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灵魂自我教程 哲学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庞思奋(Stephen R. Palmquist)  页数:382  译者:翟鹏霄  
Tag标签:无  

前言

《爱灵魂自我教程》三卷本(Philopsychy Trilogy)中的每一本,最初都是我为24年来在香港浸会大学教的几门公共课而写的教科书。然而,我从一开始便没有认为我所写的是绝对标准的教材。这些书是对我多年的授课内容的提炼和润色,它们的首要角色应该是资源图书;“爱灵魂”是一切真正的“完整个体教育”注重的主题,这三本书的目的是为这个主题的三个重要方面提供参考。(“philo”在希腊语的“哲学”[philosophy]一词中意思是爱,而“psyche”在希腊语的“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中意思是灵魂。)因此我希望,无论是对独自进行自我教育的个人,朋友间的非正式的互助学习小组,还是相关领域的老师讲授的正规课程,这些书都同样适用。尽管这三本书是按照《哲学之树》、《完整之梦》和《爱之水》这样的顺序写的,而且我认为读者最好也能按照这样的顺序阅读,但每本书都可以独立成篇。因此,如果读者跟作者的兴趣和偏好有所不同,那么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来读。不过,我想谈谈我所建议的顺序的理由。《树》是对哲学的介绍,主要致力于培养读者通过有意识的反思来获得洞识的能力。《梦》采取了与之相对的、心理学的视角,重在培养读者倾听自己的梦所传递的无意识的消息的能力。

内容概要

作为爱灵魂三卷本系列的一种,《爱灵魂自我教程:哲学》呈现的是一门为期12周的哲学入门课程,旨在开启人们的哲学兴趣,发展个人思考哲学论题的独特视角,帮助初学者唤起、表达并批判自己的洞识。作为一个面对中国学生授课的西方人,庞思奋教授充分汲取了中国思想的养分,并在其专业的哲学素养之外,展现出一种最为可贵的“助产士”精神,一个天才教师的引导智慧。

作者简介

庞思奋(Stephen R.Palmquist),生于美国阿拉斯加,牛津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教授。出版的作品达上百种,其中包括《康德的视角体系:对批判哲学的建筑性诠释》(1993)、《(圣经)的神权政体:对基督教政治哲学之(圣经)基础的看法》(1993)、《康德被忽略的四篇论文》(1994)、《康德的批判性宗教》(2000)等九部专著和发表于《康德研究》《信仰与哲学》《宗教期刊》《哲学与神学》《形而上学研究》和《海斯罗珀学报》等学术期刊的众多论文。

书籍目录

第四版序中译本序第一部分 树根形而上学与认识无知  第一周 洞识:为生活做准备    1.什么是哲学?    2.写洞识论文的几个原则    3.作为神话的哲学  第二周 哲学的起源    4.作为形而上学式的祛神话的哲学    5.作为理性对话的哲学    6.作为目的论科学的哲学  第三周 现代遗产    7.作为沉思的怀疑的哲学    8.作为先验批判的哲学    9.后批判哲学第二部分 树干逻辑与理解语言  第四周 从形而上学到逻辑    10.什么是逻辑?    11.两种逻辑    12.综合逻辑  第五周 逻辑的几何学    13.分析关系的映射    14.综合关系的映射    15.以新视角映射洞识  第六周 语言哲学    16.分析哲学:实证主义与日常语言    17.综合哲学:存在主义与言说上帝    18.诠释哲学:洞识与返回神话第三部分 树枝科学与爱智慧  第七周 科学哲学    19.什么是智慧?    20.科学与对智慧的剖析    21.因果律与科学的界线  第八周 道德哲学    22.自由与道德的界线    23.价值重估:一个道德突破?    24.视角主义:重建界线  第九周 政治哲学    25.权力与政治的界线    26.神权政体:最终的突破    27.置身界线的智慧:理念(ideas)vs.意识形态(ideology)第四部分 树叶存在论与静默的惊奇  第十周 多样的经验:感到统    28.什么是静默?    29.终极与美的悖论    30.再统一与爱的神秘  第十一周 象征化的惊奇:怀有宗教信仰    31.超自然及其象征    32.恶与恩典的悖论    33.团体与礼拜的神秘  第十二周 意义:为死亡做准备    34.忧惧与勇气的悖论    35.死与生的神秘    36.什么是哲学?参考书目术语表I.康德的术语《哲学之树》使用的其他术语译后记跋:爱灵魂的教育

章节摘录

插图:伽达默尔是海德格尔的学生,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像康德一样,当他写完《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1960)时,已经快到退休的年龄了。这本书有时被称为现代德国诠释哲学的“圣经”。伽达默尔在书中评述了哲学的启蒙时期与浪漫时期的历史性对比。启蒙时期的哲学家抱着天真的观点,认为理性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只要我们学会放弃所有的预设,从普遍真理的客观立场看世界。浪漫时期的哲学家拒绝这个“以偏见反对偏见”的立场(TM 240),以拥护传统的偏见取而代之,与之相伴的是对神话的新的尊重。因此,浪漫主义者从个人真理的主观立场看世界。伽达默尔论证说,浪漫主义运动只是向对立的立场说“不”,这犯了跟启蒙运动同样的基础性错误:这两种传统中的哲学家都容易意识不到自身的偏见。诠释哲学家却宣称,持有一些偏见是不可避免的,从而超越了两者。伽达默’尔认为,一个预判,只有当它是过于草率地看事实的结果时,才是不好的。如果一个偏见的基础是对合法权威的信任,那么它不仅不是不好的,反而是获取任何真正知识的必要步骤。关键是要认识到,这个“权威”不是来自一个人的地位,而是来自一个人的知识。人们自愿服从他人,不是因为政治强力,而是因为人们自主地认识到:那个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伽达默尔承认,传统是这类权威的最常见的可靠来源;然而当传统传递真正的知识时,我们应该也能运用理性来支持这种知识。伽达默尔再一次像康德一样警告人们:不能总是相信理性(即逻辑)可以单独引导我们到达真理。

后记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作者本人庞思奋博士的帮助和鼓励。他详细地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对一些要点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原文所隐含的意义。他更以他的诚挚和耐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向他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也感谢王凌云先生,他认真校对了全部译文,纠正了一些翻译上的错误,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并为个别术语撰写了注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吴晓妮女士,她高效的工作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此对她表示感谢。

媒体关注与评论

Philopsychy,爱灵魂,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它把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洞识结合起来,提高一个人对自身以及他人的认识,并以既合乎理性、又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对这种认识加以运用。  ——庞思奋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我希望我三十年前拥有这样一本书。我认为它写得很棒,是进入哲学学习之路的完美向导。  ——Dwayne Shefield阅读本书是一种享受,庞思奋博士对待哲学的视角化立场令人赞赏。从他所写的内容和写作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庞博士非常尊重他的学生,热衷于引导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一些观念灌输给他们。  ——Jim Chesher这本书与其说是对哲学之今日状况的评论,不如说是对哲学的精彩的系统化辩护……庞博士的主要目标十分恰当:让学生们学会自己进行哲学思考。任何怀着这种愿望的读者都会发现,此书充满了激发思想的观点。  ——Brian W.Firth

编辑推荐

《爱灵魂自物教程:哲学》:哲学之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灵魂自我教程 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我最喜欢的。
  •   挺好的,收益匪浅
  •   作为哲学入门书还可以看看。
  •   作者对康德的偏好使得此书很难算一本哲学入门书,倒不是说它难,只是用力不匀。如同此系列书第二本,说是心理学与梦,重点只在佛洛依德和荣格,而作者显然特别偏好荣格,不过在他的介绍下,确实见出荣格的不凡来。两本书的共同点在,不忌讳神秘或者说神圣。作者本人有开明的宗教背景,直接涉及许多宗教体验。我本人不排斥这个,但作为哲学入门书,他对凭着有限的的理性自以为是的人,或许不合适。
  •   没学过哲学的人。真看到睡着了。
  •     什么是哲学?乍一听多么宏大的命题,令人望而生畏。读完本书之后,这种畏惧消失了,反而引起人更深入了解的想法,所谓的好书应该就是这样!
      
      很喜欢作者描述哲学的比喻:“把哲学比作一块有很多切割面的巨大钻石……在我自己的视角商,我看得最清楚的那个切割面是真的……后退一步,钻石的其他面——其他的合法视角——跟刚才那面一样真……当我退到足够远、看到了整块钻石时,我突然认识到有一个模式:尽管有不同单个面的巨大多样性,但每个面都以某种方式相联系,使钻石的整体呈现出一种绝对的设计。那些仍然认为哲学完全是主观意见的人,看不到哲学将我们带往客观真理的潜力……很像柏拉图洞穴中的囚徒,除了局部墙面上的影子,他们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已经开始从适合你自己的哲学走向对每个人都真实的哲学,我想你至少要懂得认识自己的无知的重要性:无论我们退后多远,都不可能一次看到钻石的所有面!”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把形而上学当做哲学之树的根,为了能研究树根而不杀死这棵树,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第二部分,区分知识与无知,如何用分析逻辑理解描述前者的语言,如何用综合逻辑理解描述后者的语言。
      第三部分,只有通过学习爱智慧,我们才能尊重神秘事物之所是,而且同时让它照亮那些不必保持神秘的事物。
      第四部分,将充满意义的经验当做哲学之树的叶子,并学会,我们怎样才能向着经验静默的惊奇敞开自己,从而亲自熟悉神秘事物。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作者关于“静默的惊奇”的描述。记得好几年前,和老爸一起去山里亲戚家,路很不好走,周围都是黄土,水也很珍贵。晚上,他们在屋里聊天,我一人走出窑洞,无意间抬头一看,漫天繁星,就像是从哪里倒出来的一样,真的就像天鹅绒上洒满了一大把钻石,那场景令人叹为观止!当时的感觉完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迄今为止我还记得那个场景,可惜自己的眼睛里没有装摄像机,无法拍下那么美的景色。现在想来,这种感觉就是自然界“神秘事物”对我的触动,那一刻,真的是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大自然的神奇!
      
      那个场景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现在读完这本书,我突然间想起了那一瞬间对我的触动,想必这也是作者所期望的“即便是再也不会正式研究哲学的人,都能在生活中不断地、静默地觉知到哲学之树的神秘,并始终谦逊地等待着,等待着从她那里接受她必定会给予的无尽的礼物”。
      
  •      我真的像一只趴在一块钻石上的蚂蚁。
       原来认为只有我看到的这一面是真实的。
       后来离钻石远了点,看到了其他几面,觉得其他几面也是真实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由此就开始迷茫,进入了相对主义,没有对与错。
       现在我觉得相对其实是在绝对的基础上建立的,钻石其实就是那样。只不过你永远看不到钻石的全貌。
  •      《哲学之树》是我读的第一本哲学书,也是至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本。相对于其它的入门书籍,这本书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如果读的时候还没有任何的哲学基础。但这恰恰是本书的优点,学哲学最重要的一点不正是要学会主动思考,学会以新的方式思考吗?《哲学之树》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些哲学史知识与各家言论的集合,它会激发你去思考这些思想是怎样得到的,并以一种非常新颖的“图形方式”来表达。虽然这的确有助于读者理解,但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却有很多地方不懂。不仅仅是因为对这种表达方式不太习惯,也因为这种图形表达的方式已经时其中的思想走得非常深了,超出了一般入门书的范畴。
      
       正因为如此,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书籍。我在半年后、一年后读第二、第三次时,总会有新的收获,总会惊喜:“唉呀,原来如此!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与此同时,我也觉得自己的哲学素养渐渐完备,与人交流哲学时会感到得心应手。这种渐入佳境的快乐是很难用文字表述的。我只想表达:只要一个人不是想搞专业,能够读懂《哲学之树》的90%左右就一生够用了。
      
       另外,作者庞思奋是一位研究康德的专家,因此书中对康德的思想着了不少笔墨,其次就是尼采。但我觉得这样做并无不妥,因为康德与尼采的确就是西方哲学界影响力最大的两个人。而且庞思奋有一种很类似于东方传统思想的包容心态(阴阳相生相克之类),他认为康德与尼采的思想虽然对立,但可能它们都是对的,只要我们能够协调矛盾,不要去走极端。这种包容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它也成为了我后来生活、处事的准则。
  •     庞思奋(Stephen R. Palmquist )是一个美国人,在香港浸会大学讲授哲学,这本书就是他给本科生讲稿整理、翻译而成。包括本人在内很多人都希望对哲学的各个流派形成一个类似地图的清晰认识,《哲学之树》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这本书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用图形说明复杂的道理,更加形象准确;其二是对各哲学流派采取了一个相对包容的批判态度,简言之就是以一种融合的心态而不是一种斗争的心态对评价这些学派。这本书是一本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哲学入门书。
      
  •     The Tree of Philosophy: a course of introductory lectures for beginning students of philosophy
        
      http://www.hkbu.edu.hk/~ppp/tp4/
        
  •     其实没有精力和时间写书评
      主要是前面的书评的误导作用太严重了
      严重怀疑他只看了目录
      很可能让很多人错过一本好书
      
      这本书在几个方面是非常出色的:
      干净清楚的语言
      在一个明晰的框架内展开叙述,思路清楚,组织得很好
      不仅仅是罗列知识,还着重展现了哲学运思的方法
      
  •   他认为康德与尼采的思想虽然对立,但可能它们都是对的,只要我们能够协调矛盾,不要去走极端。
    --------------------------
    这个怕是不太合理,尼采的根子还在康德那里。
  •     这个怕是不太合理,尼采的根子还在康德那里。
    ————————————————————
    尼采的确是在康德之后。但尼采是要将康德的体系连根拔起的,这样难道不算是对立?
  •   貌似没有连根拔得起?
  •   great
    PS 那个网站你做的?
  •   你指www.lanoo.cc? 跟朋友一起做的。程序主要是朋友写的,我是小工。
  •   谢谢这个英文版网址!~
  •   多谢!真的太好了。
  •   确实是一本非常杰出的书
  •   确实非常杰出的一本书,
    讨论了逻辑和语言更是难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