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言无言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秀伟  页数:252  

内容概要

  教学不只是徘徊于知识或技能的层面,而是更多地关注了情感的层面,因为情感似乎和知识技能一样需要教学。教学要实现的是情感的顺应:“先要认定学生是一个自律的平民。把这个自律的平民,如养花草地养起来,使他得一种春风时雨的化育,渐渐儿顺自然发展起来。”教学就是要这样来养育情感的,情感的养育与唤醒是真正的人的教学的实现途径。我们需要用教育的高度来善待教学,用课程的宽度来引领教学,用辩证的思维来实践教学。教学在认知与情感的高度统一中才会走向学生。  教学之大,应大在“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教学之大,应大在“实用理性”的教育职责。  《教育言无言》的目的就是对实际教学问题的道德分析和实践探讨,探究教学的情与理、体与用,试图有系统地了解教学的道德基础,并从一般课堂中的教学原则出发,寻找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教学审美路径,这才是教育的路径。

作者简介

  李秀伟,山东省沂水县人,1973年10月13日生,先后在中小学任教,现为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山东省“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兼及语文教学、道德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 在各类刊物公开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代表作有专著:《生命的跨越——探寻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新课程教学设计(品生、品社)》、《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合著:《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主编:《学科教育创新支点》(小学语文卷)、“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方略》、《和谐之美:教师师德修养案例评析》、《小学教学典型课示例》。主编和参编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命教育》等新睬标教材。 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建构”通过鉴定,探索舱“生态教学理论”得到广泛关注,其研究成果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报道,多项教学成果获奖。

书籍目录

引论 以教学观教育一、教学之理二、教学之道三、教学之境第一章 “求真”之教一、可怕的是错误吗?二、何以表演?三、“知识风险”又会怎样?四、祈使真实之意第二章 “向善”之教一、人何以被冷落?二、我在哪里?三、仅仅是科学精神?四、呈现道德总则第三章 “审美”之教一、应该感动谁?二、谁来欣赏我?三、如果有了兴趣?四、升华教学境界第四章 “公正”之教第五章 “信任”之教第六章 “尊重”之教第七章 “深刻”之教第八章 “价值”之教第九章 “需要”之教第十章 “独立”之教第十一章 “智慧”之教第十二章 “条件”之教第十三章 “生态”之教余论 把希望收进行囊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求真”之教  三、“知识风险”又会怎样?  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有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甚至允许学生尝试犯错误,但我们往往把“知识性错误”视为畏途,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在知识性的问题上有半点含糊。因此,在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结论的多元化上,我们往往有着多重的限制,在原则性、知识性问题上,教学是不能够冒风险的。  有没有不同的认识呢?  我们在美国的一所初中执教过一节生物课,这堂课是由我和负责实验。的两位教师共同来组织的。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鱼的生活习性与活动姿态,并探讨如何来体验鳍的活动特点。学生边讨论边翻看厚达680页的生物课本。在教师讲解完注意事项之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他们用胶布把自己的五个手指粘在一起,然后尝试捡拾硬币、用铅笔写字、系线圈等活动,体验鳍的功能。师生所采用的这种体验方式已经够吸引我们了,但仍有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建议把五个手指粘起来.而是双手合拢,滑稽地摇摆,两位负责实验的教师却视而不见。  我观察后,发现这个学生的体验方式有问题,于是与他进行探讨。关于为什么不按照活动要求去做的问题,他说:“我把五个手指一并不就体会到鳍的功能了吗?

编辑推荐

  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观察,写自己的思考,对我,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怎样写才好呢?《老子》有言:“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个“中”如何守?真的回到“无知”才好?真的选择“不发展”才行?后来才明白,这是一种境界,而非一种行为约束。即便“不言之教”,也须有言来传递。正是许许多多教师的言传乃至身教牵引我的情感,让我走进课堂多闻、强记、慎思,终于成文。  本书所言,是我在教学现场的十三个实践感悟,没有给出结论,没有展示公理。文已成,却载不动许多道。教育的痛心疾首之言太多了,乃至于相信: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但是,能冷静?能本真吗?我自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言无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