻想匆忙上路,在受到阻碍后便又向别处恣肆蔓延。  契丹人 耶律大石从一开始跃上历史舞台就命运不济,他面临的辽国大厦将倾,人心涣散,但他却雄心万丈,企图力挽狂澜,拯救辽国东山再起。就这样,辽国的“大败”和他个人的“大志”在他身上交织出了痛苦的命运,他苦苦挣扎,作为一个常人的内心和精神反应显得越来越清晰,他的失败和追求也越来越紧地扭结在了一起。  蒙古人 成吉思汗是统一蒙古并征服欧亚的天之骄子,他将草原民族围猎的方法十分成功地运用到作战中,形成大兵团攻击的优势,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胜利。他带领蒙古人征服欧亚,推翻宋朝,是以军事的方式走得最远的游牧民族。而且受到他打击的都是一些强大的国家,这些强大国家的文明和城市被他一举击溃,他走后,身后留下了一座座废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帝之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我们看不到他们生命中的痛苦,能看到的,只是处于信仰和爱而始终不曾改变的对光荣的追求”,有没人能猜到书中这段话是描写谁的?匈奴!
      “世界是可以用心去拥有的,心拥有了,它必然便是你的。”——成吉思汗!
      “西夏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很温和的国家,没有向别的国家发起过战争,非常注重本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修养。”
      这些让人蛋疼的文字在这本四六不靠的历史抒情散文中比比皆是,这位作者仁兄似乎还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内地小县城,对他而言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来自读者、知音,最好的作家就是余秋雨、席慕容。
      一个人要和时代脱节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出这种每句必带诸如“心”、“生命”、“痛苦”之类的东东,奉劝各位,读这位的大作一定要先把肠胃清空,不然有多少存货也不够吐的。
      更雷人的是这位的历史观,游牧民族和汉族的恩恩怨怨本来确实说不清楚对错,但你非要给他们的战争冠上理想信仰之类的光环就实在太雷人了吧!因为他是历史上的强者,所以他就代表了正义代表了历史的潮流,这种历史观和吮痈舔痔何异!不过是为了抢银子抢女人,装什么大鼻子蒜啊,怎么说这些游牧民族的祖先手上也沾满了汉人的鲜血,一个南京大屠杀算什么,这些家伙侵入中原时那是只要有抵抗就每城必屠的。一个原装汉人去膜拜这些民族的祖先,和南京人拜天皇、犹太人爱纳粹也没什么区别了。
      一本靠谱的历史著作可以理解古人,可以分析古人,也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古人,但用抒情代替分析,用臆想代替证据,五体投地地膜拜征服者和强者,还硬要为征服和屠杀套上正义的外衣,这种东东,实在下作了点。
      
  •     不知道该怎么去评论这样一本书。以前曾经看过一本书名字叫《秦汉罗马》,严格的说来都是不怎么严谨的历史书。但是大胆的想象与浪漫的叙述,让人不由得就喜欢上了。
      有些人是不会喜欢数学的,说那过于枯燥。然而有些人对他的热爱堪比作信仰。
      我喜欢这样一本书,像小说,又像散文,阅读的时候心潮澎湃。
  •     作为匈奴的最后一名单于,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在其短暂的50年的生命中,却创下了惊世之功,不仅再现了当年匈奴人的狼性,而且令欧洲颤抖和恐惧。
      《上帝之鞭》第一部分讲述的就是阿提拉,看得出来作者做了很多功课,不仅研读了大量欧洲学者的研究成果,而且作者的文笔相当流畅,作品的阅读感觉相当顺滑,深深吸引了热爱历史的我。一气读完,感觉很爽。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1. 兄弟操戈,远走他乡:呼韩邪为了对付当时在匈奴内部5单于分立的局面,把隐居在民间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郅支召到跟前,封为左谷蠡王,让他镇守匈奴龙庭东方。不料引狼入室,郅支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不久就自立为单于,与呼韩邪开始对抗。于是乎,一山难容二虎,兄弟俩开始了较劲。北匈奴王郅支一门心思发展牧业,希冀壮大起来与汉朝对抗,所以天天泡在草原上无暇他顾。而南匈奴王呼韩邪则两次悄悄入长安求亲,终抱得美人归,得到了王昭君(本名王嫱,昭君乃是死后朝廷给她的封号),从此,呼韩邪成为了汉朝的女婿,有了坚实的靠山。很快,汉朝发兵攻打郅支了,结果后者寡不敌众只好背井离乡,踏上了一条流亡之路。虽说流亡途中也取得了不少辉煌,击败了不少部族,但却忽视了一直尾随其后的由副校尉陈汤率领的汉朝军队,终遭受了灭顶之灾。郅支被汉朝士兵杜勋砍下了脑袋,其余部众大部分被杀,一小部分神秘地消失了。而他们正是阿提拉这支后来威震欧洲的匈奴人的起始之源。
      山人点评:
      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句本该由呼韩邪和郅支恪守的古训,却被他们当成了耳边风,其结果就是促成曾经威胁汉朝安危的匈奴顷刻间土崩瓦解,南匈奴成为了顺民,北匈奴则远走他乡。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北匈奴的一小部分神秘消失了,这就为匈奴400年后在欧洲的突然崛起留下了可贵的革命小火苗。所以,坚持就是胜利,只要留得青山在,就永远不怕没柴烧。
      2. 童年悲怆,三十而立:阿提拉大约出生在公元406年。年仅12岁时,曾作为人质被送到罗马宫廷生活。后所在部落遭别人谋害,父亲被杀死,阿提拉流落在草原上,后被叔叔罗阿斯收留。没想到却遭到罗阿斯的另一个侄子布勒达的嫉恨。在布勒达杀掉罗阿斯后,阿提拉与其达成一致,进行决斗。两人先是各持一弓五箭,骑在马上射对方。由于未果,双方拿刀对决,最后以阿提拉的胜利告终。公元441年,建立匈奴国,担任单于。他是典型的匈奴人,矮个子,宽胸部,大头颅,小而深的眼镜,扁鼻梁,皮肤黝黑,几乎近于全黑,留着稀疏的胡须。
      山人点评: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800多年以后,另一位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蒙古族英雄铁木真出世了,他的童年和阿提拉一样,父亲早逝。后来也和自己的安答札木合以及桑昆进行了了断,终创建了蒙古帝国。也许这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真实体现吧……
      3. 一生中唯一的战败:公元451年,匈奴联军和罗马联军在奥尔良上演了奥尔良战役。匈奴联军由阿提拉亲率,不仅包括匈奴人,而且包括东哥特人、日耳曼人等,人数应当在50万左右。罗马联军由享有“最后一个罗马人”之誉的阿埃邱斯(小时候和阿提拉互为人质在对方的王庭中长大)率领,主要由罗马高卢人组成,同时还包括西哥特人和阿兰人等。战争相当惨烈,据称双方战死的人估计至少有16万(一说最多有30万人),战局也以阿提拉的失败而告终,最终通过与西哥特人的城下之盟,悄悄利用后者开的一口子悄悄撤走了。
      山人点评:
       田忌赛马:阿提拉败就败在不懂“田忌赛马”这个中国的经典策略,而阿埃邱斯胜也就胜在他运用了类似“田忌赛马”的策略。君不见,阿提拉将日耳曼人安排在右翼,将东哥特人安排在左翼,而将最精锐的匈奴人安排在正中位置。其意是想用最强的力量冲锋,而让左右两翼起保护作用。但阿埃邱斯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意图,把最弱的阿兰人放在中间用来对付匈奴主力军的正面冲锋,并拖住匈奴主力军;而把比较强大的西哥特人安排在右翼,他自己的罗马军队则处于左翼。两厢一对比,阿埃邱斯在三条线中取得了两条线的主动,并继而合围了匈奴占据上风的中线,因此得以最终击败阿提拉。
       放虎归山,终留后患:第二天罗马联军大呼要追击阿提拉,但阿埃邱斯却放弃了。也许他知道穷寇莫追,也许他有他的考虑。但后世的历史学家都认为他当时的指挥不够英明,没有及时打击阿提拉至灭亡以致后来让他给世界制造了那么多的灾难。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阿提拉仅仅用半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在第二年又汇集了更大的力量进攻意大利,造成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灾难。历史就这样发展下去了,本来有机会朝另一个方向行走的。
      4. 女人改变了历史:阿提拉兵临罗马城下,西罗马皇帝仓皇逃走,无奈之下,西罗马教皇利奥一世只好站出来维持次序。他化装成老百姓,乘着黑夜来到阿提拉的大账苦劝其退兵,但到手的鸭子焉能让其飞走。苦劝不下,他又讲条件,愿将西罗马城内的所有珠宝贡给阿提拉以换其退走,但阿提拉仍然无动于衷。最后,教皇想用自己的死来换取西罗马的生,但阿提拉仍不答应。正在教皇绝望之际准备无可奈何离去,阿提拉提到了一个名字——西罗马公主荷罗丽娅,宣称罗马每年向匈奴交纳贡赋,并把荷罗丽娅嫁给自己,方可退兵。于是乎,一场有可能闻名于世的大战,就这样因为一个女人和性的诱惑造成的小插曲而消弥了。
      山人点评:
       女人能顶半边天:西罗马最后一刻免受屠城之灾,除了感谢用于承担责任的利奥一世,还得感谢他们美丽的荷罗丽娅公主,正是因为他的美丽彻底迷住了阿提拉,并让其迷失。而荷罗丽娅公主之所以能够进入阿提拉的视野,还得感谢匈奴军中的女萨满。正是她将罗马公主说得过于完美,并着重讲述了她的裸体是如何如何的美(此处删去几百字),而这对于没有娶过西方女人的阿提拉不啻于是一个致命的诱惑。由此,历史再次在此时此处进行了大拐弯,两个女人直接和间接改变了西罗马的命运,也改变了匈奴人的命运,并最终改写了历史的本来进程。
       改变匈奴历史的两个女人:一是王昭君,让南匈奴臣服于汉朝;一是荷罗丽娅,让阿提拉改变了攻占罗马城的决定。
      5. 匈奴帝国的结束:撤兵之后的第二年,阿提拉突然死了。关于他的死因,说法不一。一说他是在另一场婚礼的晚上死去的;一说他死于荷罗丽娅的下毒。树倒猢狲散,大树倒下了,曾被臣服的其他民族联合向匈奴人发起了一场大战,阿提拉的长子埃拉克被杀,军队被打得四分五裂,作鸟兽散了。另一个儿子顿吉兹奇后被东罗马所败,他的头颅也被悬挂在君士坦丁堡的马戏场里。其他几个儿子则接受了罗马的封地,过起了安静平稳的日子。
      山人点评:
       制度战胜个人:正如汤因比所说,“这些蛮族曾经驰骋在文明社会的破碎山河上,但是他们的政治命脉完全系于某一天才的军事首领。只要这根线一断,就会出现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阿提拉,这个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上帝派来惩罚欧洲文明的)的匈奴旷世奇才一倒,所向披靡的匈奴帝国就顷刻土崩瓦解了。
       南匈奴的告别:最后一个单于呼厨泉被曹操软禁在汉朝后,突然想起他的一位远曾祖母是汉朝的公主,就说,我们应该姓刘。于是乎,匈奴人大量采刘姓,用汉名,一个充满狼性的种族迅速被改变成了驯服的绵羊。
       北匈奴的告别:公元896年,也就是阿提拉死后大概440年,他的后裔阿巴鸥在原匈奴帝国的中心地带建立了匈牙利国(匈牙利即“匈人之地”的意思)。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写道,“我的遥远的祖先啊/你们怎样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从东方,那太阳最初升起的地方/迁徙到里海、黑海岸边/到最后,在多瑙河畔找到/一块水草肥美的地方/从而建立起我们的城邦”。如今,阿提拉仍是匈牙利人常用的男子名字之一。
      
  •   看来你非常信任你已有的知识。
  •   “不仅研读了大量欧洲学者的研究成果”——呵呵,我看几乎没做什么功课,主要就阅读了两本,草原帝国和历史研究,频频引用,或引用不加标注。引用影视剧内容也许更多些。
  •   荷罗丽娅根本就没嫁给阿提拉,逾论下毒
    这么说有史料证据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