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纯均、吴贵生 主编  页数:353  

内容概要

管理学是一门年轻而迅速成长的学科,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几乎是一片空白。从20世纪80年代的引进起步,经过90年代的学习、成长,管理学现已成为成熟的独立学科门类。    由于管理学科覆盖的范围广,为使本书更为精练,本书只涵盖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为使阐述更为准确,本书将这两个学科细分为八个专题:公司治理、企业战略、公司金融、会计、营销、人力资源、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全书由九章和一个附录构成,第一章为总论,是中国管理学30年发展总览;第二至第九章就上述各专题领域展开阐述。各章内容的基本结构是:30年发展概况,发展历程、主要成果和创新,总结和未来展望。附录是管理学30年大事记。

作者简介

赵纯均,汉族,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共党员。现任同方股份(600100.sh)监事会主席。职业经历: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后留校工作至今。其间:1984年至1986年赴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作研究学者。1995年8月至1996年6月在美国Wharton商学院及MITSloan管理学院作富布莱特学者。自1986年2月起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作,历任院长助理和系主任(1986.2-1987.1)、常务副院长/第一副院长(1987.1-2001.6)等职务。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职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代管理与技术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主要兼职: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第五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学科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高级副会长、中国企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副主席及候任主席、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吴贵生,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1947年1月生。汉族,共产党员。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技术经济与能源系统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专家顾问团成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与维修》等杂志编委。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1970年4月-1979年8月在清华大学机械厂,金属工艺学系任教师,技术员。1982年获清华大学技术经济硕士学位。1982年3月至今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主任。主要从事设备更新、技术经济评价、技术创新、技术管理、科技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负责并完成“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科技部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及一批地区、企业委托研究项目。“设备更新方针政策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国汽油无铅化问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的“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创新管理》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技术经济学》获国家体改委经济管理优秀教材奖,作为主要作者之一的《工业技术经济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有关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成果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关于设备更新的技术政策研究成果以及关于汽油无铅化的技术政策研究成果被国务院采纳,关于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达实施,“区域科技”研究成果被采纳在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中。主编、参著以及发表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30多篇。

书籍目录

提要Abstract第一章  总论  一、1978—1992年:引进与起步阶段    (一)发展背景    (二)引进与起步  二、1992—2001年:学习与成长阶段    (一)引进与学习    (二)研究概况    (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三、2001年至今:融合与创新阶段    (一)发展概况    (二)发展特点  四、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    (一)30年发展的总体概况    (二)历史经验    (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第二章  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一)初始研究阶段    (二)全面展开研究阶段    (三)研冤攻坚阶段  二、公司治理理论的重大学术进展    (一)关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体系化认识    (二)关于股东治理结构的研究    (三)关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    (四)关于委托代理结构的研究    (五)关于经营者治理结构的研究    (六)关于内部人治理结构的研究  三、公司治理理论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展望    (一)研究成果应用与体制化建设    (二)公司治理与其他体制改革的有效结合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攻坚第三章  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热点  三、我国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第四章  公司金融  一、引言  二、研究回顾1:融资决策    (一)股权融资    (二)负债行为    (三)资本结构  三、研究回顾2:投资行为    (一)实际投资    (二)并购行为    (三)多元化  四、研究回顾3:股利政策    (一)股利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    (二)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  五、总结与展望第五章  会计学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一)发展概述    (二)时间阶段划分  二、30年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理论创新    (一)会计基础概念重建时期(1978—1989)    (二)会计准则形成时期(1989—1996)    (三)会计学术理论研究时期(1997—2008)  三、会计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一)对30年回顾的总结    (二)会计研究应更关注基础的问题    (三)会计研究的展望第六章  营销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一)发展阶段划分    (二)各个阶段特征    (三)驱动因素分析  二、30年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理论创新    (一)学习引进阶段(1978—1990)    (二)消化吸收阶段(1991—2000)    (三)模仿创新阶段(2001—2008)  三、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    (一)发展启示    (二)存在问题    (三)未来发展建议第七章  人力资源、领导力与文化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    (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国际化进展  二、30年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理论创新    (一)人力资源、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重大事件    (二)人力资源、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三)人力资源、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理论的创新    (四)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三、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    (一)历史经验    (二)未来发展展望第八章  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和阶段划分  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普及(1978—1987)  三、技术创新理论的引进与研究(1988—1995)  四、技术创新和创业管理研究(1996—2008)  五、总结与展望第九章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一)“2000年的中国”——国民经济大系统的研究    (二)三峡工程——系统论证与科学管理造就辉煌    (三)神舟飞船项目中的系统工程管理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创新    (一)20世纪80年代:科学管理思想的引入阶段    (二)20世纪90年代:全面向国外学习阶段    (三)2000年至今:深入发展阶段  四、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附录:中国管理学30年发展大事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公司治理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30年中,公司治理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治理理论被介绍和引入到我国以后,大量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公司治理理论,并结合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理论体系,在很多重要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当然,在一些研究领域,学者们依然存在一些争论,而这些探讨和争论同样推动了我国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体制规范,国内学者围绕公司治理的理论体系、股东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经营者治理结构、内部人治理结构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了企业中最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并针对我国企业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经过20多年的时问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些学者的共识已经进入了国家的决策和法律法规之中,促进了我国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放眼未来,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这就需要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攻坚与突破。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出版朱振国2008年11月27日08:31来源:《光明日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汇集国内百余位高校知名专家、优秀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18卷的丛书《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据教育部相关部门介绍,全面、系统、客观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成就,是进一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要,也正是该丛书出版的宗旨所在。《发展报告丛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国际问题研究以及有关交叉学科。各学科报告撰写者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对各学科领域三十年的新进展进行把握,力求融贯不同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并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前行提供了以资借鉴的启示和引导。《发展报告丛书》通过对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十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以高校各学科知名学者担任分卷主编、组成高水平研究团队,集体攻关,是丛书得以高质量问世的首要原因。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卷》由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主编;《历史学卷》“中国历史”部分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主编,“世界历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斯德先生主编等。这套丛书的问世,是我国高校学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精神,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呈上的献礼之作。

编辑推荐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管理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概括性的总结了管理学近三十年在中国的发展,如果想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倒是可以看一看,尤其是立志做研究的可以看看。
  •   吹嘘的东西比较多一些,看不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