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城市建设寻踪追迹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谭乃立  页数:401  

内容概要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市建设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规模和特点,为我们留下了遍布北京城内外的各种形式的文物古建,有巍峨古朴的城垣与城门、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群、庄严肃穆的祭坛、沧桑神秘的帝王陵寝、景色旖旎的皇家园林、风格迥异的寺观与教堂、蜿蜒险峻的万里长城、雕梁画栋的清代王府、深邃清幽的胡同与四合院、流淌数百年的漕运古渠、造型各异的石质拱桥、印满车辙的石板古道,还有那中西结合的近代建筑,这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物质体现。作为一名华夏子孙,特别是一名北京人,了解我们祖国首都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北京现存的古建筑及有典型意义的近代建筑的基本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北京人,向全国以至全世界人民宣传北京这座文化古都,宣传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设项目,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城垣第二章 宫殿第三章 祭坛、庙第四章 皇家园囿第五章 帝王陵寝第六章 佛教寺庙第七章 道教道观第八章 伊斯兰教清真寺第九章 教堂第十章 长城建设第十一章 清代王府第十二章 水利工程建设第十三章 桥梁建设第十四章 衙署第十五章 近现代街区改造第十六章 近代铁路建设第十七章 胡同街巷与民居第十八章 其他建设项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北京是华夏文化发源地之一,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北京地区城市的出现也是相当早的,学术界一般认为,周初武王分封的年代,即是北京建城之始的年代,武王克商建立西周后,“未及下车”立即采取了分封措施。“褒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爽于燕”,至于具体的年代,因为现存我国史书在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前没有确切的历史纪年,故只能根据现有资料并结合当年历史记载中的天文现象进行推断,基本确定武王伐纣并分封“蓟”与“燕”的年代为公元前1046年,故此推断北京建城至今已有3056年。召公爽的始封地“燕”到底在何处,长期以来说法不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商周遗址被发掘后,燕的始封地才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确认。琉璃河商周遗址包括琉璃河乡北部的洄城、刘李店、董家林、黄土坡、立教、庄头等村,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5.25平方公里,分为古城址、居住址和墓葬区三部分。其中古城址即为当年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董家林村,20世纪40年代在此发现过许多春秋时期的古陶片,认定其为一处春秋时期的文化遗址。新中国成立后,于1972年至1977年、1980年至1986年、1995年至1996年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经考古探测,得知城址东西长850米,城南部由于大石河的冲刷已无遗迹,故南北长度不清,东、西两面城墙各自保留其北段约300米(估计各自总长应在600米以上)。城墙结构分为主墙、内附墙和城外平台,主墙在城墙中心部位,宽约2.6米,内附墙在主墙内侧,城外平台在主墙外侧,低于主墙,作为防护设施,东、北、西三面城外均有深2米的护城壕沟。据勘察,城的平面应为方形或长方形。同时,亦发现了几处据考证是城内宫殿和祭祀场所地基的夯土层,还在东城墙北段发现了一条用鹅卵石砌筑的排水沟。居住址较为分散,1973年发掘时曾发现当年人们居住过的房基、使用过的窖穴等。墓葬区位于古城址东南的黄土坡村北,与古城址隔京广铁路相望。通过考古发掘,在墓葬区内共发现大、中、小、墓葬200余座,所出土的青铜器及其上的铭文,具有明显的商、周时期的特点。出土的青铜礼器中有数十件带有“匽侯”铭文,“匽”是“燕”的本名。墓葬区的位置、规模和出土的文物从另-侧面证实了古城址为当年燕国国都的论断。考古发现解决了学术界对燕封地具体所在之争,证明了《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爽于北燕”的记载是可靠的。

编辑推荐

《旧京城市建设寻踪追迹》是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旧京城市建设寻踪追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好,符合我的要求,谢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